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統一 要靠中國人自己

書生議政:年終看兩岸關係

張海鵬(社科院近史所研究員兼所長)


1994年行將結束之際,《海峽評論》總編輯王曉波教授來函,徵詢我對兩岸關係、中國前途和國際形勢的看法,表示「《海峽評論》渴望能刊出您的真知灼見,提供給熱愛中國、熱愛和平的朋友們分享。」在下不才,承蒙如此看重,實不敢當。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此出發,在下以平日觀察,整理思路,奉上若干看法,敢云真知灼見,聊作芻堯之獻,以供識者之哂云耳。

1994年的兩岸關係

近幾年的兩岸關係,由於兩岸的共同努力,有明顯的緩解。這是有目共睹的。1993年以汪辜會談的成功,營造了兩岸事務性會談的良好氣氛。兩岸在民間團體形式下,高層負責人就經濟、事務取得共識,是隔絕40多年後兩岸接觸方面邁出的歷史性的一步。人們滿懷喜悅心情,預測1994年的兩岸關係,將在繼續朝著緩和、協商、合作的方向發展,在某些領域可能會出現新的突破。這樣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惜,期望值過高。現在,1994年年關將近,我們已經可以說,1994年的兩岸關係並不像預測的那樣順暢,而是充滿了強烈的不和諧音,使人聞到了火藥味和血腥味。

1994年頭三個月,福建沿海漁民遭台灣軍人槍擊斃命者數起;3月31日,浙江淳安縣發生意外的殺人搶劫導致兩岸32人死亡的「千島湖」案,台灣當局藉此煽動民情,兩岸關係陷入低潮;7月10日,台灣蘇澳港口因強颱風過境,在當地從事勞務的大陸船工630名被禁止入港避風,造成12人死難、26人致傷的海難事件;11月,小金門台灣軍人炮擊廈門,造成炸傷四人、炸毀建築物的慘案。在政治層面上,李登輝與司馬遼太郎談話,說國民黨政權是台灣的「外來政權」,要「出埃及」,傾吐了「皇民」苦衷和「台獨」陰暗心理。台灣當局在兩岸關係中,鼓吹「擱置主權」,鼓噪「對等政治實體」,用「重返聯合國」和「度假外交」、「務實外交」、「金錢外交」,大搞「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雖然有8月7日唐焦會談就劫機犯遣返等若干事務性處理方式達成共識,發表共同新聞稿,似乎在接續汪辜會談成果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它實在是淹沒在兩岸不諧和雜音中,未引起人們足夠注意。

上述種種在在說明,兩岸關係是脆弱的、不穩定的,是經不起風浪的,是令人擔憂的。

「一個中國」的定義

中國的前途在統一。這是兩岸絕大多數人民的共同意願。統一的前提是一個中國。這是邏輯的要求,學理的要求,也是現實的要求。不是一個中國,自然就談不上統一,這是明明白白的。但《日本經濟新聞》11月28日發表蔣緯國的談話,質疑台灣當局「是根據一個中國的前提實現統一呢,還是把目標放在別處」,是很有道理的。

幾十年來,兩岸都主張一個中國。這是近幾年來兩岸走向接近、緩和的認識基礎。這是很可貴的。差異在何謂「一個中國」上。

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後,站在大陸人民的立場,我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無論從國內法統和國際法原則的角度都是無可爭議的。據此,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當局人士從中華民國1912年建國的法統說為據,雖然中華民國早已脫離一個中國的主體大陸,而局處於台灣一隅,仍認為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這是把「中華民國」的法統凝固化了。一位台灣歷史學者為此尋找歷史根據,認為南明在台灣建立的政權是正統政權,而否認1644年在北京建立的清政權合乎法統。須知,中國歷史三千年,從來沒有一個不變的法統或正統,從沒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法統或正統。1644年,清政府否認了明政府的法統,清政府就變成正統。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否認了清政府的法統,中華民國政府就變成了正統。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否認了中華民國的法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變成了正統。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外國的干預,台海兩岸形成了分離的局面。雖然海峽兩岸都聲稱只有一個中國,如果不解決兩岸統一問題,把這種暫時分離的局面固定化,就在客觀上造成了兩個中國的局勢。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加一個中國(中華民國)不就是兩個中國了嗎?這種局勢,台灣似能容允,大陸是不能容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已多次宣告,堅決反對「兩個中國」。大陸不僅不能坐視所謂「台灣共和國」(即台獨)的出現,也不能坐視「中華民國在台灣」長期地、永遠地存在下去。法統正統,法理昭然,不須多加解釋。所謂「台灣問題」,所謂「中國統一」問題,就是這個問題。不是撤銷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撤銷中華民國。或者兩個國號都撤銷,經兩岸協商,採用一個兩岸都可以接受的新國號。

以一個中國的立場來說,大陸和台灣都是中國的組成部分,但不是平等的組成部分。中國的主體在大陸,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陸的人口是台灣的57倍,大陸的國土是台灣的270倍(約言之)。人均GNP,大陸由於人口總數龐大,雖仍在發展中國家的水平上,但綜合國力卻是台灣不能比的。撇開社會制度和意識型態不說,在這種形勢下,是撤銷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實、合理呢,還是撤銷中華民國現實、合理?

台灣當局似乎體認到這一點。今年7月台灣「大陸委員會」公佈《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在解釋台灣1991年公佈《國家統一綱領》「宣告同時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在憲政層次上,不再將中共視為叛亂組織」的含義時,特別指出「『中華民國政府』不再在國際上與中共競爭『中國代表權』」,如果沒有理解錯的話,這就是放棄「中國代表權」之謂,就是聲明「中華民國政府」不再代表中國之謂。如果這種理解沒有歪曲台灣當局的認識的話,無異說明上述文件宣佈台灣當局自動放棄「中華民國」名號,這與我在上文提出撤銷一方名號的設計正好合轍了。如果這樣,中國統一問題就好解決了。

然而不然。煌煌文書,公諸海內外,所謂「不再在國際上與中共競爭中國代表權」只是虛幌一招,接著又提出「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的架構,提出雙方「在國際間為並存之兩個國際法人」的概念,以及在1993年、1994年大肆鼓搗「重返聯合國」的運作,這不是在自撑其嘴嗎?既要放棄「中國代表權」,又要充當國際法人「重返聯合國」,哪一個是真的呢?看來,要「一個中國」是假,要「兩個中國」是真。既然要「擱置主權」,為何又要充當「國際法人」?既然要當國際法人,為何又不去競爭「中國代表權」?這真是現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笑話了。

為了彌合這些說辭的自相矛盾,《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提出解釋說:「一個中國」是指歷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血緣上的中國。這個解釋,是「擱置主權」的註腳。抽掉主權,是這個「一個中國」解釋的要害。作為國際法主體的國家,最重要之點是主權所屬,國家主權對內是獨佔的,對外是排他的。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古今皆然。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是歷史上的、地理上的、文化上的、血緣上的。如果有一個歷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血緣上的國家而無主權,只能是宗主國的殖民地、托管地之屬,哪裡談得上主權國家。所謂歷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血緣上的中國,正是具有主權的中國。近代史上中國受帝國主義侵略,主權受到侵奪,並未完全淪喪。討論兩岸關係,面對「一個中國」作出這樣的解釋是荒謬不通的。「擱置主權」不通,難道所謂「主權在民」就通麼?「主權在民」是在全體人民,不是在部分人民。「主權在民」的含義,是說全體人民中的某一部分不能對「主權」提出非分要求。一個國家的任何一部分人民都可以對國家主權提出要求,這還是一個統一的主權國家嗎?

台灣官方文件和要人在「一個中國」問題上充滿了理論的荒謬和邏輯的混亂。理論荒謬和邏輯混亂,反映了內心的空虛和失據。堅持「一個中國」,提出「中華民國在台灣」就說不通。堅持「中華民國在台灣」,就要搞「兩個中國」。公開打出「兩個中國」,不僅大陸堅決不答應,台灣人民也不答應。於是遮遮掩掩,東躲西藏,說的一套,做的一套。儘管巧舌如簧,豈能盡騙天下人的耳目!

「一國兩制」使台灣人民失去什麼

中共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作為處理兩岸關係的準則,作為解決中國統一問題的最佳方案。台灣當局表示「絕不接受」,認為「一國兩制」的目的,「是要中華民國向中共全面歸降,要台灣地區人民在一定時間後放棄民主自由制度」。這是曲解,是對台灣人民不負責任的錯誤引導。然則,果真實現「一國兩制」,台灣人民就無所失嗎?淺見以為,這個問題還是要堂堂正正地說清楚為好。

失還是有的,它主要表現在:

站在大陸的立場,我們認為,「中華民國」的名號要取消。如前所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已經否認了「中華民國」的法統,實現「一國兩制」,當然不能允許「中華民國」名號在台灣繼續存在,這是題中應有之義。否則,就不是「一國兩制」,而是「兩國兩制」了。取消名號,對已取得官方政經利益的人士可能帶來損害,對普通百姓也會有一些心理負擔。這當然需要有一個適應時間。大陸人民在45年前拋棄了這個名號,當初大多數人並無不適之感。如果對統一後的「一個中國」的國號加以討論,制定新的國號,可以大大緩解台灣人民的心理負擔。竊以為,為了取得「一國兩制」的最大收效,大陸人民不妨作一點讓步,同意討論甚至改變已經習慣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比如改成「中華共和國」,使兩岸全體人民都能接受。

台灣作為統一後的「一個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對於中央政府來說,當然只能是地方政府,但中央不干預台灣地方事務。這種中央和地方的角色轉換,可能對官方人士帶來壓力,對老百姓則僅有心理負擔,甚或無所謂負擔。老百姓經商、做工、種田,其奈中央、地方何。如果合理解決台灣官方少數精英去中央政府做官,官方人士的壓力也會減少。

至於說到台灣人民要放棄民主自由制度,顯然是一種不必要的擔心和憂慮。儘管許多台灣有識之士對台灣社會的民主自由制度極為不滿,但實行「一國兩制」仍將保證這種制度不會改變,至少50年不變。50年後是否改變?如果50年後台灣人民對這種制度很滿意,有什麼必要改變?所謂民主自由制度,究竟是大陸的好,還是台灣的好,還有待競爭和檢驗。45年前,中共就是在反對國民黨的不民主、不自由、專制獨裁中發展壯大起來的,是為中國人民爭民主爭自由而獲得人民支持的。今日大陸建立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化,也要逐漸改善。50年後在民主自由制度方面,或許台灣人民要主動向大陸人民學習呢。

有人以為實行「一國兩制」,是台灣「歸降」,或是大陸「吞併」,因而不是莊嚴的統一。這都是誤會。「一國兩制」是用和平方式解決中國統一問題的最佳方案。統一後,台灣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經濟生活都按照原有的軌道運轉,軍隊照樣保留,國際活動空間除了不能與外國建交以外,不是縮小了而是更大了,台灣地區人民不僅能更好地與大陸做生意,也能更好地與世界各國做生意,台灣人民的生活水平將會更高,台灣地區人民和大陸人民將會挺起胸膛對世界說,我是獨立的、統一的、民主的、富庶的中國的公民。這將是自鴉片戰爭以後一百數十年來中國人最開心的一天。為了做一個挺起脊樑的中國人而統一起來,該是多麼莊嚴!

香港《良友》雜誌最近發表蔣緯國先生的談話,堅定地認為,中國是一個,中華民族是一個,兩岸應該要面對共同的問題謀求解決,表示「我現在對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對在台灣的發展,我是一個聯合的看法」,堅決相信:中國一定會統一的!真正要想賣國的「吳三桂」是沒有多少的。蔣先生的話,頗值得玩味。

台灣「國策顧問」陶百川先生11月5日在《聯合報》發表《兩岸怎樣安渡未來50年》文章,也接受統一後有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提法,提出「統一而不集權,分治而不分裂」,「使省政府與中央政府處於平等的地位,各自行使憲法賦予的權力,享受各取所需的利益」,我以為,這些主張都可以在「一國兩制」的大框架下來討論。我認為,不要把「一國兩制」看成一個吃人的惡魔,一看到它就趕快迴避。「一國兩制」是解決和平統一中國的方案,這個方案除了「一國」不能變更外,其容納度是很大很大的,台灣各界社會人士各種意見中,除了關涉「兩個中國」方案不可採以外,其他意見,大多可在「一國兩制」的大方案中來切磋,總能找出使兩岸大多數人滿意的辦法來。

冷戰結束後,國際局勢在多極化格局中發展。總起來看,這對中國統一是有利的。中國的統一靠中國人自己。把希望寄托在外國人身上,統一是無期的。中國人來安排中國的統一,只有兩條路,和平的路和非和平的路,我們要爭取走通和平的統一之路,使全體中國人、全世界各民族人民,都為中國人的智慧而歡呼。果如斯,則中國幸甚,小民幸甚。

奉命放言,思慮不周,書生議政,難免偏頗,庶幾言乎哉!

1994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