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份德國巴伐利亞邦與黑森邦的選舉中,聯邦的執政黨(基民盟/基社盟與社民黨)都雙雙滑鐵盧,梅克爾總理隨即提出不再角逐基民盟(CDU)主席的聲明,同時也表明在2011年本屆總理任期屆滿後,也將不再擔任任何政治職務,給德國以及歐洲丟下了一顆政治的震撼彈,影響深遠。
自2005年梅克爾擔任德國總理以來,如今是她第四任的第一年,總計已在任13年。在這段時間當中,梅克爾發揮了治理長才,不但獨力支撐歐盟度過2008年以來的歐債危機,還改善了德國福利政策,更大膽提出廢核政策,確實獲得國內外廣泛的認同。
但是到了2015年中,梅克爾總理收容大量難民。但就在當年的聖誕節,在科隆發生了難民性侵德國婦女的案件,民眾的善意開始翻轉。也就是因為難民的問題,基民盟的姊妹黨基社盟一度公開反對,還揚言要退出聯合政府,造成基社盟與梅克爾總理的聲望大跌。
在社民黨方面,自2005年以來,該黨現與基民盟第三次以大聯盟政府執政。前兩次的情況還差強人意,但該黨已有不少領導人感到,與基民盟合作社民黨的特色將會被稀釋,極不划算,因為梅克爾太精明幹練。
綜觀歐盟的情況,當前民粹主義盛行,它們點明現行的政治制度與意識型態都行不通,以及傳統的全球觀點正在崩潰中,必須重新翻修。在面臨難民潮與恐攻的難題之際,除了安全考量與財政負擔之外,文明的衝突更是突顯。
自梅克爾宣布即將辭去黨主席之後,基民盟內的接班人之戰隨即開打,目前已有好幾人表態參選,其中不乏梅克爾總理的批評者。若是與梅克爾政見類似的人當選,改善現狀的幅度小,一切如常,黨員大會能否通過?否則,若選出一個另類領導人物,那梅克爾是否能做滿未來三年任期?都是極大的考驗。
主要就是因為難民的問題作祟,使得德國政府面臨二戰以來最大的治理危機。如今德國面臨最大的挑戰是,目前的大聯合政府能否持續到三年後的大選。若基民盟的新任黨主席與梅克爾不和,或是社民黨在明年的邦選舉成績不佳,都有可能導致聯邦政府的瓦解而提前選舉,那執政黨的成績也只會更差,屆時要再組織政府的難度將更高,德國的前景確實堪慮。
再者,長期以來德國都是歐盟的支柱,若是德國政情動盪,極右派的政黨氣勢高昂,此一世界最大國家聯合體的前景確實難料。由此可見,西方大多數國家都面臨了嚴重的治理危機。
相形之下,大陸的情勢穩定發展,權力定於一尊,集中力量辦大事,尤其「中國製造2025」更有後來居上之勢,確實羨煞一些西方學者。易言之,當前正是東西方價值與制度的較量時期,只要持盈保泰,必能行穩致遠。◆
社論
國際視窗
美中較量
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
後九合一兩岸關係
台灣事情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