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1世紀的經濟發動機

美國《商業週刊》報導中國經濟崛起

李玉芳


大陸這個現在炙手可熱的超級經濟明星,幾乎成了全球經濟學家、報章雜誌鎂光燈的唯一焦點。一篇篇探討中國經濟起飛的文章,簡直是排山倒海而來,一波接一波聲勢不墜。

佳能公司員工大罷工

近期在美國《商業周刊》(5月17日)也有一篇描寫中國經濟的專題報導《中國,21世紀的經濟發動機》,其中雖有不少地方已在《海峽評論》的文章中見過,畢竟仍有不少新鮮內容值得介紹。

在其他文章中,我們常看到內陸貧困的農民,湧進沿海大城市尋求賺錢機會,不少人誤入歧途製造社會治安問題等等。在這篇專題報導中,固然也寫了至少有八千萬個農民跑到大城市來,但有趣的是,企業界現在態度改變了,還蠻積極的招聘內陸人。

為什麼?原來城市人被寵壞了。或者說是愈來愈會要求工作權益了吧,和資本主義下的勞動階層沒什麼兩樣。如廣東省珠海市的佳能(Canon)公司,製造照相機等工廠內的三百名員工,舉行三天的大罷工,要求資方增加30-50%的薪資。

而最後,雙方以調薪7.8-13.6%和解。雖然和罷工員工的要求相去甚遠,但總是會叫的有糖吃,大家這才乖乖的回去上班。該篇報導並未詳述佳能公司員工罷工事件,究竟帶來了什麼影響?有那些地區也相繼引起罷工事件?

不過,文章內倒是由佳能罷工事件導出了個結論,即企業界老闆們在員工快速增加薪水的壓力下,紛紛想法子增加內陸人工作的機會。當然企業家到大陸投資設廠,看上的原因之一就是廉價勞工,如今,有誰還願意做一個月薪美金54元的工作?

但企業家總是佔著有財勢的優厚條件,大陸人這麼多,沿海人驕縱了,內陸的人還多著是呢!當然,每件事都是一體兩面。企業家想吸引內陸人,而內陸人過多又難免產生社會問題。這方面的問題與矛盾。

大陸現在的經濟政策,有兩個大的原則,一個是非集權式的經濟領導,一個是讓企業往內陸發展。剛才提到在沿海大城市的企業家想找內陸員工,另一方面,在政策領導下,深入內陸發展,成為新的流行趨勢。這篇文章以台灣的統一公司為例,指出統一在大陸上設立的四家工廠中,有一家就在新疆。

經濟上的非集權領導,則地方與中央政府在經濟關係上,有如聯邦政府般鬆散。其實很多人都早已感覺到地方政府自主性漸漸提高。有些文章認為這是中央政府領導力有問題,管不住地方。但這篇商業周刊的報導,卻指出這是中央政府刻意造成的政策。顯然西方的中國觀察家,對此仍無定論。

這篇報導,甚少引述任何人的評論或談話,嚴格說來,是一篇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並非新聞報導。

對於經濟上的非集權領導,一位外商公司總裁說,這樣做生意的就容易多了。但是造成一個頂有趣的現象,許多地方政府,甚至鄉、鎮、區所擁有的企業,平白比照外商公司享有一些稅務上的優待。商業周刊稱這些地方企業為「冒牌外商惡魔」。

依據該篇報導,其實中央政府是允許地方企業發展的。而現在,這些地方企業已佔全國企業的三分之一強,其他三分之二不外乎是外商(或合資)企業、國營事業。

但地方企業有時還衝著國營事業來,把國營事業打得另謀發展。報導舉出了南方一個城市的容生(譯音)冰箱製造商,和瀋陽製造長城牌冰箱的國營事業打對台的例子。

鐵飯碗捧不久了

容生冰箱製造商,是典型的地方企業,品管上漸趨西方標準。3,500個員工勤奮趕工,訂單接連不斷,工廠附近有一個員工娛樂休閒中心,供員工鬆弛緊繃的身心。停車場上,還停著三輛賓士轎車。他們期望今年能創造32萬美元的業績。

而國營的瀋陽醫療儀器製造廠,在遼寧的一個工廠堆積著成堆長城牌冰箱,300名工人閒著沒事幹。這些負擔讓瀋陽製造廠這兩年虧損530萬美元。最後,瀋陽製造廠放棄了冰箱的製造,轉向X光設備發展。

有不少文章也在探討大陸的國營事業,恐怕將在競爭激烈下畫一被淘汰或改組。不過,該篇報導舉了一個十分成功的國營事業--首鋼,不僅自己經營得有聲有色,還能吞併競爭力差的私人小企業。

過去六個月內,首鋼買下祕魯一個鐵礦,和加州芳大拿鐵工廠,除此之外,首鋼最令人感到不能不佩服的是,成立了一家商業銀行,成為第一個擁有自己銀行的國營事業。而這家銀行的資本額為172萬美元。

以《商業周刊》這個例子來看,過去一些猛批國營事業的文章,可能是有些失之偏頗。但不論國營事業該不該存在,即使是社會主義的大陸,要想將企業經營好,惟一的條件是自己要有競爭力,公家的「鐵飯碗」,已捧不久了。

《商業周刊》這篇文章的作者認為,雖然很多中國問題專家深信只要大陸經濟繼續發展,終必有一天瓦解極權政治。但作者指出,鄧小平可不這麼想。鄧小平相信,只要人民生活好了,一樣可以接受共產黨。

照作者這麼說的話,鄧小平的哲學是,其實人民基本上並不在乎中央政府是民主體制還是極權體制,執政的黨是民主黨還是共產黨?只要個人的生活安定,維持一定的水平以上,沒有人會對這個政黨有太多的抱怨。更何況,共產黨已帶領了大陸人民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能繼續在其領導下繁榮經濟,還有什麼要求呢?

基於這個前題,鄧小平不會放棄經改路線,該篇文章認為,大陸的經改已到了不能回頭的轉捩點。譬如說吧,大陸去年經濟成長率是12%,中央希望今年能將經濟成長率壓到10%以下,以免緊繃通貨膨脹的壓力。但今年第一季大陸的經濟成長率,就直衝到14%。大陸怎麼可能在經改路上放慢腳步?

另一方面,該篇報導稱讚鄧小平十分聰明。聰明之處即在於,政治上按兵不動,現階段將民眾的焦點全投注在經改上。同時嚴格限制香港的民主發展,以待1997年順利接收。

不過,鄧小平今年已高齡88了,曾經傳言鄧小平生病,甚至死亡,其後鄧小平利用南巡粉碎了這個謠言。但是88歲的領導者,即使再有本事拖個幾年,總不能不令人事先預測接班者,及其是否蕭規曹隨。在大陸這個人治為主的領導傳統下,接班者的想法和作法,很可能使整個政治和經濟的走向完全不同。

「中國式的資本主義」

這篇文章倒是沒有在接班人選上深入討論,但作者點出了一個頗有可能發生的狀況,即現今領導階層中,有一小部分是極不贊成漸趨自由化的經濟體制,鄧小平死亡後,這批人一旦將回歸社會主義訴求於保守派的人民,則可能將失業問題、通貨膨脹、以及期盼民主改革的潛伏情緒,一併爆發出來,屆時燃起各處遊街示威抗議的火花,大陸可能又陷入一片不穩定的狀態中。

不過,不論鄧小平死後如何變化,《商業周刊》這篇文章的作者,對經濟的持續發展,信心十足。

在未來這幾年內,中國的經濟即使仍快速發展,也吸引了不少高科技工業公司到大陸投資。但《商業周刊》作者確信,中國產生不了像日本的電器音響或製造車子般的精密科技產品,因此,也不會對美國或歐洲的科技工業造成威脅。

為什麼這位作者這麼肯定呢?聽他解釋起來似乎也蠻有道理的。他說,中國雖然極力拉攏西方工業,本身也在國防科技、半導體科技等各方面表現傑出。但是,中國對西方的資本主義並非全盤接受。他將中國社會主義下的商業文化稱為「中國式的資本主義」。

這種中國式的資本主義,即公司的頭子主管一切,上至公司決策,下至簽開公司每一張支票,而其他所謂的公司主管呢,只能算是政策的執行者。即使公司或工廠有現代化的硬體設備,在軟體上的決策過程,仍不脫傳統式的主從關係。

《商業周刊》作者認為,要製造出一輛日本豐田汽車或一項松下電器,需要結合許多人的智慧及判斷決策,如果一切都要靠全公司最高領導一個人做決定,怎麼製造得出精密科技產品?

但同樣的,作者(或其引述的學者觀點)的說法,也和某些其他的文章不同。有的文章強調中國的科技(不論哪一方面),未來也將領先美、日。中國人自己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如果全聽西方學者專家的分析,恐會愈聽愈迷糊。

與其相信任何專家的分析,不如自個兒努力的做出一番成績給大家看。譬如說吧,中國現在許多企業雖不乏人才,卻需要再訓練,才能趕得上不斷求新求變的商業技巧和環境。

該篇報導指出,全中國現有大約13,000個會計師,已經不敷使用了,更更糟的是,這些會計師幾乎都需要重新受訓。作者舉出,紐約的亞瑟.安德魯會計師事務所,花了幾乎兩年的時間,幫瀋陽一家國營事業的會計資料整理成資訊化的系統。

《商業周刊》指出的這一點,倒是十分值得一頭熱往大陸投資的業者警惕,或者是說,值得大陸當局重視。因為,整體的金融作業若無法配合西方金融市場的電腦化作業,中國要坐上全球經濟龍頭老大的地位,恐怕還差那麼一點兒。

當然,中央政府確實已洞燭機先,防範未然。今年7月分,中央已全面啟用一種新的會計系統,要求各公司廠商使用統一的收入文件、帳目流程等,以便日後順利進入電腦化。

而更進一步的,中國最近也陸續開放了國外會計事務所進入大陸,包括美國前六大會計公司。在法律層面,政府也開始注意商業上的種種糾紛訴訟,為確保各公司有夠水準的法律顧問可用,政府最近也對16家國外律師事務所核發執照,可正式擔任公司的法律顧問。

不微笑 就炒魷魚

上海航空公司的副總裁宋中立(譯音)說:「如果我們的服務員不微笑,我就炒他們魷魚」。初看見這個報導,的確覺得很幽默,有人會為了沒微笑而丟掉飯碗嗎?

但是坐過大陸任何航空公司的人,應該可以了解為什麼宋中立會這麼說!不只是在人員的素質上要求改進,上海航空公司,也是全中國唯一一家接受電話訂位的航空公司。這對一個尚未發展電腦訂位售票的國家而言,的確很不容易。

此外,為了使工作人員的素質比得上國外航空公司人員,新加坡航空公司已幫助上海航空有計畫的訓練空服人員,而聯合航空也答應在芝加哥訓練上海航空的技術人員。

品質上的求精,同時也不能忽略量的增加,不論是飛機數量、工作人員數量、甚至航空公司的數量。據《商業周刊》的報導,去年一年,中國所有航空公司客人的成長率增加了25%,顯示中國急需更大的航空載客能力。

波音公司視中國為最大的市場。中國南方航空最近訂了六架777波音客機,另外14架737波音客機、及四架757波音客機,預計今年可陸續交貨。

中國的經濟起飛,已不再是新鮮話題了。現在,該是討論中國如何脫掉傳統包袱,趕上先進國家的品管、經營及商業資訊化制度,以使中國不負全世界期盼,登上經濟強權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