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路線面臨嚴峻考驗

第一屆省市長選舉的政治觀察

趙統


李登輝路線的信任投票

即將於12月3日投票的第一屆台灣省長和北高市長選舉,目前競選活動已接近尾聲,就要掀開底牌,分出勝負了。此次選舉的重要性,將不下於九二年底的立委全面改選,不僅關係到各大政黨的執政機會,更是對當前台灣當局內外政策的一次民意測驗,說得確切一點,則是李登輝路線的一次信任投票,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依國府的行政劃分,目前「全國」亦不過是一省兩市,因此,任何一個省市長席次的變動,對國民黨都是一大刺激和挑戰,站在執政黨立場,必須三席都全部拿下,才足以鞏固其既有的執政地位,否則就是政權的流失和鬆動。有一種說法認為李登輝提名形象欠佳、聲望不足的黃大洲,是故意要把台北市奉送給民進黨,讓陳水扁當選,這完全無視於台灣僅一省兩市的規模而已,牽一髮可動全身,何況又是台灣首善之區的台北市,更不能有任何閃失,故而三大黨卯足全力以求當選,應是事實,斷無中途撤兵,或故意削弱自己,未戰先敗的可能。

何以此次省市長選舉與李登輝路線有密切關聯﹖從以下三個角度即可得到印證:

一是此次國民黨提名的三位省市長候選人,都是現任的省主席和市長,而此三人都是李登輝接任總統後所任命,其中台北市長黃大洲和高雄市長吳敦義都是在1990年6月上任,台灣省主席宋楚瑜於1993年3月上任,如今只是希望藉公民直選將官派予以合法化而已,李登輝的如意算盤是藉他們三人的全部當選,證明其用人得當,政績受多數選民所肯定,官派與民選並無多大差別,只是程序不同而已,以此來凸顯李登輝的人事政策是正確的。而實際上,李登輝在台灣省捨棄吳伯雄而就宋楚瑜,在台北市捨棄馬英九、趙守博而就黃大洲,皆證明國民黨提名唯一標準在與李登輝之親疏程度,非李之嫡系人馬即不予提名,是否為人才反變為次要。

二是李自1988年接任總統以來,從未有省市長層次的選舉,此一行政首長第一次開放民選,固可顯示台灣民主化之進一步確認,實為省市長政權的首次開放自由競爭。若三省市長皆為國民黨候選人所奪,即顯示李登輝政權高度受民意擁護,李登輝執政以來政績普受肯定,包括台灣的內外政策都完全正確,亦即國民黨所一再吹噓之「安定牌」,選民不願台灣政治有太大的變動,一切以安定為前提。此一選舉結果,將使李登輝政權得以繼續延續下去。

三是按照台灣的憲政程序,國府將於1996年3月20日舉行首次公民直選總統,距今不到一年半,則此次省市長選舉結果,將被視為是李登輝是否尋求連任之試金石,在某個意義上,則為九六年總統大選的熱身運動。若三省市長皆為國民黨所確保,則李登輝應可確信順理成章連任下去,黨內將無人可與之匹敵,李登輝不但可再執政四年,且同時顯示李登輝路線將再獲得進一步發展,台灣內外政策也將完全為李登輝所主導,不致有太大變動。否則,李登輝連任之途將備感艱辛,不但在黨內會遭到其他對手挑戰,甚至影響到國民黨往後執政之地位,台灣之內外政策也會產生結構性的變化,影響十分深遠。

李政權可能的威脅

前面言及,三席省市長中,任何一席為其他在野黨派所奪,則將代表李登輝路線的受挫,但其嚴重性仍有程度之不同。最大之挫敗為三省市長全部落選,無一保得住,如此意味李登輝政權之全面崩潰,其後果自是可以預料,但衡諸事實,此種可能性極低,甚至是絕無可能,至少高雄市之吳敦義應可順利過關,因吳之政績普獲好評,連任如探囊取物,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也承認,該黨提名之張俊雄欲贏得選舉,需有「奇跡」出現,否則落選成定局。

除此,依其對李登輝政權威脅性之輕重程度,可概分為下列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台灣省長、台北市長皆不保,則其嚴重性與三席省市長全丟情況差不多,因兩者人口占「全國」90%以上,失掉台灣省和台北市二個政權,國民黨只剩下高雄市,聊備一格,將直接危及中央政權的基礎,李登輝以下的所有各級黨務幹部唯有全數辭職下台,才能平息內部爭議,李的連任機會也幾乎等於零。若干台灣媒體曾指若此次省市長選舉失利,國民黨下次仍需打「李登輝牌」,才有奪回政權之可能,但此種推斷失之偏頗,斯時國民黨士氣渙散,中央領導威信全無,如何有再戰之本錢﹖只有全面改組,撤換黨內領導班子,重新出發,才有可能凝聚再戰之士氣,否則欲仰賴原有之李登輝班底,只有更加速潰亡而已。

李登輝若辭黨主席之職,則以林洋港副主席接任機會最大,林目前在四位副主席中雖排名第三,但卻是本省籍,排名在連戰之前,林在黨內頗孚眾望,論資排輩也由他繼任為宜。但李登輝基於政治利害,可寧願交給中生代之連戰,亦不願交給林洋港,斯時可能唯有透過黨內民主程序,交由「十四大」全大會票選才能定案,但票選結果仍應以林居優勢。至於林若接任黨主席,是否能重振國民黨陣營,則有待觀察,至少黨內反李氣氛將趨於平緩,新黨重返國民黨則應無可能。

第二種情況是台灣省長失利,僅保住南北兩大城,其嚴重程度較前為輕,但仍對李登輝政權構成莫大之傷害,因南北兩大城人口才四百萬,僅佔「全國」之20%,等於台灣之主體淪為在野黨派所控制,斯時所擔心之「葉爾欽效應」有可能成真,國民黨政權將呈外強中乾局面,下次總統大選也處於極為不利之形勢,然李登輝是否會因此而下台,則仍有變數。

最主要因素是在三席省市長中,仍保有兩席,形式上仍較在野黨派所握一席為多。且目前國民黨內部另有一種說法,指李登輝最在乎台北市選情,因黃大洲為其最核心之嫡系人馬,宋楚瑜還算是第二圈,李可以忍受宋落選,卻不能忍受黃之受挫。宋若落選,可藉此除去宋之勢力,免得日後尾大不掉,一年半後再由李親自披掛上陣,奪回江山,確保國民黨政權,如此李登輝路線仍可延續下去。此種論點不無可供參考之處,坊間盛傳此次宋楚瑜其實是以「逼宮」姿態,強行要脅李登輝支持宋,李內心並非真正屬意宋參選省長,違紀參選之前,「集思會」要角吳梓即持此說,並在省長選舉政見會上大肆抨擊「宋販」,此中玄機值得細細推敲。

國民黨若失掉省長寶座,對李聲望確是一大打擊,但若李戀棧不去,黨內可能也拿他沒辦法,畢竟黨內資源多數仍掌握在他手中,只是江山去掉大半,國民黨還能苟延殘喘多久,不無疑問。

第三種情況是保住台灣省和高雄市,但失掉首善之區的台北市政權,此種情況是最為輕微者,因黃大洲支持度長久偏低,甚至有提前出局的說法,黃若落選,其所造成之衝擊,國民黨尚有接受之心理準備,李登輝在黨內地位所受之挑戰,相對減弱,不但不會辭黨主席,甚至不影響他連任總統之計畫,非主流欲藉此大作文章,恐難成氣候。

李登輝個人在選

黃大洲雖然落選,但究竟是敗在民進黨或新黨之手,尚未可知,且其對國民黨內部之衝擊,仍有輕重程度之不同。以李登輝立場,他是寧可敗在民進黨之手,也不願敗在新黨之手,因新黨是黨內叛徒,是從國民黨分裂出去的,且出走才一年多,竟能拿下台北市長寶座,其對國民黨內部造成之震撼將是不可估量的。可以預料,黨內將因新黨的勝利而更加深分裂的危機,至少對非主流是一大鼓舞,台北政界目前公開的秘密是國民黨內若干非主流大老,如郝柏村、蔣緯國、梁肅戎等已私下為趙少康助選拉票,郝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之中科院辦公室,已成為趙競選總部之一,進出人士多為趙之助選員,郝甚至不諱言「讓陳定南當選台灣省長亦無妨」,早就失掉國民黨副主席之立場,其痛恨李登輝程度,可想而知。

照目前台北市選情研判,三黨實力在伯仲之間,趙少康聲勢有開低走高之勢,陳水扁則相對開高走低,黃大洲力圖反敗為勝,鹿死誰手,不到最後開票結果,誰也不敢逆料。唯依筆者直覺,今年台北市長選情,可能重演去年台北縣長選舉的「尤清模式」歷史,新黨仍將發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角色,但所提名之14席市議員將有極可觀之表現。

綜合而論,此次台灣地區之省市長選舉,將使李登輝路線面臨嚴峻之考驗,雖不見得有成王敗寇的結果,但將決定未來二年李登輝之政治前途,甚至是國民黨之執政前途,有人指其實此次選舉無異是李登輝個人在選,提名之三人不過是李之代理人而已,頂多只是李之影子而已,勝敗皆記在李個人之本子裡,若充分理解國民黨政權與此次選舉之本質,此說亦不能不謂為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