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外交」突顯民進黨路線困境
「安倍外交」突顯民進黨路線困境
5月28日中午,美國總統川普在橫須賀美軍基地的「黃蜂號」兩棲突擊艦上,對駐日美軍講話後結束四天的日本「國事訪問」行程。此前,川普搭美軍直昇機登上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加賀號」護衛艦,此為美國總統首度登上日本自衛隊戰艦,與日本首相共同對美、日官兵訓話,不僅見證令和時代的美日同盟較諸往昔更為強固,更為安倍內閣改裝「加賀號」為「多用途運用護衛艦」(準航母,可供F35B起降)的防衛政策背書。
本文將分析安倍「款待外交」的弦外之音,解讀安倍在維繫美、日友好背後所拉開的「避險」外交佈局,突顯了蔡英文「對美一邊倒」的路線困境。
日本定位川普的到訪為「款待外交」,做足面子給美國,藉此表態,在令和年間,日本與美國將再續前緣,「美日同盟」依舊為日本外交、安保的磐石。行程中,美、日雖舉行首腦會談,但未發表「共同聲明」,可窺見「款待外交」背後,雙方歧見不少,特別在川普最在意的貿易談判上,川普的要價,安倍仍難以埋單。行前,川普即不將貿易列為預期收穫,而成為新日皇德仁在皇居正式接見的第一位外國元首,是他此行唯一目的。
因此,未發表「共同聲明」不足為奇,但透露了處於「黃金時代」的美日關係實非「夫唱婦隨」。在首腦會談後的共同記者會中,川普嚴詞拒絕安倍在美日貿易談判(Trade Agreement on Goods,TAG)中堅守美、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條件的立場,直言TPP是前朝舊事,不足以約束美、日新一輪的TAG談判。
惟川普同意TAG談判不急於一時,可靜待日本7月參院大選後,再行定奪,以避免談判影響自民黨選情。然而,此非如日本外務省所言,安倍的「款待外交」奏效,川普念及與安倍的好交情,對TAG談判在時間上寬限。因川普來年須拚連任,TAG為其所欲之政績,時間上有壓力。川普打開天窗說亮話,設下今年8月的時限,美、日貿易談判未休兵,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仍兵臨城下,日本談判主帥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茂木敏充能否力守城池,不無疑問。
誠然,川普所欲解決的對美「不公平貿易」問題,日本不若大陸嚴重,在輕重緩急上,日本排不上美國頭號對手,但此不意味在農產品及汽車貿易問題上川普會輕放日本。此攸關川普的鐵票是否在明年大選時生鏽,在美日關係中,安倍須為此「體貼」川普,在後續TAG談判中讓利,否則難保川普不會對日本使出殺手鐧。
其實,在中、美貿易談判陷入僵局之際,川普不願再升高美、日貿易摩擦,形成兩面作戰,此不僅令川普難以佔到便宜,更可能促使中、日更加接近,損及美國在東亞的戰略利益。因此,川普放緩對日貿易談判進程,恐非與安倍的私交、公誼所致,而是分階段處理,先要與北京進行更棘手的談判,可謂中、美拮抗,安倍在美、日的TAG談判爭取到時間。
然而,中、美貿易戰火升高,從關稅延燒到5G通訊科技,日本感到憂心,此不僅短期直接影響中、美經濟表現,若貿易摩擦長期化,更將波及日本在內的世界經濟成長,日本不能隔岸觀火,而須伺機介入。
美國喬治城大學日本研究學者葛林認為,日本足以承擔世界與川普溝通橋樑及意見整合角色,因綜觀世界主要國家領袖,與川普關係最深厚者非安倍莫屬。
在美、日首腦共同記者會上,安倍不僅表達將扮演美國與伊朗「調停者」角色,更期盼中、美能透過對話解決分歧。對此,川普皆正面回應。6月下旬即將到來的「G20峰會」為日本重要的「主場外交」,中、美、日、俄及歐盟國家領導人將聚首大阪,東道主安倍首相應會藉此積極展現外交手腕,促成習近平與川普會談,而此亦為觀察中、美貿易戰及科技戰能否峰迴路轉的重要關鍵。
中、美博弈,日本雖保持與美國協調,但卻不選邊,以期從中尋求空間,創造中、美皆須策略性爭取日本的態勢,提升日本在國際政治中的存在感。安倍將藉習近平出席大阪峰會,舉行中、日首腦會談,討論啟動中、日外交暨安保「2加2」會談,以強化雙邊的安全信賴關係。「安倍外交」在維持緊密的美日關係同時,日、中關係仍持續升溫。
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川普不僅對大陸輸美的商品擴大課徵懲罰性關稅,更對華為為首的大陸科技產業祭出貿易禁令,以迫使各國選邊站,與美國同步對中國大陸施壓,以圖在貿易談判中,獲得北京更大的讓步。川普對中、美貿易戰信心滿滿,認為美方終將挫敗中國。
5月27日,川普在美、日首腦會談的會後聯合記者會表示,願意耐心等待跟中國敲定協定的時機到來,外國企業勢必因懲罰性關稅陸續移出中國大陸,終將迫使北京接受協議。川普向日本等盟國信心喊話,美國將在某個時間點與中國敲定非常好的協議,因為中國不會想要繼續支付上億美元的關稅,中、美有極大機會能達成很棒的貿易協定。
川普視「關稅」為解決貿易爭端的萬靈丹,似乎對美國有百利而無一害。然而,川普的自信難掩烏雲罩頂,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經濟恐急轉直下,步入衰退。其實,川普對中國祭出關稅及科技禁運措施,迫使北京還手,以美國的農產品為對象課徵反制關稅,致使美國農民可能完全失去廣大的中國大陸消費市場。
此外,中、美貿易戰前景不明,亦使美國消費者縮手,直接影響企業投資意願,美國經濟未蒙製造業回流之利,先受內需萎縮、非農業就業人口數據惡化之害。川普升高對中國貿易戰無異一記七傷拳,損人不利己。日本NHK在「國際報導」中分析道,川普對中國貿易戰,若短期內無法有效清理戰場,將失去美國中西部搖擺州的支持,共和黨在農業州的鐵票亦將生鏽,危及2020年川普的連任。因此,川普可能較無連任壓力的習近平更不耐久戰,時間的壓力應在川普身上。
面對中、美貿易戰,川普雖想爭取各國選邊站隊,指示莫與遭美國列入黑名單的中國企業往來,否則將招致美國的懲罰,但這些國家是順了姑情逆嫂意,何況「美國第一」下,又盼不到川普的「補償」,貿易戰及科技戰長期化的最後輸家,既不是美國,也不是中國,而是依賴外貿的新興市場與日本、歐洲諸國。
其實,1980年代以來,從日本到南韓及台灣等「新興工業化經濟體」(NIES)、東協國家(ASEAN)展開謂「雁行型」的經濟合作,構建相互依存的供應鏈,但中、美相爭將對此供應鏈造成結構性破壞,其中台灣更無法從中漁利,全身而退,蔡英文總統的樂觀令人費解。
5月30日,日本經濟新聞社在東京舉行第25屆國際交流會議「亞洲的未來」,討論亞洲的政治及經濟,與會的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杰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對任何一方皆無益處,多數亞洲國家希望見到開放的貿易、技術轉讓,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表態。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更直言:「美國必須接受並非永遠都是卓越國家的事實」。王瑞杰副總理呼籲美國須承認新的現實,適應中國崛起,因美國除與中國合作之外別無選擇,應當認識到將中國排除在外,必招來糟糕的結果。
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提醒,中、美貿易戰迫使台商選邊站,將使台灣成為犧牲者。然而,「誨爾諄諄,聽我藐藐」,蔡總統只著眼自身連任的眼前利益,緊緊抓住川普,全然無視此舉對台灣經濟造成的風險。
6月8日,G20財長會議在福岡登場,東道主日本協同各方力阻全球貿易走向保護主義。誠然,美國為日本的安全同盟,但經貿上,川普的「美國第一」,捨棄世貿組織(WTO)機制,以關稅為籌碼,透過雙邊談判迫使貿易對手國讓步的路徑,日本並不苟同。
安倍刻正致力於WTO的恢復常態運作,並藉G20這場日本舉辦的史上最大規模的國際會議,扮演調解人,緩解中、美對抗,以避免亞太地區步入「新冷戰」,維繫做為亞太經濟動能的自由貿易。
G20突顯追隨美國決非因應中國崛起的解方,蔡政府「追隨美國」的外交步伐使台灣難與日本、韓國及東協國家相向而行。因此,蔡英文任內對日外交及新南向政策終將徒勞無功。
台灣的對外關係雖無法與日本相提並論,但應可與「安倍外交」相向而行,在北京、華府之間務實對應。除可重啟兩岸關係,日本亦可挪移腳步來敲台灣大門,一轉三年來台日關係的停滯。蔡政府無法漠視亞洲在全球自由貿易協定占比高達三分之二的事實,應少點意識型態,務實的拚經濟,始能融入亞太經濟整合,不致邊緣化。◆
社論
中美較量
國際視窗
「反送中」與六四
海峽論壇與台灣事情
原鄉人的故事
連載
海峽短評
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