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劉少康辦公室」與王升
耿榮水
(資深政論家)
也說「劉少康辦公室」與王升
耿榮水
(資深政論家)
魏萼教授的《析論「劉少康辦公室」的歷史意義》(刊於《海峽評論》2014年元月號,以下簡稱「魏文」),回顧當年「劉少康辦公室」的所見所聞,從學術的角度加以剖析,解開不少謎團,使這個30年前神秘而權傾一時的組織單位還原其歷史面貌,有助於瞭解蔣經國時代的決策過程,特別是晚年因應大陸政策的諸多措施,得以大白於天下,誠然是難得一見的宏文大作,具有相當的史料價值。
魏文提到「劉少康辦公室」當時面對的一個趨勢是台灣本土政治力量來勢洶洶,「最具體的例子是當時所謂『黨外』的雜誌聲勢浩大,查不勝查,禁不勝禁」,勾起筆者不少回憶,畢竟我是當年黨外雜誌的活躍份子,見證不少政治事件與政治人物的興衰起伏,王升就是其中一位。
台灣內外交迫的年代
70年代末期與80年代初期確是台灣內外交迫的年代。台美於78年底斷交,台灣暫停選舉,人心惶惶,葉劍英於79年元旦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對台強力統戰,不久爆發「美麗島事件」,多位反對派領袖被捕入獄,緊接著進行軍法大審,全島沉浸在一片肅殺氣氛中,而蔣經國已步入晚年,體力日衰,接班問題浮上檯面,海內外關注。「劉少康辦公室」恰於這段時期成立,應該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主要是做為蔣經國決策的智囊團,甚至實際去執行,也就突顯這個臨時任務編組機構的不同凡響,但表面又看不出它的存在,以致充滿神秘性,外界謠傳紛紛。
筆者原先也不知有「劉少康辦公室」。爰於82年7月我所撰《誰是蔣經國接班人?》一文,轟傳海內外,各國駐台機構、情治單位都急於瞭解真相。美國在台協會(AIT)當時一位政治組組長即約我吃飯聊天,性質就像後來暴發的維基解密,類如楊蘇隸與朱立倫談話風波,主要是對台情搜和交流,當時他問我知不知道蔣經國身邊有一個「special」(特殊的)、「unofficial」(非官方的)的組織?我答以並不清楚,但同時明確告知對方,我撰此文目的在喚醒國人正視接班問題的嚴重性,盼能早日樹立民主制度,以維持台灣政局的穩定,背景很單純,決不受任何政客所影響和左右。當時這位組長半信半疑,但確信他一定把我的談話內容,如實匯報給國務院知悉。這是我第一次藉由AIT人士之口才知有這個神秘組織。
以後在與某些黨政要人直接的接觸或間接得來的訊息,讓我進一步瞭解這個單位的確不單純。當時的國民黨秘書長蔣彥士,曾私下抱怨他這個秘書長是幹假的,許多議案或討論主題都是「劉少康辦公室」事先擬訂或交辦的,中常會只是過個場而已。政壇也有人傳言,行政院長孫運璇已被架空,因為還有一位「太上行政院長」,暗指就是王升。外交部長錢復也曾回憶,最早我駐外官員遵循「三不」政策,與中共駐外人員不談判、不妥協、不接觸,後來在一次國民黨中常會中做成決議,改變「三不」為「三要」,放寬駐外官員與中共官員的來往,等於是由被動變為主動,此為外交政策的極大轉變,相信亦是出自「劉少康辦公室」的建議。
蔣經國流放王升到巴拉圭
政工系統出身的李明(與政大知名教授李明,同名不同人),在回憶他的老長官王升時提及,由於受到接班傳聞的打擊,蔣經國乃下重手將王升流放到巴拉圭,遠離權力核心,王升一走,「劉少康辦公室」也形同瓦解,印證王升確實是實際負責人。
魏文說政工體系人員雖權勢甚大,「但基本上他們也很安分在堅守以『國家為己任』的信念上達成了『國家之干城』的歷史任務與使命」。可在外人眼中,則視「劉少康辦公室」為政工系統擴權的象徵,亦是軍人干政的具體事例,此有違軍人不涉政治的本分,在追求民主化過程的台灣社會,給人印象並非正面,即使同為蔣經國左右手的李煥也很不以為然。猶記在一次與他談到王升時,我說將王升列為第三順位接班人,主要考慮是以他為「軍人的代表」而做的分析,李煥聞言立刻反問:「他算是軍人嗎?」,我一時為之啞然良久。
王升的權勢在當時確實如日中天。除了有知名作家朱西寧以「將軍令」為名撰文,歌頌王升「越看越像老元首」的吹捧文章外,社會各界也甚為敬畏王升與政工的權勢,包括媒體在內。已故《獨家報導》創辦人沈野曾向筆者透露,他曾領過《中國時報》老闆余紀忠的津貼,每月兩萬元,主要是由於他主持的《疾風》雜誌一度撰文痛批余紀忠,而《疾風》被視為政工系統的外圍雜誌。82年底,美洲中時在美國創刊,由於言論較為開放,引發國內右派勢力一片撻伐,余紀忠招架不住,一度避居美國不敢回台,後來王升訪美時,親自登門拜訪余,向他保證不會有事,余才消除心中疑慮,返國繼續辦報。
魏文肯定王升「公忠體國」、「一介書生」、「明確掌握蔣經國治理國家政策方向的人」,卻不知蔣經國也最忌諱屬下搞小圈圈,發展個人勢力,形成無法控制的局面。不少政工系統人員說王升下台,主要是我故意陷害他,將他列為接班人所致。實則這是天大冤枉,我只有一隻禿筆,何德何能拉下王升?應該說是王升及其幕僚左右忘了自己身份,不知節制所造成的。除了前述黨政高層的抱怨,蔣經國應該也有所耳聞之外,王升個人把自己界定為什麼角色,也是值得探討的。
造訪CIA總部惹風波
據筆者事後查證權威人士說法,當年王升下台的導火線,主要是王在1983年初曾應邀赴美訪問,當時美方並不把他當一般軍人接待,而視他為「後蔣經國時代」的重要權臣,可能影響台灣的權力結構,甚至上台掌權,類如南韓的全斗煥一般,而王可能也一時沖昏了頭,竟按美方安排行程去造訪CIA總部,此事若照實反映,當不致有何後遺症,無如王升不知是心虛還是大意,返台後在向蔣經國報告訪美經過時,竟略而不提,而當時駐美代表錢復在隨後的報告中,卻明確提到王曾走訪CIA總部之事,為此蔣經國大怒,兩個月後便將他調為聯訓部主任,不到半年,又將他外放為駐巴拉圭大使,權傾一時的軍頭,就此結束其政治生涯。
原先當時政工體系人員對待島內異議人士,不是指為台獨,就是扣上匪諜、中共同路人的大帽子,後來印證有些人是說對了,有些人則是含冤莫白。80年代末期兩岸開放探親,形勢丕變,退休的王升立刻與志同道合人士成立「促進中國現代化學術基金會」,與海協會等大陸相關單位熱絡交流,跑得比當年被扣親共大帽子的人士還勤。果然愛國不分先後,王升們誠然是識時務的俊傑!
往事本已如煙,只因魏文才讓我又想起30年前的點點滴滴,如今事過境遷,頗有白頭宮女話天寶遺事的味道。筆者相信當年「劉少康辦公室」的諸君子都是愛國的民族主義分子,也確為國家做了不少事,特別是在因應兩岸變局時,能提出開放而前瞻的策略方案,令人欽仰。「政治學台北」、「經濟學台灣」,如今看來並不怎麼顯眼、甚至有些反諷的口號,在當年可是相當具有號召力與反統戰作用的宣傳話語,撫今追昔,能不感慨萬千?◆
社論
國際視窗
釣魚台與美國
兩岸關係
認識中國
課綱微調
台灣事情
短評
讀者來函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