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政治的產物
2019年7月11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啟程前往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文森國及聖露西亞等四個加勒比海友邦,展開12天11夜的「自由民主永續之旅」,這是蔡英文2016年上任第14任中華民國總統後,第七次出訪友邦,其中四次走訪拉丁美洲(拉美)邦交國,到訪巴拉圭兩次,巴拿馬及薩爾瓦多在出訪次年斷交。
中華民國的拉美外交政策的最主要訴求是「維繫邦交與拓展關係」,而為因應北京奪取台北邦交國,中華民國政府曾採行以經濟外交為主的務實外交策略,然而隨著大陸經濟實力增強,此一吸引力不再。隨著近年來大陸與拉美地區貿易額激增,北京經濟外交實力已遠超台北,進而影響中華民國政府在拉美外交工作的推展,只好採取「金援外交」,然而不透明的外援政策,不僅使中華民國政府在國際社會遭致許多質疑,激烈的外交競逐也使雙方得不償失,馬英九倡議外交休兵才產生成效。
1960-1969年間,拉美僅古巴與中華民國沒有邦交,中華民國政府1971年10月25日失去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之前,已有智利在1971年1月5日與台北斷交。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將中國代表權交給北京後,計有八個拉美國家與台北斷交:祕魯(1971)、墨西哥(1971)、厄瓜多(1971)、阿根廷(1972)、牙買加(1972)、委內瑞拉(1974)、巴西(1974)、巴貝多(1977)。1979年華府與台北斷交後迄冷戰結束,有四個國家與台北斷交(哥倫比亞、安地卡、尼加拉瓜、烏拉圭),尼加拉瓜桑定政府下台後,1990年11月5日與台北復交迄今,貝里斯在獨立建國後曾短暫先與北京建交 (1987.02.06-1989.10.24),後因六四事件於1989年10月13日與台北建交迄今。
1997年香港回歸後,巴哈馬、聖露西亞與台北斷交,聖露西亞2004年3月與台北復交。進入21世紀後,兩岸在拉美的外交戰曾因民進黨首度執政而轉趨激烈,哥斯大黎加2007年與扁政府斷交。2008年馬英九就職後,兩岸外交休兵,拉美戰火止息,但蔡英文上任後,拉美再成激戰區,蔡英文就職以來已有巴拿馬、多明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三個拉美國家與北京建交,而這三國與中華民國建交的時間都在兩岸分治前,中華民國這類型的拉美邦交國目前只剩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
二、過境美國的意義
冷戰結束後,過境美國逐漸成為台北高層出訪邦交國的主要訴求。華府對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等歷任政府的過境請求,有時友善、有時緊縮。從1990年代開始,華府就以方便為由,允中華民國總統出訪拉美友邦時過境美國。然而,過境的地點、時間與活動範圍一直是台、美關係,台、美與北京關係的重要指標。有時過境地點選在偏遠的安克拉治或關島,過境時間以小時計,其間任何會見行程必須低調,甚至不能離開機場。
蔡英文就任後七次出訪過境美國共六次,今年7月的同慶之旅,與華府協調後,去、回程的停留地點和時間,分別是紐約兩天、丹佛市兩天。BBC新聞指出,此次過境外交至少有如下兩項突破:1.蔡英文去回程過境美國共四天,打破以往在美24小時後離境慣例。2.蔡英文在台北駐紐約代表處與邦交國駐聯合國代表會面,公開參加台美商會活動。
蔡英文表示:「這幾年我們過境所能溝通、所能見面的對象確實也反映的出來,台美關係是在改善當中,加溫當中。」新聞報導方面,台灣媒體可以採訪和發稿,不必等到出訪專機離開後發稿。蔡英文認為,台灣的存在「一定有我們自己的價值,還有我們最基本的原則。像自由民主人權,這就是我們的價值。」
「美國之音」以「台灣蔡英文何以在美受到頭等待遇」為題報導,蔡英文這次過境紐約的行程比以前更開放、更熱情,也允許記者報導其一些活動。返程過境美國丹佛市的行程中,蔡英文除會見科羅拉多州州長波利斯(Jared Polis)、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Cory Gardner)外,還參訪美國聯邦機構包括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美國太空總署。
三、華府起的作用
對「台灣領導人」過境美國,北京一向「反對」。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7月12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同意蔡英文過境「嚴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及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凖則,損害中國主權和國家安全」。
美國在台協會(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則表示,對美方此次給予蔡英文多項外交安排「方便」不感意外,「因蔡英文並未採取改變現狀的行動,北京卻一直積極剝奪台灣的邦交國,美方的安排提供便利性,以表明對蔡政府在外交領域方面的支持。」
華府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智庫研究員孫韻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蔡英文此行過境的時間相當長,而紐約的政治意義又相當重要。因北京強烈反對蔡英文過境美國,此一安排有挑釁意味。
四、對台海兩岸關係的影響
中華民國與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斷交後,目前有15個邦交國,其中九個在拉美與加勒比海地區(最近外媒點名加勒比海的海地、南太的吐瓦魯,外交關係可能生變。)。在中美貿易戰與兩岸關係陷於低潮的背景下,台灣的選項並不多。川普政府對北京當前在拉美的作為之疑慮在加深,即懷疑北京以經濟利益為重,不存在取代美國在拉美影響力的問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在廣東珠海出席「2018中國改革橫琴論壇」時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可以通過加強產能合作,幫助或推進拉美相關國家發展製造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不過,由於拉美地理位置及歷史原因,華府開始警惕北京在拉美地區的存在。為確保商業利益,中國或與拉美國家的政府、政黨有所接觸,這不代表中國會取代美國在拉美的地位,中國也沒有必要去碰觸美國敏感的神經。◆
社論
中共建政70週年
國際視窗
香港騷亂
108高中歷史課綱
台灣事情
原鄉人的故事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