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中看南韓21屆國會選舉

李明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


一、前 言

4月15日南韓在新冠疫情肆虐陰霾下,順利進行第21屆國會議員選舉。選前,南韓爆發重大疫情,確診者破萬,死亡達到兩百餘名,幾個大都會如大邱、首爾等尤為嚴重。加以新天地教會等決意挑戰政府防疫規範,引發嚴重群聚感染,朝野對如臨大敵。這次國會大選,南韓朝野戒慎恐懼,選務人員絲毫不敢輕忽大意,選民也發揮優良素質與高度警覺,配合選務機關要求,防範疫情擴散,完成一場緊張但平和的大選。

上個世紀80年代末,作為南韓總統候選人的盧泰愚排除盟友和前任總統全斗煥的制止,執意推動民主化進程,在1987年6月29日宣布「民主化八點宣言」,標舉還政於民、政治寬容、清廉政府、五年一任、不得連任直選總統制,最終創制第六共和憲法,盧泰愚因此勝選。他1988年2月25日就職,是為第六共和(「六共」)的開始,「六共」體制一直延續迄今。

南韓政黨攻伐一向劇烈,極端對立的意識型態使政爭益趨激烈,政局在左右路線間不斷擺盪。這次國會大選是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對決。文在寅所屬「共同民主黨」係自由派,他以現任總統的執政優勢獲得國會選舉勝利,而代表保守力量的主要反對黨「未來統合黨」宣告敗選,其他幾十個小黨無足輕重,選後南韓仍維持兩黨政治局面。

近期新冠疫情在全球各地爆發,英國、美國和法國紛紛考量推遲選舉日程,因此南韓國會議員選舉照原訂規劃舉行,順理成章成國際焦點。此外,這次選舉形同文在寅總統五年任期的期中考,事關其政績是否受到民眾支持,未來兩年多能否繼續平穩施政。塵埃落定後,文在寅固然意氣風發,也讓關心朝鮮半島事務的觀察家可藉此思索大選對韓國政局發展、南北互動及對外關係的意義。

二、文在寅執政的內外挑戰

2016年底南韓前任總統朴槿惠爆發閨密亂政醜聞遭國會彈劾,在2017年5月初黯然下台。當時號稱自由派的文在寅,標榜繼承金大中、盧武鉉兩位前任總統施政精神贏得民眾青睞,5月9日贏得總統大選,5月10日宣誓就職。執政之初,文在寅的民意支持程度高達80%上下。朴槿惠時代的保守派執政黨「新國家黨」徹底失敗,一蹶不振,文在寅的高支持度為自己掙得執政的極大優勢。

惟兩年多過去,文在寅政府的施政逐漸出現疲態。過去兩年多南韓經濟轉向疲弱,文在寅政府原本寄望在美中貿易衝突夾縫中左右逢源,繼續維持榮景。然而在美中簽署貿易協議後,卻找不出經濟復甦的著力點,南韓綜合股價指數從2018年1月起走了兩年空頭,2020年1月,從2018年1月的高點下跌約25%。同一時期,韓元匯率一路下滑,從1,050韓元兌1美元,貶到1,200韓元,貶值幅度近15%。

南韓去年出口衰退10.3%,創10年來最高紀錄,也是史上第三大紀錄。衰退原因彷彿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前夕,南韓出現過渡投資、產能空置、國際貿易受困、貨物銷售無力。財團面臨沉重破產壓力,只能舉債度日。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資料,南韓在2019年底,企業債額度已升至GDP的99.3%。文在寅政府寄望於快速拉抬基本工資,提升青年就業者的薪資,以爭取青年族群支持。以工讀生的時薪而言,2016年為6,030韓元,三年內提升至8,350韓元,調幅高達38%。全職員工最低月薪調高至192萬韓元(約新台幣4.8萬元)。薪資的提高導致中小企業大量減少雇用人員,致使29歲以下青年失業率一度高達11.5%。南韓在2018年1月就已出現「百萬失業大軍」,之後人數不斷攀升,長期失業或索性放棄工作意願的,居然高達200萬人。文在寅政府僅能由擴大財政赤字進行各種紓困與補貼。

經濟之外,2019年10月南韓爆發「曹國案」醜聞,嚴重打擊文在寅形象。曹國是文在寅長年親信,因文在寅力挺出任司法部長,準備推行「檢察官改革」,飆悍行徑引發側目。南韓檢察官權力極大,普受忌憚,遠遠超過其他民主國家的檢察體系,而強悍的檢察官可以跳出司法體系直接指揮警察辦案,可以先斬後奏,搜索或羈押嫌犯,甚至對總統及政府高官亦復如此。文在寅希望重新規範檢察官職權,使之趨於合理化,曹國經指派承擔檢察官系統改革方案。接任司法部長後,曹國被媒體發掘出替其女兒曹敏偽造畢業證書,以特權進入名校醫學院就讀,復以成績普通卻能獲得財團鉅額獎學金。曹國妻子則以10億韓元投資空殼公司,設立私募基金,公司負責人是曹國堂弟,事發後堂弟潛逃出境,反對黨發動群眾抗爭,執政黨則宣稱曹國為司法改革的犧牲者。為此,檢察官對曹國住家進行搜查取證,創下南韓檢察官搜索司法部長的首例,曹國不堪壓力,宣布辭職,距離就職僅一個月。

過去兩年多,國際媒體對文在寅的報導集中在他對北韓的友善,特別是幾次與金正恩的高峰會。南北韓關係在2018年2月平昌冬季奧運會開辦前後有顯著突破,北韓派出包括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胞妹金與正的高層代表團參加。金與正交給文在寅一封金正恩邀訪平壤的親筆信,2018年4月27日文在寅與金正恩第一次的板門店峰會,全球矚目。他是繼金大中(2000年6月)、盧武鉉(2007年10月)之後,第三位訪問北韓的南韓總統(2018年9月)。

三、南韓政黨的分合與重組

南韓黨爭激烈,經常某些政黨,或基於領導人退出政壇、或大選失敗、或利益分贓、或帶槍投靠,政黨面臨重組。景況不濟者,原有政黨灰飛煙滅,失去民眾信任,有些仍能在更名後集結同志企圖再起。

文在寅所屬共同民主黨,2017年大選獲得41.1%選票,拔得頭籌。當年5月文在寅就職,2018年後,共同民主黨更贏得10場國會議員補選,並在國會吸納較小自由派獨立議員,合力支配南韓政局。共同民主黨前身為民主黨。2015年原黨首安哲秀出走另組「國民之黨」,2018年「國民之黨」與新國家黨出走的部分人士合併成中間偏右的「正未來黨」。不久,黨內18名親金大中系議員再度出走,另組標榜中道和平的「民主平和黨」。2019年,「正未來黨」再度分裂,部分議員出走另組「新保守黨」;民主平和黨也有部分議員出走,在2020年初建立宣揚自由保守主義的「代案新黨」。今年1月,「正未來黨」的李恩珠宣布脫黨建立「未來前進4.0」(簡稱「前進黨」),她的出走使「正未來黨」議員人數僅剩19名,僅差一席失去了國會黨團資格,形勢日蹙。

2020年2月17日,自由韓國黨、新保守黨、前進黨合併成為「未來統合黨」,這是韓國右翼勢力(一般所稱的「保守派」)在朴槿惠失去政權而支離破碎後,第一次的大團結,主要目的仍爭取2020年國會的勝選。同一天,正未來黨、代案新黨與民主平和黨再度合併成「民主統合黨」。南韓政黨眾多,主要的支配力量卻非常明顯,選前是執政的共同民主黨與在野的未來統合黨、民主統合黨三黨對決態勢。

四、國會大選結果和政局發展

此次國會大選,執政的共同民主黨開低走高,獲得全勝,頗令在野黨意外。韓國1月20日出現新冠肺炎首例,2月18日爆發大規模群聚感染,10天內確診病例由數十增至5,000例,在中央和地方積極處置後,各地確診者增加速度減緩。截至4月14日選前一天,南韓確診10,564人,死亡222人,與中國、歐洲若干疫情嚴重國家相比,並不特別失控。

南韓並沒有採取封鎖整個城市或採取停工措施,普通市民仍可以正常生活。南韓政府的普篩政策和追蹤接觸史等方式,快速抑制疫情擴散,反獲得「防疫模範國」美譽。民眾對入境管制、緊急災難支援金發放等相關政策有切身感受,在關注疫情發展同時,連帶提高對政府施政的肯定。共同民主黨甚至打出「共赴國難」口號,要求朝野共體時艱,做好防疫工作,致使未來統合黨提出的「審判執政黨」無法獲得民眾迴響。

南韓這次國會選舉採用簡單多數與比例代表混合選制。為了搶占不分區席次,執政的共同民主黨內所屬進步派成立附庸黨「共同市民黨」,而最大在野黨未來統合黨內所屬保守派也成立了「未來韓國黨」。南韓國會議員共計300席,選後共同民主黨與市民黨分別拿下區域議員163席和17不分區,共計180席,足足比上屆多了31席,佔國會五分之三席次,除了修憲,可輕易通過任何屬意的法案。未來統合黨及韓國黨則拿下84席區域議員與19席不分區,共計103席,比上屆減少13席。

這次國會選舉,兩位曾經擔任國務總理的候選人,分別代表朝野雙方投入首都首爾市鐘路區鏖戰,結果執政黨共同民主黨推出曾任文在寅國務總理的李洛淵,擊敗代表未來統合黨黨魁、曾任朴槿惠政府總理的黃教安。李洛淵和黃教安可觀的資歷,均有可能代表各自陣營參選下任總統。不過黃教安在敗選後辭去未來統合黨黨魁職務;李洛淵聲勢看漲。

五、南韓近期對外關係

南韓最近對外關係首重北韓。文在寅三次與金正恩舉行峰會,降低敵意,改善朝鮮半島情勢、最終促成朝鮮半島無核化。另外,更在於擔任金正恩和美國總統川普之間的橋樑,促成雙方關係的進一步和解與合作,特別是川普和金正恩過去三次峰會的觸媒,他誓言將繼續扮演這樣的角色。北京和西方媒體對文在寅的開放和善意向來表示肯定,認為對於緩解朝鮮半島緊張形勢有正面作用。

現今各國正將注意力集中在防堵新冠肺炎蔓延時刻,文在寅多次表示願意和全球就防治疫情增進聯繫與合作,並願將南韓防治新冠肺炎的經驗與他國分享。3月16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針對南韓疫情表示關切,並希望與南韓加強防疫合作,對文在寅先前「中國的困難就是韓國的困難」說法,習近平也表示感謝。

3月26日舉行的G-20峰會,文在寅即在視訊會議當中強調南韓提供防疫經驗,並倡議召開全球範圍的特別會議,已具體行動商討如何共同防治新冠肺炎,文在寅發言贏得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就在國會大選前一天,文在寅再透過視訊會議,與東協10國、中國、日本等討論共同防治新冠肺炎。文在寅提出三項建議,一是增加額外資金給予相關國家人道援助;二是運用東協--南韓合作基金,以及運用亞洲開發銀行信用基金,在「東協+3」的基礎上進行;三是加強南韓和各國人員、貿易、投資、和糧食的交流,減少疫情對國際經濟的不利衝擊。

與此同時,南韓與美國及日本關係出現了雜音。川普屢次要求南韓增加駐韓美軍開支的部分負擔,南韓方面深感壓力沉重,雙方談判「特別措置協定」多次未獲定論。現在南韓每年部分負擔為8.7億美元,川普先是要求南韓政府大幅調高到50億美元,後來下修為40億美元,南韓仍表為難,只願小幅增至10億美元以下。美國國防部長亞斯伯(Mark Esper)4月14日在國防部記者會當中明白拒絕南韓所提增加13%的建議,他說「南韓有能力支付、且應該支付更多的駐軍費用分擔」。舊版「特別措置協定」已經失效,新版仍在談判,約4,000名駐韓美軍基地的南韓員工已被美方解職,不給退休俸或資遣費。南韓表示不能接受,首爾多次出現市民反美聲浪。

日本與南韓的關係正接受嚴酷考驗,繼歷史問題爭議之後,南韓日本的關係更趨緊張。此因日本政府批准中小學教科書對「獨島」地位的說法讓南韓無法忍受。2014年日本政府改訂中小學歷史地理和公民等教科書,即將在明年印行的教科書指明現為南韓佔據的獨島(日本稱「竹島」)為日本領土。南韓為此斥為無稽之談,並向日本政府表達「強烈抗議」。

六、結 語

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誇讚南韓:「新冠肺炎肆虐下,它是第一個進行全國選舉成功的案例,也因此獲得全球的共同矚目」。《華盛頓郵報》認為南韓在防治疫情的艱難時刻推動一場安全的大型選舉,可為各國楷模。

文在寅政府當前急務,除防治新冠疫情,更大的難題在振興經濟,縮小貧富差距,擴大出口,穩定匯率,降低失業率,同時又必須控制財政赤字,改革司法。

對外,改善南北韓關係無疑是文在寅的強項,但如何讓美國在朝鮮半島的傳統利益獲得平衡,勢必得審慎處理,否則將衍生嚴重的外交問題,與美國分擔防衛經費的爭議,尤將考驗文在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