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關係發展,改變了美國對非洲政策

趙國材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教授)


在華盛頓舉行的首屆美非高峰會上,美國避談中國,但國際觀察家們還是將更多的目光轉向於將要在非洲形成的中、美、非三角關係。

自2009年以來,中國就已經超越美國,成為非洲的最大貿易夥伴國。中國政府和銀行僅僅在2009年至2010年度,就已向非洲國家的政府與企業貸款高達1,100億美元,遠遠超過世界銀行對非洲國家的貸款數目。2013年,美國與非洲的貿易額下降至600億美元。相較之下,中非間的貿易額已達1,700億美元。

中非關係,由來已久

中非關係,由來已久,早在革命輸出年代,毛澤東就要中國人民勒緊褲腰帶,把糧食節省下來,用以支援所謂的「世界革命」,換來越南、阿爾巴尼亞、朝鮮等國的獨立。

北京於1970年10月,經援非洲,興建坦桑尼亞鐵路,是一條貫通東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幹線,是東非交通動脈。培訓並支援包括南非共產黨在內的反殖民、反種族隔離政策的革命運動。中國共產黨擬出資幫助南非的執政黨「非洲民族議會」(ANC)建立黨校。

冷戰期間,中共飽受第一、二世界國家孤立,北京外交以拉攏貧窮、弱小的「第三世界國家」為主,採取「鄉村包圍城市」策略。

1956年,埃及納瑟中校把蘇彝士運河收歸國有,英法無法使用炮艦鎮壓叛亂,致使非洲殖民地紛紛獨立成為新興國家,這些國家加入聯合國後,改變了聯合國集團政治中的投票生態,1971年10月25日,北京取代台北繼承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就是得力於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

1958年和1960年,第一、二屆聯合國海洋法會議召開時,被西方稱為「黑暗大陸」的非洲仍然是帝國主義者的殖民地。新興國家進入聯合國後,要求重新草擬國際海洋法,遂促成1973-1982年第三屆聯合國海洋法會議的召開。

第一、二屆聯合國海洋法會議。由於當時歷史條件所限,參加會議的國家中,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只佔其中半數。會議通過1958年4項日內瓦海洋法公約:《領海和毗連區公約》、《公海公約》、《公海漁業與生物資源養護公約》和《大陸架公約》。不利於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不利於維護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廣大沿海國家。

第三屆聯合國海洋法會議是一次所有主權國家參加的全權外交代表會議,還有聯合國專門機構的成員參加,是聯合國召開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國際立法會議。會議通過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鬥爭的結晶。

不少第三世界國家結成77國投票集團,在聯大投票中舉足輕重,而以北京馬首是瞻。

幫助非洲減少貧困

李克強總理於2014年訪問非洲之行,承諾幫助非洲減少貧困,加強中非產業、金融、減貧、生態環保、人文交流與和平安全合作六大工程。同時,中國承諾對非洲發展增加貸款100億美元,中國貸款額度已達到300億美元。

從中國的角度看,中國改變閉關自守,實施改革開放,國家之間,貿易往來,互通有無,才讓老百姓填飽肚子。對外貸款也是對外開放政策一環。如果中國一直閉關鎖國,既沒有引進外資之舉,也不會有對外貸款的可能。

中國窮的時候,無償援助非洲,現在中國富裕起來,對非洲的經濟援助,多數不附加任何條件,非洲各國普遍樂意受惠。

中國必須記取經驗教訓,原先北京覺得抓住了一個被美國視為雞肋的能源資源,對蘇丹投下巨額資本,援建不少工程,結果發現油田以後,美國卻很靈巧地支持南蘇丹獨立,讓中國給蘇丹送的援建全都白費。

美國對非洲外交政策的轉變

最近,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在美非清潔能源金融項目的簽約儀式上說:「外交政策即經濟政策,經濟政策也是外交政策。美國在全球共用的繁榮,取決於美國如何合作促進貿易,吸引投資,協助商業活動,尤其是創新。」凱瑞這番話,顯示近期美國對非洲外交辭令上的轉變,也是美國在非洲實際政策上的一大變化。

由於中國與非洲經貿關係的發展,美國為遏制中國的經濟發展,也開始調整其對非洲政策。以往,美國白人瞧不起美國黑人,美國黑人更瞧不起非洲黑人。多年來,華府一味鼓勵歐洲與非洲、日本與非洲發展經貿關係,但自己卻不屑與非洲發展經貿關係,因此,美國在非洲的投資金額落在歐洲、中國之後。美國政府及企業在投資於非洲國家基層經濟增長方面也遠遠遜於中國。

美國承諾投資非洲330億美元

中國對非洲發展提供的貸款額度已高達300億美元。歐巴馬總統為與北京互別瞄頭,不甘落後,在美國與非洲企業論壇上,也向非洲國家承諾330億美元的投資金額。這些投資將深化美國與非洲的經濟關係,在貿易、和平穩定與經濟成長上提供機會。

美國公司計劃在非洲投資140億美元,涵蓋營建非洲的基礎設施、清潔能源、資訊技術和銀行金融。美國政府鼓勵私營企業進一步投資非洲,在氣候變化等方面給予非洲國家支援,並與其合作。

通用電氣宣佈,將在非洲進行20億美元的新投資,包括建造和組裝用於石油和其他行業的設備,通用也將在健康培訓等行業加大投資。

冷戰期間,美國為爭取聯合國大會中的投票權,對非洲提供了許多的援助款項。嗣後,著眼於「連中制蘇」或「連蘇制中」的大國權力平衡,重視大國外交,衊視小國,美國對非洲的援助似乎更關注非洲的人權事務。

自九一一襲擊事件和建立美非司令部以來,美國對非洲政策主要集中在安全和反恐議題。

自歐巴馬總統於2013年夏天到訪非洲和2014年首屆美非高峰會,白宮已明確表明,要將經貿置於美國和非洲關係的中心。2013年6月,歐巴馬在南非回答記者對於中國投資非洲時說,美國並不視中國為威脅。

中美競爭將帶給非洲好處

中美兩國在非洲的競爭,無疑將帶給非洲好處。中美兩國在非洲應該共同致力於創造一個可以分享的未來。假如美國投資於包括愛滋病緊急援助計劃在內,非洲人的公共醫療衛生系統,幫助非洲年輕人活得更健康、更長命,而中國投資於非洲經濟發展,將使這些更健康的非洲人未來擁有更好的生活條件。

中美雙方在非洲不一定只有競爭關係,因兩國在非洲投資的許多行業,美國與中國技術上有差距,並不一定能夠直接競爭。如在油氣行業,美國的石油公司很早就在非洲有業務,在海上油氣勘探領域,也有許多技術領先優勢;而中國公司在贏得基建合同上有很大優勢。

問題是美國的石油公司既已囊括中東地區全球最佳的油田,對內戰頻仍的非洲蘇丹、查德和奈及利亞海上油氣缺乏興趣。美國公司較有興趣銷售組裝用於石油和其他行業的設備。

中國十分關注美國在非洲的舉動,相比中國在非洲的異軍突起,美國與非洲的合作已遠落在後面,如今在分享非洲經濟發展紅利上顯得格外著急。

美國官員要中國不必擔心,因美國從未將中國視為在非洲的競爭對手。人們不禁要問:在非洲的競爭,到底是中國擔心美國,還是美國擔心中國?

但更讓國際觀察家們感興趣的是,隨著中國在非洲不斷加大的影響力,中美兩國將如何在非洲進行競爭性與非競爭性互動?美國對非洲的大舉投資,目的究竟是阻撓中國取得非洲的資源?或單純是削減其影響力?或兩者兼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