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香港的一國兩制(上)
評香港的一國兩制(上)
鄧小平的一個核心是搞好大陸自己的事,他提出一國兩制處理香港與台灣的問題,主張「韜光養晦,絕不當頭」,都是為這一核心服務。鄧的主張實踐到今天,西方反華勢力雖在港、台掀起「佔中」「反送中」、太陽花等顏色革命,基本上撼動不了兩地都在中國主權範圍內的國際現實。今天大陸搞好自己的事已出現越來越明顯勢頭,「國際資本家和跨國公司在軍事、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總代表」華府已感到不安,川普發動貿易戰之際,力打港台兩獨牌或屬必然。本文原刊1997年7月號大陸留美學生辦的《中國與世界》,作者預見「一國兩制」在香港可能帶來的問題,部分或已出現,但大陸搞好了自己的事,這些從屬於核心問題的解決,看來只是時間的問題。局部要服從大陸把自己事搞好的全局,這是我們連載此文要做的一點說明。作者為哥倫比亞大學數學博士,是70年代紐約保釣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編者
一、香港回歸的意義
7月1日,全中國人盼望的收回香港的一天終於到來。香港的回歸具有雙重意義:一是代表過去歷史的終結。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的帝國主義侵華史,150多年後的今天,以香港的回歸作為終點;二是體現中國統一的大勢,緊接著香港是澳門,再之後就是台灣。
這兩重意義統一在實際的做法上的,照中國官方的提法,就是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一國兩制」的「設計」是政治史上前所未見的創造,是國家的方針大計。中國在最近三個月內,發起了全國學習「一國兩制」和《香港基本法》的運動。
任何一個設計,不論是政治設計或工程設計,都不過是權衡利弊之後的抉擇。一個好的設計,更是在設計之初就反覆檢驗,從而制訂相應的機制,防弊促利。「一國兩制」既已被採用為國家大計,照說應該早經檢驗,早知利弊,早已作了具體佈置安排。但是,看來並不如此。「一國兩制」被宣傳為有百利而無一弊。我們看不到有對不利方面的分析,更無論預作準備的措施和機制。兩種制度難道不會產生矛盾嗎?如果我們進一步探討,就更感到其中問題重重,危機四伏。而到目前為止尚未見到對「一國兩制」的任何反面意見。筆者不揣鄙陋,提出淺見。
二、實行一國兩制的理由
經歷了150年的艱辛歷程,中國由分到合,中國的統一也已經接近終點。由於歷史的遺跡,被分割開的港澳和台灣,其社會體制與今天中國現行的體制有異。因此,在這些地區的回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有一段過渡期以及過渡期中存在的兩種體制的接口關係。存在爭議的是採用什麼方式過渡,是暫時性的過渡還是長期性劃時代性的體制創造?中國已明白表示,今天推行的一國兩制是一長期甚至永久的兩種制度的和平共存。
根據中國有關一國兩制的論述,對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既收回了主權,又避免兩種制度間的衝突。
第二、維持香港現實的利益和作用:香港已是亞洲和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投資中心。國際資本在香港有舉足輕重之勢(僅僅登記有案的英資在香港的資產就接近三千億美元,相當於目前中國全部外資總額的一倍半)。外資和港資的流失,將嚴重影響香港的經濟,影響香港在國際上的地位。中國今天的國策以經濟發展為中心。香港作為中國經濟上對外的窗口。具有戰略上的意義。不要引起任何造成香港不安的變動。一切以維持現狀為準。利用香港的有利地位促進中國的繁榮。
第三、照顧到香港和內地在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上現有的差距。
第四、以香港的一國兩制作為樣板,號召台灣和平統一。
第五、「時代在進步,過去沒有的,現在可以創造」。「兩制是新時代下的創建」。「一國兩制不是暫時的而是永久的」,是將來中國統一後「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體制。
以上這些理由,其實包含了三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個層面是現實的考慮,如何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名義下繼續香港的資本主義發展。第二個層面則是策略性的,以香港的實踐說服台灣和平統一。第三個層面是戰略性的,要建立一個兼容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制度的新國家形式,長期共存,長期互補。
如果我們回顧「一國兩制」衍生的歷史,就不難看出上面所說的三個層次的意義,實際上反映了一國兩制本身作用的層層升級。一國兩制最早由鄧小平1979年提出作為國共和談的條件,給台灣當局以保證。這時的目的只是談判中的價碼。到了1982年中英談判香港問題時,中方為了向英方保證香港的長期不變,就把「一國兩制」提出作為香港回歸後的模式。到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中,「一國兩制」正式變成解決現實上兩種不同制度共存的方案。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商品經濟帶來的經濟繁榮,香港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貿中心(佔全中國外貿總額的40%),中國官方信服資本主義的優點,又把「一國兩制」提高成為具有優越性的制度。至此,「一國兩制」已不是暫時性的,也不止是50年不變,而是永遠不變。
實際上,這三個層面的設想都是只看好處不看壞處。層面越高,缺陷越大。我們要反問的是,第一從現實的層面看,香港有沒有實行「一國兩制」的必要;第二從策略的意義看,「一國兩制」是否有助於和平統一台灣;第三從戰略上看,「一國兩制」在制度上造成那些基本問題。
三、香港有無實行「一國兩制」的必要
香港收回不成問題
收回香港和統一台灣的條件不同。台灣是內戰未完全結束、冷戰又開始、美國直接插手所形成的分割局面。國民黨在台灣是一個政治實體,「一國兩制」(姑不論其提法的對錯)是在承認此種現實下的統一方案。而香港的情形完全不同。香港150年來處於英國的殖民統治下。當地中國居民毫無政治權力,行政權屬於總督。立法都是英國立法。香港只具有自由貿易港口的地位,當然更談不上什麼軍事外交。而且,英國以鴉片戰爭強租香港,在國際上極不名譽;目前的國力已經遠遠低於中國。香港的收回的對象是英國。是中國從英國拿回香港。中國既不承認不平等條約,又有足夠的實力對付英國。所以從1970年以來,香港的收回只是遲收早收,不存在收不收得回來或武力收回和平收回的問題。當初,英國搶走香港,中國不接受也不行。今天是反過來。中國決定何時收回香港,英國不同意也辦不到。整個主動權操在中國手中。英方的唯一籌碼是,以英資的撤出來威脅香港經濟。即使這一籌碼,也只是詐唬詐唬,英資的撤出既不能達到影響香港發展的目的(事實上,從1980年來,香港發展的主要動力全來自中國),反而讓出了控制香港經濟的地盤。英資撤走,中國求之不得。
【待續】◆
社論
中共建政70週年
國際視窗
香港騷亂
108高中歷史課綱
台灣事情
原鄉人的故事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