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對抗加劇

孫若怡


4月14日莫斯科時間凌晨3:42-5:10間,再度以敘政府對平民使用化武為藉口,美國停泊在紅海的「拉布恩」號驅逐艦和「蘇特雷」號巡洋艦,會同英法戰機,共發出105枚巡航與空對地導彈,對敘利亞的軍事與民用基礎設施進行攻擊。美、英、法三國領導人的單邊行動,不但未經自己國內議會的批准,也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因此,普京直稱這次的襲擊,是在「違反國際法下,對一個主權國家的侵略」。俄羅斯的電視台甚至呼籲人民,要有第三次世界大戰來臨的準備。

美、英、法三國聯軍這次對敘利亞的攻擊,其實是對俄國一系列施壓挑釁的延續。年初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在驅逐外交官與北約東擴等議題上,與俄國的對抗就沒有停過。以下僅就敘境內美俄間的戰鬥、外交與戰略互懟做一說明。

俄國在敘境的勝出

早在去年的12月11日,普京因敘利亞局勢一度緩和,曾自敘境主動撤出大量的駐軍與戰機。不過,隨著俄國大選將至,敘境戰場的局勢再度出現對俄國不利的局面。

毀滅性的打擊與報復 2018年1月,在美國提供情報資訊、以色列武器支援下,敘利亞境內的反政府武裝與恐怖組織,襲擊了俄國位於敘境內的赫梅米姆空軍基地,摧毀了包括兩架Su-35在內的7架飛機。2月3日,一架Su-25戰機在執行打擊「伊斯蘭國」時,被防空導彈擊落,之後飛行員還被殘忍的殺害;根據俄媒報導,據稱該導彈來自美國。隨後,又發生美國以F-22空襲駐紮在代爾祖爾附近的俄敘聯軍,導致包括俄國顧問在內800多名士兵傷亡的事件。

就在飛行員被殘忍殺害後的72小時,普京派出40架戰略轟炸機和一萬名特種兵,兼程赴敘。40架戰略轟炸機包4架圖-160白天鵝遠程轟炸機、16架95熊式遠程戰略轟炸機和20架圖-22逆火中程戰略轟炸機,分別飛赴敘境內的赫梅米姆空軍基地與塔爾圖斯海軍基地。2月21與24日,俄國第五代隱形戰鬥機Su-57,也先後自俄國阿穆爾共青城基地,飛赴赫梅米姆空軍基地。隨後這些飛機與原在敘境內的70架Su-30與Su-35戰機,配合一萬名特種兵,開展對恐怖分子的毀滅性打擊。

4月19日,川普在佛羅里達州的一次記者會上,公開承認了一個多月前,俄國僱傭兵攻擊了在代爾祖爾地區的美國駐軍,此一報復行動造成美軍百餘人死亡。18日,根據俄國《晨報》的消息,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韋斯.米契爾聲稱:由於俄軍在敘對美軍的攻擊,美國已有隨時與俄國發生軍事衝突的準備。

東古塔之役的完勝 東古塔區是一個形勢險要、地勢崎嶇的丘陵地,鄰近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東部。除了可以控制自塔爾圖斯港、霍姆斯到大馬士革一線上的交通要衝外,也是什葉派之弧國家伊朗經霍姆斯補給大馬士革的必經之路。但長期以來被各種不同的反政府武裝與恐怖組織盤據,他們受到西方國家的經濟支援,配備精良,藉著地利經常砲擊俄國大使館與相關機構。敘利亞政府雖曾發動多次軍事行動,終以其險要的地勢與背後支持力量的掣肘而功敗垂成。2月21日,為了有效地打通完整的西部交通幹線,樹立日後能北取伊德利卜省、南攻敘、黎邊境極端組織努斯拉陣線(HTS)基地的優勢,俄、敘聯軍正式打響了收復東古塔區的戰事。

初期,政府軍受到來自美、以和反政府武裝力量等三股軍力的合圍,出師不利,造成1,000多人死亡。隨後,俄國轟炸機在投擲溫壓彈、鑽地彈甚至是白磷彈的掩護下,政府軍除配合M-240重型迫擊砲與TOS噴火坦克的攻擊,據悉還發射了高達7,132枚的導彈,造成兩百多名美軍顧問與兩萬餘名武裝分子陣亡,不但全面封鎖該地區的領空,也徹底挽回了敘政府軍的頹勢。3月上旬,整個東古塔戰區僅縮小成以「拉赫曼旅」和「伊斯蘭國」殘餘勢力為核心的兩個包圍圈;前者曾是敘境內作戰最兇悍的反政府力量。最後都在敘利亞政府軍48小時最後通牒的壓力下,絕大部分或接受協議或投降後,被和平轉至伊德利卜省。3月16日,俄國《消息報》報導,俄敘聯軍終於擊潰東古塔叛軍的最後力量。與此同時,俄敘聯軍迅速將軍隊調往尚有美軍駐紮的東部伊拉克邊境據點。

東古塔戰役的勝利,不但標誌著「伊斯蘭國」的徹底覆滅,以阿賽德為首的敘利亞政府也收復了大片淪陷的土地,擺脫了曾奄奄一息的困境。俄國之得以派軍赴敘作戰,乃是基於主權國家敘利亞的請求所致。由於沒有派地面武力入敘的著力點,這是為何在東古塔戰事中,美英等國一方面只能乾著急的以空投方式,給反政府軍提供物資;另一方面則一而再再而三,製造敘政府使用化武毒氣殺害平民事件,好作為出兵的藉口,以確保自身在敘利亞與中東的利益。

戰略與外交互懟

2017年7月以來,美俄雙方處於外交經濟制裁與戰略較量的態勢,進入2018年,彼此的制裁與反制裁、軟遏制與硬對抗進入白熱化較量。

美國軍力優先 川普就任總統以來,美國的全球戰略有了重大轉變,即宣揚「中俄威脅論」、強調「美國優先」,除妄言中國是「新帝國主義」國家,在行動上更積極重回大國競爭狀態,其中矛頭直指中、俄,並主張對其採取更具攻擊性的軍事立場。

2017年12月10日與2018年1月19日,美國先後出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國防戰略概要》,都屬事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俄為美國主導秩序的修正者,朝鮮與伊朗更是地區穩定秩序的挑戰者。因此,美國必須全面提升海、陸、空與網絡等各方面的競爭力,確保自身不斷被迫近的優勢。

在這種認知的大背景下,2017年12月12日川普簽署了高達7,000億美元的《國防授權法案》,這是美國歷史上最高的國防預算,同筆前期6,190億美元預算,整整多出810億美元;美國堪稱當今世上軍費支出最高的國家。這種以軍事強大作為美國偉大前提的假設,充分顯現非要我贏你輸的對立思維。為此,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在聯合國演說時表示,對於「美國把中俄當對手」一事,「深表遺憾」。

隨著俄國大選在即與美俄關係的持續惡化,華府在全球戰略上呈現持續對俄採取壓迫包圍的態勢。如2018年3月1日,美國批准出售烏克蘭價值4,700萬美元的標槍反坦克導彈系統,向瑞典出售12億美元的愛國者防空系統,以協助其建立防衛能力;此舉無疑將改變地區戰場上的攻守態勢。3月11日,北約更正式承認烏克蘭的「申請國身分」,這不但意味著烏克蘭成為北約正式會員國的日子已為期不遠;更重要的是在北約組織體系內,一國若受攻擊,整個組織都會支援。北約勢力東擴至烏克蘭,自然對俄國造成極大的直接威脅。

俄國秀的肌肉 2月29日,俄國驅逐60名美國外交官,收回美國在聖彼得堡的總領館,以報復先前美方對俄國外交人員的驅逐行動。

2月27日,俄國分別在東、北、中三部,分別以遠東部隊、戰略火箭軍以及北方艦隊等兵種進行演習。同時,國防部還公布試射五代重型「薩爾瑪特導彈」;據稱該導彈威力強大,可攜帶24枚核彈頭,射程遠達16,000公里。

3月1日,普京發表國情咨文演講,連帶以影片展現俄國最新軍事科技的成果,其中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附近,正是其新型洲際導彈射程瞄準落下的地點。該導彈配備核子彈頭,俄國無疑是要藉此對美表達一種戰略的威懾能力。美國隨即指責俄國:破壞了雙方於1987年簽訂《 中導條約 》的內容;普京則直言:無論是在國內、東北亞或歐洲,美國都部署了反彈道導彈系統,美國才真正是「始作俑者」。

3月14日以來,英國藉著俄國雙面間諜被毒殺一案,在未查明真相的狀況下,英美等歐洲國家再一次驅逐了一批俄國的外交人員。4月7日,又對7名俄國企業家、17名與普京關係密切的官員進行制裁。8日,國際基金更做空俄國股市,使當日俄股大跌11%,而俄國在香港上市的鋁業公司跌幅更高達50%。

美俄對抗互有勝負,除了在敘利亞戰場上血淋淋的廝殺,經濟制裁與政治施壓也持續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