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李登輝時代」提前來臨

94年大選對未來趨勢的影響

戴萬欽(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


這次的省市長及議員選舉結果,當然會影響未來的政情。而最重要的是,會影響到未來政黨政治的走向及政治生態。

李登輝情結的光環,在這次大選中褪色很多。選舉的結果顯示李登輝尋求連任總統的道路未必平坦。不少現實的政客,今後將不會把「前途」或「錢途」孤注一擲。「後李登輝時代」的景象,可能會提前盤據現實政客的腦海。

這次選舉的過程,暴露國營媒體距離公器公用殊為遙遠。國民黨當局無視民眾的抗議而霸佔國家資源,套句李總統曾經說過的話:「這樣的政權,老百姓早該不要它了。」未來的選舉,民眾的民主意識將只會更為提高,可以預見對社會傳統公器的壟斷行徑,必會招致更大的反彈。

以社會正義代言人自期的考試院王作榮部長,在這次選舉中對「文官不中立」的情況,完全緘默。相信經過這次的洗禮,所有民眾以後會提高對文官中立的要求。也唯有如此,民主政治才算落實。

中產階級在這次的選舉中有突出的優秀表現。往後唯有能得到中產階級認同的政黨,才算得上是主流的政黨。唯有中產階級的影響力增大,民主政治在台灣才不至於淪為「民粹主義」的政治。

就國民黨而言,這次的選舉是對流派之爭的是非審判。其也提供了各流派反躬自省的良機。往後可以顯見「勢力重組」,將經常會是每次選舉後國民黨必須面對的問題。

賄選依舊是這次選舉最大的瑕疵。平心而論,台灣賄選的情況及價碼以這次最為嚴重。以後可以預見老百姓會覺醒而嚴格審視政府經費的「五鬼搬運法」。

簡單來說,年輕選民的流失是國民黨在台北市嚴重挫敗的原因之一。未來任何失去清純及改革取向年輕選民支持的政黨,是無法在台灣穩定立足的。啼聲初試的新黨,更不能在這方面有任何大意。

公平的文官制度,是民主政治所不可或缺的。本土化與健全文官制度,絕不能背道而馳。如果政府不能用人唯才,將來便可能一再出現大多數公務員不願再在選舉中支持執政黨的候選人。

這次的選舉是各政黨的一次體檢。不過體質脫胎換骨,除了靠醫師之外,更得靠自己的決心與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