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才是王道

論美國的東亞預防性外交

張麟徵
(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


從野田佳彥將釣魚島國有化,到安倍晉三上台,明目張膽地推動右傾軍國主義,否認釣魚台主權爭議、主張「積極和平主義」、解禁日本自衛權、擴充軍力、放言修憲等等作為,讓東亞平靜情勢驟變,安倍也成為像北韓金正恩一樣的東亞和平破壞者。美國面對此一情況,最初以不變應萬變,甚至對安倍所為默許欣喜,因為日本的強出頭,正可以為美國的重返亞太提供助力。

一、日本與中韓關係緊張

由於日本對二戰責任始終抵賴,長久以來,中韓與日本的嫌隙難以化解。安倍上台後右傾軍國主義抬頭,中韓不滿更甚,去年10月印尼APEC會議上,兩國領導人都不願與安倍對話。美國對中日交惡並不以為意,但對韓日不和則甚為掛心,因為如果兩個盟友相互對立,美國不僅左右為難,且將削弱美國同盟體系的實力。

美國雖知中國大陸不滿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但認為中國大陸頂多就是以海空艦機,不時穿梭釣島領域,展示主權。這雖然也有擦槍走火的可能,但還在可控管範圍內。但在去年11月23日,中國大陸宣佈建立東海航空識別區,強調非經通報允許,對進入東海防空識別區的航空器,中國將採取適當措施反制。美國警覺情勢遠比推測的嚴重。

去年12月14日,在南海發生中國航母「遼寧號」的護衛艦與美國導彈巡洋艦「考本斯號」對峙事件,美國發現中國大陸對日美挑釁政策的反彈非同小可。這不僅讓美國領悟,海上「偶遇」,雙方還有充裕時間考慮化解,如果中日軍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偶遇」,決策時間以秒計,擦槍走火的可能將大幅提升,後果不堪設想。

就在此時,安倍晉三不知是麻木不覺,還是有意挑釁,在去年12月26日前往靖國神社,拜祭二戰戰犯。此舉無異對嚴峻情勢火上添油,中韓兩國因此變臉跳腳。美國也覺得日本作為太過,毫不考慮美國的利益。

更有意思的是,在今年2月初的達沃斯論壇上,安倍大放厥詞,將目前中日關係比喻為猶如二戰前夕的英德。安倍原意是要暗批中國有如當年德國的崛起,殊不知卻暴露了自己的納粹本色。事實上,安倍自上台以來,通過重振經濟、修憲擴軍、擺脫國際秩序、訴求建設「正常國家」等作為,與二戰前的希特勒如出一轍。安倍的狂言引起國際矚目,新加坡《聯合早報》的文章,就直指「安倍欲重走希特勒之路」,圍堵對手,一步步蠶食二戰以來確立的國際和平體系。

凡此等等,都讓美國憂心東亞局勢日益惡化,因而不得不積極介入斡旋。

二、美國的東亞穿梭預防外交

去年12月初,美國副總統拜登才因東海識別區問題,訪問過日中韓三國,以圖降低緊張情勢。開年以來,美國外交人員,又一批批僕僕風塵,穿梭在東北亞與東南亞各國之間。先是副國務卿伯恩斯1月19日至24日訪問中國大陸、日、韓三國。主管東亞暨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羅素在同月20日至27日訪問中國大陸、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四國,兩人部分行程重疊。其次是美國國務卿克裡從2月14日起到18日訪問韓國、中國大陸、印尼和阿聯酋四國,這是克裡一年內第五次亞洲行。另外聽說為調解日韓兩國關係,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正在考慮3月上旬訪問日、韓。4月,歐巴馬御駕親征,將訪問日、韓、馬來西亞與菲律賓四國。

美國要如何透過穿梭外交調解中、日、韓三方的衝突?

對日本當然是既警告又安撫。《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政府警告安倍,不得再度參拜靖國神社。1月17日歐巴馬又簽署了有關慰安婦問題決議案,敦促日本就二戰期間強征慰安婦行為道歉。這是美國就日本二戰罪行和維持二戰後國際秩序,針對日本所採取的第一項具體措施。但另方面美國當然要不斷強調美日同盟的緊密性與可靠性,以安日本之心,並以此向日本施壓,促使日本在美日TPP談判的分歧上讓步。在東海防空識別區議題上,美國雖然未完全與日本同調,但是也會對中國大陸表表態,給日本一個面子。

對中國大陸,美國雖然要顧及大國關係,但也正好藉此施壓。美國的策略就是聲東擊西,圍魏救趙,於此,南海島礁領土爭議就成了最好做文章的題目。

在「考本斯號」偶遇事件、中國大陸頒布海南漁業新規後,美國對南海情勢也感到焦慮。對應之策是公開反對大陸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為此,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哈夫(Marie Harf)首先在1月31日發出措辭強硬的警告,表示中國打算在南海部分上空劃設防空識別區,是挑釁、單方面行為,將加劇區域緊張局勢,令人質疑中國承諾透過外交方式管控南海領土糾紛的可信度。日本媒體如《朝日新聞》也跟進大肆渲染。美國甚至進一步要求大陸對南海「九段線」提出澄清或調整立場。

克裡2月14日訪問北京時,亦表態反對大陸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甚至說東海防空識別區的設立,北京事先應該預警,讓各方瞭解目的何在,取得共識,在各方接受下再推動。克裡似乎完全忘記了,美國與日本在上個世紀先後設立防空識別區時,也是片面行動。

對日本與韓國的爭執,美國政策必須平衡,以免得罪任何一方,影響美國的東亞同盟體系。歐巴馬今年4月的東亞之行,原本韓國不在行程內,在韓國力爭下,為了平衡,也排了進去。

三、美國對中、日的不平衡立場

美國想以東海與南海島礁爭端為絆索,絆住中國大陸,阻止其持續壯大,路人皆知。在中、日釣魚島之爭中,美國立場偏袒日本,不在話下。美國雖然說,對釣島主權歸屬沒有立場,卻一再重申釣魚島在美日安保條約涵蓋範圍之內,並以日文名字「尖閣群島」稱釣魚島,就是明證。追本溯源,將釣魚島行政管轄權交於日本,美國幾十年前就精心部署了中日爭議這一步棋,以便美國上下其手。

雖然如此,美國支持安倍晉三,還是有一定限度,那就是以不激怒中國引起強烈副作用為限。東海防空識別區的設立算是一個極大的副作用,在此狀況下參拜靖國神社,又形成另一個副作用,那就是韓、日嫌隙更難彌補。參拜靖國神社其實也挑動了美國的敏感神經,因為此舉不僅否定二戰定位的結論,還進一步將韓國推向中國大陸。在中、韓兩國強烈反彈下,美國終於對日本有所批評與要求已如前述。2月17日,美國眾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羅伊斯在東京訪問時,再度強調,認為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將增加中、日軍事衝突危險,並且使美、日、韓同盟出現難以彌補的裂隙。《華盛頓郵報》的社論甚至說,「安倍正將日本帶入一個危險區域,美日關係也被敲響警鐘」。

美國想遏制中國崛起,日本在這個政策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美日利益一致,這都不假。但美國偏好包裝手段,不挑明了干。安倍卻明火執杖,不留任何外交迴旋空間,既傷人(中),又傷己(美、韓),美國當然不以為然。

對美國而言,雖然想壓制中國,但中、美兩國間利益牽絲攀籐,難分難解,正面衝突絕對要避免。中、美這種斗而不破的默契,日本未免太不瞭解了。在中、美鬥智中,日本只能是美國的棋子,走多遠由美國決定。美國斷無可能聽任日本把其拖進一個避之惟恐不及的泥淖中。

在南海島礁之爭中,美國支持菲、越、馬、印等國,並主張經由所有爭端國多邊談判解決,還恨不得將整個東盟拉進來。2月17日克裡在會見印尼外長馬提時表示,對中國致力擴大在亞太海域的控制權感到憂心。呼籲各方能遵守國際法律處理海上爭議。並表示,以印尼為首的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所推動與中國大陸協商訂定南海行為準則,過程拖得太久。在區域緊張情勢升高時,若某一方誤判情勢,引發衝突的機會將大增。

克裡談話雖然強悍,但身為外交官,還有所節制,美國軍方就不同了。2月12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格林納特說,如果中國佔領與菲律賓有主權爭執的南中國海島的話,美國將「幫助」菲律賓。這是赤裸裸的以武力介入南海衝突的談話,也是迄今為止,美國支持菲律賓最強硬的表態。

四、中國大陸的政策選擇

對大陸而言,領土爭端本難善了,也不是眼前政策重心,能擱置就擱置。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日本硬是在釣魚島問題上蠻幹,那也只好奉陪。

克裡北京行,倡言中美透過合作方式,「保證該地區(東海與南海)局勢朝著和平的、非衝突性的方向發展」。話說得委婉,但掩蓋不了美國施壓的意圖。北京在回應上對此不能視而不見。習近平對克裡說,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總目標、路線圖都處在「現在進行式」,似乎有點顧左右而言它,答非所問。但話語中傳遞了中方期待維持中美關係積極穩定的訊息。中方希望通過強化雙邊經濟聯繫,淡化中美在東亞外交、安全等領域的對立。

在東亞,美國與中國的政策選擇都不能走上極端。美國似乎也意識到,中國崛起已經是事實,不受美國喜惡所左右,美國不能逆轉時針,只能嘗試接受中國是地區大國,甚至國際大國的地位。習近平說得好,廣闊的太平洋,足以容納中、美兩國並存。再說,中國不排斥美國在亞太的地位,美國又怎能將中國從亞太地圖上抹去?

中國畢竟已經是一個大國,美國即使施壓,出台的政策不會修改,東海防空識別區的相關規定一定會落實。至於南海防空識別區,設立雖然在考量中,但因應目前美、日關注,肯定會推遲。當前中國大陸的周邊環境確實亦不好,領土爭端國不少。目前重點威脅來自日本,大陸不宜模糊焦點。若此刻在南海輕舉妄動,可能正中美、日調虎離山與離間之計,形成腹背受敵。

南海領土爭端目前尚在可控管之中。爭端國中最難纏的兩個國家為菲律賓與越南。透過軍事、法理、外交、經濟種種手段,中國大陸成功地阻止了菲律賓與越南在南海議題上興風作浪,並將大陸與東盟關係拉回正途。2013年前中、越關係十分緊張,但習李上台之後,透過雙方高層互訪,特別是中國大陸對越南的大量投資,雙邊關係目前已大幅改善。

現階段,南海爭端只能暫時放進冷凍庫,維持現狀。至於釣魚島,應努力突顯主權爭議,不讓塵埃落定。攘外必先安內,大陸必須在內政上落實反腐與經改政策,維持國力持續成長,因為在國際政治上,實力才是王道,才是解決爭端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