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美貿易戰的贏家

中美進入新一輪關稅科技報復戰

趙國材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國防大學法律學系兼任教授)


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間的新一輪關稅科技報復戰開始,美國在「數量目標、主權問題、尊嚴問題」三方面打破了中方底線,中國是不可能接受的。目前中美談判陷入僵局,未來中美貿易戰是否會再度升級?美國升級貿易戰的六種可能,如關稅升級、投資戰、科技戰、匯率戰、金融戰、凍結中國海外資產等。對此,中國有必要調整長期戰略,著重發展國內市場,並調整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

中國於2019年6月1日起實施反制措施,開始對包括葡萄酒和肉類在內的美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稅率將從目前的5%至10%升至25%。此舉是中方瞄準川普擁有廣大支持者的農業州「票倉」,在川普宣佈競選總統連任前夕,準備持久戰,打擊川普。川普回應北京反制,承諾拿出160億美元來救助從事農業者,這些都是上次投票給川普的選民,也是中國將如此多的農產品列入提高關稅清單之原因。

關稅已打擊美國葡萄酒這個行業。葡萄酒每增加一輪關稅,就讓美方在世界增長最快的葡萄酒市場上的競爭變得越來越困難。2018年徵收的第一輪關稅導致美國對中國葡萄酒出口下降25%。要付出代價的不是中國飲酒者,而是美國的生產商。

北京指責華府「出爾反爾」

中國批判美國不顧世界經濟分工現實,致中美經貿磋商嚴重受挫,「責任完全在美國政府」。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6月2日發表《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對中美貿易爭端表態,北京在白皮書指出,自2018年2月雙方談判啟動以來,經歷了幾次波折,這些波折來自於華府的三次「出爾反爾」:

第一次:2018年3月。自2018年2月華府啟動貿易協商之後,北京立即派出談判代表赴美,表示誠意。但華府在同年3月22日,卻發佈《對華301調查報告》,批評北京有「盜竊知識產權」、「強制技術轉讓」,並宣稱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價值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

第二次:2018年5月。2018年5月19日中美發布聯合聲明,宣佈雙方不打貿易戰的「共識」,同意繼續溝通談判。但10天後的5月29日,美國推翻協商共識,宣佈加徵關稅計劃繼續。

第三次:2019年5月。2018年12月1日,中美兩國元首在阿根廷G20峰會期間會面達成共識,同意停止相互加徵新關稅,在90天內展開協商。此後90天內,雙方舉行了三次高級別協商,已有初步共識,但美國「得寸進尺,堅持不合理的高要價」,於2019年5月10日起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關稅提高至25%,導致雙方談判受挫。

上述美國三次出爾反爾,致中美經貿磋商嚴重受挫。中國在貿易談判中,策略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向國際社會表明美國才是造成貿易爭端的罪魁禍首。北京表示,歷經美方的三次出爾反爾,中方為了捍衛中國人民利益,以及世界經濟穩定,將開始回擊美方。

6月2日,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安全論壇也表示,要是美國要談,中國將敞開大門;要是美國要打,中國也準備好了。雙方叫板升級,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間的新一輪報復戰正式開始。

華府對白皮書的回應

針對三項指責,華府的回應:

第一、對於貿易逆差的認識迥異。華府在聯合聲明中提到,2018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達4,200億美元,使美國工人、農民、農場主和商業蒙受巨大損失。此前,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稱,美方誇大了與中方貿易的逆差。當前美方的逆差只有1,500多億美元,根本不是所謂的4,100多億美元。中國在白皮書中則換了個角度,表示在服務貿易領域,中國對美國的逆差達到485億美元,並且2017年美資企業在華年銷售收入7,000億美元,利潤超過500億美元。綜合考慮,雙方經貿往來是惠澤彼此的關係,而非所謂美國「吃虧」的結果。

第二、對於談判條款是否涉及侵害主權?中國在白皮書中稱,在2019年初進行談判中,堅持在協議中寫入涉及中國主權事務的強制性要求,導致雙方遲遲未能彌合剩餘分歧。華府則回應,堅持要中方作出具體的、可執行的承諾,絕沒有對中國的主權構成威脅,討論的議題在貿易協議中相當常見,對於解決系統性問題是有必要的;這些系統性問題造成持續且難以忍受的貿易赤字。

第三、到底誰出爾反爾?中國在白皮書中歷數美國在兩國談判過程中的三次「出爾反爾」,並著重闡述最近一次談判受挫,因華府的高要價、不取消關稅以及涉及主權,而未能彌合分歧。華府卻在5月6日不負責任地指責北京立場「倒退」,企圖將談判迄未完成的責任歸咎於北京。華府的聲明中稱,通過數月的努力工作及坦誠、建設性的討論,雙方在一系列重要議題上達成一致。但在敲定最終重要問題過程中,北京拋棄此前達成一致的條款。為回應北京的倒退,美國實施了此前宣佈的關稅升級,以及對剩餘中國進口產品徵關稅。

6月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和財政部發表聯合聲明,回應中國此前發佈的白皮書,稱中國在玩推卸責任的遊戲,歪曲了貿易談判的性質和進程。

對於繼續談判,中國在白皮書中設下前提條件--雙方達成協議的前提是美國取消全部加徵關稅,採購要符合實際,同時確保協議文本平衡,符合雙方共同利益。

中美各自重申談判立場,自2019年5月底的上一輪協商結束後,目前還沒有安排新的協商時間,為協議簽訂蒙上陰影。

與此同時,雙方開始在場外互相施壓。先是美國將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使後者面臨供應鏈崩潰的風險。

日前中國將依法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北京建立不可靠企業實體清單,對不遵守市場規則,背離契約精神,出於非商業對中國企業實施封鎖或斷供,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外國企業、組織或個人,將列入不可靠企業實體清單,就是為了採取對等報復手段,將那些不遵守市場規則的外國企業統統列為反制對象。

中國商務部提出「不可靠實體清單」及「向美進口中國農產品增加關稅」兩大反制措施後,借此拿回談判主動權。同時警示川普政府,北京手中亦有籌碼。

中美股市都受到嚴重影響

美國掀啟貿易戰,目的不在關稅,而是針對中國在科技發展,美國認定不公平以及盜竊所採取的舉措--關稅的目的在促使全球價值鏈遷離中國,與利用智財權防止技術流向中國。

在貿易戰中,中美股市都受到嚴重影響。美國選民除在股市利益受損之外,進口商還會將關稅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即提高商品價格。而在中國,許多工廠在高關稅壓力下可能面臨關閉,工人有失業的風險,這是習近平要處理的問題。

美國埃默里大學突然開除兩位美籍華人科研人員李曉江及李世華。4月19日,美國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解除了與三位高級研究人員的關係,稱這三位華人「嚴重」違反了規則。

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也禁止華為公司的僱員擔任學刊的編輯和評審員,但不久後撤回。

中美貿易戰影響,統計數據分析顯示,因中美貿易戰影響,中國大學生更多選擇留學英國,而不再是留學美國。

連日來中國的一系列大舉動及發言,雖然強硬,但並沒有將雙方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完全排除。中國的舉動是希望借此拿回談判主導權,逼美照中國所要的貿易方式重回談判桌。中國的戰略是「以守為攻」,靜觀其變,重回談判桌是必要的,但與下一任總統談判才是重點。但中國已付出太多代價,因為在雙方的報復戰中,老百姓的利益變成籌碼。

「不可靠實體清單」

面對「不可靠」的「攪局者」,最好的辦法是以規則加以限制。中方的反擊速度之迅猛,反擊力度之大也超出美方想像。商務部推出了一套「不可靠企業實體清單」,該清單面向的不是「一大撥兒」,而是破壞規則的「一小撮兒」,把那些損害中國公司利益的公司,組織和個人列入名單。

中國在對外開放數十年之後,首次動用市場清單作為反制工具是一種極其罕見的行為,這意味所有西方企業今後將不再有任何特殊待遇,任何打算兩頭下注的外企都必須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離開還是留下?

白宮已意識到自己這次招惹的對手完全不按其套路出牌,早已無計可施,他們手中所有底牌統統失效,無論採取何種打壓手段,北京都能找到相對應的切入點反擊,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證明,中國和白宮過去上百年遇到的所有對手截然不同。

商務部推出不可靠企業實體清單之後,美方對中國這項決定頗多微詞,堅定認為這份清單的出現會嚴重破壞雙方現有的貿易格局。美方強烈反對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於,此舉完全超出了過去白宮對中國相關決策的猜想,意味著今後談判的主導優勢將從美方的手中徹底消失。

「稀土」和「鋰電池」頻曝光與美國的未雨綢繆討論成為熱門話題,備受關注。「稀土」牌和「鋰電池」牌,呼之欲出,中國準備打這兩張牌:要是有國家利用中國出口的「稀土」和「鋰電池」製造出的產品,打壓中國的發展,於情於理這都是中國人難以接受的。

美國對中國採取加徵關稅措施,不單單對中國有影響,對美國也會帶來傷害,而且會損害全球經濟發展。美國自己的統計,2018年美國貿易逆差實際上增長了10.4%,對中國大豆出口下降50%,美國對中國的汽車出口也下降20%以上。貿易限制措施損害了美國工人的利益,損害了美國農民的利益。

加徵關稅也損害了美國消費者的利益。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的關稅基本上都由美國消費者承擔,承擔了多少呢?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研究是,給每個美國家庭帶來831美元的額外支出。貿易摩擦還將給美國帶來就業壓力。

美國智庫「貿易夥伴」的一項研究表明,要是美國對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加徵關稅,那將使美國失去223萬個就業機會。貿易限制措施對美國會帶來損失,而且也會給世界經濟帶來影響。貿易摩擦擾亂了全球價值鏈,導致世界貿易秩序紊亂,損害了全球投資者信心。

《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表明,2017年、2018年全球跨境投資都是下降的,而且是以兩位數的幅度下降。美國挑起貿易摩擦,進一步損害了投資者的信心,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中美貿易戰的可能贏家

中美關稅戰開打後,在農產品、石油、天然氣、武器銷售等方面最大的贏家可能是俄羅斯;其次是中國大陸周遭的鄰居,如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南韓及台灣等。中國商品關稅上調25%後,消費者恐放棄中國大陸並轉向購買售價較高,但還是比中國大陸貨便宜的外國產品,如來自菲律賓、越南、泰國、南韓或台灣的商品。在中國大陸的部分台商因為貿易戰而遷回台灣,可彌補多年來台灣因為投資不足的經濟困境,減少中美貿易戰對台灣所造成的損害。

總之,目前的中美談判中,中國有想達成互利協議的共同目標,而美國則沒有共同目標,霸權一方一心只想擊敗對方,獲得足夠利益。在談判中亙古不變的真理是,所有的談判都從雙方堅持各自立場開始,逐漸向對方靠近。協議的真諦是,雙方都需要作出讓步,而非僅僅一方片面作出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