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科技巨擘GAFA的另一面目
跨國科技巨擘GAFA的另一面目
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取這四個字的第一個字母組成GAFA,美國、日本等很多國家的媒體報導、分析這四家全球最大資訊(IT)科技公司的比較市占、資產、股價市值,普遍都用GAFA。
GAFA在各自領域都是傲視群雄的天王級別,擁有絕對競爭優勢。Google的搜索引擎占世界91.8%,智慧型手機安卓系統占世界86.1%;Apple手機有極優的市占率,而且只能用自家獨特的應用程式;Facebook占世界社群媒體的74%,全球有26億用戶;Amazon在美國電子商務的市占率高達38.7%(排名第二的沃爾瑪僅5.3%)。它們很會包裝,備受美國學術界讚譽,在國際社會向來也都獲得正面評價。
7月29日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反壟斷小組,對GAFA四位現任執行長(CEO):谷歌的皮采(Sundar Pichai)、蘋果的庫克(Tim Cook)、臉書的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亞馬遜的貝佐斯(Jeff Bezos)舉行了一場聽證會,因有新冠疫情,採視訊方式,並向海外轉播;主旨在詢問他們,美國現行市場競爭政策與已逾百年歷史的反托辣斯法(反壟斷法),是否足以監督它們這些科技巨擘,是否需要制定新法,以及GAFA各自遭外界質疑的問題。
這幾位CEO都很會說話,先鞏固自己企業的規模和力量,強調維持美國科技霸業與價值觀的重要,然後將箭靶轉嫁給中國,表示若受到節制或削弱,就會是中國的勝利,貝佐斯扯大陸的阿里巴巴,庫克扯華為,最露骨的是祖克柏,他說「臉書為美國價值觀奮鬥,……但不能保證我們的價值觀能取勝,例如中國正在構建自己的網絡,內容涵蓋非常不同的觀點,且試圖將此遠景輸出到其他國家」,點名中國,且似乎也在暗指川普政府正在整肅的TikTok。他們的說詞折射出自身的狹隘及唯我獨尊,且敵視不同的價值觀,美國企業可有無限擴張、跨國的企圖,而中國企業竟不能盡情發展、揮灑自己?不能與GAFA有不同的價值觀?
美國國會過去對企業做過數次聽證會,如:2002年安龍(Enron)能源公司(私下會計處理造成經營問題)、2010年豐田(Toyota)汽車(大規模召回換零件)、2014年高田汽車零件公司(安全氣囊)、2018年Facebook(外洩個資、假消息)。其中,包括日本兩家大企業,都曾在聽證會上被叮得很慘。美國政府服務的對象究竟是絕大多數美國平民,還是GAFA等跨國企業的極少數鉅額持股人,先看看其「長臂管轄」,專替美國的跨國企業打壓外國競爭對手的歷史紀錄,再看看目前美國新冠肺炎疫情的確診與死亡人數可知(至本文完稿時,確診超過700萬人,死亡逾20.4萬人)。
這令人想起曾經赤裸裸記載越戰真實情況的「五角大廈文件」(Pentagon Papers,又稱五角大廈檔案,即《美國-越南關係,1945-1967:國防部的研究》),記載詹森(Lyndon B. Johnson)總統口口聲聲說越戰的目的是為了穩固一個「獨立、不親共的南越政權」,但當時擔任國防部長的麥納馬拉(Robert Strange McNamara)在1965年的一份備忘錄中說明美國發動越戰的潛在理由:「不是為了幫助夥伴,而是為了圍堵中國」。除了這點,《紐約時報》記者在閱讀該文件後甚至點出,「美國政府裡面還有一個深宮政府」,這個政府跟美國國民、市民每天接觸的政府是完全不同的,根本看不到它的外表。它暗中敵視傳播犀利的新聞媒體、司法、盟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名義,進行謀求自身利益的秘密、陰謀工作。如果從這個經驗和觀點來檢視GAFA,應該也會對這類大企業產生不同的印象吧。
撇開就壟斷、寡占這方面的證詞,現在也有人細讀他們的講法,窺探出這些科技巨頭另外一張不為人知的真面目。那是與它們面對社會、國際社會完全不同的面貌,是世人不清楚的另一張隱形嘴臉。
被譽為「世界最獨創的公司之一」、以「顧客第一」為看板的亞馬遜,在這場聽證會中讓人得知:2009年Diapers.com嬰兒用品零售商在郵購(含電話、網路)市場竄起。有危機感的亞馬遜開始猛烈攻擊,用類似以前對付玩具反斗城,採用比該公司價格便宜5%的手法,儘管這種掠奪性的價格戰略,本身也會有損失,但不久Diapers.com的母公司就接受了亞馬遜所提的收購方案,於是拔除了「威脅」。而一旦吞掉了難纏的對手,亞馬遜立刻縮小嬰兒用品的折扣。
排除競爭對手,臉書也在做。該公司的員工2012年年初發現Instagram的服務非常棒,認為「他們想搶走我們的午餐」,而在公司內發出警戒,並讓祖克柏意識到「放任Instagram是很危險的」。因此,很快的,該年4月,公司就有個小組與Instagram達成以10億美元收購的協議。臉書的幹部曾寫說「收購的目的之一是使競爭對手中立化」。這「中立化」是拐彎抹角、委婉粉飾之詞,其實就是去除威脅。谷歌、蘋果內部文件也有不少警戒潛在競爭對手的條目。由此可見,GAFA對會威脅到自己基石的新興勢力,神經都繃得很緊。
過去微軟曾經因為握有個人電腦軟體壓倒性的市占率,而遭到「反壟斷法」起訴,公司雖沒被分割,但其統領資訊的藍圖崩解。在網路、智慧型手機市場,遂出現了快速崛起的谷歌、蘋果。然而,現在GAFA也已膨脹到像當年的微軟那樣了,於是一方面得防範政府把它們看成托辣斯,一方也緊盯著崛起的新興資訊科技企業,一有動靜,不惜借用政府力量打壓對方,尤其是利用現在的川普政府。
也可以說,GAFA就像羅馬神話裡的雅努斯(Janus)兩面神有兩張面孔,一張臉強悍嚇人,一張臉憂懼新玩家來挑戰。因而,外表看GAFA無比強大,足以吞沒對手,但實際上,這些才是全球具競爭力的國家,都應加強規範,以防止它們,甚至它們聯手的美國政府伸手干預,侵擾本國科技企業的美國資訊巨怪。
現在更可看出,中國的華為、中興、抖音為什麼會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諸多封鎖、制裁了。「美國政府裡面還有一個深宮政府」,這個深宮政府與這些超級科技巨擘的檯面經營者一樣,都是為了美國極少數鉅額持股人的利益服務,不過角色扮演不同,於是雙方一暗一明就在一場針對GAFA的聽證會上粉墨登場操作,在美國平民百姓乃至全球觀眾面前唱了一齣雙簧,暗地裡驅動「美國政府」為鉅額持股人的利益服務。◆
社論
中國與美歐
國際視窗
108新課綱
海峽兩岸
其他
原鄉人的故事
海峽短評
新聞剪輯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