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放寬武器出口是為和平!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右翼色彩濃厚的日本安倍政府繼軍事、情報大擴展之後,武器出口方面也出現具體動作了。戰後日本為了展現「和平」、不牽扯戰爭的形象,1967年佐籐榮作任首相時,曾立下「武器輸出三原則」:不向共產主義國家、聯合國決議認定禁止武器輸往的國家、國際糾紛當事國或可能成為當事國的國家出口武器。後經1976年三木武夫首相的補充解釋,幾乎是完全不能輸出武器及其相關裝備零件。到了1983年,為了參加美國的星戰計畫,提供技術支援,在美日防衛相互援助的架構下,「特例」可向美國出口武器相關的技術和零件。整體來說,就算有出口,限制還是很大。

不過,現在日本政府、執政黨從今年2月即著手研議取代禁止武器出口的「武器輸出三原則」的新原則、對國際機購的武器出口、允許日本武器廠商取得外國廠商給予生產證照所生產的零件出口等等事項。簡言之,就是要鬆綁武器出口了。

很諷刺的是,日本放寬武器出口居然是安倍首相「積極的和平主義」的一環,2013年底列為國家安全戰略。已在自民黨內協商,3月的內閣會議決定,將過去個別的認定,改成概括性的新原則。

「武器出口三原則」,已經過修改的現行的三原則、標準,可出口的是,符合「貢獻和平、國際合作」或「國際共同開發、生產」。其中,「貢獻和平、國際合作」出口對像只是國家,不能出口給國際機構。去年12月,參與聯合國南蘇丹派遣軍的陸上自衛隊,應聯合國、韓國派遣軍的要求,提供給韓國軍彈藥。基於這事例,日本又想將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PKO)的相關機構等,也納為出口對象,以拉攏除中國之外,其他參加聯合國PKO的國家。「國際共同開發、生產」也是,雖有沒有日本事前同意,不得提供給第三國零件、技術的條件,但去年3月,下一代主力戰機F-35,所有擁有F-35的國家必須參加通融零件系統,以官房長官的說明,當成例外措施。可是未來,跟F-35的案例一樣,就美國等嚴格管控移轉的共同開發、生產,即使沒有事先同意,也可以對相關國家出口。日本企業向美國研發企業支付專利費,取得生產武器零件的證照,就可以對使用相同專利零件的外國出口。這是為了因應美國企業停止生產的情況。

武器妝扮成「防衛裝備」

隨著這類出口的放寬,之前由經濟產業相就是否可以出口,個別審查的體制也要更改。首次對國家、機構出口之類的重要案件,換由首相、官房長官、外相、防衛相組成的國家安全會議(NSC,簡稱國安會)四大臣,再加進經濟產業相一起討論,並做出結論。日媒報導說,官邸主導,手續嚴格化,為的是「防止出口擴大」。這種說法令人不解,如果真是「防止出口擴大」,何必放鬆武器出口原則?其實,根本就是讓安倍首相在國安會裡主導,擁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權,資其政治運用。

節奏很快,日本媒體透露,3月11日在首相官邸舉行的國安會決議修改現行的武器輸出三原則,未來會以「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取代現行的武器輸出三原則。據瞭解,所謂「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是:1.明顯妨礙維持國際和平與自由的情形時,不得移轉,2.在認定可以移轉時,必須經過嚴格的審議,3.使用於目的以外,以及向第三國轉移時,必須事先取得日本的同意並受到適當的監督管理。

日本超級會玩文字遊戲,施行數十年的武器輸出政策,基本上除了美國之外,是禁止日本出口任何其所研發的武器裝備和相關技術,因此,新議案為了爭取日本民眾的瞭解,刻意不用「武器」一詞,而切換成「防衛裝備」,同時,避開「出口」,而使用「移轉」。這樣遮掩,日本民眾就會覺得,日本政府把「防衛裝備(武器、相關技術)」供應給外國,還是在「貢獻國際和平」了。

據傳,此議案會交給聯合執政的自民黨及公明黨舉行的會議討論,預定在3月28日會在內閣會議上表決通過。

近年,日本為了鼓動東協國家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對抗,已向菲律賓、越南提供船艦、技術和支援訓練,如今大開「防衛裝備」向海外「移轉」之門,想見未來手腕會更靈活,對像範圍會更大,不得不防,千萬別被日本的文字遊戲給唬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