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蔡政府蓋亞那設「台灣辦公室」說起
從蔡政府蓋亞那設「台灣辦公室」說起
蓋亞那(Guyana)是南美唯一的英語國家,也是最近台海兩岸競技所在之國家。只是這場僅有24小時之競技,既無風,也無雨,突然的來,遽然而去,就好像從未發生過。然而「蓋亞那事件」在台海兩岸外交競技的歷史上將有抹不去的一頁。而這一由蔡政府外交部主演之鬧劇,正反映台海兩岸爭鬥的真實嚴峻狀況。
整個事件是這樣的,2021年2月5日從蓋亞那傳至台北一個「大好」消息。那就是該國已與蔡政府議決以「台灣辦事處」名稱於該國首府蘇利南成立,主辦雙方之投資經貿等事件。這一天大新聞成為近年蔡政府外交工作上一大成就。然而卻於此時來自蓋亞那之另一則消息,那就是其外交人員明確表示,這辦事處僅處理雙方私有之經貿暨金融事務,無官方關係。
然而蔡政府外交部仍將此列為有外交關係之辦事處。同一時間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慎重聲明,此辦事處具有官方機構層級。2月5日台北報紙就出現了這兩則不同調的宣示,令人不知所從。當然此一泥巴戰未持續多久,就在2月6日台北報紙登載了一則新的說明。
這就是蓋亞那外長慎重聲明此辦事處已被裁掉,因為蓋亞那從未承認台灣是個國家。至此撥雲見日,真相於焉出現。原來根本就沒有所謂「台、蓋」官方閞係,因為蓋亞那採行一個中國政策,對台灣是沒有官方來往的。
至此始讓讀者驚覺到,台、蓋無正式外交關係,當然就沒有任何官方單位了,此一鬧劇也就此落幕,至今蔡政府尚未對此作任何說明或致歉。只聽到前「美國在台協會」(AIT)主任包道格作了這樣的評論:「台方有關單位應該以謹慎的態度來看待此事。」不知蔡政府外交部人員聽到沒?包道格是國、民兩黨的老朋友,有關人員應有所借鏡才是。有關單位亦應「對人民說真話」。然而為官者卻多是「沾沾自喜」。最後只落得「信用破產」。
另外一個有關蓋亞那的插曲是,就在元月底,美前國務卿蓬佩奧就曾往訪蓋亞那,想當然耳就曾為蔡政府而對該國施壓,其結果是未能如願,蓋亞那未在美式壓力下屈服。
中、美於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簡稱拉美)的競爭於今演出,這是西半球後冷戰時期最突出也最令人注意的競爭。翻看歷史,可知美國自1776年建國後,即在北美新土地上實施擴張主義,自立自強。首次在國際間秀肌肉就在17世紀中葉時期,門羅(James Monroe)總統在1623年宣示著名之「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此一政策性宣示有兩點意義,其一這是一則「孤立主義」,其二這是一則宣示「不掛勾政策」,也就是中立。此一政策一直到二戰的1941年才因對日宣戰而放棄。
事實上,拉美諸國對此政策是無動於衷的。這是因為美國在宣示此主義前未曾與拉美國家作過任何形式之討論,是以純然是美國一個國家之事。第二點要理解的是,「門羅主義」之所以未冒犯歐洲的殖民強國,不是因為美國是個強國,而是因為美國有英國撐腰。
在「門羅主義」宣佈之後,歐洲殖民國家均未曾對美洲各國有侵略的行為,唯一的例外是蘇聯滲入古巴,美、古至今仍乏改善關係的努力。就另一方面來看,美國在過去時日中,以強大武力震懾住此一地區。但當川普在2017年入主白宮後,一切都有了改變。
這是因為川普對拉美有負面偏見。他堅信拉美人是毒販、偷渡客、暴力分子,不屑與這些人打交道,而思以構築「長城」阻擋來自中美之難民,由是雙方越走越遠,沒有交流之機會。他在任期四年中僅到拉美一次,而這一次也是為了參加G20會議才順便到了巴西。
是以可知這四年中川普未曾積極地經營與拉美各國的關係,當然更缺少對拉美之「建設性戰略」,與歐巴馬時期之美拉關係不可同日而語。當年身為副總統之拜登,八年中曾訪拉美各國多達16次,成了美式傳統「好鄰居」政策之大將。
在歐巴馬政府強力推動下,美國與哥倫比亞有共同打擊毒梟,與瓜地馬拉有「清廉政府運動」等重大合作方案。川普則直到2018年後才改進對拉美態度,採行較為主動積極之政策。
小羅斯福總統主政後,未幾即宣示要與拉美諸國成立「泛美洲主義」,他在1936年阿根廷舉行之「泛美洲會議」上提出,宣示各國應尊重他國內政,用意良善,然而美國卻絲毫未曾遵守此一主義之精神及實質。美國在此地區進出自由,不但干涉他國內政,還以軍事行動作後盾,因此這一宣示也就無疾而終了。
美國在拉美採行的政策,最精典的是「大棒子外交政策」,為了改進航運交通,1905年由美陸軍工兵隊負責興建巴拿馬運河,運河於1914年完工。美國負責運河之運作,因此之故,美國由於建河便利而得到衍生之權與利,對美國的興旺大有助力。
美國於1940年代在運河港灣成立自由貿易區,這一政策之實施加大了美巴合作關係,一些大公司的產品,例如可口可樂、製作刮鬍刀之吉利,及輝瑞藥廠等著名產品得以銷至全球,對美國助力最大。然而今日的廠區情境卻完全不一樣;在這具有一千公頃之龐大區域中,舉目所見多為書有中文之中國公司,事實上,這個自貿區中的進出口貨品,中國製造佔了40%。這一趨勢始於2010年,因此之故,中國將此區看成是其在北美洲之最大集散中心。因此今天的「運河自貿區」的中國製造已取代了美國產品。
中巴關係到2017年有了關鍵性突破,為擴大經貿關係,雙方簽訂巨約,中資「陸橋集團」提出10億美元擴建深水碼頭,巴拿馬運河將大幅度提高航運量,雙方幾乎同時建立了外交關係。這一案例對美國是一記重拳。就中國而言,則是一大喜訊,自此可以透過巴拿馬之地利建立拉美橋頭堡,深化中拉的官方關係。
從歷史上看,中美兩國對拉美政策是不一樣的,美國善用「大棒子政策」,中國用的是「胡蘿蔔政策」。中國在拉美收穫日多,雙方經貿關係發展快速,從統計數字以觀,的確也是如此,如2000年,中國與巴西貿易總值已經達到1,000億美元。
巴西對中國的輸出佔出口總值30%,更是中國進口大豆最主要國家(佔總進口80%之多)。中國與阿根廷貿易關係密切,是阿國出口牛肉及大豆之主要國家。近來更得到中國170億美元貸款,此外,中國還可運用其它國際金融個體增進雙方經貿關係。
這兩家銀行就是「亞洲基礎建設銀行」(AIDB),及「新開發銀行」(NDB)。這兩家國際銀行均由中國主導,其總行行址一在北京,一在上海,也受到拉美國家歡迎。
另外由北京政府大力提倡的「再生能源」政策,深獲拉美人民贊同。眼見中國在拉美成功地推行「帶路」計劃,華府亦提出對拉美貸款計劃,由「國際開發金融公司」負責。
中國對拉美工作隨著時日更迭而巨量增加,如習近平掌權後,自2013年起即赴拉美訪問11次。在2020年疫情擴散後,北京更以實際行動給予拉美朋友們支援及協助。最顯明的一個例子,北京提供高達2,000萬左右之口罩,僅對巴西一國即提供高達6,000萬疫苗,秘魯則購入中國製造的3,800萬疫苗。
總體而言,中國與拉美貿易金額日有增加,2019年之總額達到3,300億美元。這一趨勢顯示未來的雙方貿易關係當會繼續上升,而這當然是華府所不願意見到的。中國則利用此次COVID-19疫情,加深對拉美之關係。其中最引外界注意的就是疫苗分配問題。
由於美國總統拜登已公開聲明將先顧好美國本土人民的需要,不會與他國分享在美製造生產之疫苗。雖經世界衛生組織(WHO)指責不當,然而華府之意願卻不容有所更改,迫使拉美自求多福地尋找疫苗,中國當然立即表示樂意支援。
最初中國未曾加入WHO主持之COVAX計劃,然而卻靈活地對某些特定國支援疫苗。尤其在拉美受到不少國家的贊同,如墨西哥及秘魯等國,就立即與中製疫苗公司簽約。有些國家則向俄羅斯下單購買。這些現象並非美國樂見,然而這就是當下拉美國家唯一的自救方案了。巴拉圭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由於巴拉圭目前與中華民國有正式外交關係,當然買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製造之疫苗,只有向俄羅斯購買,這是一個被逼出來的辦法,故而在巴國政壇上掀起了風波。巴國在南美而言,最為親美,卻買不到美製疫苗,引起反對黨人士的怒吼。
身為反對黨的參議員裴雷拉(Sixto Peretiya)對此一現象說了話,他表示美國對友邦置之不理態度不對,認為醫療世界不應有政治及意識型態,要求政府摒棄偏見,買到需要之疫苗;他聲言巴國人應去除冷戰時期之意識型態,他並指出「拉美不是任何國家的後花園,柏林圍牆及冷戰均是歷史名詞。」顯然,反對黨對政府如此嚴厲之批評,不知巴國執政黨要如何破解。也許在未來巴國大選時才有答案。這也同時揭示了一個國際定律,那就是執政者終需在人道及政治中擇選其一。
美國深怕中國在拉美建立「勢力影響區」,堅信如果不予阻攔,則中拉經貿關係也與政治外交關係合併為中國在拉美建築「戰略自主」地區,進而削弱美國在拉美之影響力,重傷美國在拉美之「地緣政治分量」。
拜登有鑑於中國在全球各地均有發展,而加速加大對中國之壓力,力求維持美國在全球之聲望及影響力。拉美這一塊將成為未來歲月中、美競技主戰場之一。對華府而言,與中國之爭已是當前美國外交上之重點,而拉美就是此全球防線上之一重要戰場。
在如此推理下,當可看到華府將加強、加重其拉美政策之質與量,有效地執行已將有兩個世紀之久的「門羅主義」。對華府而言,拉美將永世為其後花園,不允許任何國家,尤其是中國取而代之,給其添亂的。
然而就另一方面來看,中國已然在拉美奠下堅實基礎,如目前拉美已有九國參與「一帶一路」計劃,中、拉經貿關係已與政治外交關係合而為一。真正令美國憂心的是中國是否會再向上升。相當多的經濟學者預測在未來15或20年,中國因其具有廣大內銷市場,可從當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升為第一大經濟體。而其國體也從世界最大工廠變為世界最大市場。
到了那個時候,中國之對外貿易就有更多籌碼可以運用,其對外關係當可順之以行,加之從未在拉美以力服人,比起華府,自然是得道多助。◆
社論
中美關係
東北東南亞與中國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台灣事情
原鄉人的故事
海峽短評
新聞剪輯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