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兩岸社會經濟融合發展先行區

第十一屆海峽論壇觀察分析

魏艾
(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


從2009年起在每年6月第二個週日開始舉行的海峽論壇,今年已是第十一屆。本屆海峽論壇6月15日開始在福建廈門和相關城市舉行,集中活動為期一週。海峽論壇已成大陸推動基層民眾交流的重要平台。透過此一平台,大陸涉台事務領導人和相關部門藉論壇大會發佈對台政策的原則、方向和具體工作內涵,而參與論壇各項活動的兩岸各界人士,則透過活動聯繫情感,傳承文化習俗和專業的觀摩,以期能建立「兩岸一家親」的情懷。本屆海峽論壇是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講話後,首場兩岸最大規模的民間交流活動。從論壇中明顯透露的訊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大陸對台政策不變的立場,在此基礎上持續擴大兩岸民間交流,以促進兩岸社會經濟融合發展,而福建則是先行先試的試驗區。

一、本屆海峽論壇主題、內容和形式

每屆海峽論壇的主題會隨著兩岸形勢的發展做出調整,2015年第七屆海峽論壇大會主題為「關注青年、服務基層」,2016年第八屆海峽論壇主題為「擴大民間交流、促進融合發展」,但是2017年和2018年的第九屆和第十屆海峽論壇大會的主題均為「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

本屆海峽論壇延續上兩屆,仍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保持「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的特色,繼續關注基層民眾和青年群體,安排了大會活動以及青年交流、基層交流、文化交流、經濟交流,共33項活動66個分組論壇,由兩岸83家單位(大陸41家、台灣42家)共同主辦。從論壇活動和分組論壇的項數、主辦家數以及參加論壇的台灣各界人士高達10,500人,均創歷史新高,顯現出海峽論壇已成為兩岸民間交流合作參與機構最多、活動規模最大的年度盛會。

本屆海峽論壇所舉辦的主要具體活動,在青年交流方面,考慮台灣青年的特點和需求,針對兩岸青年共同關注的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等話題,舉辦青少年研習體驗營、台灣人才登陸第一家園論壇、海峽兩岸電子競技邀請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高峰論壇、兩岸創意塗鴉巡迴賽、台商第二代菁英大會師等活動,以提升兩岸青年交流活動的參與性、體驗性和互動性。

在基層交流方面,則尋求兩岸基層民眾的「契合點」,繼續舉辦海峽職工論壇、婦女論壇、婚姻家庭論壇、兩岸社區、兩岸公益、兩岸宗親、兩岸殘障人士、兩岸民生氣象、兩岸僑聯、兩岸基層治理等領域的交流活動,促進兩岸基層民眾交流互動,加強感情融合。

在文化交流方面,以兩岸同胞攜手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為主線,主要活動有海峽影視季、媽祖文化、兩岸智庫論壇、金點子創意大賽、兩岸書院論壇、兩岸文教發展論壇、兩岸職業教育論壇等活動,目的在於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在經濟交流方面,舉辦共同家園論壇,以及金融、科技、鄉鎮對接、衛生醫藥等兩岸行業領域對口交流等活動,期能擴大兩岸交流合作的行業和領域,共享發展機遇。

二、海峽論壇揭示的對台政策內涵

海峽論壇最受關注的便是它透露了現階段大陸對台政策的立場和惠台政策措施。去年第十屆海峽論壇是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首次以貴賓身分出席此項活動,同時,第十屆海峽論壇也是2018年2月28日大陸頒佈「31條惠台措施」後首次舉辦的大規模民間交流活動,在當前兩岸關係低盪並且難有所緩解的時刻,汪洋的談話自然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極具重要的意涵。

2018年6月6日上午第十屆海峽論壇大會開幕致詞時,汪洋強調,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們同台灣當局和各政黨進行交往的基礎和條件。只要做到這一點,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都不會存在障礙。「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煽動兩岸同胞敵意和對立,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必須堅決反對。

今年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是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以及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發表講話後舉辦的論壇。因此,本屆論壇是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延續「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主題,要具體落實習近平對台工作的重要論述,加快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推進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論述。

6月16日上午海峽論壇大會開幕致詞時,汪洋表示,兩岸經濟互補性強,開展互利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大陸經濟正邁向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階段,對各類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兩岸經濟交流融合,既是大義,更具大利,沒有理由不走得更近更好,也一定會走得更近更好。

汪洋強調,和平統一對兩岸來講成本最小,對同胞來講福祉最大。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基礎上,我們願與台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開展廣泛深入的對話協商,聚同化異、積累共識,一步一步向和平統一的目標邁進。我們願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餘地。兩岸同胞應攜起手來,共擔民族大義,堅決反對「台獨」,共同守護美好家園。

福建省省委書記于偉國在致詞中表示,福建省正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在全面落實大陸31條惠台利民措施和福建省66條實施意見的基礎上,又推出了應通盡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文化交流融通等42條新舉措,像為大陸百姓服務一樣造福台灣同胞。

三、「台灣方案」與兩岸融合發展

今年1月2日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講話,提出兩岸關係發展的五點主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探索「兩制」台灣方案進行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此外,更具體提出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為發展增動力,為合作添活力,壯大中華民族經濟的主張,使「台灣方案」的內涵似乎存在廣闊的空間。

兩制「台灣方案」的提出,其宗旨便在於尋求增強兩岸社會經濟的融合,以期化解兩岸政治的歧異,而其著眼點則是要爭取台灣民眾對兩岸政經整合的信心。惟此一宏大的工程並非一蹴可及,在擬具的過程更必須循序漸進,才不致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到福建代表團參加審議時,針對涉台工作表示,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對台工作既要著眼大局大勢,又要注重落實落細。同時強調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很顯然的,福建省是大陸推進兩岸社會經濟融合「先行先試」的平台,而現階段重點工作便是在已有基礎上,在中央支持下加快推動福建與金門、馬祖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的工作。

去年2月大陸頒佈「31條惠台措施」,其中12項涉及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19項涉及逐步為台灣同胞提供與大陸同胞的同等待遇。實施一年多來,已有25個省區市的72個地方分別制訂具體落實舉措,提升了台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的便利化,協助台企開拓商機和擴大市場。此項惠台政策將是大陸對台工作的主軸,對於促進台商和台灣同胞融入大陸的生活和就業將發揮相當的影響。這些融合發展的工作固然有利於吸引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好感,但是否有助於將來在擬具「台灣方案」提供實際的「制度性」實際體驗,則是值得加以探討。

四、融合發展在福建省「先行先試」

以大陸主要省和直轄市的惠台措施而論,主要仍在於對台資企業投資優惠、產業扶持、醫療照護、生活便利、就學安排、文化交流等。再以最先頒佈惠台措施的廈門市為例(2018年4月),在60條惠台措施中,有關經濟交流合作的有23項,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有10項,台灣同胞學習實習的有3項,台灣同胞就業創業者有7項,居住生活的有17項,基本上是依照中央31條惠台措施的「範本」,再加上廈門市自身的特點而擬具的。以經濟交流合作方面為例,主要仍是近年來在福建省自貿區「先行先試」的政策措施,並無太大的新意。

長期以來,大陸中央賦予福建省「先行先試」主要仍在於台商投資區、台灣農民創業園區,以及投資貿易的便利化等,而且是在大陸方面「單向」提出的政策,並未針對「制度」的差異性進行磨合試驗。但是伴隨著大陸對外開放區域經濟佈局的不斷開展,此種制度性衝突將日益顯現。以今年2月18日大陸國務院公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例,它具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種關稅區、三種貨幣」的特殊情況,由於社會制度、法律體系、行業監管政策不同,三地的人流、物流、資金流的互聯互通仍有眾多的阻礙,因此三地達成共同市場仍有很多難題。

兩制「台灣方案」則是屬於更高層次、更為複雜的「政治性問題」,它要有別於港澳地區的「一國兩制」模式,更要符合兩岸關係中的台灣特點,因此,除了學術和政策研究外,如能尋得一個「兩制」的試驗場將可填補缺乏實際體驗的不足,而福建與金馬制度的差異其運作便可作為案例,但是短期內廈門與金門間便可進行「先行先試」的制度性試點。

事實上,在探討海峽西岸經濟區或大陸東南沿海區域經濟發展時,便有金馬特區、金廈自由經貿區、金廈自由經濟特區、金廈跨境經濟合作區等構思和建議,若能在這些經濟性整合平台的設想上再賦予「政治性」制度試驗,也許無法使金馬成為推動統一的先鋒,但應可在將來擬定「台灣方案」過程中增添若干必須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