李明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
李明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
曾經是北韓的第二號人物張成澤突然在12月4日從北韓政壇消失,之後的數天引起東亞事務專家們共同關注。北韓接下來釋放出的消息更讓人驚駭,12月12日,北韓召開「特別軍事法庭」,宣告張成澤「集結惡勢力,拉幫結派,宛如現代幫派老大,犯下圖謀推翻國家等駭人重罪」,還以強烈的字眼形容張成澤是「卑賤的人渣」、「比狗不如」等等。北韓對張成澤起訴書的用詞如此刻薄,其悲慘下場即可預見。
權力鬥爭 慘烈殘酷
張成澤是金正恩的姑丈,雖無血緣關係,但也是金的至親。長期以來,張為金日成金正日父子賣命,也算戰戰兢兢獲得高位。金正日去世前且獲得他的信任,被金正日賦予重任,襄助一個外交孤立、經濟困頓、搖搖欲墜的北韓政權。張成澤的地位,形同顧命大臣,對金正恩而言,是最為倚重的「攝政王」。
張成澤原本位高權重,被拉下馬之前的職務,是北韓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北韓人民軍大將。以張這樣的身份地位,終究不能保全性命,獲得善終,固然讓世人匪夷所思,也使人對北韓權力鬥爭的慘烈殘酷,留下極為深刻地印象,卻也令人不寒而慄。
金正恩鬥垮張成澤的過程,外界僅能從北韓發佈的制式消息得知梗概,但可信度普遍極低。北韓之外的媒體引述,也只能從間接的或無法證實的小道消息四處傳播。張成澤固然在被宣判死刑之後立即執行,但行刑的方式,卻有不同的說法,有報導張遭機槍掃射,更有報導說張被多只餓犬咬死。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足為信。實則北韓領導層殘殺政敵也不必如此煞費周章;再者,史上記載羅馬皇帝尼祿曾令罪犯與猛獸搏鬥取樂,金正恩倒也不需在此事傚法古人。倘若真相果如此,只能說北韓政權高層窮凶極惡到無以復加了。
北韓的激烈的權力鬥爭其來有自,金正恩年紀輕輕即有如此表現,果真令人無法想像。金日成全靠蘇聯將他的勢力移植朝鮮半島北部,當時他羽翼未豐,狀似恭謹,但為了鞏固其獨裁政權,早在韓戰結束後不久的1955年,將黨內其他非嫡系如延安派、蘇聯派人馬全部整肅,整肅的方法,多數是「肉體消滅」,不但是殘殺,且加以污名化,永世不得翻身。金日成甚至將馬列主義移花接木,假借其民族自立、國防自主、外交自由的「主體思想」,將北韓的意識型態說成是「金日成主義」,進而建立其無上威權。
金正恩「出類拔萃」
金正日自然也傳承了其父的一貫作風,從1994年成為北韓最高領導人,對其父親所培植之故人尚且相當尊重,不曾聽聞如此翻臉不認人的作為。但金正恩卻是如此「出類拔萃」,倒是完全出人意料。不過,看看金正恩成長的歷史,仍可發覺他特殊的歷練。外界報導說金正恩曾留學瑞士數年,可操英法語,外界曾寄望於他受召回國後帶動不同的氣象,不過這些想像,已如昨日黃花。金正恩是金正日的第三個兒子,它的大哥金正男不為金正日所喜,外傳二哥金正哲性格軟弱不堪大任,金正恩就此出線,在2011年12月金正日去世後,擔當了國家元首的大任。不過,外界也接連傳出金正恩的兩個哥哥被嚴加看管,命運朝不保夕的消息。
據報導張成澤在庭審過程「承認企圖發動政變」。張成澤的供詞表示他「試圖使軍隊和人民對國家經濟和民生深陷困境束手無策的現政權不滿,政變的對象正是最高領導人」,並「打算到經濟完全癱瘓、國家瀕臨崩潰時,把張的機構和所有經濟機關集中於內閣,並由張擔任總理」。這樣的供詞,在金正恩來看,自然是罪大惡極,不過真實性多少,令人高度存疑。《紐約時報》指出,張的供詞無法獲得證實,極有可能是北韓當局給張扣帽子。張成澤既然已是階下囚,庭訊也未曾公開,他就無法為自己辯護,只有任憑金正恩宰割,便難逃被殺的命運了。
張成澤的被整乃至處死事件絕非平常,然則金正恩為什麼如此非置張成澤於死地不可呢?最可信的說法,自然是張成澤「功高震主」,金正恩充滿著不安全感,非要整肅張不可。張成澤位高權重已非數年,金正恩深感芒刺在背,如要建立起自己的權威,勢必要全部任用自己的心腹,相信在這方面遭到張成澤的抗拒,使金正恩備受威脅,金正恩在強烈不滿後使出鎩手鑭。
北京高規格接待張成澤
再者,張成澤的勢力盤根錯節,以致尾大不掉。張成澤負責經濟事務,據傳嚮往中共式的經濟改革與開放政策,北韓的十幾個經濟特區與張成澤的積極經營有關,中共也對張成澤寄以厚望,期盼張能繼續進行倣傚中國式的改革開放政策,以改善北韓的經濟,甚至政治體質。去年12月,據聞張成澤代表金正恩訪問大陸,獲得習近平和李克強的高規格接待。相較之下,金正恩試圖在接任之初訪問中國大陸未果,金正恩的嫉妒與恐懼可想而知。北京大學教授朱峰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就說,「中國把改革北韓經濟的希望寄托在張成澤身上,這次整肅這件事是非常不祥的徵兆」。朱峰顯然道出了一部分關係著張成澤命運的關鍵所在。或許中共自認為和北韓關係穩固,有意無意讚賞了張成澤的立場或地位,不過愛之適足以害之,據稱北京高層為此大受震撼,恐亦有不殺伯仁,但伯仁已為北京喪命之憾了。
張成澤被整的另外一個解釋是北韓高層內鬥。金正恩政權剛剛起步,他必須仰賴軍隊的支持,但張成澤的勢力和軍方有極大的衝突,且張成澤積極主張改革與開放,與故步自封的軍隊格格不入,在軍隊的堅持下,金正恩必須選邊站,最終金正恩選擇站在軍隊的這一方,便宣告張成澤下台成為定局。金正恩在處決張之後,一干軍隊人馬包括人民軍政治局局長崔龍海、武力部部長張正男、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委員長黃炳誓等跟隨金正恩頻頻出現重要場合,都說明了金正恩的領導班子已然全面重組。
中國大陸高層對這樣的發展必須完全接受,否則無法持續和北韓的關係。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說,「處決張成澤是朝鮮內部的事務,中國和朝鮮之間開展的是正常的經貿合作,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希望這種關係在健康持續的軌道上向前發展。」不過,《人民日報》倒是務實地建議中國直接邀請金正恩訪問中國,「直接與北韓領導人溝通」。《人民日報》透露的訊息是,建議中國大陸在張成澤遭處決後,盡快地建立和金正恩的關係。
美國對北韓發出警告
日本政府顯然還在觀察北韓權力結構的變化,官房長官菅義偉指出,日本不知道這對將來的日朝關係有何影響,只進一步說,將與相關國家,即是美國與南韓,搜集北韓的動態,冷靜觀察進一步情勢後再作打算。只是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說,張成澤事件「令人想起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可謂相當寫實。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哈夫表示,無意猜測北韓內部究竟發生什麼事,但表示如此處決張成澤,是「非常殘暴的行為,顯示北韓恐怖的人權紀錄」。並提及,「美國將繼續和東亞的友邦國家討論北韓的內部情勢發展」,認為「北韓的選擇有兩個,一是繼續走向孤立與貧窮、一是履行義務並回歸國際」。美國還擔心北韓可能向外採取挑釁行為,並警告「這對區域穩定不利」。
樸槿惠領導下的南韓政府,已經就北韓政局發展召開幾次國家安全保障會議,顯然對北韓情勢不敢掉以輕心。做為北韓的敵對方,南韓面臨北韓的持續警告,宣稱可能對南韓發動突襲,兩韓邊界的白翎島即搜集到來自北韓的傳單,傳單威脅說北韓將發動炮擊,島上的南韓部隊「將成為頭一個被殲滅的目標」。
對張成澤被整肅殺害事件,外界的看法趨於兩極,一說北韓的政局在金正恩殺害張成澤並收編張的舊勢力後,北韓政權將趨於穩定,因為北韓內部再無反對金的勢力。另一種說法是張成澤被殺只是一個開始,過去幾個月以來北韓即已處決多人,張成澤並非第一人,也將非最後一人,往後將有更多北韓高層人頭落地。倘若北韓高層人人自危,將不利於金正恩政權的穩定。
兩種說法都有其可能性,北韓內部事務的發展,外界所知有限,因此才是小道消息四竄的根本原因。外界常不知北韓究竟會發生什麼事,但事件發生後,常措手不及,又必須盡快分析其事因,以及預測其影響及結果。至少吾人可以觀察出,張成澤事件絕不尋常,他即使是走出了北韓的政治舞台,但後續的影響仍將持續,東北亞各國還會繼續關注北韓政局的發展,深怕北韓出任何差錯乃至以鄰為壑。◆
社論
國際視窗
防空識別區
日本與釣魚台主權
認識中國
台灣事情
顏元叔教授逝世週年紀念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