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政黨抗爭的政治僵局與困境

宋鎮照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經所特聘教授)


政治僵局依然無解

近來泰國紅黃陣營的政治抗爭高潮迭起,讓泰國的政治民主發展蒙上陰影,在持續四個月的曼谷緊張局勢與對抗,已造成至少23人死亡、700人受傷,同時因為政治衝突不斷,反政府大規模示威集會一波波再起,試圖想在2月全國大選前,推翻盈拉(Yingluck Shinawatra)的看守政府,因為反對陣營民主黨的杯葛選舉,為這場選舉增添不少變數。此外,一直保持中立的軍方,卻也出現曖昧的態度,特別是陸軍總司令巴育(Prayuth Chanocha)在去年12月27日語帶玄機表示,不排除政變可能,更為泰國民主政治發展投下不定時炸彈。甚至到今年2月28日,巴育仍不願意承諾「會」或「絕不會」有軍事政變,就是不願保證是否有政變?頓時泰國的政治發展被解讀為,不是將陷入更激烈政黨惡鬥,便有可能軍隊進行政變。

為解決政治僵局,降溫緊張情勢,泰國總理盈拉去年12月9日解散國會,並訂今年2月2日舉行國會大選,堅持「先選舉後改革」的政治立場,相對於在野黨反對陣營力主「先改革再選舉」,主張至少一年後再來大選,大力阻擾大選登記,杯葛大選。因為以塔信(Thaksin Shinawatra)領導的紅衫軍陣營,在近年來的歷次大選幾乎沒有輸過,預料今年大選,盈拉領導的為泰黨(Pheu Thai Party)仍能贏得執政,相對於民主黨領導的黃衫軍陣營,自1992年後未曾贏過一次大選,而想要贏得「選舉」來執政,無異於做政治白日夢。

紅黃陣營的政治抗爭不僅引起政治動盪,也威脅到泰國經濟的成長,根據泰國著名智庫開泰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認為持續蔓延的政治紛爭可能導致今年上半年泰國國內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降低1-2%,包括民間消費和投資、工業生產和出口,均處於萎縮或停滯狀態,而政府支出亦無法順利開展。對泰國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期,也從5.4%下修到4%,甚至又進一步下調到3.1%。此外,在抗爭期間至少減少40萬外來觀光客,衝擊到泰國股市與匯率,嚴重波及曼谷都會區的重要商業圈生意,對微笑之國、穩定和諧社會的泰國形象,造成很大傷害。再者,從去年10月群眾上街開始到今年2月,外國投資已從泰國股市撤出至少30億美元。此政治衝突不斷,已導致泰國民眾生活飽受困擾,接近有70%的泰國民眾已經表示反感與厭惡,並對政治人物感到失望與厭煩。不過泰國的政治僵局依然無解,對泰國經濟的影響也將會繼續加深與惡化。

抗爭導火線起於特赦塔信

泰國是個佛教國家,一個微笑和平之國,人民非常友善,很難聯想到泰國會常遭政變、政黨鬥爭、人民示威抗爭等挑戰,也出現了很奇特的政治互動組合,在泰王王室、軍隊、政黨、宗教、階級與人民間,產生極具影響力的政治運作模式。最近發起剷除「塔信制度」的決戰遊行,也呈現出泰國六方合縱連橫、明爭暗鬥的政治角力,出現紅衫軍與黃衫軍兩個陣營的惡性循環抗爭,讓世人對泰國政局紛擾頗為擔憂。

在泰國政治裡,似乎出現兩個「王」(或「神」)的政治格局,一個是泰皇蒲美篷(Bhumibol Adulyadej),擁有傳統的威望、勢力與影響力,另一位是走民粹主義路線的前總理塔信,也就是盈拉總理的哥哥。前者的主要支持者來自民主黨、曼谷都會和南部中上階級和軍方,以穿著象徵效忠皇室的黃衫為標誌,被稱為「黃衫軍」。後者的主要支持者來自泰國北部、農村和草根階層,因為支持者穿紅衫,又被稱為「紅衫軍」。塔信深受鄉間人民愛戴,因為在執政五年間推出有利鄉間農民福利的發展政策,此讓塔信在2006年9月被政變下台流亡海外至今,尚能透過視訊,遙控治國,甚至2011年為泰黨的競選口號:「塔信怎麼想,為泰黨就怎麼做」,可知塔信的政治魅力與影響力,甚至讓其妹婿頌猜和妹妹盈拉相繼當上總理,難怪黃衫軍陣營深為不滿。而始於2011年的紅黃陣營政治對抗,表面上似乎讓泰國從多黨政治逐漸趨向兩黨陣營的發展,但實際上卻也讓泰國出現分裂危機。

此次反對黨抗爭的導火線,源於盈拉政府提出特赦法案,意圖藉著特赦所有政治犯,讓因貪污流亡海外的前總理塔信能夠無罪返國,此案雖在下議院通過,卻在上議院被否決,儘管盈拉總理申明不會再提出特赦法案,仍引起反對陣營強烈不滿,由在野黨的民主黨發起「黃衫軍」走上街頭抗議,數萬名反政府示威者在曼谷13處進行大規模遊行,佔領財政部、外交部等大樓,強烈要求總理盈拉下台。在野黨甚至對盈拉總理在國會提出不信任案,結果以297票反對、134票贊成否決,儘管盈拉安然度過政治危機,反對勢力卻不認輸也不對話,繼續持續抗爭,且有越演越烈跡象。

黃衫軍百萬人大集合

這次黃衫軍再起,針對盈拉政府特赦法案徇私窮追猛打,不將盈拉政府推翻絕不罷休,雖然這次抗爭不再突顯顏色鬥爭,而是強調人民力量的反擊,卻也無法掩飾背後紅黃政治勢力的對抗態勢。這樣的政治分野現象,倒是可以觀察出以曼谷中上菁英階層對上偏遠鄉村草根階級的政治對抗,表面上是動員曼谷地區的人民力量表達對執政為泰黨的貪腐、舞弊、濫權、賄選的極度憤怒,但骨子裡的階級政治鬥爭是若隱若現。諷刺的是,以往政治對抗都是鄉村包圍城市,農勞低下階層出擊既得利益的富裕都會階級,爭取所謂政治參與、經濟利益的公平分配。再怎麼說,也輪不到曼谷中產菁英階級進行反政府示威活動,爭取政治權益。

這場由民主黨前議員、前副總理素貼(Suthep Thaugsuban)發動的「百萬人大集會」,去年11月24日在曼谷市中心古城區展開強力示威,包圍內政、農業、交通、觀光等部會,甚至包圍國務院,強力訴求盈拉與其政黨已不具備主政的合法性,必須立即解散國會、辭職,要求盈拉與塔信宣佈永不參政,其抗議的終極目標無非是要根除塔信政權,以及志在「奪權」。素貼深知如果再舉行國會大選,盈拉所領導的為泰黨仍將獲勝,民主黨等反對陣營也不可能獲得比上次大選更多的選票。反對勢力的奪權執政目標勢在必得,並表現出「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壯。此種不是透過民主選舉機制的抗爭奪權作為,引起支持政府的紅衫軍陣營極度不滿,引發雙邊陣營長期抗爭,將讓泰國政局走向民主死胡同。

甚至泰國反政府群眾從今年1月13日至3月2日實施「封鎖曼谷」行動,對曼谷的交通和商業秩序造成嚴重影響。泰國緊張的局勢,似乎沒有隨著「封鎖曼谷」行動的結束而趨緩和,在曼谷集會的人群亦集中到鑾比尼公園繼續進行抗爭,希望減少對經濟的衝擊。同時,反政府人士亦同意與看守政府總理盈拉進行對話,似乎為解決雙方衝突邁出了第一步。不管如何,反對陣營主導者素貼願意與盈拉總理舉行會談,是一個好兆頭,但是否可以解決四個月來的政治僵局,仍有待後續觀察。

稻米典押計畫難以為繼

這是盈拉總理2011年上台以來,面臨最大規模的街頭示威活動及政治危機。雖然她宣佈從今年1月22日起在曼谷周圍實施「國家安全法」,為期60天,允許官員實施宵禁,封鎖道路,限制示威者行動,其實施範圍主要以曼谷市、暖武裡府及巴吞他尼、北欖府(Samut Prakarn)的部分地區為主。基本上,盈拉政府採取柔性防範策略,控制紅衫軍的反彈聲浪,將政治衝突傷害降到最低。否則,黃衫軍與紅衫軍在曼谷街頭對峙,事態將難以控制。

儘管街頭衝突與抗爭稍微紓緩,但泰國看守政府總理盈拉正面臨反貪腐調查單位調查,打算起訴盈拉在稻米收購案中涉嫌失職、貪腐。稻米收購補貼計畫原是盈拉2011年的競選政見,自2011年盈拉當選後,她主導了總金額高達80億美元的稻米收購案,以比市價高出50%的保證價格向稻農收購稻米,期望增加農民收入,從而防止這些稻米流入國際市場,企圖抬高國際稻米價格,並從中獲利。然而,高昂的收購價格導致泰國稻米產量猛增,品質下降,全國糧倉稻米堆積如山,庫存高達1,800萬噸,泰國因此讓出全球第一大稻米出口國的寶座;加上印度重新開放稻米出口及菲律賓稻米增產,國際稻米價格下跌,難以將稻米變現。目前,政府無力向農民支付糧款,欠款總額高達1,300億泰銖(約40億美元),使國家遭受巨大虧損,銀行拒絕融資,泰國稻農面臨舉債度日危機,盈拉總理有可能因此被迫「下台」。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分析,現在令人憂心的不是反政府抗議造成的經濟衰退,而是盈拉下台可能引發的政治新衝突。因為法院有解除民粹主義領導人職務的紀錄,若是做出相同的決議,勢必引發不可預測的嚴重爭端。因為近來,盈拉在農村省分的支持者(紅衫軍)聲稱要組織武裝團體,來確保盈拉執政,以免2006年軍方罷黜前總理塔信的事件重演。而紅衫軍3月2日在東北部舉行抗議,表示要到曼谷施壓反貪腐調查委員會,審判結果有可能引發泰國政治動盪,而其政爭就不再只限於曼谷地區,將可能延燒到全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泰國軍隊是一支極為特殊的政治力量,泰國軍人干預政治如家常便飯,過去可隨意推翻民選政府。1932年泰國推動民主以來,總計發生20多次軍事政變,其中政變級別最低的軍人是上校,頻率之高全球罕見。然而,此次反政府示威,軍方迄今仍保持中立,不想重蹈當年軍事政變重創軍方形象,這次躲在幕後是避免給外界干政印象。事實上,軍方高層人士亦從中斡旋,安排盈拉與反對派會面,試圖讓兩方暴力衝突平息,足見軍方影響力之大。不過,軍方的動向仍會牽動整個泰國政治發展走向,軍方是否記取教訓或蠢蠢欲動,也將影響到軍方在泰國政治體繫上的角色,以及泰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比較傾向黃衫軍的泰皇不選邊

軍隊的後台是泰皇,泰國國旗的紅、白、藍三色中,居中的藍色便代表國王的崇高地位,泰國人將泰王作為「神」一樣愛戴。雖然泰國實施君主立憲制,泰皇也不過問政事,但是泰皇卻仍保留一些政治權力,在政壇上舉足輕重。在泰國歷史上許多危機關頭都由泰皇出面調停化解矛盾,泰皇扮演著最高政治仲裁者角色。而此次泰皇不表態介入政治,便是不想捲入兩邊陣營無止境的政治對抗,而傷及泰皇的威望,儘管泰皇比較傾向黃衫軍陣營,但畢竟泰皇屬於兩邊陣營的泰皇,選邊站容易讓國家陷入分裂危機,這也不是泰皇所願意看到的。

不可思議的是,以民主黨為主的反對陣營,為拉倒盈拉政府、驅除塔信制度,竟要求軍隊政變或泰皇介入。他們大聲呼籲「還政於民」,要求政府將權力交給他們成立的「人民議會」,承擔立法機構職能,並推選不隸屬任何政黨的正派人士,組建臨時政府,由泰皇任命臨時總理,再由臨時政府負責實施政治改革方案,然後舉行大選。這種不尊重憲法與法治,只為一黨之私,又大言不慚自認代表民意,置紅衫軍或偏遠地區草根農民之民意於不顧,近似用群眾示威力量推翻民選政府之舉,令人費解。此舉似乎只會發生在低下階級或鄉村農民,然而,此次泰國政爭竟然是利益既得的中上菁英階級採取哀兵受害者的激烈手段,不惜以違反民主選舉制度,進行一廂情願式的抗爭,這倒是很具泰式風格的民主運作模式。

另一樁在野黨不尊重選舉的民主機制是動員群眾不要去投票,泰國2月2日大選投票日,當時就阻撓民眾前往投票。2月13日起推動的「封鎖曼谷」行動,無疑也轉變成投票日的「封鎖投票」,許多地區連選務工作人員都無法進場佈置,可看出在野黨以反民主機制來爭取其所謂民主政治的荒謬行徑。

畢竟盈拉政府也是民選結果,符合憲政所賦予的統治權力,若反對黨陣營可以打著自視清高的旗幟推翻盈拉政府,那麼紅衫軍也將如法炮製反制黃衫軍,此將讓泰國政治陷於無解的動盪不安。民主黨反對陣營所欲推動的菁英階級人民議會,取代民選政府,又不經過必要的民主選舉來控制貪污,這簡直是一場反民主的運動,回歸威權菁英統治,最終會帶來更多的流血和暴力衝突。畢竟保守的民主黨自1992年以來每次大選必敗,儘管黨內歸咎於民粹主義敗壞國家,不啻賄選誤國,卻又不思如何贏得鄉村民眾的支持,只關注曼谷都會中上階級、大企業主利益,擁護王室與君主立憲體制,以及拉攏軍方將領,這種都會菁英的政治傲慢傾向,難與草根性的鄉村低下階層有交集,也難以跟為泰黨競爭選票。因此,假如民主黨要執政,必須好好自我反省與檢討,不然政黨會泡沫化。儘管有機會執政,亦會遭受來自鄉間更為嚴重的紅衫軍抗爭,畢竟民主黨執政時貪腐問題也很嚴重,不比為泰黨執政時來得清廉。

面對反政府陣營,盈拉總理去年12月9日再度發動百萬人抗議示威,另外民主黨153名國會議員12月8日下午宣佈集體辭職,在此雙重壓力下,盈拉快速宣佈解散國會下議院,重新舉行全國大選。泰國憲法規定,新一輪國會下議院選舉必須在45天至60天內完成,國會下屆選舉預定在2014年2月2日。盈拉所屬為泰黨宣佈立即著手準備下屆國會下議院選舉,如果為泰黨贏得下一屆選舉,盈拉仍將被提名為總理。

反對陣營的政治籌碼有限

事實上,提前大選並非反對陣營的真正訴求,因為反對派心知肚明不大可能贏得大選,選舉可能會令權力再度落入為泰黨之手。而由素貼領導的反對派提出的政治綱領,包括盈拉政府下台、成立人民議會、推選無黨派的正派人士組建臨時政府、國王任命臨時總理、臨時政府負責推動政治改革、再來舉行大選等,為泰黨不可能接受,支持為泰黨的紅衫軍更不可能容忍。如果亂局持續時間過長,出現大規模流血衝突,軍隊介入的可能性也將會增加。此外,另一悲觀的看法是,泰國示威抗議亂局將進入更激進的下半場,越演越烈,而盈拉解散國會僅可能只是另一場泰國激烈政治爭鬥的開始而已。

在成熟或一般民主國家,解散國會和辭去總理,算是解決執政危機和挑戰的最終作為。而盈拉解散國會和辭去總理,也算是回應憲政體制危機的最佳處理和最後底牌,一切回歸選舉基本面,再由人民決定執政黨。這是盈拉尊重泰國憲政體最理性的抉擇,也可讓反對陣營的遊行失去正當性與合法性。對盈拉與為泰黨來說,這是最不得已的最壞選擇,表面上民主黨反對勢力在此次反政府運動上佔據上風,但盈拉「以退為進」的決策,應該算是危機處理的最佳方式。假如此刻反對勢力仍堅持抗爭到底,窮追猛打只為「奪權執政」,不僅會賠上民主黨向來堅稱公平正義與擁護民主的形象,亦將賠上泰國的政治穩定與全民的經濟利益。

看來反對陣營的政治籌碼有限,除了走上街頭抗爭,挑起一波波大規模抗爭遊行,並誓言推動改革,以及喚起曼谷都會地區向來反塔信制度的中產階級勢力走向街頭,直接挑戰盈拉政權外,似乎也只能期待透過泰皇表態或軍隊政變來協助取得政權,或是透過杯葛、抵制和阻撓選舉,來癱瘓大選的順利推動抑或是選出不具代表性的殘障國會,或是延遲大選的舉行。民主黨反對陣營應努力經營或關心鄉村地區的人民權益,爭取更多的農民選票,否則泰國政治將陷入以「階級」為藩籬的階級政治,取代以往表面上是紅黃陣營的顏色對抗。

盈拉政府面臨的兩大棘手問題

最後,就總體表現上看,盈拉和為泰黨已贏得多數泰國民眾的認可和支持,民主黨很難與之較勁,或是撼動紅衫軍的支持熱情。同時,反對陣營的抗爭如意算盤,以為清除「塔信制度」,把盈拉拉下台,塔信家族永不參政,便有機會上台執政。這種曼谷都會偏狹式的菁英保守政治觀點,會愈來愈脫離泰國的政治現實,殊不知泰國已經走向全民民主政治的道路,來自非曼谷都會區的廣大民眾覺醒,更願意參與政府的政治決策,鄉村偏遠的民粹民意也是決定泰國政治走向的重要關鍵,不再讓曼谷都會區的中上階層或菁英份子獨享掌控政府的必然權力。因此,回到選舉機制、尊重憲政體制、體認全體民意、打擊政經貪污腐化,才能終結泰國政治分裂與抗爭的惡性循環。

診斷當前泰國政治,盈拉政府的施政仍面臨兩大棘手問題:一是稻米典押計畫,二是反塔信體制的勢力。首先,必須面對稻米典押問題,如何盡快出售庫存稻米,向稻農發放欠款,是刻不容緩之事。而盈拉政府如何籌措資金償付1,300億泰銖的典押款,實為當務之急。不但可以免於在野黨動員稻農對抗政府,也可挽回稻農對盈拉政府的執政信心。其次,要降低反塔信制度的抗爭,盈拉政府便不得不面對素貼所提的五個改革重點:即政治進程、貪污舞弊問題、國家管理權力、社會不平等現象和正義。這些本來就是民主國家政府要去重視的根本施政問題,如何正本清源,洗刷在野黨指控的貪腐污名,緩和泰國政黨的對立與抗爭,讓泰國順利回歸民主憲政體制,回歸兩黨公平競爭的政治發展格局,是泰國各方政治勢力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