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壯大反台獨聲勢

新黨崛起的意義

耿榮水


台灣地區首屆省市長選舉是去(1994)年華人世界的盛事,超過一千萬合格選民投下神聖一票,選出他們心目中理想的省市長,不論結果如何,本身就具歷史意義,民進黨宣傳這是「四百年來第一戰」,雖充滿地域意識,卻不能否認它在歷史上所具的標竿價值。

若從選舉結果來分析,台灣選民表現了相當的智慧與信心,讓三大黨都各有所獲,但也無任何一黨全勝,奇跡似地締造了「三贏」的局面。選前雖略呈緊張態勢,選後社會卻出奇地平靜,一切恢復正常運作,台灣民主化之漸趨成熟,殆無疑議。

此次最值得注意的新生事物是新黨的崛起,特別是在北部都會區,已儼然有「三黨鼎立」的架式,對於一個甫成立一年餘的新興政黨而言,誠屬難能可貴,趙少康在台北市所得的42萬票,以及11席市議員和二席省議員,猶如新黨黨歌歌名「大地一聲雷」,驚動了傳統兩大黨的政治生態,也改寫了台灣政治發展的歷史。

簡截地說,新黨掀起了中產階級政治參與的熱潮,就統獨光譜而言,則是「反台獨」勢力的壯大與成長,對於穩定台灣政局和兩岸關係,勢必產生極大的正面力量。實則過去台灣幾次選舉,也隱約可見這股安定的中道勢力,但都不如這次選舉這麼明顯,主要是由於新黨以反對黨立場率先倡導,加速了這股力量的茁壯,另方面也由於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政治訴求漸趨一致,同質性越來越高,選民很難區隔兩大黨究有什麼根本差別。相形之下,新黨以「保衛中華民國」作訴求主調,加上反金權、反腐敗、反貪污的廉政追求,打動了選民的心,特別是在外省族群社會,至少有一半以上已認同新黨,國民黨黃復興黨部已形同瓦解,新黨有逐漸取代傳統國民黨勢力的跡象,李登輝意圖將國民黨本土化,顯然已遭到嚴重打擊,至少步調太慢了一點。或者已時不我予。

新黨「反台獨」的高潮是趙少康在11月20日下午的電視政見會中,揭發李登輝的「急獨時間表」,指李登輝領導的政府正積極推展台獨運動,預計在97年7月1日前經公民投票完成台灣的獨立建國計畫,此一說法石破天驚,引起台灣政壇議論紛紛,李登輝也透過總統府發言人予以駁斥。趙少康此一指控,固然缺乏有力佐證,在消極上卻有防範兼嚇阻台獨氣勢的作用。論者以為,趙少康揭發的「急獨時間表」,可能更適用於民進黨,國民黨當權派應還不至於那麼莽撞草率行事,此舉事後雖被定位為趙某選舉策略之運用方式,但實際上卻是對李登輝政府的一個警告,警告它勿與民進黨沆瀸一氣,亂搞台獨。證之李登輝近來發言謹慎,多次公開提及統一與反台獨口號,可見新黨的訴求已發揮了制衡的效果。

實則統獨爭議已漸獲共識,在島內公然倡議「急獨」者並未形成民意主流,反而新黨提出的維持兩岸現狀主張,普獲共鳴,這也是新黨能興起那麼快速的主因之一。即使在民進黨內部,也正徘徊是否應修正台獨黨綱的十字路口,選舉期間已有人表示不同意見,台獨效應正逐步成為民進黨的包袱,甚至是發展的瓶頸。施明德提出「金馬撤軍論」後,陳水扁立即飛往金門「消毒」,並予澄清,而陳定南在台灣省長選舉提出「變天論」也未獲多數省民回應,均可視為是「急獨」思想的退潮與反制,台灣的民意主流已有漸向台獨疏離的趨勢,這是令人欣慰的發展。

雖然有人質疑新黨在意識型態上其實是國民黨基本教義派的復辟,它的右派反共立場對兩岸關係不見得有多大提升作用,唯從客觀角度觀之,在目前台灣社會普遍充滿台獨與獨台意識的氛圍中,新黨適時楬櫫「反台獨」的大纛,就算對統一無積極促進作用,至少可在消極上澆熄台獨的氣焰,尤其煽起中產階級維護兩岸現狀的情緒,在「反台獨」的統一戰線上,已立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