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嚇台灣並無助和統

張競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近日兩岸間軍事口水戰大打出手,首先是《環球時報》由共軍退將王洪光發難,連續推出系列性專文,發表其攻略台灣之作戰構想與判斷。隨後續以專稿,表達兩岸交鋒後,共軍應當如何拒止美軍介入,以及勝算多少?

台灣政論名嘴馬上還以眼色,講出更荒誕離奇軍事對抗情節。立法委員亦不甘寂寞,擺出一個銅板敲不響戲碼,由國防部副參謀總長配合演出,雙方相互搭配唱和,不亦樂乎,不但官員政治正確,立委恐怕亦認為有助於其票房。

北京那些認為軍事作為能恐嚇台獨的人,其實並未理解其能否奏功,不在所欲表達之主觀意圖,而必須從台灣民眾與台獨主義者如何看待此等軍事作為來做評量。甚至周邊各國旁觀者,又將如何解讀中共威脅動武與矢言和平統一間之矛盾性。

北京高層指導對台宣傳政策時,不斷強調宣傳要能入島、入戶、入腦與入心,但只要遇到鷹派對台喊打喊殺時,似乎就完全忘記此等指導,只圖逞其口舌之快,根本就不在乎台灣人如何解讀。

過去這麼多年來,對台動武聲浪不斷,可是整個論述卻相當粗糙,論證指向亦欠精準,到最後不但是台獨論者不為所動,反而激起台灣民眾普遍反感。再講得不客氣些,島內台獨固然激起大陸的武統之聲,但所有不明究理之動武說法,到最後都拱手變成綠營政治操作之利基,對於其形塑社會氛圍,以及對年輕世代之觀念教化上來說,都變成可供利用工具。

所以每當北京提出爭取台灣民心優惠政策,或是重申和平統一基本立場時,以往發表過動用武力之負面論述,就變成綠營營造大陸對台政策並不可信氛圍之反面鐵證。

多年來反覆出現動武論調,卻從未拿出實際作為,其可信度與政治效益亦會逐次遞減。

台灣人面對大陸媒體,如何檢視此等訊息之真偽,基本上可採拉茲威爾政治溝通分析模型,審慎辨識其發言者地位與規格、透過何種管道、實際發言內容、論述預定接收對象以及產生何等效應與回應,解讀此等論述之真實與有效性。

基於此種思維模式,所有不在其位者,不論以往職權多麼重要,或是家世關係如何顯赫,只要不再掌理實權,所有發言都無法讓台灣有識之士認真對待。這亦是共軍退將高喊對台動武,甚至提出作戰構想,分析可能戰果,在媒體搶盡版面,但在台北政界高層政策考量上,從來就不當回事的原因所在。同時正因為被人看破手腳,講話不能算數,所以才會被綠色媒體無情嘲弄。

儘管大陸社群媒體總有人認為,此等將領必然是經過高層授意,賦予其對外放話權限,因此必須認真對待;這樣的說法反而會讓情況更糟。因為此等論述若與中共高層透過正式政治集會發言,或是運用政治文件所宣示之政策不一樣時,若還堅持其論點曾獲高層背書,這不剛好證明中共高層表面是說的是一套,在私底下做的又是另外一套嗎?

北京向來重視信譽,而台獨則是處心積慮要顛覆其重視信譽的形象,以便爭取政治操作與欺騙空間;如今刻意說這種武力恫嚇受到中共高層支持,好像中共高層也搞商場中的黑臉白臉手法,極不可取。

再以武力恐嚇台灣之傳達管道來看,特定媒體經常擔當擂鼓叫陣重任,但其效用亦會隨著時間遞減。若非透過正式發言管道,或是主管首長親自發聲,而是另由他途傳達訊息,只會產生更多不可預期之效應。

大陸若要打擊台獨,必須考慮在論述上避免引起無端反感。台獨硬是將台灣民眾拉在身旁,將本身與無辜旁觀者綁在一起,讓北京投鼠忌器,其實亦不始於今日。因此論述必須精準,將台獨與台灣明確切割,才能發揮出影響人心之論述。

總而言之,對台出言恐嚇可能適得其反。不過話說回來,共軍整軍經武,隨時準備在和平統一喪失希望時,對台動武,統一兩岸,其實眾人皆知。但所有參與其事之共軍人員,鮮少對外公開發言。

兩岸未來若是選擇戰爭,絕對是中華民族之悲哀,但卻是國際野心家與強權最希望導演之戲碼,北京與台北須努力避免。

最後要提醒,大陸若是對台發表論述,真正核心不在北京如何講,而在台北如何想。特別是務實面對兩岸互動往來的民眾,他們對論述之觀感,才是真正決定兩岸未來之主流思維。

若是論述只能讓論述者開心,但卻無法讓聆聽者在意,那是自說自話,不拖累兩岸大局,就已萬分僥倖,遑論發揮建設性作用。如何讓論述能夠替兩岸解套,而不是加深誤解誤判,論述者要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