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論賴清德動向與民進黨主席改選
兼論賴清德動向與民進黨主席改選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潰敗後,蔡英文當晚立即辭去民進黨主席,行政院長賴清德和總統府秘書長陳菊也宣佈請辭,但經與蔡懇談後,又決定接受慰留,雙雙留任至今。惟賴清德在兩週後又召開記者會,表示會在適當時機率內閣總辭,又說只有他的離去,蔡總統「才能大破大立」,留下不少想像空間,他的動向備受矚目。與此同時,民進黨主席的改選也進入日程,目前已有卓榮泰與游盈隆兩人完成登記,預計元月6日進行投票。由於這些發展都涉及選後執政當局的連鎖反應,特別也與2020大選息息相關,不能不予密切觀察。
蔡英文在選後迅速辭去黨主席,此為民進黨慣例,不足為奇,但社會一般期待她能記取敗選教訓,知錯、認錯、改錯,特別是民進黨內部多數希望她能知所進退,為敗選負完全責任,甚至主動放棄競選連任的企圖,卻得不到明確的答案,相反地,從她敗選一個多月來的佈局作為,種種跡象都顯現她毫無反省的意思,反而加強鞏固領導中心,朝向連任的道路前進,大大出乎外界的預料,一般估計蔡英文應是鐵了心,不計成敗,決定競選連任,此一發展趨勢,允宜重視。
應該說,蔡英文對此次敗選是既不知錯、不認錯,也不改錯。
蔡英文的不知錯,從她在選後給黨員的信與會見美國外賓的談話可以窺知。
在11月28日「給黨員的一封信」裡,蔡英文強硬表示「改革沒有錯」,錯在政府在推動改革的同時,「沒有給予受影響的人足夠的撫慰」,尤其在追求進步價值時,「沒有注意社會大眾有沒有跟上」,將一切的過錯,推給跟不上所謂「改革的腳步」,意思是她和政府的政策都沒錯,錯在人民,這是標準的不認錯,雖然她也很有擔當的說「最該改變的人是我」,「責任由我一肩扛起」,但這都是充滿文青式語言自欺欺人的門面話,看不出她有何真心實意的反省與檢討。
11月30日蔡英文會見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訪問團時表示,台灣人民沒有在兩岸政策議題上做出抉擇或重大改變,台灣維持現狀政策仍不變,台灣民眾只是「對內政和改革事務累積不滿」。不知蔡是避重就輕,還是根本不知敗選原因何在。實則選民以選票表達對蔡執政兩年半的不滿,不論是對年改、一例一休、新南向政策、教育文化或是對經濟的不滿,很多領域都源於兩岸政策的偏差,導致兩岸關係低迷,特別是韓國瑜之所以能在全台掀「韓流」,就在他提出「貨出得去,人進得來」口號,暗諷農漁產品賣不出去,大陸觀光客也少來台灣,這怎麼能說台灣人民沒在兩岸政策作出選擇呢?
在不知錯、不認錯的前提下,蔡英文當然是不改錯,必然一路走到黑。她仍然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不改變新南向政策,不停止黨產會與促轉會的運作,仍然繼續追殺清算國民黨及所謂「附隨組織」,也不改變「去蔣」政策,仍要將中正紀念堂轉型,撤除三軍儀隊的駐守與改版新台幣等措施,政治仍是主要的,仍以意識型態為上,繼續推行她所謂的「改革」。
實則最新的民意已清楚表達,徹底否定了兩年多來民進黨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蔡英文如果真的服膺民主進步的價值,除了接受新民意以外,已無第二條路可走,若仍執迷不悟,就是公然與台灣人民為敵,為下一次的再敗奠下更堅定的基礎。筆者在上期曾直言蔡政府「只能以看守政府之姿,過渡到新政府上台,像2014年大敗後馬英九的窘狀」,實際上,未來的一年半裡,蔡政府因失掉民意的支持與民眾的信任,她是不可能有什麼作為的,即以馬英九為例,他在2014年敗選後,即使再推出毛治國與張善政兩任內閣,仍然無法挽回頹勢,還是改變不了2016年再次大敗的噩運。蔡英文選後自詡她會做個「不一樣的總統」,看來仍逃不出歷史的宿命,她未來的結局不會與馬英九有何根本不同。
蔡英文執意繼續攬權不放,並朝連任之路邁進,可以再從兩件事得到印證:
其一是親自走到第一線,直接向民眾訴求她的政策理念,包括一些瑣碎的民生議題也不放過,顯示她想在以後所剩一年多任期和選民直接溝通,期爭取民意支持,這可由選後率先開創的「迴廊談話」形式可以看出,她以美國總統在白宮正式記者會之外所採取的不定期、也不拘形式的迴廊訪談為模仿對象,迄今已連續舉辦了三次,從黨務到政策,從小到機車是否要加裝ABS,大到兩岸關係與吳寶春的台獨麵包問題,無所不談,儼然以總統兼行政院長之姿出現在國人面前,如此東施效顰,是否符合憲政體制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此舉等於宣示她必將再選2020。
其二是在辭去黨主席之後,她仍積極規劃由她矚意的人選出馬,企圖控制黨機器,以保障她的再度被提名,用意十分明顯。最早先放出風聲,擬由立法院長蘇嘉全參選,由於藍綠都反對,社會觀感也不佳,此一規劃乃胎死腹中。目前的走勢則是由中生代聯合推荐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出馬,表面看似折衷方案,實際仍然旨在調和各派系,傾向規劃蔡連任總統,畢竟卓也是蔡能接受的人選,游盈隆批卓是「保皇黨」,雖不全中,卻也不離譜。
這兩件事表面上也可進一步強化蔡的領導地位,問題在於蔡如此強勢主導2020大選的佈局,能否如願?對民進黨究竟是福是禍?仍須進一步評估。
一個跡象是,民進黨的主要派系新潮流似已放棄逼宮的意圖,亦即不介入2020大選,任由蔡恣意而為,過去輿論最廣為流傳的「蔡賴配」,恐將是不攻自破。這也是為何賴清德在接受慰留後不到兩週,就再次表明不戀棧,給蔡「大破大立」的空間。新潮流可能評估,此次選舉已顯示廣大選民討厭民進黨,估計此一趨勢將很難逆轉而延燒至2020,若推賴代蔡,即使目前賴的民調高過蔡,恐也不敵大勢,則不如暫時退出觀望,以待來日。
「新潮流」如此精打細算,背後原因不難理解,主要是想避開2020的不利之局,藉以保留元氣,留住新潮流最好的一張王牌--賴清德,且既然蔡那麼想連任,就任由她去選,自然責任也由她自己去承擔,惟上述固然言之成理,卻不利民進黨全黨之團結與再出發,新潮流大老吳乃仁的退流退黨風波,固然多少有意氣成分,恐也聞到2020再大敗的氣息,不如提早歸去。目前一般估計,賴清德應在今年度預算審查完畢之後即率內閣總辭,時間大概是在2月1日之前,屆時蔡又要為繼任人選而傷腦筋,前此傳言甚囂塵上蘇貞昌回鍋之說,就是在此狀況下出來的。
形勢如果演變至此,則對蔡的連任更加不利。畢竟沒有新潮流的支持,蔡政府將更為脆弱,尤其若不傾聽民意,不在主要政策上改弦更張,蔡英文勢必提早跛腳。過去西方總統制民主國家,一般而言是在第二任期後兩年才會成為跛腳總統,台灣的前例,不論是陳水扁還是馬英九,都是在第二任期的後半段才跛腳,陳水扁是在貪污案曝光、「紅衫軍」出現後才跛腳,馬英九則是在「太陽花學運」後才跛腳。如今蔡英文在第一任期後半即面臨跛腳危機,顯然已創下台灣政壇新紀錄,她在歷史上的定位已不問可知矣!
蔡英文之所以走到今天的窘境,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若更為具體的說,主要是因她的個性使然,所謂「個性決定命運」之說,於此又得一印證。猶憶在蔡英文上任半年後,筆者即觀察她的所作所為而得出一個結論,即蔡是個典型的「無能力有脾氣」的領導人,按照嚴家淦的說法是屬於四流人才,由此引伸出她是當時台北政壇「德不配位」兩個領導人之一(見《海峽評論》2017年元月號),於今也已證實,另一個「德不配位」的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去職,改由吳敦義接任後,該黨已因此次大勝而呈欣欣向榮景象,則台灣未來是否也會因蔡英文的不再連任,才能撥亂反正而呈現一片繁榮景象呢?吾人且拭目以觀。◆
社論
國際視窗
美中較量
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
後九合一兩岸關係
台灣事情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