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與台灣主體性

「匪諜之子」王曉波的台灣史研究(四)

張鈞凱
(媒體工作者)


在反抗殖民的台灣知識分子光譜中,王曉波尤為推崇賴和與蔣渭水。當其在課堂上講到賴和時,特別引用了《水滸傳》當中的一首七言絕句:「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以此展現賴和文學作品的精神。對王曉波來說,賴和從日本殖民教育反省到「內心感到諂媚的羞恥」,而「還我本來的面目」,「回到自己同胞的群中,找回了自己,有了『民吾同胞』的覺悟」;賴和不只是「台灣新文學之父」和「彰化媽祖」,更是一位「反日民族解放的鬥士」,「他的文學是醫治被日帝創傷的台灣民眾的心靈,和抗議異族統治的殘暴,而他的醫術則是治療日帝壓迫下的台灣百姓的身體」。

關於蔣渭水,王曉波經常提到其唯二古體詩作中的一首《嘆神州》:「莽莽神州幾陸沉,藩籬已削更相侵。強鄰蠶食肇黃禍,碧血橫流滄海深」,表達他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不滿,以及對帝國主義踐踏下的中國的感嘆與不捨之情。蔣渭水所標榜的孫中山信仰,包括他堅持文化協會採總理制,以南京總工會章程為台灣工友聯盟的組織章程。1927年蔣渭水主持孫中山逝世二週年紀念會的講話:「希望今夜出席的人,深深接納孫先生最後的呼聲:和平、奮鬥、救中國」,以及仿效孫中山國事遺囑的遺言:「台灣革命運動業已進入第三期,吾人預期之勝利迫在眉睫,凡我同志必須不屈不撓,極力奮鬥,以竟全功。舊同志尤須倍加團結,積極的援助青年同志,鞏固吾人精神力量,為同胞解放而努力」,都在其原作於1978年的文章《民族正氣蔣渭水》體現出來。

1998年,在1950年版《蔣渭水遺集》的基礎上,王曉波主編的《蔣渭水全集》正式出版(2005年出版增訂版),王曉波在書前以長篇編序,從民族與階級不同視角全面解讀了蔣渭水的思想與實踐。王曉波認為,這套理應由國史館編輯出版的《蔣渭水全集》,最後卻是在其主持的海峽學術出版社完成,乃是「以孤臣孽子之心,為台灣抗日前輩繼絕學」,更重要的是「以蔣渭水精神和台灣愛國主義傳統的思想重新啟迪受台獨皇民化欺騙的台灣人民」,這裡所針對的對象,即「想把最堅定的中華民族主義的蔣渭水打扮成『台灣民族主義』」的「新皇民化洗腦」。

此外,2005年馬英九台北市長任內,市府首度公布了新出土的「蔣渭水大眾葬」紀錄片,內容披露了蔣渭水覆棺的台灣民眾黨黨旗是被日本殖民當局所禁止的「青天白日滿地紅」(上青下紅中白日)旗;同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節,身兼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2005年),發表《重溫先賢典範 再造台灣精神》一文,並在當時位於中山南路的原國民黨中央黨部外牆,掛上蔣渭水等抗日先賢的巨幅相片,背後都能看到王曉波穿梭的身影。這些王曉波筆下的「台灣人」,不只是歷史人物,而是在兩岸分斷後形成的特殊政治與史觀格局下,被遺忘和忽視的「民族正氣」。【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