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繞不過的歷史與涉台問題

評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的言與行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日本自民黨總裁改選結果出爐,在第二輪投票中,岸田文雄擊敗高人氣的河野太郎,成為自民黨第27任總裁,並在4日的臨時國會中被推舉為第100代的日本首相。此為日本自民黨派閥力學的結果,而非取決日本民意。

聚焦中國的自民黨總裁選舉論戰

這次自民黨總裁選舉的論戰聚焦中國,其中對台海安全及台日關係的立場更受兩岸關注。選舉論戰中,高市早苗對中國最為強硬,岸田次之,河野相對較為務實。因此,媒體認為岸田抗中、親台,對河野不僅揭露其親中色彩,更扯出其家族在中國投資的利益。在自民黨內彌漫的嫌中氣氛下,中國似乎成為岸田爭取黨內派閥支持的政治提款機。

總裁選戰中,岸田為擴大支持,在「反中」上持續加碼,而另一女性參選人,前總務相高市早苗亦不改其右派色彩,助長岸田的「反中」言論。岸田接受《日經亞洲》專訪時指出,對北京在外交及經濟方面的攻擊行為「深感震驚」,對付中國將是其領導政府的首要任務。岸田直言,將以經濟為重點,保護日本的地緣政治利益,在防禦方面需要具備從源頭打擊敵方飛彈基地的能力,以防止迫在眉睫的攻擊。對敵方基地採取「先發制人攻擊」向來是「專守防衛」的禁忌,岸田的態度挑戰日本「和平憲法」的防衛底線。

此外,岸田對《華爾街日報》表示,民主主義與專制主義擴大對抗中,台灣位於最前線,日本需要對「台灣有事」未雨綢繆,持續調整因應措施。岸田認為,日本無法獨自應對台海衝突,除非與盟邦美國合作,日本須與美國對此展開兵棋推演。對「台灣有事」的表態,岸田較菅義偉更為露骨,似乎想藉美日同盟介入台灣問題,實質突破「憲法第九條」對戰爭的限制。

岸田掌舵鴿派「宏池會」

岸田實為「宏池會」掌門人,該派源自60年代實現日本所得倍增的前首相池田勇人,繼承吉田茂路線,雖重視美日同盟,但偏向新自由主義,在自民黨內素來被視為穩健鴿派,岸田的發言迥異過往,或為角逐總裁表態,與河野太郎拚場,因而在言論上向黨內保守派示好。究竟如何,須檢視其具體施政作為,聽其言觀其行。

因此,岸田首相是否延續菅義偉的「親美、反中、保台」難以定論。因為日本政府向來是以美國馬首是瞻,岸田會先觀察美中關係的發展,再決定日中關係的走向,對台政策又次於日中關係。拜登主政後,續與中國激烈對抗,但無意衝突,不會挪移美中關係的壓艙石「一中政策」,走入自民黨右派設的局,在美日同盟中「被牽連」捲入不符美國戰略利益的衝突,此端倪見諸拜登與習近平9月10日的電話會談。

美、中對抗似乎成為日本國內政治競爭的選舉牌,但自民黨右派尾巴搖狗的政治想像難以左右美、中博弈。何況岸田亦非右派意識型態掛帥,安倍2012年再任首相後,他擔任近五年外務大臣,是能跟北京說上話的務實派,順利破冰釣魚台「國有化」後陷入低潮的日中關係。在選戰中,日本右派或許道出心裡話,但日本政府仍不會輕舉妄動,岸田主政日本,右派主張不必然化為成內閣政策或法案。

習、岸電話會談

10月8日,岸田文雄與習近平舉行電話會談,當天岸田亦在日本眾議院發表上任後首次的施政報告。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岸田為爭取細田、麻生及竹下等三大派閥的支持,展現對中強硬姿態,以滿足黨內保守派,但選舉語言不等於治國的對中政策,中國不因岸田的「抗中保台」言論升高日、中對抗,在日本國會指名岸田為首相後,習近平與李克強旋即致賀電,展現對中日關係的高度期待。

習近平在賀電中呼籲「對話」,李克強則強調「交流合作」,意味將來北京在對日外交上的主旋律不是「對抗」、「對話」與「交流」為中日關係的關鍵字,但中日關係的主要障礙在「台灣問題」,習近平重申「雙方應該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立的各項原則」,其核心內涵即為「一中原則」。

北京不容許岸田內閣藉口日本南面有事,介入「台灣問題」,在台日關係上突破「72年體制」的框架,與台灣發展具主權意涵的安保合作。岸田雖留任對中立場強硬的防衛大臣岸信夫,但直言「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中山泰秀去職,由眾議員鬼木誠接任防衛副大臣,應是避免岸田內閣出現有違日本政府「一中政策」的出格言論,使中日關係橫生枝節。

岸田在自民黨總裁選舉後,旋即領軍自民黨再戰10月底的眾議院大選,進入選舉模式的岸田內閣一時雖無法轉圜日、中對立之勢,但在國會大選中,外交、安保以及對中國的政策等議題的重要性將相對弱化,而聚焦日本國民在國政選舉中重視的內政相關議題,如經濟、社福、教育等,激化日、中對抗無助自民黨選情,何況執政聯盟中的公明黨素來主張對中交往,維持與北京的友好關係。

北京無意惡化中日關係

岸田在施政報告中表示,與中國建立穩定的關係,對兩國、區域及國際社會極為重要。日本將協同共享「普世價值」的國家,堅持主張,強烈要求中國採取負責任的行為,同時與中國持續對話,就各項共同問題開展合作。岸田的對中政策沿著美國總統拜登的基調,在堅守原則下,透過對話,尋求與中國合作的機會,避免對立升高為衝突。

北京亦無意持續惡化中日關係,在中日首腦電話會談中,習近平強調中、日一衣帶水,「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希望妥善處理歷史、涉台等重大敏感問題。岸田回應稱,中日關係進入新時代,雙方應繼續加強經濟合作與民間交流,就對抗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等重要問題密切溝通合作,共同努力建構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及穩定的中日關係。

習近平以「重溫初心」,對岸田主政下的中日關係寄予厚望,因岸田領導的「宏池會」,承繼池田勇人前首相的經濟優先路線,該派系的池田勇人、大平正芳、鈴木善幸、宮澤喜一、河野洋平、谷垣禎一與岸田文雄七位自民黨黨總裁皆持對中友好態度。岸田借用池田勇人當年的治國口號,祭出重視分配正義的令和版「所得倍增計畫」,有別於「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以期走出安倍晉三的陰影,撕下「後安倍」政治標籤,開創「岸田時代」新局,而池田首相在1960年代即以重建中、日經貿往來,打開冷戰時期的中日關係,為1972年9月的中日關係正常化奠基。

以對話重建中日信賴

如何在美、中之間再造平衡外交,考驗岸田的政治手腕,其雖歷任戰後僅次於吉田茂,任期第二長之外相,但在美國、歐盟等西方盟國「抗中」氣氛瀰漫,日本國民對中認知趨於負面情況下,難度著實不小。

中、美對抗會壓縮中日關係的改善空間,兩岸關係亦復如是。若中美關係在孟晚舟釋放後持續釋出改善訊號,甚至實現「習拜會」,將有助中日關係回溫,因日本斷然不願在中美關係往好的方向發展時,繼續對中國採取對抗姿態,中日關係始有機會回到「對話」與「交流合作」的軌道,重拾雙邊關係中無可或缺的「信賴」,此方為日本南面安全的基礎。

「信賴」將在對立中失去,但僅能在對話中尋回。日本右派不信賴中國,並非中國現實上構成日本的生存威脅,而是右派不滿戰後日本在國際社會身分的心理投射,但中國崛起為不爭事實,日本須適應並找到與中國共處之道。相對的,北京不妨更多著眼於中國在外交上可盡其在我的部分,只要中美關係改善,中日關係及日本的對台政策即不至出人意表。

取捨「專守防衛」是岸田試金石

選舉不同於治國領政,在對中政策上,曾擔任外相及防相的岸田應會在美、中博弈中審慎應對,但未來日本在安保上如何展開「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及「先發制人攻擊」的討論,應是牽動美日同盟與日中關係的關鍵,其中「中程彈道飛彈」是否進駐日本更將挑動北京的敏感神經,但這些問題最終仍將歸結到難解的「和平憲法」下之「專守防衛」如何自圓其說。

岸田為戰後首位出身原爆地廣島市的首相,在安全戰略及防衛政策開展上,如何回應選區反核、反戰且堅守「和平主義」之民意要求,乃檢驗岸田是否由鴿轉鷹向「安倍路線」靠攏,亦或堅守開山祖池田勇人的保守本色,再造「宏池會政權」的判準。

安倍執政七年多未能克盡全功的難題,岸田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解決,取決的仍是日本民意,而非黨內的「派閥力學」,10月31日登場的眾議院大選,自民黨與共同執政的公明黨繼續控制眾議院,再續「自公聯合內閣」應無懸念,但來年7月的參院選舉為岸田內閣能否長期化的挑戰,岸田若無法在短期內交出施政成績,取得民意的認同,參院大選恐難逃民意反撲,屆時岸田勢將跛腳,亦或步上菅義偉後塵,再添一筆「短命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