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孫亞夫 李鵬等著《兩岸關係40年歷程(1979-2019)》
評孫亞夫 李鵬等著《兩岸關係40年歷程(1979-2019)》
九州出版社近期推出孫亞夫、李鵬等著的《兩岸關係40年歷程(1979-2019)》,系統總結1979年以來的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前進與反復的曲折變化,對如何推動新時代海峽兩岸關係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建議,是學術界和出版界值得稱道的學術貢獻,我把它看作海峽兩岸關係歷史的學術著作,值得向讀者推薦。
除導言外,本書分成上篇和下篇。上篇共六章,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分別概述六個時期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是縱的敘述;下篇共九章,前八章分別從兩岸政治關係、協商談判、經濟關係、文教交流、社會交往、涉台法律事務、兩岸涉外事務和台海軍事安全深入展開,是橫的敘述。最後一章是全書總結,概述了40年裡兩岸關係的主要特徵和重要啟示。導言概括了全書15章的內容,從40年兩岸關係歷程中取得的歷史性進展、兩岸關係中內在的嚴重問題以及國家必然走向統一的大趨勢中,提煉出了四點認識和體會。全書敘述貫穿40年歷程,廣泛徵引史料,包括中國大陸和台灣各種公私著述以及外文資料,還引用了若干權威網站和學位論文;對兩岸關係中的主要方面做了深度剖析,縱橫交織,夾敘夾議,既有廣度,又有深度,對兩岸關係中的要點、難點、亮點,多有點睛之筆。
本書主要作者之一的孫亞夫,自上世紀90年代初就參與兩岸事務的談判和處理,現在還擔任海協會副會長,他撰寫了導言和全書的總結,對處理兩岸關係中的切身體會做了理論的概括和提升;李鵬是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現任院長,該院自1980年成立以來,一直研究台灣的歷史,密切關注兩岸關係的發展。孫亞夫、李鵬率廈大台研院以及國內台灣研究的學者,對40年來兩岸關係的各個方面做了非常專業的分析和剖析。我認為,本書非常值得關注兩岸關係的學者、涉台智庫和官員以及關心國家統一的各方面讀者閱讀。
承作者不棄,讓我先睹為快。讀完全書,掩卷長思,一個非常強烈的認識出現,即一個中國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台灣本是中國的一省。1895年因《馬關條約》,被日本割去。1941年,在中國抗日戰爭四年之後,發生太平洋戰爭,中國政府對日宣戰,同時宣佈廢除《馬關條約》。1945年10月,因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台灣回歸祖國。台灣仍是中國的一省。台灣與祖國大陸聯繫歷史悠久,康熙時期從明鄭手裡收回成為福建的一個府,1885年建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是中國的一個省,得到全部歷史史實的證明,毋庸置疑。有著堅實歷史資料支撐的這個結論,是任何人無法撼動的。「台獨」理論鼓吹台灣從來是一個國家,拿不出任何歷史史實做佐證,完全是虛妄之詞。1946年,統治中國的國民黨發動反人民的內戰,違反人民要求和平的意願,違背民心,在人民解放戰爭中被摧枯拉朽,敗逃台灣暫避。正當中國人民解放軍準備解放台灣的時候,美國發動了侵朝戰爭,戰火燒過三八線,燒到鴨綠江邊,還把第七艦隊開到台灣海峽,阻擋了中國人民解放台灣的行動,中國政府不得不集中力量抗美援朝。在美國支持下,蔣介石在台灣打起「中華民國」旗號,與祖國大陸相對抗。一個時期在國際上,出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還是「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爭論。1971年聯合國2758號決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成為國際共識。1949年後才出現的所謂「台灣問題」,是人民解放戰爭的遺留問題,是國家統一前的內部問題。國家統一了,「台灣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今天講兩岸關係,就是指台灣與祖國大陸的關係,是一個中國的內部關係。無論是兩岸政治關係,結束敵對狀態,還是處理兩岸交往中的事務性問題,還是經濟關係、法律關係、人員往來關係、軍事關係,都不能脫離一個中國的範疇。李登輝提出「兩國論」,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論」,蔡英文提出「中華民國台灣」都脫離了一個中國的範疇,兩岸關係的路就走進死衚衕,連所謂「白手套」的海協會、海基會的聯繫也不得不停擺。所謂「九二共識」,就是以一個中國為前提。沒有一個中國,就沒有「九二共識」。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的路就走活了,兩岸來往就呈現熱絡狀態,兩岸交往就可以做出制度性安排,處理兩岸關係的部門也可以直接來往,這就給進一步討論國家統一提供了前提。
一個中國不僅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也是兩岸和平統一的政治基礎。祖國大陸真誠追求和平統一,真誠追求「一國兩制」,前提都是建立在一個中國的基礎上。在這個前提下,台灣海峽兩岸可以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發展兩岸關係的規劃、和平統一的步驟和安排、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台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地位相適應的活動空間、與實現和平統一有關的其它任何問題展開協商和談判,達成國家和平統一的目的。但是,如果一個中國的前提沒有了,和平統一的可能就喪失了。2005年全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就是針對如果喪失了一個中國的前提,「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社會輿論不斷關注和統還是武統,其實完整的答案就在這裡。和統是我們追求的,武統也是必須準備的,國家統一是必須實現也必定會實現的。
一個中國也是兩岸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一個中國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台獨」勢力卻要努力破壞這個基礎。從一個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理由出發,從一個中國的國際共識出發,「台獨」沒有立足的歷史和現實政治基礎。鼓吹「台獨」和謀求「台獨」都是背叛一個中國立場,都是背叛中華民族整體利益,都是抵制和阻擾中華民族復興事業的,必須堅決反對,必須和謀求「台獨」的利益集團及其代表人物作堅決鬥爭,必須根除「台獨」勢力,必須讓「台獨」勢力代表人物付出代價。
一個中國還是兩岸反對美國干涉的政治基礎。1979年中美建交,美國斷絕與所謂「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後,中美兩國簽訂的三個聯合公報中均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是中美兩國關於兩國關係以及涉台問題的基礎性文件。但是美國自己在國內又通過了一個所謂《與台灣關係法》。美國把台灣當作棋子,以台制華,阻擾中國統一,是我們必須堅決反對的。堅持一個中國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是中美關係健康發展的政治基礎,是我們反對美國的台灣政策的政治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來干涉。」從歷史發展的大趨勢看,美國的干涉到底不能阻止中國的國家統一。
堅持一個中國的實質,是堅持一個中國的領土和主權不容分割的立場。1945年10月台灣光復,中國的領土、主權就完整了。台灣和中國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1949年10月以後,中國的領土和國家主權並未分割。「台獨」勢力意欲「台灣獨立建國」、意欲使「台灣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是不可能得逞的。他們借殼上市,以「中華民國在台灣」、 「中華民國台灣」或者「台灣是中華民國」在國際上招搖撞騙,是違反國際共識的,也是違反一個中國的本質定義的。國家追求和平統一,追求「一國兩制」,當然不能允許「台獨」勢力以借殼上市的名義在「兩制」下繼續存在。這是堅持一個中國本質的基本含義。
30多年前討論兩岸關係,常常有時間在哪一邊的議論。有的台灣朋友認為時間在台灣一邊,因為台灣有經濟發展優勢,有民主制度優勢。30多年過去了,歷史證明時間不在台灣一邊。從經濟發展優勢來說,40年大陸發展不斷改變著決定台海基本格局的力量對比態勢。根據權威統計資料,2018年的GDP,大陸131,186.9 億美元,台灣5,894億美元,美國201,999.5 億美元,大陸約是台灣的22倍,約是美國的65%。2018年,大陸七個省分的經濟總量已分別超過台灣。2019年大陸GDP近100萬億人民幣,約14.4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1%,突破人均一萬美元。兩岸經濟實力對比高下立判。從民主制度優勢來說,大陸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主政治是人民為主體的民主政治,是優質的民主政治,是有利於國家發展、社會安寧、人民福利的民主政治。反觀台灣的所謂民主,已經被許多台灣人指為劣質的民主,社會混亂、民生福祉受到漠視,是不爭的事實。國家統一,實行「一國兩制」,對提升台灣人民的中華民族的榮譽感、提升台灣人民的生活素質,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當然,一本篇幅這麼大的書,不可能沒有微瑕。書中涉及1992年開始的兩岸雙向交流,蒐集史料似欠不足;評價台灣歷史的個別判斷,從學術的角度說尚可商榷。但是,瑕不掩瑜,本書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社論
RCEP與CAI
中美新局
海峽兩岸
連載
原鄉人的故事
新聞剪輯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