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介韓戰中關乎戰略成敗的一場血戰
評介韓戰中關乎戰略成敗的一場血戰
1950年9月15日,美國第10軍在仁川登陸並迅速收復漢城,於是北韓人民軍的後路被切斷。原先被困在釜山的美軍和南韓部隊開始反攻,北韓人民軍潰敗向北逃生。麥克阿瑟打算在半島東岸的元山也實施一次兩棲登陸,以太白山脈為界,形成在東線和西線齊頭並進,最終在當年的感恩節(11月23日)之前佔領北韓全境,結束戰爭。
10月3日,周恩來請印度政府轉告美、英,若彼等軍隊進到北緯38度線以北,中國就會介入。10月7日,美軍向北跨越38度線。10月8日,北京決定接受北韓政府的請求,出兵朝鮮半島,並將東北邊防軍改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10月11日夜晚,南韓陸軍首都師和第三師控制了元山港口,但必須清除大量水雷。10月19日,南韓部隊搶先進入北韓首都平壤。當天晚上,志願軍開始渡過鴨綠江。
志願軍本來計畫守住一條防線,讓北韓在防線後面重整旗鼓。但美軍和扈從部隊(此後簡稱美方部隊)進度超過預料,20日已接近或者部分佔據了前述設想的防線。美方部隊之間出現缺口,於是西線的志願軍在10月25日發動第一次戰役,以求攻取設防所需的地區。同一天,美國陸戰第一師在元山港上岸,然後向北面的長津湖推進。西線美方部隊頂不住志願軍攻勢,陸續向南後退。到11月4日,志願軍和北韓人民軍隔著清川江與美方對峙。東線志願軍從7日開始後撤到長津湖周圍設防,期待美軍進入崎嶇難行的山區。
美方在第一次戰役受挫後,麥克阿瑟仍企圖在東西兩線發起攻勢,並宣稱在當年耶誕節之前勝利結束戰爭。11月6日,美方在西線開始進行試探進攻。在東線,美軍第10軍接管指揮南韓的首都師和第三師,另外還有美陸軍第三師加入。麥克阿瑟企圖派陸戰第一師從長津湖向西進攻,切斷志願軍的陸上生命線。美軍第七師負責保護陸戰一師的北側和東面後方,美第三師保護陸戰第一師南側。南韓部隊配合前述兩個美軍師,維持後方安全,保護通往興南、元山的補給線。
陸戰一師下轄第一、第五、第七等三個步兵團,還有陸戰第11炮兵團、坦克營等戰鬥部隊,以及陸戰第一工兵營等戰鬥支援和勤務支援部隊。該師滿編2.5萬人,相當於志願軍兩個師的人數。但要說武器和其他裝備,陸戰一師在某些方面是志願軍一個師的5倍、10倍不止,甚至是「有」和「無」的比較。該師各式汽車3,500輛,大卡車至少1,500輛。相比之下,在東線的志願軍第9兵團第27軍,全軍4.8萬餘人,只有45輛汽車。陸一師建制有140多輛坦克。在1952年春季之前,在朝鮮半島的志願軍全體都沒坦克。至於155厘米的野戰炮,美國陸戰師和陸軍師都是18門或者更多的標配。志願軍那時候根本沒有這麼大口徑的野戰炮。美陸戰一師還有自己的航空隊。
儘管第10軍軍長催促陸戰第一師快速前進到長津湖,但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認為風險太大。於是他藉故緩慢推進,沿途在興南港到長津湖之間設立了三個具備環形防線的補給基地來囤積物資(通常是六天的食品、燃料,還有兩天激烈戰鬥所需的彈藥),而且下令該師的工兵在拓寬全線道路後儘快在每個基地建設簡易機場。興南以北約69公里是真興里補給基地,真興里以北16公里是古土里基地。在真興里與古土里之間有水門橋和黃草嶺這兩個地形要點。古土里以北18公里是長津湖南端的下碣隅里基地。長津湖西端的柳潭里是向西攻擊起點,此地距離下碣隅里22.5公里,而且半路有一個交通瓶頸德洞山口。
陸戰一師第七團在11月15日抵達下碣隅里。11月24日,麥克阿瑟的耶誕節總攻勢開始。同一天,陸戰第五團進駐柳潭里,而且美陸軍第3師第31團級戰鬥隊(時常被誤稱為第31團)的部分單位抵達長津湖東面的新興里接替陸戰第5團,容許第5團向柳潭里移動。
11月27日天亮後,陸戰第五團離開柳潭里環形防線向西進發,但迅即遭到遠距離步槍火力射擊。美軍空中偵察發現前方有志願軍大規模部隊存在,陸戰五團遂退回防線,與陸戰七團一起防禦。27日晚上,志願軍向柳潭里、德洞山口等地發起攻擊。29日,長津湖東面的第31團級戰鬥隊也遭到攻擊。此時,志願軍已在四個地方切割美方的交通線。第31團級戰鬥隊部署分散而且與其配屬坦克連分離。雖然柳潭里已經打了兩天,這個戰鬥隊仍準備不足,於是戰鬥隊指揮部和與其一起的兩個營被擊潰,無法成建制突圍,指揮官和代理指揮官先後陣亡。
但是在其他地方,志願軍的火力不能遠距離沉重打擊敵軍。然而敵軍的火力強度和持續力(美軍甚至能對防守德洞山口的連級部隊陣地這樣不算大的地方進行空投補給)都超過志願軍以往的作戰經驗和預計,於是近距離突入敵軍防線也做不到,反而蒙受意料之外的傷亡。
11月30日,陸戰五團和七團奉命向下碣隅里撤退。12月1日,下碣隅里簡易機場完成40%,史密斯下令立即試航啟用。1日下午14:30時,一架美軍C-47試驗著陸成功,後在15:00時搭載24名傷患起飛。1日午夜前,美軍飛機已撤走919人,其中很多是假裝傷病以逃離戰場。此後,必須有軍醫證明才可搭飛機撤離。12月2日,陸戰五團和七團花了幾乎三天走完22.5公里抵達下碣隅里。享有絕對制空的美軍突圍行進速度那樣緩慢,說明了志願軍擁有極高的戰鬥意志、勇氣和在其輕武器限制之內的戰鬥技巧。此後,美軍每天能夠空運和空投100噸物資給下碣隅里基地。反觀志願軍此時因為運輸力量太薄弱,於是後方聚集的防寒服裝、食品、彈藥理論數量夠用,但能到最前線分散到部隊手中的非常微少。就火力、人員體力而言,志願軍已無法圍捕美方後撤的大部隊。
志願軍雖然三次炸壞美軍逃生必經的水門橋,但是美軍八架C-119在12月9日09:30時空投八套鋼架車轍橋器材,地面美軍收到六套可用器材,搭橋只需要四套。16:00時,第一批車輛過橋,繼續向南撤退。
麥克阿瑟的戰略企圖完全落空,志願軍此役為第二次戰役鋪路,奠定未來相持談判的基礎,戰略大勝。美方宣傳其撤退是一樁巨大的成功:12月15-24日經過興南撤離10.5萬軍人、平民9.1萬人、車輛17,500輛、物資35萬噸。但是,有那麼多物資還有七艘航母支援,為什麼要在極為缺乏重武器的敵人面前撤退?不過,美國也學到一個教訓。後來北京警告越戰美軍不可以越過北緯17度線,美軍就沒過線。迄今美國不考慮在毗連中國的陸地與解放軍打大規模陸戰。
朝鮮戰場上的志願軍是火器時代迄今最優秀的輕步兵。但是火力、制空、後勤等弱點必須消除。大陸軍迷有一個逗趣說法:解放軍從此患了火力不足強迫症。於是幾十年努力,現在各種火箭、飛彈、身管火炮都是量多管夠。庶幾乎以後不會再有太多戰士非戰鬥傷亡,又被敵人突破包圍圈逃跑的憾事。◆
社論
中美關係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韓戰71週年
政學余英時
連載
原鄉人的故事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