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和平的腳步聲

曾健民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


朝鮮半島又逢激變的時刻,從去年劍拔弩張的戰爭邊緣突然逆轉成今年一片交流、和談的聲音,真是風雲莫測。從金正恩訪中,接著將在4月底在板門店舉行的金(正恩)文(在寅)會談開始,數月間,朝、美、中、日、俄間的地緣戰略博弈將在半島上演,和平的腳步聲已近,結果如何?將牽動東北亞甚至亞洲未來的局勢,台灣當然無法自外。

2017年川普上台後,朝鮮進行了第6次核試爆與第17次導彈試射,使朝鮮半島危機達到最高潮;今年2月急轉直下,金正恩派出其妹金與正參加南韓平昌冬奧,展開了華麗的南北親善交流,並釋出願與文在寅和川普進行南北會談、朝美會談的訊息,瞬時拉開朝鮮半島的和解帷幕,近月來,倉促間半島上各當事國展開了外交博弈。

一、金正恩訪中「時機特殊,意義重大」

接著從3月25到27日,金正恩閃電訪中,並與習近平進行會談,再開創半島的新局面。金正恩2011年上台以來,七年間從未外訪,從未接見過他國元首,這次訪中可謂異例;且這次訪中是在祕密中進行,直到結束訪問後的歸國途中才公開行程,可見得其意義之重大。就像習近平在會談中指出的:「此次來華訪問,時機特殊,意義重大。」

會談後中朝兩元首公開了對半島問題的共同看法,除了強調中朝傳統友誼不可撼動之外,重申了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標,維護半島和平穩定,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三大原則。其實,這三大原則從來就是中國對半島問題的基本主張(1.實現半島無核化;2.實現半島停戰機制換成和平機制;3.在聯合國框架下政治解決爭端。)只不過這次金正恩第一次正式承諾了這三大目標。一方面突出了朝鮮與中國在半島問題上有共同的戰略立場,另一方面也向國際宣示了朝鮮對半島問題的變革性態度。金正恩還強調,決定將南北關係轉變成和解合作關係,願意同美方對話,舉行朝美首腦會談,「如果南朝鮮和美國以善意回應我們的努力,營造和平穩定的氣氛,為和平採取階段性、同步的措施,半島無核化問題是能夠得到解決的。」

金正恩訪中的重大意義在於:首先,它一舉恢復了中朝關係。數年來由於朝鮮不斷進行核試、發射導彈,使半島局勢緊張,中國不得不加入聯合國對朝鮮的制裁行列,因而中朝關係不斷走向險惡一途,連去年11月習近平特使、中共對外連絡部長宋濤訪朝也沒見到金正恩。這次,在半島形勢面臨巨變的特殊時機金正恩訪中,一舉突顯了中朝傳統上和現實上的共同利害關係。在地緣上,中朝歷來唇齒相依,雙方有一千公里的邊界,歷史上,半島是中國抵擋外國勢力入侵的緩衝地;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後,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1950年到1953年的朝鮮戰爭,中國前後派出了135萬志願軍與45萬朝鮮軍民併肩作戰,最後在板門店由朝鮮金日成主席和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共同對聯合國軍代表美軍上將克拉克簽下了《朝鮮停戰協定》(韓國並未加入簽字),奠定了朝鮮半島直到今天的冷戰局面。今天,又面臨了半島激變的前夕,解鈴還需繫鈴人,65年前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國的中國,自然負有重大的角色。而且,從2003年起中國擔任了半島「六方會談」的主席,不斷致力於半島無核化以及建構半島和平體制,一直扮演著解決半島問題的中心角色;更重要的,朝鮮半島一直是美國包圍和遏制中國的戰略基地,對中國來說是重要的國家安全的前緣。在半島激變前夕,金正恩首先秘訪中國並表達與中國共同的立場,顯示中國在半島問題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換言之,中國再度取得了對半島問題的主導權。

其次,金正恩在展開新的和平對話的轉換期,面對危機管理,必然要中國為「後盾」,在接著的南北會談、朝美會談中提高自己的發言分量。就像2000年第一次南北會談前夕,金正日首先訪中與江澤民進行會談一樣。特別在川普急遽推出了前中央情報局局長龐培歐擔任國務卿,推出有名的好戰派人物波頓擔任國安顧問,顯然要以鷹派人物來主導朝美會談之際,更促使金正恩閃電訪中,尋求可信賴的中國作為面對美國鷹派會談過程的靠山。

二、朝、美在水面下的拉鋸戰

據報導,美國方面已由龐培歐與一個中情局小組,透過多個祕密管道在水面下積極為金(正恩)川(普)會作準備。金川會時間可能在5、6月間,地點或在平壤或在華盛頓,或在第三國;只是,川普本人對未來的金川會不斷發表樂觀言論,說「朝美雙方將會相當尊重」、「期待建構與過去不同的兩國關係」、「期待與金正恩見面,這是解決世界問題的大好機會」等等。本月19日,《華頓頓郵報》的報導揭露了金正恩訪中後第三天(3月30日),候任國務卿龐培歐作為川普密使也匆匆秘訪朝鮮會金正恩,由此可見,在3月底的一周間經由朝、中、美三方倉促的互訪,早已決定了朝鮮半島新變化的基本方向。

最近傳出,在朝美水面下的接觸中,朝鮮曾提出下面條件:1.撤出在韓國的美國核戰略資產;2.中止韓美戰略資產的演習;3.放棄傳統及核兵器的攻擊;4.締結和平協定;5.朝美國交正常化。從上面五條件看,朝鮮並沒有要求美軍撤退。朝鮮已非常明確表明了半島非核化的意願,只要解除對朝鮮的軍事威脅,獲得國家體制安全的保障,沒有理由保有核武。亦即,只要有和平的環境,自然就不須要核武了。而且非核化與和平進程必須以「分階段的、同時的」方式進行。

至於華府對朝美會議的基本態度不明確,只有川普不斷豎起大拇指表示「讚」,說「現在,我和金正恩的會談正在準備中,我想會很棒!」4月12日,龐培歐在參院國務卿提名聽證會上間接表示:「川普總統和朝鮮領導人通過元首會談應該可以達成外交上的成果,美國政府樂觀地認為可以達到適當的條件,但沒有人會幻想馬上可以達成完全的協議」。「對於韓、日等其他同盟國美國有必要繼續提供戰略上的抑制力」。他強調「然而,這次會談的目的,在解除朝鮮對美國的核威脅」。

三、美國在東北亞的巨大利益結構

朝鮮半島從今年2月開始的激變,主要由金正恩發動,在得到中國的合作後更震動了整個東北亞的局勢。中朝共同表明的半島「無核、和平、交流」三大訴求,合情合理,華府不得不應和。然而,造成半島長期「核武、對抗」的結構,根本原因是美國為了維持其在東北亞存在巨大戰略利益,特別是為了遏制中國,半島成美國在東北亞對抗中國的基地,長期控制並支配了半島。美國戰略利益早已盤根錯結,後面有美國軍火工業集團、華爾街等龐大利益存在;再加上,在美國庇護下形成的美日安保同盟為基礎的日本保守勢力,以及韓國保守勢力,整個龐大的東北亞利益集團一直依靠著半島的「核武、南北對抗」的結構生存,這次中朝的三大變革訴求,從根本上撼動了這個結構,其抗拒和反撲勢必也是巨大的。亦即,這次半島激變的政治構圖是以「無核、和平、交流」對「核武、對抗」的結構。譬如,一向依賴日美安保同盟和朝鮮威脅論維繫的安倍政權,「半島和平」形同威脅它的根基,在將來的激變中必遭孤立,不得不緊急找川普見面,要求川普繼續對朝鮮維持最大權限的壓力,擔心川普只集中在廢除朝鮮的洲際彈道飛彈而忽略了真正威脅日本的中短程導彈。

4月27日登場的南北會談(金文會),是11年來南北再度的會談。韓國4月15日發布「和平、新的開始」的會談口號,寄望南北會談帶來「和平」,但只是半島冷戰解體、非核化、南北關係改善的開始,因此是一個「新的開始」。現實上還在美國支配下的韓國,也只能把這次「南北會談」調性降低為將來「朝美會談」的「仲介」、「路標」或「渡橋」。因此,除了提出「非核、和平、交流」的三大提案之外,也只能侷限在事務性層次,如建立南北熱線、「板門店會談」定例化、非武裝地帶和平化、離散家族再聚以及解除南北軍事對峙等。半島基本的變貌,有待5、6月舉行的「朝美會談」結果。

可預見,這次由金正恩啟動的元首外交折衝可能會對半島的和平帶來一些希望,但很難冀望有根本的變革。

2018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