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火 滅而復燃

蔣世安


第一次國共合作,帶來了國民革命運動的蓬勃朝氣,1926年到1927年間兩黨合作北伐,勢如破竹,使割據多年的軍閥紛紛倒下。

第二次國共合作,始於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國共合作,全面抗日,打敗日寇,寫下歷史上光輝的一頁。

回顧過去國共分合的歷史,有幾點可作為今後瞭解兩岸關係的參考。

兩次分合的形成或破裂,都是來自外力,而分合雙方,常處於被動。目前台方當局民進黨擬借用美國外力,以圖解決分合問題,似在重演歷史的錯誤。

兩次合作,都是弱方(共)對強方的讓步(國),結果弱方利多,由小而大,由弱而強。強者一方也有所獲,可謂合則兩利。

兩次合作,都是國民黨遭遇挫折之時,第一次合作前的挫折,是因陳炯明之變,陳氏據粵「獨立」,孫中山失去廣東地盤,中共棄陳聯孫;第二次合作前,因西安事變,蔣中正被劫持於西安,中共摒棄前嫌而聯蔣。蓋孫、蔣所代表的國民黨,為追求國家統一,與中共革命目標相同。然而今之國民黨偏安已久,三民主義已漸式微,台獨或獨台當道。兩岸和平整合基礎屢被破壞,如無轉機,前途恐不樂觀。

當兩方決裂,便是慘酷的內戰,雖有軍事上的勝負,但無補於政治問題的解決,以暴制暴,仍是分合的循環,治亂的循環,內憂外患的循環。

1990年以前,兩岸之間無論是分是合,或戰或和,從來沒有自外於中國及中國人。但自90年代中期以後,國民黨領導人對中國的認同趨於模糊,將反共導向反華,民進黨從而激化之。使「中國」及「中國人」的概念,成為諷刺嘲弄的對象。2016年以後,民進黨政府抵制「九二共識」,兩岸聯繫管道中斷,兩岸關係凍結。

2018年九合一大選國民黨大勝,藍營各縣市首長支持九二共識,低迷的兩岸關係有了轉機,來台參加北滬「雙城論壇」的大陸代表上海副市長周波,其層級也較以往提高,顯示大陸釋出善意。「兩岸關係」希望之火,滅而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