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五一俱樂部」媚美之謬誤
談「五一俱樂部」媚美之謬誤
問:吳教授,在今年的美國國慶日,台灣有一批人宣佈組成五一俱樂部,立志要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的第51州。我們不相信這些人真是「美帝走狗」,而是,如同他們自己所宣稱的,真正具有「立足台灣胸懷美國」的誠意,想要解決因為台灣前途不確定所引致的住民焦慮嗎,吳教授你是留美知美的學者,台灣前途令你焦慮嗎?
有危機而憂患意識
答:看完「五一俱樂部簡介」,我覺得這批人實在缺乏「歷史意識」和「歷史常識」,他們不從歷史來看問題,卻站在「當前的現實」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這些人雖然立足台灣,但在意識形態上早就異化為非中非美的異化人,只現實地崇拜美國的富強,卻無知於中國人或中國文化四百年來的衰退,並非永遠如此下去的,那有在衰敗中的中國人不思振作復興,而一味想逃避歷史的責任,卻振振有詞。他們是沒有眼光看出中國文化即將復興的徵兆,也未敏銳地察覺西方文化已經筋疲力竭,許多過去正面的價值,如民主、法治、人權等局部現象已往負面的方向發展。
他們利用當前台灣居民對前途的不確定感,提出一條逃脫困境之路,這種心態是動物性本能的「危機意識」的反應,因而是現實的反應,思想境界落入下層。何以如此說呢?1990年我訪問美國時買了一本當時的暢銷書The Fifth Discipline(《第五項修練》),看到該書第22頁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提到青蛙放進沸水中,它會立刻想辦法跳出,但如把它放進溫水中,慢慢加溫加到華氏80度,它卻若無其事直到被煮熟。因為青蛙只能感應環境中激烈的變化,無法因應緩慢、漸進的變化。這就是我所要說的,青蛙只有危機意識,沒有憂患意識的道理。
憂患意識不是危機意識,它是「居安思危」,危機尚未來,我們要看出可能的緩慢、漸進的變化,或那些細微不太尋常的變化,以防止危機的可能到來。這是需要歷史意識來作道德上的反省功夫,以免「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富不與侈期而侈自來」,所以憂患意識不是作臨時抱佛腳的危機反應,它有過去、現在和未來一連串的時間意識,有這樣胸襟的人,才不會隨波逐流,只見一時之利,不見長遠之利,這樣的人有憂患意識,他是不會焦慮的。永嘉禪師曾經說過,當你的心不能平靜的時候,跑到深山都沒有用,何況跑到美國人的懷抱,成為第51州呢?
問:五一俱樂部的核心成員自認都是有資格有能力移民美國或加拿大的知識分子與企業家,他們不願獨善其身,一走了之,故主張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你同意「台灣成為美國的一部份最符合台灣住民的利益」的認知嗎?
看不清自己利益所在
答:台灣有無可能成為美國的第51州,這不能由台灣居民和美國人共同決定的,關鍵在於中國大陸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早有遠見:「一、二十年後,中國大陸將對美國提出要求──如果美國想要保有中國大陸的貿易最惠國待遇,就必須先解決底特律、紐約及南加州的人權問題。」只要中國崛起,台灣根本不可能成為美國的第51州,以美國人實用主義的精神,諒他們也不敢接受台灣成為他們的一州,所以你這個問題實在沒有答覆的必要。這也就是前面我所說的,只有危機意識沒有憂患意識的人,充其量只是動物性本能的反應而已,根本看不出自己真正的利益所在,像青蛙一樣,只能因應突變的危機,無法警覺漸變的跡象,五一俱樂部的成員太缺乏中西文化盛衰起伏的宏觀認識,對中西文化的核心精神亦乏深度的體驗或瞭解。
問:這個俱樂部認為台灣與美國合併,對低收入者,無住屋者,被僱用者,自由需求度高的知識份子及政治社會參與者,工商企業主,忙著移民的台灣人,以及染有中國惡習的台灣人都有莫大好處,你以為然否?
答:這一問題的前提與前一題相同,即台灣與美國的合併關鍵在於中國大陸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不能由台灣居民一廂情願投入美國的懷抱。說實在的,後冷戰或後現代時期,全球發展趨勢已不能再執著舊有的觀念,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鬥爭已經結束,這一對孿生子同起於西方文化的質素,資本主義已經筋疲力竭地進入「後資本主義」(Post-Capitalism )時期,台灣四十多年來表面上走三民主義路線,實際是走資本主義路線,結果變成財團與政治嚴重掛鉤的「金權政治」,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因此在後現代時期提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鬥爭已無任何意義,全球都在摸索新的方向,中國大陸改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條理論上可行之路,美國政治哲學大師John Rawls的經典著作A Theory of Justice乙書即作此主張。再加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神」,中國大陸正在探索一條人類的新方向,是中國文化整合中、西、印三支人類文化精華大創造時代的來臨。台灣若與美國合併,如在本世紀初美國霸權崛起時,或有利可圖,但在本世紀末美國霸權逐漸消退時則無利可圖。
自滿的既得利益者
問:歸根結柢,這個俱樂部主張透過教育的方式,讓台灣住民接受美國主流的文化、傳統、價值、習俗、生活方式、規範及標準,甚至美國英語,也應成為台灣的官方語言,以便使台灣進行整合,難道台灣人要做美國人需要那麼辛苦嗎?需要拋棄我們台灣人習慣中的一切傳統習俗與生活方式嗎?這個俱樂部不是說「美國的國家認同從來不與種族與宗教有著直接關連」嗎?
美國主流的文化、傳統、價值、習俗、生活方式、規範及標準是什麼呢?美國知名經濟學家John Kenneth Galbraith 在《自滿的文化》(The Culture of Contentment)(1992年版) 這本書提到「自滿的多數」「選舉的多數」是怎樣的一種文化呢?他說:「任何社會的既得利益者,都會依照其需要塑造社會道德和政治安定。在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社會裡,中上階層正是這群既得利益者。隨著生活日益富裕安定,他們開始時勤奮工作的自尊自信,逐漸變成自利短視的自滿心態,進而壟斷了主流文化,主宰了社會道德。為了眼前利益,自滿階層傾向於抗稅;把放任主義、市場經濟奉為教條,任憑它腐蝕經濟體系;面對弱勢團體的不幸,抱持鴕鳥心態;對日益惡化的環境、貧富差距擴大、經濟紊亂……都如隔霧看花,冷漠而不動心。」台灣人若要成為美國人,只能是少數民族的一份子,其中除了少之又少者或許能擠進「上層階級」,成為主流文化的成員,相信絕大部份將成為「下層階級」(The Underclass)的一份子,這是我們在美國生活過的人都能體會出來的。你的英語再好也沒用,黃皮膚天生就很難打進主流文化圈內。美國主流文化的未來是暗淡的,她的出路在於向東方文化尋找靈感,她需要新的文化思想運動來突破或拯救。
答:五一俱樂部宣稱他們認同美國「不僅是一個地理名詞,一個政治實體,而且也是一組進步的理念」,美國真的是包括自由、人權、民主、法治、開放社會、平等主義、人道主義及市場經濟等「引導人類走向文明的理念」之化身嗎?
什麼是美國今日主流文化
答:所謂自由人權、民主法治、開放社會、平等主義、人道主義及市場經濟等述語的意義,都必須放在西方文化的整體內來詮釋,一旦脫離那個文化整體,而單獨加以定義是毫無意義的。由於三百多年來,西方文化的崛起,西方人總認為歐美經驗有其普遍性,可以適用到全世界,產生盲目的優越感,衍生出一種不能欣賞其他文化的褊狹世界觀。「五一俱樂部」主張台灣人要與美國的主流文化完全同化,蔑視中國文化為李敖及柏楊筆下的劣質文化,即是一種不能欣賞中國文化的褊狹世界觀。
美國今日的主流文化大致說來在1970年左右,學術思想界有了很大的變化,過去牛頓物理學典範(Paradigm)的世界觀所主導的實證主義和實用主義、唯物主義等思潮,漸漸退潮,一種重視「心物一元論」,強調與中國文化世界觀相通的愛因斯坦典範的世界觀逐漸從隱伏茁壯而成為新趨勢。20世紀的物理學有三大理論:相對論、量子力學和混沌理論,其所形成的新世界觀,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思想相通,尤其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Ilya Prigogine在其名著《混沌中的秩序》(Order Out of Chaos)導論中提及人與自然的重新對話已經開始,人類在創造一個「新的自然」(New Nautre),並引述莊子天運篇中的一段話:「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邪?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Prigogine 對中西文化的會通抱樂觀態度,他說:「也許我們最終能夠把西方的傳統(帶著它對實驗和定量表述的強調)與中國的傳統〔帶著它那自發的(spontaneous),自組織的(self-organizing)世界觀〕結合起來。」(1984,第22頁)此外Michael Talbot在其名著The Holographic Universe中亦說明:「經由心念的集中,人可以影響某些機器的操作方式」(.....through mental concentration alone, human beings are able to affect the way certain kinds of machines operate )(1991,第5頁)像這種「心物一元論」以及「心能轉物」的觀念,與中國文化傳統思想相通,可以這樣大膽地說,愈是中國傳統的世界觀,愈是當代物理學的新世界觀,此在西方科學界已有汗牛充棟的論文和著作問世,在此只不過隨便舉一、二例子而已。
因此,「五一俱樂部」所說自由人權、民主法治、開放社會、平等主義、人道主義及市場經濟等概念,可以說都是在牛頓物理學典範下的世界觀產物,在美國兩百多年來開創了新的文明特色,為人類建立了不少功績,但今天對照中國傳統文化世界觀或新物理學世界觀,愈來愈看出它們的限制性,可以說它們的正面價值已發揮到頂點,逐漸走向它們的負面價值,我們簡單舉例說明如下:
盲目的文化優越感
(一)自由人權:美國講究「自由人權」已過了頭,中學生帶槍械武器到校滋事,偷竊吸毒、販毒的青少年顯著增加,大多數家庭中根本無人,父母或外出工作,或來自破碎家庭沒人管,使許多孩子沒有溫暖,結果處處利用個人的自由權利來保護自己的私利,根本談不上回饋社會的愛心。
(二)民主法治:西方社會誠如俄國文學家索忍尼辛所說:「西方人民對於行使、解釋和操縱法律,已有相當的技巧。放棄法律權利,作自我犧牲和無私的冒險,只會招來恥笑。每個人的行事,都盡量設法施展到合法範圍的極限。」(〈一個分裂的世界〉,一九七八年)
(三)開放社會:美國所謂的開放社會在「科學理性主義」(Scientific rationalism)或「科學沙文主義」(Chauvism of Science )主導下,排斥神話、原始人的思想、各種宗教信念背後的宇宙觀於民主政體的基本結構之外,卻用許多詭辯和獨斷見解來拒絕代表那些傳統的人加入所謂的「開放社會」中。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起,美國對印地安文化的搶劫破壞,逐漸衍生出一種美國文化的盲目優越感,要別的文化轉向他們看齊,這其實已非真正的開放社會,科學哲學大師Paul Feyerabend即主張理性只是許多傳統之一, 不是所有傳統都必須遵守的標準, 科學並無足夠的權威排斥諸如草藥、針灸、催眠師、按摩師的存在。
(四)平等主義:美國兩百多年來,在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思想影響下,只重效率行政,即滿足慾望的效率,卻不去區分人際間的價值,強調大多數人最大利益的增加,忽略少數人的利益保障,缺乏平等精神,在「自滿的文化」裡,中上層既得利益者已養成自私自利的心態,不願多繳稅以協助後人或窮人來分享他們的利益。
(五)人道主義:美國有人道主義精神嗎?1945年2月11日羅斯福、史達林和邱吉爾在雅爾達會議上暗中籤訂《雅爾達協定》,出賣中國領土外蒙古及大連、旅順和中東鐵路的權益。1949年8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表之《中國白皮書》(China White Paper)終止自珍珠港事件以來美國對中華民國的支持,並推卸美國對華政策失敗的責任,落井下石。在資本主義晚期,德國社會學家Habermas批判美國社會的特徵是「技術理性」(technocratic rationality)當道,即強調手段的效率性,忽視目的的合理性,這就不是一種人道主義精神。
美國是如何對待台灣的
(六)市場經濟:Galbraith 指出美國人把市場經濟奉為教條,他主張公共干預結合市場經濟的「混合式經濟」,才是現代經濟的針砭之道。他認為資本主義體繫在「放任主義」的糖衣和「市場機能」的名目下,潛藏著摧毀自由市場經濟體系的劇毒,尤其大企業的購併與財務操作更是整個體系自我毀滅的根源。
由以上的負面分析,可見美國過去的一套價值觀念並非萬靈丹,當環境有了新變化,舊的一套理念可能往負面因素發展,需要文化思想界重新開創突破,目前新物理學典範及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觀,正是此一突破的曙光。後冷戰時期,是中國文化旭日東昇的機運,我們不要再迷信美國文化勢力的主導,應盡快丟掉美國思考或「美國中心主義」,建立起「亞洲思考」或「中國文化主體性」的信心。
問:這個俱樂部對美國近半世紀來對台灣人民的付出與貢獻給於高度肯定,沒有美國政府,國會與人民的支持,台灣人民真的不能「免於遭受邪惡、凶殘、蠻橫的北京政權之蹂躪與宰割」和「被落伍、貧窮的中國人民之掠奪」嗎?
答:前面提到1945年和1949年美國出賣台灣兩件事,現在再提第三件事。1958年八二三金門炮戰,美軍艦護航國軍,沒想到中共一開火,美艦就丟下國軍於不顧,立即掉頭向台灣方向逃去,避免與中共發生直接衝突,以製造「兩個中國」。第四件事則是1979年元旦起,美國棄台灣而與中共建交,這一年亦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剛結束,開始改革開放的一年,從此兩岸關係到了一個分岔點,中共的經濟日漸騰飛,美國有求於中共,台灣的戰略地位日漸消退。五一俱樂部認為美國人支持台灣,只能解釋說,美國利用台灣以反共,並企圖暗搞兩個中國,拖延兩岸的聚合,美國人固然協助台灣的政治發展,但都是以自己的國家利益為考量的,因此,台灣人民對美國人的感謝也是有其限度的。至於中共1979年以後搞改革開放,後來又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心一意以經濟建設為要務,不再搞「階級鬥爭」,這樣的形勢恐怕不能以邪惡、凶殘、蠻橫視之吧!至於用落伍、貧窮等名詞譏笑中國人,尤見自己褊狹的胸襟。中國的貧窮固然本身有責,但帝國主義包括美國在內,欺侮、佔領、掠奪中國的經濟資源要負更大責任,這樣的帝國主義不邪惡不凶殘不蠻橫嗎?何況中國的經濟現在已經騰飛了,沿海一帶已漸漸富起來了。
「台灣者中國之土地也」
問:這個俱樂部認為台灣本不屬於中國,因此不存在所謂「統一」的問題,你同意他們所說,除了空泛而又不能當飯吃的所謂「民族感情」之外,台灣與中國合併真是一場災難?真是百害而無一利嗎?
答:明末鄭成功早就說過:「台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五一俱樂部」之所以不顧歷史事實,認為台灣本不屬於中國,主要是因美國始終認為1895年,中國已將台灣割讓給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加入同盟國,最後同盟國打敗日本,台灣島只是同盟國的戰利品,雖然中國作為同盟國的代表重新佔領台灣,其最終的法律地位應由同盟國和日本正式議定的和平條約來訂定。在台灣的國民黨由於必須仰仗美國的援助,雙方對於美國干涉並插手台灣事務始終保持沈默。直到1979年美國和中國大陸建交前,美國極少提及台灣的法定地位問題。只有中共在台灣問題上不斷抗爭,但親國民黨的華人和大多數美國人都將中共的觀點視為「共產主義者的論調」而置之不理。
所以,台灣是不是屬於中國的領土,歷史紀錄已很清楚,只要你用心研究,不難獲知清晰的答案。問題是你如果站在中華民族不肖子孫的立場(所謂民族感情的觀點)來說話,你可能就會把洋人的觀點視為真實。因此,台灣島歸屬的問題是一個立場問題,那有一個人因家道中衰,把自己的家產棄而不顧,呼應強盜的論調呢?
至於說民族感情是空泛又不能當飯吃,那台灣人成為美國民族一份子,彼此之間除了靠一時的政治利害結合在一起,是不可能形成內在強固的凝聚力的。但中國文化之可貴就在於以民族感情為基礎,又有那「形而上的道」作為精神聯繫的管道,此所以中國人生存至今數千年,國運不亡的道理,可惜受實證主義或實用主義影響的人是沒法理解這個「形而上的道」的價值。
台灣與中國合併真是一場災難,有百害而無一利嗎?「五一俱樂部」提出四點理由以肯定語氣如此說。但他們這樣說是有問題的。(一)根據過去對中共的認識,想像未來中國統一後的恐怖情形也一樣。但中共早已承認文革是一場浩劫,沒有人不防止那樣浩劫的再現。為什麼不根據1979年以來這十五年的發展軌跡來想像中國統一後的情景呢?如果中共真的如「五一俱樂部」所說那麼不講理,歐美各國也別去寄希望於「大陸市場」了。(二)這一年來台灣經濟已逐漸依賴中國大陸了,沒有中國大陸作腹地,台灣經濟今天更不堪聞問。靠美國也沒用,今天的美國已不可能利用台灣來作「反對共產主義」的鬥爭,她倒是有苦說不出,可能暗中利用像「五一俱樂部」這樣的團體,搞分裂的把戲。(三)中國統一後,台灣與大陸的經濟關係,好比現在大陸沿海與內地的生活差距一樣,台灣人的私有財產仍可保留,就好像今天的大陸人擁有私有財產一樣。最近John Naisbitt 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指出:「杭廷頓就犯了企圖以舊詞彙來瞭解、解釋新時代、新趨勢的錯誤。」「五一俱樂部」也同樣犯此錯誤,所以我很有信心,「五一俱樂部」這批人的思想很膚淺,他們走上了逆反潮流的趨勢,成不了大氣候,每個時代在巨變前後時,也總會有一些「只有危機意識沒有憂患意識」的人抓不住方向,隨著自己一些流行的觀念而擺動亂闖。
問:50年代以降,台灣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乃至心理上對美國的依附發展,造成如作家龍應台所說「當我在第三世界,譬如土耳其或巴勒斯坦,碰見一個美國人時,那種知己知彼的親切感簡直就像見到了故鄉人一樣」,吳教授,你也常出國旅行,你有這種感覺嗎?或者說,你在美國有「回到故鄉」的感覺嗎?
故鄉的歷史意義
答:我在美國留學,也常去美國,但始終沒有那種「回到故鄉」的感覺。記得留學時,每一學期開學時,同學見面都會說;「How are you doing ?」等等應酬話,老美這點倒是很可愛,見到陌生人一般都很親切,何況在一起修課呢?但三個月一過,大家說聲「Bye! Bye!」以後也就神不知鬼不覺找不到人了。我在美國時交上一位美國基督徒好友, 他說他從小唸書到大學畢業,他們沒有什麼同學會同鄉會,大家畢業了也很難見到同學一面。龍應台的感覺或許是看見或感受到美國人善良的一面,但美國人那種遊牧民族性格是很難跟他交上長期的朋友。中國人講五倫關係,其中之一即朋友關係。朋友關係我們重視的是道義的結合,「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是工具理性思考,把朋友關係化作因某事而結合的「手段─目的」的關係。因事而結合,在中國人看來那是一種機緣,透過機緣一旦定交,則以後要行道義的準則,有此內在的道義聯繫,散居四方或死後雙方的精神仍可永垂不朽。像老美那樣是朋友又不是朋友的調調,只是資本主義社會,市場經濟價值過度氾濫擴散的結果。
問:該俱樂部說,「對多數台灣人而言,把美國某個市鎮視為第二個故鄉,是一件極為自然的事情」,請問,故鄉對你有何意義?你對美國有鄉愁嗎?
答:根據上一題的說明,美國的所謂故鄉,大致說來,地理意義比較重,那是他的誕生地,居住地而已。中國人的故鄉觀念則充滿了歷史意義,這才是一件極為自然的事情。真正的中國人才會重視歷史意義的故鄉。把美國某市鎮視為第二個故鄉,對他來說只是暫時的。故鄉如果沒有歷史意義,中國人不成為中國人。美國人的遊牧性格是一種漂浮不定的性格,他們太不重視歷史淵源了。「五一俱樂部」的思想不是中國人真正的性格,他們是非中非美的異化人,至於嘲笑中國人重視血緣的關係,我只想提醒他們:一、日本式管理曾風靡一時,他們成功之道,即能結合儒釋道的精神和現代科技;二、最近美國管理學大師Peter Drucker 推測15年後,市面上會有很多書在研究中國式管理的秘訣,就像10年前,有一大堆書在研究日本式管理一樣。(見《天下》雜誌,1994,11月號,頁54-61)三、你們認為血緣是封建思想,我只想說你們亂用「封建」兩字,不讀書,不深入思考問題,方法論也沒念好。
問:如果大多數台灣人對美國有鄉愁,不論是地理上或文化上,那台灣人還算中國人嗎?你同意台灣作為美國第51州「似乎已具備一定的條件」的說法嗎?
答:前面提過,中國已崛起,台灣就跑不掉,美國人是很務實的,他們也不敢要台灣,所以「五一俱樂部」是白搞一場,台灣的前途也不是各種各樣的台獨人士所能決定的,原因是沒有條件搞,他們只好寄望於中國大陸天下大亂,愈亂愈好,他們可以投機取巧,趁火打劫。這種人主觀上的努力無法改變或創造新局面,而依靠時運來渾水摸魚的作法,即是一種無力感(sense of powerlessness)的心態。只要我們努力發揚中國文化,只要如實對待中國文化,真正瞭解中國文化就夠了,中國文化將隨中國的崛起而崛起,許多精神上流離失所的中國人,將會回歸到中國文化的大動脈上來,他們的心態是「西瓜偎大邊」,而中國文化仍將包容他們的回歸,不會計較或秋後算帳。◆
社論
國際觀察
孫中山與建黨百年
選舉觀察
李登輝研究
殖民化與五一俱樂部
《閏八月》與金馬撤軍
認識中國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