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平統一的「時」與「勢」

張方遠
(時評作家)


在新任美國總統拜登正式就職之前,中國大陸2021年對台工作會議於1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並發表講話。美國開啟拜登時代,中美「大兩岸」關係勢必有所轉折,而對於台海「小兩岸」關係的發展也必然有所影響。

和統仍是最高原則

外界已注意到,與前兩年對台工作會議的措辭相比,今年汪洋的講話並沒有提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取而代之的是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積極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從而引發揣測,有論者認為「和平」已不再是北京推進統一進程的唯一前提條件。

然而,在汪洋講話之前,北京另一位汪先生的說法,也必須加以重視,並且結合起來看,更能從中清楚摸索出當前中國大陸對台的思維、原則與底線。

去年12月初,在原會長任期未滿的情況下,中國大陸重要涉台智庫「全國台灣研究會」,突然公布由曾與習近平在福建省共事的汪毅夫接任會長。出身於台南的汪毅夫,對台灣文史有著極其深厚的情感與研究功底,既是「知台派」亦是「知習派」。由汪毅夫出掌全國台研會,其所力主的和平統一立場,亦體現了相當重要的政治涵義。

接任全國台研會會長後,去年底汪毅夫在一個公開活動講話時,特別強調「絕對不能容忍全面妄議我中央對台大政方針、全盤否定我對台工作成績的言論」。汪毅夫這番「兩個絕不容忍」論調,一方面說明在兩岸緊張情勢下,中國大陸內部無論官方或民間,武統等強硬聲浪波濤洶湧;另一方面則說明了,中共中央仍然以和平統一為最高指導原則,所以有了汪毅夫所說的「兩個絕不容忍」。

一個月內汪毅夫和汪洋「雙汪」接連對於中共對台工作表態,整體來看可以總結出以下三點:

第一、習近平於2017年十九大報告關於對台問題的表述,以及2019年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提出的「兩制台灣方案」,揭示中共已經開啟實質統一進程,儘管在複雜的情勢下,仍堅持「和平統一」的原則,但對於「台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的介入與干涉,則會動用所有可能的手段、和平或非和平的方式加以遏制,用國台辦主任劉結一的話來說,就是「將予以迎頭痛擊」。

其次,在應對「百年變局」的機遇和挑戰下,過去四年美國川普政府和台灣民進黨政府聯手玩火冒險,將形勢變得更為嚴峻,台海做為中美衝突最前線的導火線角色愈發危險。但在美國拜登政府上台後,儘管中美結構性矛盾不會改變,但中美關係有很大的可能迎來轉圜空間,那麼中共必然著手「清理戰場」,一步一步掃除川普和蔡英文在台海埋下的地雷,為汪洋所言「要打破民進黨當局對兩岸交流合作的限制阻撓」主動化為實踐,同時消減和削弱美台共打「台灣牌」的殺傷力。

最後,更為重要的在於汪洋提到「『時』和『勢』始終在我們這邊」,顯見北京在解決台灣問題、完成兩岸統一充滿著高度自信,亦即習近平在2018年「改革開放40週年慶祝大會」提到的「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導權和主動權」。北京的自信與底氣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中國崛起之後內部發展,「兩個一百年」期程內在政治、經濟、民生、法治等各方面的現代化建設,「打鐵還需自身硬」;另一個則是世界新舊秩序在西方式微和疫情催化之下帶來的機會,無論是成為過去式的「川建國」,抑或是現在進行式的「拜振華」,都能看到「時」與「勢」確實有利於北京。

「傳檄而定」

事實上,據《周恩來年譜》記載,1973年6月19日周恩來接見陳逸松夫婦時曾指出:「我們希望儘快解決台灣問題,但『傳檄而定』的時候還沒有到。要造成一種形勢,把各種條件都估計足,目前,國際形勢是最主要的條件。」經過將近50年後,中共在應對百年變局的當下,已經越來越接近周恩來當年的遠見了。

最為關鍵的,還是在於台灣執政黨能不能看到此「時」與「勢」,同時明白中共所釋放出來的政治訊號,為自身爭取到最佳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中美之間的競合不會停歇,中美之間的台灣問題一定會解決。民進黨別蠢到陷入「傳檄而定」的被動處境。時間與當下的國際形勢,怎麼看都不在民進黨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