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京
(前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
李本京
(前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
前 言
中國在過去四分之一的世紀中,積極發展經濟建設,如今已達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地位。在國際間享有空前之聲譽,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百餘年之最鼎盛時期。翻閱北京政府之對外關係這一篇章,可以看到一幅在外交上亮眼的成績。其所以如此,當然是由於國家之經、軍實力大增之故。然而路是人走出來的,假如沒有人走,則路也不會出現。
因此之故,確有必要一覽近年北京政府是如何拓展外交版圖,廣交與國,達到其在國際社會所期盼之境界。然而更重要的要仔細梳理北京是如何作出此一傲人的成績。也就是說要詳實地審閱一下中國是如何成功地成為今日國際社會中的一哥。
事實上這一成就來自五根支柱,其一是主導國際組織,這類組織如「中國-拉美共同體論壇」,這是一個由中國主導,聯合11個中、南美國家而成立之組織;第二類則是以性質有別而成立集團,如「金磚五國」即是。這是由中、俄、印、巴、南非組成。第三類則是以財經為主之組織,如擬議中之「亞洲基礎設施銀行」。第四類是加強領導個人之「穿梭外交」。第五類是加強對外貿易關係,或以國家名義向外購置能源,如向俄買天然氣,或鼓勵私人企業向外推展貿易。
由於這五根支柱,也才有了今日中國如此成功之外交活動。而友邦間之雙邊或多邊活動也日益增加,目前的中國外交雖是仍在播種期間,然而也在某些方面到了收成時期。其在國際間之地位日益重要,而其聲譽也是日益上升,真正成為世界大國。
「上海合作組織」
最早由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及塔吉克等五國組成「上海五國會晤機制」。顧名思義,可知此一非正式之組織是由中國所組織。後在2001年6月15日再加上烏茲別克而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當然仍由北京作莊。
這一組織雖然號稱:「上海合作組織」,事實上主要成員就是中亞四國再加上中俄兩國,由於秘書處設在北京,這一組織也就自然地成為北京影響力最大的一個國際組織了。不論是面子,還是裡子,北京這一步妙棋,對增長其在國際政治上之影響力,可圈可點,允稱成功之作。此一組織之影響力逐漸成長,於是也就有其它一些國家樂與為伍,希望互通聲息。
這之中以蒙古最為積極,現已成為會員國,另外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為觀察員,美國申請則遭拒。土耳其、白俄羅斯、斯里蘭卡則被允為「對話夥伴」。
這一組織之成立主要是反擊恐怖主義者而設,故其重要附屬之反恐機制就設於烏茲別克之首都塔什干。由於會員國之共同敵人是恐怖份子,是以本組織強調各會員國間不搞封閉之政治集團而採行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任何其他國家和組織的原則。假如用更深一層之眼光來觀察此一組織,則發現本組織之主要思維與北京之外交原則相符共生,也可以說這就是北京所需要的國際組織之特徵。
「中非合作論壇」
「中非合作論壇」(Forum on China – Africa Cooperation, FOCAC)是北京所推動之重點國際組織,令人注意的是本論壇亦以「合作」為名。與「上合會」有異曲同工之妙,是一個影響更大,會員國更為廣泛之國際組織。然而本論壇與「上合會」最大不同點在於本會在名稱上為論壇,而「上合會」則為組織,按照目前北京與論壇會員們之互動,有朝一日或可升級為組織亦未可知。
為了加強與非洲各國進行合作,北京於2000年10月10日召開了第一次部長會議,這次參加北京會議之各國代表來自45個國家,陣容堅強,另外尚有17個國際或地區組織與會,共有來自各方的80餘名貴賓,可謂盛極一時,重要的是這之中尚有阿爾及利亞等四國總統,另外「非洲統一組織」秘書長安齊也來參加,給足了北京面子。
本論壇迄今共召開過五次部長會議,其中有三次在北京舉行,余兩次則分別在衣索比亞及埃及舉行,這就說明了北京對本論壇之主導實力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在衣索比亞舉行之第二屆會議,參加的總統有六國之多,足證此論壇在非洲各國領袖間之地位了。其中第三屆會議參加之非洲國家有48國之多,而整個非洲也只有53國,這也就說明此一論壇是具有號召力的。參加的48國中具有總統或總理身份者多達42國。台北方面應注意的是,這之中尚包括與我有外交關係的五個國家,這種現象可說是兩岸關係一大突破,因為在過去,親中或友台,旗幟鮮明,絕未看到如此之現象。
有鑒於北京在非洲之大動作,歐巴馬也急起直追,於2014年8月5日邀請了將近50位非洲國家元首至華府聚會。討論要點就是經貿問題。歐巴馬提出美金330億之雙方經貿合作計劃。美方並有多位企業大咖參加這次盛會,認領投資之美國大亨大有人在,是一次成功的會議。
事實上,歐巴馬如此作是被逼出來的,因為二戰後美國僅對中東之石油有興趣,而完全未視非洲之存在。然而中、日卻對非大有興趣,尤其是日本除了在東南亞早期經營外,更早在1993年就和非洲主要國家成立「日本與非洲峰會」。每五年舉辦一次,成績卓著,北京則在2000年10月於北京成立「中非合作論壇」,每三年召開一次,較「日非」之五年見一次更勝一籌。另外歐盟亦在2000年主辦了歐非會議。
由是以觀,可知美國之押寶中東政策是笨中之笨者。如今卻要「追陸趕歐」與非洲搏感情,為時是否已晚?自有定論。
博鰲亞洲論壇
博鰲是一個地名,在2000年前恐怕也鮮有人知。一般生於斯,長於斯的海南島人恐怕也搞不清博鰲是什麼地名。然而在近13年,博鰲不但名揚兩岸,也名傳寰宇。此一地居海南島瓊海市萬泉河入海口的小漁港卻是研究國際關係者必定知曉之地名。
本論壇由北京號召亞洲部分國家於1999年商議成立,期待透過此一論壇使得各國能透過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與對話,增進彼此間之瞭解及信任。參加此一由胡錦濤作東之對話會,尚有澳洲總理霍克、菲總統拉莫斯等重量級亞洲領袖。
透過此對話會,越二年即2001年2月26日論壇於博鰲成立,日、澳、菲、蒙、馬、尼、越等國領袖參加成立大會,只26個創會國。參加會議者則有來自約40個國家、地區或國際組織,我代表則以商界代表之名參加,如蕭萬長就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身份參加。錢復則曾以此基金會之最高顧問名義參加過。
此一國際會議定為每年召開一次,2014年之年會已於4月10至11日召開,會議之主題為「亞洲的新未來,尋找和釋放新的發展動力。」
事實上,本論壇之成立,是北京立意在亞洲各國間搭一平台,期與「亞太經合會議」(Asia-Pacific Cooperation)相抗衡。因為美國早在1989年即成立此組織,期與東協相匹敵。尤其是東協自10進化為10+1後,更令華府擔心。為了減輕亞洲人之警覺,特別將此會之秘書處設於新加坡,然而事實上此會只是每年一次大拜拜,鮮少成就。
即或如此,在美國一手導演下之此一國際組織終不免成為美國至亞侵堂入室之工具,北京唯有自力自強成立了其一手主導之博鰲會議,也算扳回一城。
另外一個特點是本會歡迎各界領袖人物出席,這一出發點融合了以經貿為主幹。如BMW集團主席龐克、三星社長李基泰、印度塔塔集團執行董事羅斯林、TCL董事長李東生、萬科集團王石、前美駐華大使駱家輝、比爾蓋茲、索羅斯還有諾貝爾獎得主。這種融合產官學三界於一爐之國際會議自然較APEC更具影響力。
「中國-拉美共同體論壇」
冷戰時期美國就成立了「美洲國家對話組織」,其秘書處就設在華府,而團結友美國家連成一個緊密之長鏈,以阻擋任何非美洲國家侵堂入屋之念頭。
就國際關係之形成過程而言,當一國之經、軍實力上升後,此一新興強權將不會將自己限於一隅,而會盡力伸拳踢腿,向其它區域發展。例如美國門羅總統就在1823年發表了著名之「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將地處北美之美國勢力發展到中、南美。如今北京之實力已可擴張其影響力到其它地區。由是以觀,中國力圖走向南美就不意外了。
習近平2014年7月17日正式與中、南美11國家共同宣佈成立「中國-拉美共同體論壇」。諺云:「有錢好辦事」,證之此論壇之設立,這一話講得再正確不過了。習近平在聲明中並宣佈將提供美金350億元用於中、拉合作設施專項貸款與中、拉合作基金。
不特如此,北京在未來五年內將提供1,000個名額予論壇會員國政要訪中所需,另外再供12,000個就學與培訓名額。這一豐富之允諾是華府在當前財政吃緊時提不出來的。像如此多樣化之合作更拉住了中、南美友人。
按照習之宣示,中方將於未來購置價值32億美元之巴西民航飛機。並允諾在未來五年內向中、南美國家提供6,000名政府獎學金,另外還將提供6,000名赴中培訓名額,再加上400名碩士獎學金。就總體而言透過大力增加貿易規模,要在10年內將雙方貿易總額加大到5,000億美元,並將對拉美作2,500億美元之投資。如此一來,中國將成為拉美經濟推動之火車頭。10年後雙方關係將從友好晉陞到密切。
華府看在眼裡,當然不是滋味,然而美國之財政狀況已不允許其再作散財童子。事實上美國人也知道中方如此以行,並無意識型態而就是要削弱美國對於後院鄰居之影響力。在習近平積極領導之下,北京真的作到了。自此美國與中、南美洲國家之關係必然生變。在當代國際關係中絕對是大事一件,在美國高唱「重返亞洲」之時,中國更大聲的唱出「前往拉美」。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
2014年金磚五國(中、俄、印、巴西、南非)領導人在巴西共同發表了宣言,宣言中的重點是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這一突如其來之宣言有如閃電,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因為似這等規格的國際組織之成立,不是喊喊就算,而是要有大量銀子才行,而這就成為國際間大事一樁。
第六次「金磚國家峰會」2014年7月15日在巴西舉行,五國元首親自參加,可見各方極看重此峰會。同時也是習近平第二次參加此一峰會。他認為五國應該「朝著一體化大市場,多層次大流通,陸海空大聯通,文化大交流……而為。」然而要能達成此一宏願,則經費還需要作先期之思量,而銀行之組成也就像各會員國的一個建設之工具。於是習近平乃在2012年第四屆峰會時正式向大會提出成立「開發銀行」,受到與會者之全體支持通過。共出資1,000億美元為初始基金之資本。此一籌組中之銀行聲勢驚人,受到國際人士之重視,一般觀察者咸認為這一機構旨在對「世界銀行」(World Bank)及「國際貨幣基金」(IMF)作補功之用。事實上不僅如此,主要在對世界各有需要融資者予以援助,挑戰「世銀」及「貨幣基金」之權威性。是以這名為「新開發銀行」之國際組織本身就有著百分之百敏感性質。
經過兩年之磋商,金磚五國對此銀行已有共識。年會達成了下述兩個重點,其一、五國之分擔創始基金如後:中出資411億美元,巴、俄、印各180億美元,南非50億美元。其二、應急用之準備基金共為1,000億美元,當然亦由中方出資最多。這是因為中國迄今擁有高達美金外匯4.2兆元之多。
決議將總行設在上海,此舉意義非凡。因為目前之「亞洲開發銀行」總行就在馬尼拉,行長由日本人擔任,由於菲曾在二戰為美國殖民地,故「亞銀」等於是日美之玩具,如今之「新開發銀行」與中國有此多重關係,北京主導色彩當然就十分濃厚。
由於金磚峰會並非正式之國際組織,然而由於此銀行之成立而加速會員國之間的協調與合作,作為建立共識之平台,日後在其它國際問題上就可採取同一步調之立場。
金磚兩字自出現於世上,迄今僅有13年,然而在這短短期間,這字彙卻代表了國際社會中一個不容忽視之組織。2001年,美國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歐尼爾(Jim O'Neil)首先提出「金磚四國」這一概念,這金磚的磚字來自四國英文名之第一個字母,是為B、R、I、C。合則為BRICK。及後在2008年5月,四國外長在俄羅斯舉行會議,就在同一年,四國代表又在7月、9月及11月持續作了會談。2009年6月16日,四國元首在俄開了第一次峰會。
2011年峰會在三亞舉行,南非領導受邀參加峰會,自此即為五國峰會。由於五國來自亞、歐、非、美四大洲有著充分之代表性,更有甚者,此五國人口眾多,約佔全球人口五分之二,國土面積為全世之四分之一強,資源豐足,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其經濟力量不容忽視。當然北京也會因為金磚集團興旺而掌控了更有力的世界發言權。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習近平於2013年10月4日在印尼國會發表一篇重要演說,在這篇題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之演說中,習釋出多項有利東協盟員利多之訊息。這之中包括了最為引人注目的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另外尚有開展東協國家間交通建設,建立海上絲綢之路,提高中國與東協間自由貿易之額度,至2020年可達到一兆美元之水準等利多消息。
這一銀行將包括東協10國、南韓等國,目前尚在緊鑼密鼓籌備之中,目前參與會談者已達22國。北京希冀利用此一駐點與「世銀」及「IMF」抗衡,希望在國際金融方面有所發展,不要再受美國之制衡。
兩洋鐵路
這一鐵路興建計劃由習近平於2014年7月16日在巴西宣佈,他表示中國、巴西與秘魯將商談建設兩洋鐵路之計劃,也就是建一條連結太平洋及大西洋之鐵路以作為「陸上巴拿馬運河」。此一計劃早在2011年就由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透露,然而卻沒有任何跟進之計劃。如今之提議可說是全新的構想。
根據習近平之宣示,中、巴、秘三國將組成工作組,以完成書面計劃,其目的是透過秘魯及巴西興建一條連結兩洋之「干運河」,以便兩國貨物可以東西陸路運,不需經過巴拿馬運河。
由於目前僅有巴拿巴運河,而巴拿馬又在美國影響下,如中國不受美國之壓力,則修建這一條鐵路是有益的,不但可獨立地自主地利用「干運河」,並可拉緊巴、秘兩國之友誼。
習近平上任方始兩年,然而在外交上多有收穫,而其穿梭外交更是立竿見影,成效顯著。另外一項成就是技術外交,簡單的說就是提供技術,在全球各國提供技術支援。這之中以高鐵外交最為耀眼,識者或謂50年代熊貓外交,70年代乓乒外交,今日大力推動的就是高鐵外交。
根據北京政府多次提及之國際高鐵興建圖,未來規劃中共有三條主幹線,是為泛亞高鐵、中亞高鐵及歐亞高鐵,範圍之大,影響之大,在歷史上絕無僅有,是世界交通史創紀錄之舉,一旦興建完成,中國必是全球高鐵之領頭羊。
這之中以泛亞高鐵興建最力,預訂2020年全線通車,共分三線(東、西、中)自昆明始,經緬、越、寮、柬、泰、巴、新等國。歐亞高鐵,起自北京,終至倫敦。規模龐大,令人歎為觀止,一旦全線通車,必是世界交通史上一件大事。
這一大規模計劃不易如期完成。因沿途或有地區戰爭,如烏克蘭。或有恐怖主義分子作亂,如中亞。然而如完成通行,則極具意義。對中國而言,則深具國家戰略與發展轉型需求。而高鐵本身之建成需要超高之技術與設計,若能如約完成,中國則可由made in China兌變為designed in China,意義自是不凡。
結 語
從上述各項實例中,可知北京之外交攻勢已然達到某種境界,那就是「廣交與國,實惠友邦」。一般而言,強國必然要廣交與國,可未必會全然實惠友邦,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實惠才是王道,才真實,才有回饋。
在此思維下,北京政府全然放棄意識型態。而將重點放在互惠、互利之原則上。為了再一次向世界說明北京全然無意搞意識運動,習近平在2014年6月28日於北京發表重要談話,說明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論」。事實上他的這一宣示在1955年萬隆會議宣言中看到,那就是「和平共處五原則」。仔細看此五原則,發現最重要一項就是「……互不干涉內政……」。成為中國奉行之原則。根據此一原則,中國放棄意識型態,絕無稱霸之心。因為唯有守著意識型態,才需要稱霸世界。換句話說,中國因無意識型態,故也無須稱霸了。
中共成立政權迄今已65年,在這段歲月中並未干涉他國內政,不似美國這般既要做世界法官,又要當世界警察。北京政府在近年於外交範疇中努力因應,逐漸成為某些區域政治中之領頭羊。這項成績來自下述支柱;其一經濟,財務實力充沛,從20年前之世界工廠一變而為今日之市場,成為許多國家貿易輸出主要國家,連動到影響他國之經濟成長。
其二是敏銳之策劃,例如金磚國家集團之成立,成立非洲、拉美等聯盟體系。更有甚者,是加強了與歐洲先進國家關係,更且成為東協+1之成員,種種對外關係之發展均能一一達陣,成為一個名實相符之世界大國。◆
社論
甲午戰爭雙甲子研討會
國際視窗
中國與世界
兩岸關係與台灣問題
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