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5閏8月》在台暢銷談起
從《1995閏8月》在台暢銷談起
時 間:1994年11月5日
地 點:台北市耕莘文教院四樓
主持人:毛鑄倫(中國統一聯盟主席)
講 員:劉 俊(前三軍大學育教長/中華戰略學會軍事組召集人)
蔡 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副研究員)
陳毓鈞(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
平 路(知名作家/評論家)
吳瓊恩(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
毛鑄倫:因為前幾個月,台北出版了一本書《一九九五閏八月》,在很短的時間內,造成很大的轟動,在坊間也成為暢銷書,而許多的專家學者、團體也進行了一些的研究討論。雖然這本書中的一些獨特的觀點與看法,中國統一聯盟的同仁們和海峽評論雜誌社,已經歸結出認知和解釋上的共識,但我們仍不敢忽視這本書透過傳播媒體的推波助瀾下,起了相當廣泛的影響。因此為了更鞭辟入裡的解析這本書,為了更廣泛的與其他層面學有專精的專家交換意見,中國統一聯盟與海峽評論雜誌社共同舉辦了這場座談會。今天會場中來了幾位在台灣學術界、文化界傑出的人士;我們請他們貢獻出寶貴的意見與大家分享。
劉俊:我是空軍服役出身的,在服役期間,也受過陸軍的作戰訓練,而在海軍軍事方面,卻不曾涉獵過,因此對於三軍聯合軍事戰術方面,所瞭解的是有遺漏的;但在軍事戰略的資歷是很完整,我是空軍軍官學校畢業、空軍指揮參謀大學畢業,三軍大學畢業、戰爭學院畢業,同時研究過陸軍戰略、三軍聯合戰略。所以我應可以在這個範圍內,提供一點自己小小的拙見。
現今台海兩岸軍事消長的拉鋸,可以用單純的武裝配備的數量和質量來分析,當然亦須溯其內戰時的攻守經驗,和外國勢力的介入,並加上目前個別的重工業發展情況,加以評估。但除此之外,兩岸政權所設定的國家戰略、大戰略,也是關乎於預計是否將會訴諸武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關於今晚這個主題,我覺得想要分析《一九九五閏八月》這本書中所預言的情況是否將會成真,必須以解構兩岸的國家戰略、大戰略的思考模式來進行討論。
我對於國家戰略、大戰略,只有偶爾聽聽別人講,平時很少接觸,所以對於並非我的專業的主題,我不敢多說;如果針對空軍戰略,或與空軍有關的聯合戰略;比如說中共會如何打,我們應該如何防禦,這種單純的軍事行動的戰略問題,或許我還可以發表一點拙見。
對於《一九九五閏八月》這本書,我在前一段時間曾經研讀過,我有兩點看法:第一、這位作者的想像力確實非常豐富,可以如此鉅細靡遺的預測描繪台海戰爭的情況,但可惜的是沒有完整涵蓋所有戰略上攻守的問題。而且對於現代戰爭的殘暴,認知上較為保守,因為如果真的兩岸開打,依我個人判斷,其軍事行動的招術犀利、厲害的程度,可能遠超過此書作者所預測的。
只要台灣不搞分裂……
二、作者在研判這場戰爭時,所估計的時機及整個軍事行動調動中時間掌控的看法,我覺得是很周密的,而且肯定是下了一番功夫作沙盤推演,所以自有一番他的道理;但是一場戰爭中,雙方人民對於攻擊或迎戰的意志力,以及雙方領導人或軍事統帥是否有決一死戰的決心,對於戰爭是否爆發和後續發展,可能有關鍵性影響的力量,作者在此書中並沒有多做分析。我舉個例子,就好比是春秋戰國時代,各國雖然有建長城的技術,也有足夠的社會資源做為支持,同時也瞭解長城對抵禦異族入侵有它的功能,但若沒有秦始皇立志修築,長城工程也沒有辦法連接六國舊城而完成;所謂「今民以尚同一」,如果「民不同一」,無論在軍事上佔有多大的優勢,戰爭中也必將居劣勢。
最後我想回應《一九九五閏八月》這本書作者的一個看法。作者指出,大家咸認為大陸自從全面改革開放以來,以致力於經濟建設為首要,除非台灣亂搞硬撞,衝出中共不能忍受「攻台三條件」的底線,是不會輕易發動台海統一戰爭,這是錯誤的,並不能完全說明中共的未來的動向;作者認為,只要中共領導人見時機成熟,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放」台灣,仍然會訴諸武力解決中國統一的問題,以實現大陸政權以統一中國的志職;這就是書中認定1995年中以後時機將成熟,便是台灣存亡之際。
依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受帝國主義迫害喪權割地,國格低落,至今已一百五十四年矣,而期間軍閥混戰紛紛不斷,接著日本帝國入侵,而後國共內戰,中國境內遭受一波又一波的戰火,而今帝國主義對中國仍蠢蠢欲動,近代中國的苦難何其深痛,烽火連年的中國不能再打了。我以前面所提到的「決心」和「意志力」的因素來看目前兩岸對峙的情況,我想雙方領導人對於戰爭應該有所覺悟了,因此不至於輕舉兵符,陷中國於戰火苦難,陷自己於歷史之不義。既然沒有非打仗不可的「決心」,和只求勝利不計後果的「意志力」,只要台灣不搞分裂,台海是絕不會爆發戰爭。
中國終歸是必須統一的。自秦始皇到滿清以來,所有掌握中原政權的領導人都想使中國歸於一統,今天台海分隔的局勢,未來也必將走向如此的道路;為了統一,最好的解決方式是兩岸必須坐下來談,如果不談則難免不以戰爭解決分治分據的局面,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所以我誠摯的希望看見兩岸捐棄己見,為中國的未來而和談,這將是中國人萬民百世之福,如果輕啟戰端必是萬民之禍。
陳毓鈞:最近有兩篇文章,《一九九五閏八月》這本書,和日本《產經新聞》所刊登中共中央軍委會擴大會議記錄,使台灣社會引起一陣恐慌,在移民風潮中,強烈的危機感已使大眾人心惶惶;而日前(10月25日)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先生又倡言「金馬撤軍論」,這種以台獨為終極目標,包裹著冠冕堂皇的和平、停戰的階段性使命的策略,使得不安的民心無疑是雪上加霜。
蔣未甘為美帝馬前卒
經過細察這一連串的兩岸在邁向統一之路的過程,及島內統獨的爭論,我在《聯合報》以《戰爭與和平》為題,發表我個人的觀感;我以托爾斯泰的著作《戰爭與和平》為題,是因為這本小說可以說是所有研究國際關係、國際政治這些學科必讀的一本書,而書中所陳述的要旨,是國與國相處如何尋求永恆和平的方法。在文章中,我認為未來台海兩岸是走向和平或是戰爭,並非在於金馬是否撤軍,而是取決於台北的大陸政策及北京的對台政策,也就是兩岸關係走向的動態;同時,我也很大膽的清楚指出,如果台灣仍執意走向台獨,就算在金門、馬祖布有20萬的軍隊,也是活活使他們送死;但如果台灣堅守一個中國理念,期待中國終究是要統一的,那麼即使金馬駐軍只有一、二萬人的兵力,中共也不會輕易興兵攻打;這種關於金馬主權問題的態度與策略,我想這是在1958年台海危機時,中共的領導當局就已經確定了處理的原則。
至於未來一旦台海發生戰爭危機,美國方面的態度將會如何?我想可以從歷史上美國對外國的干預策略,及過去兩次台海危機中的介入態度得到一些蛛絲馬跡。在過去兩次的台海危機中,美國的處置方式基本上都是依循著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可分三點來說明:第一點,美國都堅持他們所防衛的範圍,不包括沿海島嶼,也就是指金門、馬祖;尤其是第一次台海危機時,我們和美國所簽定《中美共同防衛條約》更是清楚表示這個原則。第二,兩次台海危機時,美國挾其擁有核武中共仍未發展出的優勢,警告中共,如果共軍拿下金馬威脅到台灣澎湖時,將以核子戰術武器攻擊大陸的沿海的機場和港口。第三點,兩次台海危機發生時,美國都想要將台灣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進行討論。這是為了執行美國表面上奉行一個中國,但實際上是二個中國的政策,以達成最後使台灣、澎湖中立化,而分裂中國並阻斷中國向南海發展的最終目標。
不過這只是美國一廂情願的想法,兩岸的領導人,台北的蔣介石先生和北京的毛澤東先生都強烈主張台澎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容分裂,而且台灣的問題是屬於中國的內政問題,不容任何國家的干預;更何況北京方面也清楚,他不在安理會中,台海的問題若提到安理會中,一定不利於北京。第二次台海危機發生時,毛澤東觀察台北蔣介石對美國的態度,認為「蔣明確表示『我自追尋總理國民革命以來,始終有個不變的信念,那就是一個中國,因為分裂中國是帝國主義的留在中國的餘毒』,拒絕美國到台北的說客羅伯遜、雷德福、杜勒斯所提的金馬撤軍,不使美國以台灣海峽分割中國的策略得逞,蔣並駁斥在1955年到1958年國際間流行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可以證明蔣介石並未自甘為帝國主義的馬前卒,因此,在1958年,原先為了懲罰國民政府與美國中央情報局聯合在大陸沿海港口、機場進行突擊,以及呼應美國進兵貝魯特製造中東危機,另起台海危機並設法使美國與蘇聯製造矛盾的「八二三炮戰」,並未依照原先計畫拿下金馬,反而留下金馬給台北國民政府,做為台北與北京的一個紐帶,以此可用來操控牽制台北與華盛頓對北京的政治、軍事攻勢。
然而1965以來,中共陷入長達10年的文化大革命;1970年蘇聯在中蘇邊境佈置有50個師約有一百萬的兵力,中共也以調動大約相同的兵力,與蘇聯抗衡;因為軍隊集中在北方,且內部又有權力鬥爭等問題,因此台海保持一段時期風平浪靜的和平氣氛,但1978年文化大革命基本上結束了,鄧小平上台,表示現階段中國須要一個和平建設的環境,更重要的是1972年與尼克森簽訂的《上海公報》,美國認知到兩岸一直都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便放棄所謂「台灣地位未定論」、「一中一台」、「一個中國雙重代表權」……等,而奉行一個中國的對華政策。至此,台海問題的解決模式,便是另一番新的局面。
形勢轉變的很奇特
近來我思索將來如果台海發生危機,找到五個美國以前介入中國不曾碰到的問題。第一,中共現在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如果台海爆發危機,而將問題送到安理會,中共可以動用自己及其友邦的影響力,提案做成決議,要求聯合國承認台海問題是中國內政的問題。二,兩次台海危機時,美國可以對中共進行貿易制裁、禁運,但現在美國及其友邦在大陸投下大量的資金,擁有龐大的商業利益,美國會評估與中共交惡的後果。三,中共已擁有核子武器,而且軍隊也經過現代化的改造。四,美國本身一再強調兩岸問題必須和平的解決,日前美助理國務卿羅德也說:「未來台灣、香港、澳門與中國的結合,由你們中國人自行解決。」。因此前不久美國國防部長在訪問大陸期間也說:「美國與大陸軍方在維持台海的局勢,有共同的責任。」這形勢轉變的很奇特。
台灣有許多人,包括推動台獨的人士,都以為如果台海關係緊張,美國會發兵助守台灣;但我認為這實難契合上述所提的中共與美國勢力消長五點判斷。而日前白樂崎來台,也回答台獨表示亟須美國支持而指出:「第一、像他這種層級的人,對於美國是否將介入台海問題,毫無置喙之地。二,據我瞭解,美國制定《台灣關係法》,以提供台灣武器是基於道義的立場,毫無安全的承諾。」因此我認為,若是台海爆發戰爭,美國所會做的便是,拉攏台北與北京和談,以便從中干預。為了台灣的前途、為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為了摒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影響,雙方必須盡力避免以武力解決兩岸對峙的情況,這也是兩岸人民共榮共享最大利益的所在。
平路:依我看這本書,《一九九五閏八月》是一本以一半虛構、一半寫實為筆法的作品,它裡面有基督教末世教會的宗教性預言,也有推背圖的預卜,雖然是非理性的,但這都是間接證明書中歸結於一個宿命結果的因素,這個宿命的結果包括某年、某月、一定會發生某件事,同時呼應在這本書上令人聳動的標題。作者又說這樣宿命的結果,我們完全毫無改變的餘地,唯一所能做的便是不要等到那一天,我覺得如此以宿命的安排,以歸結預言的最後結果,便是作者最沒有想像力的地方,因為想像力必須完全沒有預設路徑的限定。
而這本書之所以在短時間成為暢銷書,還煩勞李登輝先生宣示政府的立場,它的原因,我想是在於書中一貫地認為,如果台灣持續現在這種走勢,中共絕對「絕對」會在台灣最為脆弱的時期進行武力犯台,除非中共內部產生權力鬥爭或者是內戰,在自顧不暇狀況,台灣還有微小的機會可以逃過一場大難,但是還必須仰靠「精實壯大的國防」及「購買長程戰術飛彈」以為自保。於是這本書勾起社會的危機感並反映人民的潛藏在心中恐懼,使得對於改變現狀持憂懼的人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兩岸的關係上,而爭相談論這本書。
「自我實現的預言」
我覺得這種論點會造成一種惡性循環,也就是說原先在人民心中的恐懼、對未來的不安可能是莫名而難以理解,但被此書激起經過想像後,會加深心中的恐懼,從而對不確切的未來更為不安;因為並不是災難使人恐懼,而是災難可能發生的想像,才是最大的心理壓力,而且通常很不幸,一旦恐懼造成軍民士氣渙散,預言的情況又可能如期的出現;這可以叫做「自我實現的預言」。就好比是近來中共的軍事演習,我們不知道假想敵是針對誰?但卻往往因心中既定的戒慮,而認定是為了武力犯台而準備,因此為了與之抗衡,如《一九九五閏八月》所言,要建立精實壯大的國防,要購買長程戰術飛彈,而中共也加強整軍經武來因應,結果是使得台海關係緊張,一旦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則書中的預言則指日可待。更何況這種兩岸競相以擴充武力的國防政策,已是東西冷戰結束以來,世界各國中獨特的現象;而且花費高額的代價,瘋狂購買武器,對兩岸和平統一之路絕無好處,唯一受惠的只有國際軍火掮客、及一些國家的軍、工製造業而已。
我想兩岸要開啟新的和平共處的局面,除了兩岸各自片面的、局部的文告式政策宣揚,這些動作之外,也應透過兩岸談判、自我檢討,對於軍事發展加以約束;因為戰爭機器的不斷擴充,將會是引爆戰爭的導火線。記得在1957年時赫魯雪夫也是一位戰略專家,曾在莫斯科的廣播電台說過:「一旦有了越多的轟炸機,則和平鴿必然剩下越少的飛翔空間。」
接著我想指出一點,作者認為「台灣有些人以中共說的這句話『一旦台灣獨立就將武力犯台』做反向推論,而導出『如果台灣不搞獨立,中共就不會以武力犯台』」這種想法是「正好中了中共的統戰陰謀」,書中寫說「要瞭解政治決斷的不合理性,與中共政權的集權主義本質……,以及要知道中共領袖一向不按牌理出牌,習慣作逆反式思考……」。以書中的這種邏輯推論,可以知道一旦中共政權認為時機成熟,或對他們內部有利,必然會出其不意的出兵攻打台灣。
我贊同這種觀點,據我所瞭解的戰爭的功能,其目的並非單純只為了對國外,而對國內同時必然有急需扼止、防止惡化的政治情勢。既然在這種非理性的戰爭決策下,只要中共早有解放台灣的準備,無論台灣怎麼做,都無法扼止中共以武力入侵;所以從剛剛最初所提此書寫作筆法,將預言的結果歸於非理性的宿命論,任何改變無法逃離天地間既定法則,人民所能做的只有逃!逃!逃!當初《一九九五閏八月》這本書暢銷的時候,一些朋友還開玩笑說:作者可能跟旅行業、房地產仲介業……都有一點關係。
中共武力犯台,也許是一個被誇大的危險,畢竟這還是我們生存情況中的一種可能,也許在我們比較理性的思維中間,把這種可能納入考慮的方法之一是說,如果我們最快速解決戰爭方法是認輸,是不去買更多更好的武器的話,我們會輸掉些什麼?既然兩岸的發展方向,不約而同都是使得貧富愈發懸殊,罔顧弱勢者福利的資本主義社會,那麼這場戰爭除了讓兵凶戰危、血流成河、生靈塗炭、浮屍百萬之外,也沒有關乎人道與正義。所以,在政治旗幟也許有不同的選擇之中,難道強行去打仗,會比退讓更道德、更英雄嗎?畢竟兩岸意識形態實際在資本主義的趨同下(趨向一同),那裡還有更偉大的,關於國家的信念,值得人民去誓死保衛,包括讓我們的子弟白白送死。
蔡瑋:今天我要報告的主旨,是想要從宏觀的角度,說明台海是否會爆發戰爭。中共是否採取武力侵台,在此我提出三個因素來分析。
第一、國際上的因素;也就是整個大的國際環境因素是否允許中共採取這樣的措施,而國際列強,包括美、日對兩岸關係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是否有暗中予以支持。關於這些問題,前面報告的陳所長已經說明的很清楚,我在此點就省略了。
二、國內部份,在此我是指中國大陸而言;我當年曾經做過一個測驗,中共內政的穩定與否,和中共對台政策有什麼樣的相關性,在此我可以舉出中共當前面臨的幾個大問題,(一)最為嚴重的是景氣過熱所造成通貨膨脹,經我們的研判,如果沒有好好的處理,將來一定會釀成大禍;(二)各地方的待業人口(失業人口)集結在一起,到處流竄,所造成的盲流,中共必須設法妥善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三)是80%的國營事業連年嚴重虧損,這造成國家財政沈重的負擔;(四)貪污腐化猖狂、官僚主義作祟。因此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變」雖然這群學生只是從西方得來一些自由、民主的概念,而打起追求自由、民主的旗幟,但實際上他們真的目的,是為打倒貪污、官倒、腐敗,以追求更合理的生活方式。(五)沿海與內陸經濟發展的差距過大,中央與地方的分權產生矛盾,而據我研究結果,西方國家正利用此情形,鼓動中央與他的摩擦,以促使地方向中央政權的威信挑戰。(六)最近盛傳鄧小平身體狀況不好,中共政權是否能順利繼承,完成接班,是關乎中共政權還能維持穩定與否的關鍵。
我們已經知道,如果台灣一直刺激、挑釁中共,則中共會在被逼迫的情況下,對台灣採取非理性的行動。但前面我所提出的,中共內部有許多嚴重而亟待解決的問題;那麼是否有可能,中共為解決其內部的困難,對台灣採取包括其它戰略的行動呢?以國際關係的學術理論,是有二種可能。當內政不穩定之時,侵略於外,轉移人民內部的不滿,這是一種模式。最著名的例子是,阿根廷侵略福克蘭群島,與英國打了一仗,其目的便主要是安內部。
另一種模式是說,當內政不穩定時,根本沒有能力去對外惹是生非。以中共做為例子,我們做一個電腦檢測的結果是:當中共內政不穩,例如在1958年「三面紅旗」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間,是中共內政不穩定的時候,對於台灣口頭上的威嚇、警告程度是相對性的提高,但在付諸行動的能力卻是相對性的降低;但若情況反過來,當中共內政較為穩定時,卻反而比較理性地提出一些政治上的提議,來與台灣進行交涉談判。我們所做的這些測試,所用的資料是西方國家搜集了1949年到1978年這三十年來所有的資料,然後輸入電腦進行測試,這可能連中共本身也不知道;因此在這麼長的時間軸線上,使用這麼多的資料,所得到的模式,是具有某種程度意義,也有其參考價值。
前年我在英國開會,會中談到中國現代化的問題,同時也提出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被嚴重低估,到了去年4、5月,國內媒體才開始報導。我個人的看法是,中國大陸確實是有一些現實存在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她的經濟實力是在不斷成長,她的全方位外交開展,績效卓著,即使錢其琛對台灣的態度仍相當堅硬,她的軍隊已在進行現代化的改裝;因此中國大陸的整體國力是在穩定地成長。如果前面的模式假設是真的,那麼現今中共對台灣的態度應該是較為理性而平和。不過這並不表示中共不會以武力犯台,是否會武力犯台,如前所述,這關乎於國際、國內、台灣三個因素相互交織所決定的。
我個人有個意見可能和統聯幾位老師或許不完全相合,我支持台灣某種程度的務實外交,以求生存、求發展,但是前提必須排除「一中一台」和「台獨」的可能性,我也曾在媒體批評政府前不久的,重返聯合國這種不務實的「務實外交」;文中我指責政府在外交上是手段和目的不分,在某種程度上,浪費了國家資源,激化國內的統獨糾紛,而在國家認同的問題仍未解決,卻異想天開要求中共在這方面妥協。上個月底我到莫斯科參加學術研究會,中國大陸也派出不少的專家學者,在期間我和大陸國防大學一位大校、師長級的幹部談話,我們都認為,如果台灣不採取激烈的行動,不逼迫中共攤牌,而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追求中國的民主統一,台灣進行政治的自由民主化,大陸從事經濟的現代化;兩岸並沒有一定要動武的必要。
建立兩岸關係量化表
最後我想給統聯的幾位老師、毛主席一點建議。現在大家都覺得兩岸關係非常不好,在某種程度這也是事實的存在,但我們都是知識份子,應該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檢驗這個情況,用量化來表示兩岸是好是壞到怎樣的程度;我舉一個例子,例如預設以一到十做為刻度(scale)的量表,而設定一、是中國統一,是最和平的狀況,二、是兩岸簽署協定,三、是達成某種協議,進行政治性談判,四、五、六、是中間數,七、是中共發表言詞上的威嚇,八、是金馬地區發生小規模的軍事衝突,九、是戰術性的衝突,而十、是全面的內戰。不管是台灣或是大陸方面都有義務建立如此科學性的判斷尺度,如果可以做出這樣的量表,對台海兩岸的政府都有某種科學性的取向依據來解決問題,不會人云亦云而缺乏判斷準則;據此更可做為排除軍事危機、增進雙方信賴之用。
我覺得兩岸政府都有可以做、應該做、能夠做的事情,不必不知所措地臆測對方的想法與動態,如果能這樣,台海危機便不是宿命,也不是不可避免。
吳瓊恩:近來在統獨爭議時,有些民進黨人士認為,那些提出中共會以武力犯台的論點,都是騙人的、恐嚇台灣同胞的。他們說40幾年來,中共都沒有犯台,可見得這種論點是假的。
民進黨人士的這種說法,在邏輯上是站不住的,因為「歸納邏輯」是一種或然率,而沒有必然性。比如說,以前我們天天看到太陽24小時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去,我們不能以為事實必然是如此,如果到北極的夏天,太陽是升起來半年,降下去半年,和我們所知道的事實並不相符。如果我們根據過去的經驗,來推論未來一定會如何,這是犯邏輯上嚴重的錯誤。因此在面對中共以武力犯台的可能性,我們不應用可笑的自我經驗「歸納邏輯」,來自欺欺人、掩耳盜鈴。中共的武力犯台,他只要一次就可以了,台北就「變天」了,如果我們真正愛台灣,必須防止的就是這一次。試想民進黨有這種幼稚的想法,我們如何期待他們有能力來主政台灣呢?
另外談談執政的國民黨,我們台灣目前最大的悲哀,就是缺乏一個明確思想的路線,過去兩位蔣總統的時代,我們所爭的是用三民主義路線,去追求中國的未來、中國的現代化,和中共有兩條路線的鬥爭。現在台灣已經沒有理想性的路線,那裡有所謂的三民主義,依我看充其量不過是「腐敗的資本主義」,由於喪失對理想的追求,一旦遭受刺激,就手足無措、雞飛狗跳;像是今年九月份,唐樹備在舊金山,對李登輝發表不准參加聯合國,不准參加廣島亞運,不准提高與美國的政治關係的「三不行」。唐樹備說這些話,只要瞭解中共的人就知道,這根本是舊調重彈,毫無新意,但是台灣卻反應激動,要把唐樹備列為不歡迎的人物,這實在是很幼稚而無知的動作。
前不久,台北市國中學生從窗戶掉下去摔死,教育主管當局說歸結原因是這位學生的體重過重。《一九九五閏八月》一書暢銷後,移民風潮高漲,國民黨的簡漢生,說「要走的就讓他們走好了!」。接著李登輝又以摩西自居,拿出聖經中話危言聳聽,「……不相信我的人站在左邊,然後會給雷劈死!……」。這一連串歇斯底理、瘋狂的現象,是因為他們對前途茫然,不知道該怎麼辦!
《閏八月》有什麼不好
日前行政院長連戰所說的話還比較持平,他說「現階段我們沒有條件講統或講獨,……應該維持現況」,還不忘補充反對共產中國。我認為現在中國那裡還有共產主義,大陸在鄧小平15年以來,所走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台灣有些學者不唸書,卻硬指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是不倫不類,他們不知道美國的一位政治哲學家在1971年,有一本經典鉅著《正義論》,書中提到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這是未來一條新的路在理論上並非不可行的,這只是歷史上的偶然不是必然。
今天《工商時報》的社論寫說,計畫經濟在轉型到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固然碰到許多的問題,他們也在傷腦筋,但也提供他們的經濟學家在理論創新的機會,不像我們台灣的「中國經濟學會」只一味研究美國的一套經濟理論,對未來新的狀況,卻不聞不問,有人諷刺說乾脆改名為「美國經濟學會」,所以中共在蘇聯垮台以後,他們知道社會主義計畫經濟路線有其缺失,就會調整一條新的路線,導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前面再加上「有中國特色」,我覺得這一條路線是正確的。
台灣島內的國民黨、民進黨、新黨,既無理論的依據,亦無高瞻遠矚的眼光,面臨這種變局,不是大言不慚地向中共放話,就只好在島內彼比鬥來斗去。不然《一九九五閏八月》一出來,也不會造成台灣社會雞飛狗跳、人人自危的情況。
我曾在《海峽評論》雜誌上刊登一篇《解構李登輝》的文章,文中我指出,李登輝說話喜歡用聖經、台灣俚語、外國名言,就是不用中國古書,也許是李看到我這篇文章,或許是他心靈很空虛,只好找一些名言做為他說話理論的靠山,因此又最近說他在讀《易經》,可是用功不深,一說就錯。
李說他們七十幾歲的人,以前很貧窮的生活過慣了,所以要常常提倡「憂患意識」。這是什麼語法,他這樣誤用沒關係,如果我們一提憂患意識,就會被認為是指「危機意識」,是拿中共來嚇唬台灣人的。我們所謂的憂患意識是指「居安思危」,要平常做好工作上、心理上的準備,防止一旦事變突發而手腳慌亂。因此《一九九五閏八月》這本書有什麼不好,他提醒我們正視憂患意識,提供我們對現實環境解析的觀點。不過時代已經改變了,當初兩位蔣總統在的時候,兩岸對抗的路線很清楚,精神意志很集中,但現在,對抗的客體已經轉型了,而我們的信念也變質了,台灣的未來生存路線不清楚,台海的戰爭我們要如何打呢?
據我瞭解,軍中為了落實反對台獨理念,總政治作戰部把《一九九五閏八月》這本書在軍中發放,以堅定軍中將領對台獨對抗的教育,但傳到南部某一基地時,一位軍官看了這本書,說「這還得了,我趕快把房子賣掉」。
兩岸愈早談判愈好
在台灣,我們統派是真正愛護台灣;但愛護台灣不是靠逞口舌之快,不是期待「善意回應」,若沒有便老死不相往來,而是必須善用謀略。我記得《莊子》裡有一句話「行莫落入就,就而不露,和而不出」;舉個例子,一個人在山上遇到大老虎,你很害怕便慌慌張張地怕它「土匪」、「康固力」……這是最危險的,你應該像《莊子》所講的「行莫落入就」(外表不如遷就他),但是「就而不露」(接近他不要一下子就投入他懷抱,要拖時間),而且「和而不出」(講話時不要和他對立,但心意不要露出來),這種謀略不是很好嗎?現在李登輝不讀中國古書,所組的內閣都是留美的,號稱博士內閣,這些60年代留美的都是研究行為科學的,是救不了國家的;如此施政沒有一點技巧,不懂得正道,當然對大陸政策,也是一味地猛衝猛干,這如何搞好兩岸關係。
大陸在毛的後期確實是亂搞,文化大革命、大躍進是不像話,但是近15年來在走了一段歪路以後,已經修正往正當的路線上走,我們要認清楚這種況狀,不要再批評所謂「共產中國」,這是文不對題。更何況,目前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已不復當年了;前西德總理施密特曾說過,20年之內,亞太地區以中國為首的經濟,其生產力的總和,將超過歐洲和美洲;美國副助理國務卿羅德說,10年之內,大陸的經濟能力將超過美國。
既然如此,未來若我們和中共結合在一起,一致對外,對中華民族,是最具遠景的發展方式。不過在這之間的各種阻力並不小;美國承認本世紀初殖民主義已經式微,他無法用武力去佔領別國領土,以實現其霸權主義,但他仍改頭換面,利用文化、教育,情報……的方略,像費正清、賴世和(美國駐日代表)等人的言論用學術包裝,像是說「中國是落後的國家那有資格統治台灣,當時日本佔領台灣不是治理的很好嗎?」聽似有道理,但卻是以分裂中國為其最終目標。
近來美國國力已沒落了,已無力再扮演世界警察的身份,無法像兩位蔣總統時大張旗鼓介入兩岸的紛爭,再加上已經和中共建交了;在這種客觀情勢下,我們不要再想引入外國勢力而和中共對抗,唯一的出路只有和他們談判,而且愈早愈好。我覺得現在台灣政治檯面上的人物,面臨這種局面,只是驚惶失措,毫無洞察時機以為應變的能力,這才是他們最大的悲哀。◆
社論
國際觀察
孫中山與建黨百年
選舉觀察
李登輝研究
殖民化與五一俱樂部
《閏八月》與金馬撤軍
認識中國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