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赤海峽事件與美俄關係

孫若怡
(中國文化與高等教育交流協會理事長)


就近期華為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被拘捕一事而言,加拿大之於中國,一如喀赤海峽事件中烏克蘭之於俄國,都是美國利用對付中俄兩國的棋子。唯一不同的是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更多了一層為自身選舉勝負的考量;而這也突顯美俄關係的益形冰冷與對峙。

衝突始末與俄烏雙方的表態

最窄處僅4公里、最寬處也只不過45公里的喀赤海峽,位於克里米亞與俄羅斯大陸的接壤地帶,是連接黑海與亞述海域的交通要道。自2014年克里米亞經公投加入俄國後,俄國就擁有了該海峽的實際控制權;因此,目前所有通過喀赤海峽的船隻,都需向俄方通報並取得同意。烏克蘭的商用與民用船隻,在程序合法的情況下亦得以通行。然而,俄方禁止其他國家的軍艦駛入該海域,並聲稱將對違規駛入的艦艇予以擊沉。

2018年11月25日,烏克蘭的三艘艦艇,包括別爾江斯克號、尼克波爾號和雅內卡布號,擅自經黑海駛入喀赤海峽,遂為俄國聯邦安全局下屬邊防局與黑海艦隊之伴行艦艇攔截,並扣押了上述三艘艦艇以及相關的20餘人。出於安全考慮,俄國方面臨時封閉了喀赤海峽的航運;除調派油輪、巡邏艇,佔據海峽上的航道,以阻止烏克蘭船隻的通過外,並派戰機巡防海峽上空。不過,26日俄方就已重新開放海峽的自由航行權。

事件發生後,俄烏雙方互有指責;烏克蘭聲稱遭人「侵略」,俄羅斯則指出遭到「挑釁」,出而自衛。

對俄羅斯而言,烏克蘭的艦艇上攜有射程達兩公里的砲彈,直接威脅到海峽上俄國投資興建的喀赤大橋的安全。這座2018年5月26日完工通車的大橋,除為了促進克里米亞的經濟發展外,也在強化該地與俄羅斯的有效聯繫。況且,烏克蘭軍艦採行的是以一邊軍演,一邊逼近俄國領土的方式行進。而在擄獲的人員當中,除發現兩位情報官員外,還有一份要完成「隱蔽穿越喀赤海峽」的文件;這些證據似乎都足以說明,這次事件是烏克蘭「有意為之的預謀」。

至於烏克蘭方面的反應,尤為強硬;11月26日,總統波羅申科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俄國違背了國際法準則,應立即釋放扣押的船隻與人員,這是緩和亞述海危機的第一步。之後,他又在電視上宣布:11月28日上午9時起,根據國家安全與國家委員會的規定,烏克蘭將進入並在全國實施為期30天的戰時狀態;同時,此一動議已然得到「拉達」(烏克蘭的議會)的同意與通過。他還簽署了戒嚴令,實施動員後備力量、推動宵禁等一系列措施,以遂行其戰時國家狀態的目標。烏克蘭外長克里姆金更表示:不排除俄羅斯對烏克蘭在陸地或海上,進一步行動的可能,烏方將保留對俄羅斯採取自衛的權力。烏克蘭擺出一副要與俄羅斯大打一戰的架式;甚至,更提高調門向國際社會控訴俄方暴行,呼籲盟友增派軍艦通過黑海-亞述海域,並要求通過更多的新制裁以遏制俄羅斯。12月,烏克蘭更片面取消了存在已久的《俄烏友好條約》,象徵兩國已然走向決絕的境地。

對烏克蘭實施戰時狀態的舉措,俄國外長拉夫羅夫11月26日表達了「非常危險」的憂慮;俄國外交部隨後亦與法國就事態發展進行溝通。普京則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電話中,直陳烏克蘭違反了俄國聯邦「臨海和平通行規則」與國際法準則。在隨後因烏克蘭危機而召開的聯合國議會中,中國駐聯合國副代表吳海濤表示:俄烏雙方應遵守「明斯克協議」,尋求對話協商,堅持政治解決。聯合國負責政治事務的副秘書長狄卡洛則指出,應敦促俄烏兩國萬勿將危機升級。雖然各方也力圖斡旋,但雙方仍然積極布置防禦陣地。俄羅斯並在黑海舉行軍事演習,意在警示烏克蘭及其背後的支持者,切莫輕舉妄動。而烏克蘭則藉測試攻擊力為名,朝俄羅斯頓涅次克境內發射了八枚新型導彈,互相較勁意味極濃。波羅申科更極盡可能的渲染喀赤海峽事件的影響性,以求能自西方獲得更多的援助。

美國、北約與俄國的表態

11月29日在G20峰會期間,美國總統川普以未釋放扣押烏克蘭的艦艇與人質為由,取消了與普京在阿根廷的會晤;並表示喀赤海峽事件是不可接受的事。在此之前,美軍與北約還在烏克蘭近臨俄羅斯的邊境進行軍演。

12月17日,據俄國塔斯社報導,美國國務院烏克蘭問題特別代表庫爾特.沃爾克在布魯塞爾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由於喀赤海峽事件,美國正在呼籲歐洲對俄羅斯採取新的制裁。他聲稱自己此次來到比利時,與歐洲盟友進行會談,目的就是針對海峽事件取得「協調一致的回應」。我們應對俄羅斯實施新的制裁方案與監控(黑海、亞述海與喀赤海峽)方案,進而組織一次或兩次「西方軍艦對黑海的訪問」。未來美國也將對烏克蘭提供一批新武器,只要烏克蘭需要,武器的供應就會持續下去。

北約秘書長斯圖爾騰貝格也同聲一氣的表態:所有的盟友都會對烏克蘭提供強大的政治支持,為提升烏國海軍的戰鬥力而盡一份心力,並支持烏克蘭軍事現代化的建設。上述政策與言論,極大程度呼應了波羅申科想加入北約並擴大事態的用心。

北約與歐盟這兩個組織的成員國雖多有重疊,但在權責運作上卻有著極大差異。北約70%的軍費支出來自美國,因此甚麼事情都是美國說了算;例如在烏克蘭邊境的軍演,就呈現出美國的主導性。歐盟則是一個組織鬆散的結合體,許多政策,各國自有盤算,不全是以美國馬首是瞻。

長期以來,俄羅斯一直試圖開發營建其通稱「北流」與「南流」的兩條管道,試圖將天然氣直接輸往歐洲;其中「南流」因經過土耳其,因此又有「土耳其流」之稱。由於石油美元霸權的壟斷,加上前蘇聯解體導致國力衰頹,俄羅斯的這個夢想始終未能實現。敘利亞戰事結束後,美國自中東撤軍,意謂以中俄為首的什葉派石油管線已然取代美國掌控的遜尼派石油管線,成為掌握中東石油命脈的主要力量;石油美元因此受到嚴重打擊。11月19日,普京專程飛赴伊斯坦堡,與艾爾多安一起出席天然氣管道海底竣工一事。另一方面,早在5月,默克爾為了俄羅斯天然氣輸歐的問題訪俄,8月普京回訪;雙方確定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的決心。除德國近期與俄國互動密切外,法國、希臘、義大利、保加利亞與匈牙利等國,基於經濟理由也都希望取消對俄國的制裁。

俄國聯邦委員會國防及安全委員會成員奧爾嘉.科韋蒂迪,在評論美國欲對俄實施新制裁的聲明中指出:俄國對美國及其附庸國的做法進行回應,是件毫無意義的事情;莫斯科沒有任何違法的行為,美國所做的事只在藉由煽動對抗,讓衝突在全球升級。美國的上述具有挑釁性的聲明,其實早已成為該國外交政策的一部分。俄國杜馬(俄羅斯的國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李昂尼德.斯盧茲基則認為,鑑於過去以來對俄國的制裁,歐盟因貿易規模的下降,已然承受了數億美元的損失,故而不應跟隨美國對俄採取新的制裁措施。

小小的俄烏兩國間的喀赤海峽爭端,何以捲起千堆雪,引發俄羅斯的憂慮?就整個國際局勢而論,俄國海外的布局仍是以中東為重心,自然不希望力多倍分的開闢第二戰場;況且,與烏克蘭在自家門口開戰,自然屬於下下策。

然而,烏克蘭為何卻好似極希望打一場對俄的戰爭呢?

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獲得獨立,成為獨立國協的重要一員,與俄羅斯是友好的兄弟之邦。據外媒報導,2014年美國以50億美元資金的支持下,烏克蘭發生了顏色革命,推翻了親俄的總統亞努克維奇政權,而由親美的波羅申科取而代之。波羅申科一心想要加入歐盟與北約組織,藉以獲取更多的保障與支持,無形中這個政權就成為美國對付俄國最好使的棋子。早在8月之際,他就曾引領美軍在喀赤海峽附近進行軍演;近期更有報導指出,美、加兩國的高級軍官已進入烏克蘭境內,成為烏軍的指揮官。11月15日,烏克蘭當局更以非法進入非戰領土克里米亞港口為由,在亞述海域強行扣押了包括俄國在內的15艘艦隻。由此可知,喀赤海峽事件其來有自,有跡可循。

波羅申科掌政以來,烏克蘭的經濟情況每下愈況,10月的民調顯示他只得到7.8%選民支持,面對今(2019)年3月即將到來的選舉,總統的確需要凝聚號召群眾的助力。那麼,利用俄烏之間的歷史傷痛,藉機挑動民族主義情緒,進而對美國表達效忠,並轉移國內經濟的困窘與社會矛盾,不免成為操作選舉的重要方法。

美國在中東戰場上節節失利,自然希望藉烏克蘭的亂局,牽制俄國在敘利亞的力量。若自這個角度來看,美國當然不希望局勢得到解決,進一步的惡化才有利美國對俄的戰略包圍;波羅申科與美國的需要,真可謂一拍即合,無縫接軌。◆

發揚台灣同胞愛國主義傳統.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歷史文化

ISSN 1018-1075 版權所有©《海峽評論》雜誌社
電話、傳真 (02) 23677473 電子信箱 sreview@ms47.hinet.net facebook 粉絲專頁 海峽評論
郵政劃撥:19389534 海峽學術出版社 土地銀行(代號005) 帳號:0930-0100-6591 戶名:海峽學術出版社
大陸地區:中國工商銀行 帳號:621226 02001392411174 戶名:福蜀涛
20241122 063018.834 GM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