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時代歐亞大陸之機運

李海默
(美國休斯敦大學政治學博士)


拜登時代,華府將中、俄鎖定為對手,試圖通過重新聯合其傳統盟友,共同壓制中、俄。美聯社分析,拜登對俄強硬,主要在試圖改變川普政府時期對俄疲軟的舊態,而對中強硬則主要是試圖回擊2020年大選時川普陣營對拜登的攻擊,說拜登是對中疲軟無力。

5月19日,在一場針對軍校畢業生的演講上,拜登還特別將中、俄挑出來作為美國國家安全的主要競爭對手。且不論在經歷川普政權四年的疏離和輕視之後,美國傳統盟友是否願意重新擁抱拜登,拜登策略本身的「口惠而實不至」也將是個很大的問題。起碼在拜登執政前期階段,他的目標設定完全是美國國內發展,他將無法提供足夠的機會與資源給美國海外傳統盟友。而大概率是,美國的這些傳統盟友不會完全無視於中俄目前旨在實現歐亞互聯互通大發展的種種計劃,把他們與中俄的關係完全搞僵,實際上也並不符合他們本身的利益。

艾哈邁德(Talmiz Ahmad)2021年刊載於《亞洲的中東與伊斯蘭研究》的一篇最新研究論文也給了我們相應的啓示。該文指出,經歷新冠疫情之後,全球秩序其實呈現更多的多極化樣態,美國霸權地位有所下降。美國的政策客觀上促使中、俄靠得越來越近,而中俄靠得越來越近的結果就是中俄兩國的國策性戰略獲得了整合,普京主推的「大歐亞夥伴關係」與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戰略實現了對接,且雙方都將歐亞大陸的發展置於中心位置。於是由中俄牽頭,一系列重要區域國家,如伊朗、土耳其、阿拉伯海灣國家、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都被整合入此一大框架之中,試圖實現物流、能源乃至電子通信技術等方面的互融互通。這一廣大區域的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全球新秩序的面貌。

關於此, 復旦大學趙華勝教授在2020年也指出:「歐亞一體化應突破傳統的思路,以往歐亞一體化主要把它限制在經濟領域,現在應擴大它的內容,把公共衛生和防止瘟疫、自然災害、病蟲害等作為歐亞一體化的重要內容」。

於是乎,我們看到歐洲主要強國對中俄(尤其是對中)的態度遠不如五眼聯盟英語系國家那般強硬和決絕,我們還看到,美國在亞太區主導的「四邊安全對話」(QUAD)中關鍵的日本和澳洲也都加入了RCEP框架,日本國內更已全面核准RCEP相關各項文件。正所謂哪裡有發展的機會,哪裡就會有潛在的合作與友誼。比如印度,雖然退出RCEP,且身在QUAD中,但印度整體上並未徹底放棄其傳統的「不結盟」國策,中印在未來仍有合作可能。就在5月,中國駐孟買總領事公開表示:「中印民心相通,應互學互鑑,求同存異,不負中印兩國偉大的人民和悠久的文明。」

就連美國左翼喉舌《紐約時報》最近的一篇分析文章也指出拜登是想讓美國進入新一輪的全球霸權競爭,拜登試圖將對中關係定義為「競爭」,將對俄關係定義為「壓制」,但是拜登試圖將整個局勢定義為「民主對決專制」的做法明顯是過分地簡化了美國所面臨的實際複雜全球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