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達爾港與地緣戰略
瓜達爾港與地緣戰略
1904年,英國地緣政治學鼻祖哈爾福德.麥金德(Halford J. Mackinder)創立了與海權相對應的陸權理論。他將歐亞大陸的中心中東、西亞與中東地區,視為世界政治的樞紐地帶。1919年,又將歐、亞、非三大陸統稱為「世界島」,並把「樞紐地帶」的概念改為「心臟地帶」。在他的「心臟地帶論」中,特別提出了控制了心臟地帶就等於控制了世界島,控制了世界島就等於控制了世界的觀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地緣政治學家尼可拉斯.斯皮克曼則於40年代基於麥金德的心臟地帶概念,提出了相應的「邊緣地帶」學說。他認為,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發生在邊緣地帶,而且邊緣地帶在經濟上、人口上都超越心臟地帶。控制了邊緣地帶就等於控制了歐亞大陸,控制了歐亞大陸就等於控制了世界的命運。但是,不論「心臟地帶論」抑或「邊緣地帶論」,其實都是指向了中東、西亞與中亞等地方。
做為一個大陸型國家,自古中國就與亞歐大陸各國有著密切的往來,要偉大復興的中華民族自然應重返馳乘千里的榮光。另一方面,因歷史、地理上的種種原因,要走向深藍大海亦成為中國崛起時亟待突破的節點。不過,在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運籌帷幄下,位於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正式開啟營運,無疑標誌著中國走向海洋的一個新里程碑。
「中巴經濟走廊」 2014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巴基斯坦,確立了以中巴經濟走廊為引領,以瓜達爾港、能源、交通基礎設施、產業園區合作為重點的「1+4」合作佈局,正式拉開了「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帷幕。中國初期投資460億美元於基礎建設,從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直通瓜達爾港,南北縱貫全長三千多公里,是一條包括公路、鐵路、油氣和光纜通道在內的貿易走廊。
自巴基斯坦方面而論,除有效改善當地基礎設施的狀況外,「中巴經濟走廊」的各項建設將直接為當地民眾提供大量工作機會,是巴基斯坦發展經濟的重大機遇。該走廊途經巴基斯坦許多落後地區,經濟走廊的建設將使這裡的電力、能源、教育、醫療、衛生、飲用水等領域得到大幅改善。2017年,「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總投資更從460億增至540億美元,並在巴基斯坦的旁遮普、信德、俾路支和普什圖省內,各建造多條公路與國家級的產業園區。各種企業的入駐將為巴基斯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直接造福當地民眾。就對外而言,「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還有助於強化巴基斯坦在地區發展上的優勢,藉著公路、鐵路和光纜通道,將南亞、中亞、北非與海灣地區國家,通過經濟與能源領域的合作,緊密聯繫在一起。
瓜達爾港位於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西南部海岸,南臨印度洋、西望阿拉伯海與紅海,是非洲、歐洲經紅海、波斯灣通往印度洋、太平洋及東亞地區航線上的咽喉,距離全球石油供應的主要通道--霍爾木茲海峽僅400公里。
2016年10月29日,約60輛卡車組成的商貿車隊,從新疆喀什翻越帕米爾高原和興都庫什山脈,穿過巴基斯坦西部地區,沿著「中巴經濟走廊」前進,全程跨越3,115公里;11月12日,抵達瓜達爾港。13日,第一艘中國商船由此開航。在開幕典禮上,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稱:此舉標誌著「新時代的黎明」;中國駐巴大使孫衛東則讚譽這是一個新「轉折」。
喀什的前景 過去世界石油60%、中國石油80%的運輸,都須通過新加坡控制的麻六甲海峽;新加坡境內的樟宜海軍基地,有著美軍在亞洲最強的武裝力量,無形中對中國發揮著致命的戰略威脅。況且,石油自伊朗、伊拉克或沙烏地阿拉伯等地,經馬六甲運抵中國全長12,000公里,風險大、耗時久且成本高;但自瓜達爾港以鐵路或石油管道運輸,不僅縮短至2,395公里,同時安全又降低了成本。尤有進者,中國各地的貨物可以以喀什為集散地,經「中巴經濟走廊」,由瓜達爾港直接運往中東、歐洲與非洲各地。
喀什一旦成為中西方貨物貿易進出的集散地,必然可以發展成物流中心,物流中心也自然容易成為資金流的中心,資金流中心則一定是金融中心。那麼,不但可以喀什為中心形成一個西部的新興城市圈,配合中歐班列的營運與西部大開發的推進,喀什或將發展成中國西部,乃至世界性的物流、貿易與金融中心。就整個中國經濟架構觀之,東有上海、南有香港、西有喀什,構成一個三足鼎立之勢,為「一帶一路」的發展鋪墊更紮實基礎。
瓜達爾港是一個可停靠8-10萬噸郵輪的深水港,除了可以做大型商港外,由於腹地廣大、地理位置優越,也是天然良好的軍港,是當代南亞最具戰略意義之多用途港口,其對中國的戰略發展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中國遠洋艦隊進入海灣地區的基地 中國海軍可以繞過馬六甲海峽與印度半島,直接出印度洋到達海灣地區,除可制衡美國對霍爾木茲海峽的控制權外,並成為中國近距離觀察、蒐集美軍第五艦隊在中東行動的平台。這不但減低了美國在中東隨意開戰的風險,中國艦隊也可保障海上運輸的的安全,為能源與貿易、國際水道的自由航行做出貢獻。
2.中國各類型艦隊後勤補給維修基地 中國海軍編隊遠赴亞丁灣、地中海、非洲等地,執行救援並打擊海盜巡航時,瓜達爾港可以成為艦隊沿途補給、維修的後勤基地。另一方面,自印度的背後牽制其防禦縱深,不但可以緩解印度對西藏入侵的壓力;進一步還可以達到對巴基斯坦安全的維護。
3.南下與東盟及南亞地區發展的支點 2020年11月15日,歷經八年談判,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及東南亞國協(ASEAN)共計15國,最終共同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這是一個佔全世界近23億人口,擁有26萬億美元GDP,出口總額高達5.2萬億美元,且以上各項指標均佔全球總量約30%,涵蓋了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的協定。中國可以瓜達爾港為基地,結合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與阿拉伯國家,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基礎上,與東盟各國互補合作,並加速推動孟加拉經濟走廊的建設,以強化區域經濟的發展。
隨著「一帶一路」與「西部大開發」計畫的推動與執行,2011年3月19日,中國首趟「渝新歐」從重慶出發,開創了中歐班列的歷史。到2019年中歐班列已開行8,225列,同比增長29%,發運72.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4%。根據紀錄,到2020年5月,中國境內的開行城市有71個、執行線路69條,分別到達19個歐洲國家的67個城市。中歐班列的運行時間是海運的四分之一,價格約為空運的五分之一,對大宗電商產品、輕工高科技電子產品以及需要冷藏的葡萄酒等食品的運輸,能夠便利且快捷地應付交貨時限的要求。
中歐班列的運輸使中國中西部和歐洲中東部內陸,成為經貿發展的前沿窗口,許多內陸城市如重慶、成都、武漢、阿拉木圖、布達佩斯、羅茲、華沙以及布拉格等,均成了新的進出口集散地。連帶地中國中西部地區的發展也有了新的增長點,歐洲的中東部也成了跨國物流的新興市場。這個發展使得歐、亞大陸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快速推進。
「一帶一路」是嵌在地緣經濟戰略中重要的一環,中國尤其擔心的是地區戰爭帶來的破壞與不穩定。長期以來,中國在中東地區都以經濟活動為主,既沒有軍事基地也從未派駐軍隊;因此,每遇戰爭,損失總是極其慘重,如美國攻打利比亞時,中國在該地十餘年的投資瞬間化為烏有。伊朗、伊拉克與敘利亞等國,不但是中國能源進口的主要地區、「一帶一路」沿線上的重要依託,更是位於心臟地帶的核心區。一旦瓜達爾港與「中巴經濟走廊」的基礎建設與營運得以徹底開展,也意味著中國-巴基斯坦-伊朗間,即陸路間國際通道暢通的戰略得到了保證。如此,不但在與美國競爭陸權的態勢上,中國將有足夠迴旋的空間,在面向深藍海洋的發展上,也顯現出腹背有靠的依託。真是一棋落子,滿血復活!◆
社論
中美關係
東北東南亞與中國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台灣事情
原鄉人的故事
海峽短評
新聞剪輯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