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當前的挑戰

湯紹成
(政大國關中心美歐所所長)


今年3月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半島後,西方國家反應強烈,形成後冷戰時期以來的新一波對峙局面,或可稱之為新冷戰的時期來臨。7月中旬,馬來西亞民航機在烏克蘭東部被擊落,造成近300人喪生,使此新冷戰的對峙態勢達到最高潮。西方國家均將此慘劇歸咎俄羅斯,因而紛紛強化對其制裁,這也引起俄國的反制裁行動,情勢演變至今,尚無緩解跡象。

克里米亞的重要性

對前蘇聯與當今俄羅斯而言,克里米亞特殊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因其擁有良好的海灣及天然海港,是俄國勢力進入黑海的跳板,自古受到各方覬覦,更是俄羅斯數百年來尋求溫水港的實例之一。

自18世紀脫離鄂圖曼土耳其宣告獨立後,克里米亞始終屬於俄羅斯領地。1954年,時任蘇共第一書記赫魯雪夫,將克里米亞半島劃給當時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但克里米亞仍屬蘇聯。1991年蘇聯解體,各加盟共和國紛紛宣告獨立,克里米亞順理成章地成為烏克蘭的一部分。

1990年代,俄羅斯曾立法想收回克里米亞,遭烏克蘭當局以嚴重干涉內政為由拒絕。最後雙方妥協,克里米亞成為烏克蘭境內的自治共和國,莫斯科政府每年以一億美元的代價向基輔當局租借塞凡堡(Sevastopol),以持續俄羅斯黑海艦隊創建230年以來,一直以塞凡堡為總部的局面。俄羅斯還同意加碼,以國際市場七折的優惠價格供應烏克蘭天然氣,協議有效期限到2042年。如今該協議因克島的回歸而失效,這將影響俄國輸烏的天然氣價格。

2014年2月,烏克蘭親歐勢力在動亂後上台,親俄的克里米亞共和國自行宣佈獨立,並公投決定回歸俄羅斯,距1954年赫魯雪夫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剛好60年,當地居民半數以上是俄裔。3月克里米亞的公投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當地居民確實希望回歸俄羅斯。

當普京總統簽署同意克里米亞歸屬的公文之後,他曾向俄國國會議員等相關人士發表了長篇動情的演講,並獲得熱烈反響,其支持度高達78%。

普京的策略

質言之,除了克島的戰略地位外,對普京而言,這是他強化其地位的最佳方式之一。因為這整個吞併過程乾淨、俐落又迅速,這不但證明了普京的高效執行力,同時又激發了俄國人大俄羅斯主義的民族情懷,因而又正好可以壓制與弱化俄國國內的反對派。

自蘇聯解體以來,西方國家對於其原本的勢力範圍鯨吞蠶食,使得原本蘇聯世界強權的威風不再,如今俄羅斯淪為一個區域強權,而克里米亞事件則是給予普京及大俄羅斯精神一劑強心針,一吐已往被西方國家欺負的怨氣。

其實,普京總統進一步的盤算,是藉由併吞克島來擾亂烏國東部的情勢,以便使該地區多成立幾個自治區,來確實保障當地俄裔居民的權益。同時,在西方國家長期援助烏克蘭疲乏之後,再將勢力擴展到烏國,以便促使「歐亞聯盟」(Eurasian Union, EAU,其會員包括白俄羅斯與哈薩克)在2015年初建成。

烏克蘭人口5,000餘萬,乃斯拉夫民族的一支,也是俄羅斯以外東歐地區最大國,其戰略地位重要,乃周邊國家必爭之地,其命運也操縱在周邊的大國手中,因而與俄羅斯發展出了特殊的關係。

若此關稅同盟沒有烏克蘭參與,其重要性必定大減,這也正是普京要求烏克蘭前政府放棄與歐盟簽署合作協定,並接管克里米亞的原因。易言之,這也是「歐亞聯盟」與「歐洲聯盟」間的一場拉鋸戰。

月前烏克蘭的動亂中,傾西派獲得歐美相當的支持,因而導致相關國家在推翻亞努克維琪(Viktor Yanukovych)政府之後就無法脫身。但以美國與歐盟國家的立場觀之,由於歐洲對於俄羅斯的能源輸出依賴性較大,因而在立場的表達上顯得躊躇,才會訂下一些低階制裁方案。其實,美國若下重手,必遭俄方反彈,比如沒收西方國家在俄國的資產,那將引發惡性循環,後果難料,這也應是雙方都不願見到的。

西方的制裁

但在馬航飛機被擊落之後,情況激化。歐巴馬總統7月底率先宣佈對俄羅斯進一步制裁,其中包括擴大對俄羅斯金融和軍事行業的制裁範圍,中斷對俄羅斯能源行業特定的物品與技術出口,同時正式暫停對俄出口刺激方案,以及對其經濟發展專案的融資。

同時,歐盟公佈了受到制裁的俄羅斯五家銀行名單,切斷這些銀行在歐洲資本市場的融資,管製成員國出口的能源相關技術,與用於深海石油開發以及頁岩氣專案。日本跟進,凍結相關人士與團體在日本的財產與俄羅斯境內新專案的投資,並限制從克里米亞進口商品。

法國是歐盟中對俄輸出武器最多的國家,目前售俄戰艦可保住1,000人的工作。英國雖在北海有油田,對俄國的能源依賴性較小,但英國的汽車與金融業也將受創。在新一輪制裁措施宣佈後,德國雖有52%民眾支持,但德國政府坦承,新制裁舉措將傷害歐洲經濟,不過對俄羅斯的傷害會更大,認為這是值得付出的代價。但是德國的6,000家中小型企業也已受到影響,30萬勞工的工作岌岌可危。

日本與俄羅斯有關北方四島的爭議將更難解決,此與安倍聯俄制陸的策略背道而馳。況且日本高度依賴中東的能源供應,目前開發與購買西伯利亞的能源都將受阻,這不符合日本的利益。

相對的,俄羅斯宣佈對波蘭的大部分水果和蔬菜實施進口禁令,目前力道仍小,但若未來範圍擴大至整個歐盟,其殺傷力亦不得小覷。

近年來,俄羅斯經濟低迷,2013年其經濟增長率僅1.3%,上述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制裁,或將重創俄羅斯經濟。歐盟與俄羅斯互為最重要貿易夥伴,2013年雙邊貿易總額3,270億歐元,是俄美貿易總額200多億美元的幾十倍,也10倍於俄日貿易。

此外,俄羅斯是一個能源出口大國,輸出值系其三分之二的財政來源。美歐限制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出口,以及頁岩氣勘探和開採技術及裝備的輸出,將傷害嚴重依賴能源工業的俄羅斯經濟,其付出的成本也將日益高昂。此外,制裁必然對俄羅斯民眾的生活產生實質影響。歐洲是俄羅斯工業消費品的重要來源,如果歐洲停止對俄日用品出口,俄民眾的生活成本將大大增加。

目前俄羅斯共有4,720億美元外匯存底,為世界第五大,足以支付17個月進出口支出,其總資產1.5兆美元,應付當前情勢應還不成問題,但為此而產生的心理作用難以估計。由於制裁案的實施,俄國上半年對中小企業貸款已縮減兩成,全年外資流失可能達1,000億美元,這是否導致盧布貶值,值得關注。

大陸的角色

在此當兒,中國大陸的角色值得關注。月前美國曾在聯合國安理會提案,期盼認定克里米亞的公投無效,自然遭到俄國的否決而未能通過,而大陸並未情義相挺,以棄權票交代。因北京難以支持分離主義,雙方勢必有所諒解,不干涉內政也一直是中共外交政策的圭臬。北京只可能暗助俄國。

就算歐美對俄羅斯實施最嚴厲的制裁,俄羅斯依然有很大迴旋空間,因俄羅斯已找到亞洲和金磚國家為後盾。在能源方面,今年5月下旬,大陸與俄羅斯簽署高達4,000多億美元天然氣協議,引起廣泛關注。若國際原油價格受到中東等地區動盪影響而走高,對俄羅斯也極為有利。

在軍品輸出方面,對大陸十分有利。若與俄國出售給越南或印度等的武器相比,賣給大陸的始終是15年前的舊品,這顯示俄國不願養虎遺患。但目前的局勢,確實升高了出售大陸武器的層級,在這些方面的合作將會深化。

結 語

綜合言之,當前的烏克蘭情勢,確實可以看出西方與俄國之間的角力,是雙方鬥智與鬥力的一個高潮,後續的發展十分令人憂慮。尤其因為烏克蘭的外債高築(約300億美元),西方國家心餘力絀,幫助有限,因而這也可能導致新一波的國際債務危機。面臨這種情況,相關各方都在自我節制,因此這種相互對峙的情況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以目前歐美國家的制裁策略觀之,或可視之為必要之惡。若當這些國家面臨當前的狀況而無反應,則不論是基於意識型態、人道價值與戰略利益,在國內外都無法自圓其說,因而必須要有所作為。可是,其後果不但是各國內部就業的打擊與挑戰,更嚴重的是歐盟國家將面臨俄國抬高天然氣價格的威脅,這是歐洲國家的軟肋,冬天逼近,今年歐洲國家能否過關,其情勢難以樂觀。

西方國家的作為,正好把俄羅斯逼向大陸與其他金磚國家,此由大陸7月份外銷增幅擴大可以證明。在這些國家支援下,俄國還可以支撐一段時間,這難道是西方國家所願見?

因而,當前西方國家的作為,正好驗證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俗諺。為避免雙方更嚴重的兩敗俱傷,北京若能主動出擊,站在戰略至高點加以協調,也是一可考慮的方向。如此不但可強化大陸的國際地位,若能在西方與俄國間左右逢源,又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