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中國人的事

評介美國學者對台灣問題的說三道四

花俊雄
(旅美政治評論家)


一、引 言

中國大陸自10月1日以來對「台灣防空識別區」進行了數量空前的出入。據蔡政府「國防部」發佈的信息,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的大陸軍機有154架次。「國防部長」邱國正10月6日到「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說:「緊急情況就在眼前。」邱國正稱,當前的台海緊張局勢是他從軍40多年來最嚴峻的時候,並警告台灣海峽存在發生擦槍走火的風險。

7-8月一期的美國《外交事務》刊載了斯坦福大學國際研究所研究員、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非常駐高級研究員奧利安娜.斯凱拉.馬斯特羅(Oriana Skylar Mastro,中文名梅惠琳)的一篇重點文章,題為《台灣的誘惑:北京為何可能訴諸武力》,引發美國政學界不同觀點的批評,因此,9-10月號的《外交事務》刊載了六人四篇論述《緊急的海峽?北京對台威脅的辯論》,就所有大陸對台動武的諸般估算進行討論。這是繼5月1日出刊的英國《經濟學人》的封面文章《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如何避免就台灣的未來爆發戰爭》,聚焦台灣的未來是戰是和的又一次交鋒。

二、訴諸武力的可能性

《台灣的誘惑》長文開篇以許多跡象來表明,「北京方面正在重新考慮其和平方式並審視進行武裝統一的可能性」。她評估道:「這是30年來第一次需要認真考慮中國可能很快使用武力結束其近一個世紀的內戰的可能性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表達了解決台灣問題的雄心,捍衛主權更加強勢,並下令中國軍隊加強在台灣附近的活動。

北京思想的明顯轉變是通過數十年的軍事現代化努力實現的。儘管北京方面沒有制定統一的時間表,但習近平一再強調,台灣問題不能久拖不決,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完成祖國統一。

梅惠琳指出,「中國領導人過去將攻佔該島的軍事行動視為一種幻想,但現在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真實的可能性」。隨著與美國的緊張局勢升溫,中國加快了在台海附近的軍事行動,僅在2020年就對台灣島的「防控識別區」進行了380次「入侵」。今年4月,中國派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25架戰鬥機和轟炸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顯然習近平不再試圖不惜一切代價避免事態升級,因為,他的軍隊有能力與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抗衡。

三、四項主要戰役

梅惠琳說,軍事規劃者認為控制台島必需的四項主要戰役,北京正在準備著。第一項包括聯合解放軍導彈和空襲,解除台灣的武裝,從而迫使台北屈服於北京的要求。第二項是封鎖行動,中國將試圖通過從海軍突襲到網絡攻擊的各種方式將台島與外界隔絕。三是對部署在附近的美軍進行導彈攻擊和空襲,目的是使美國在衝突初期難以馳援。第四是發動對兩棲攻擊,或許首先奪取離島,再集中陸海空兵力進攻台灣本島。

關於中國能否完成前三項戰役的能力,國防專家幾乎沒有爭論。中國可以迅速摧毀台灣的關鍵基礎設施,阻止其石油進口,並切斷其互聯網接入,並無限期地維持這種封鎖。根據退休的美國情報官員和中國問題專家朗尼.亨利(Lonnie Henley)的判斷,「美國軍隊可能會通過少量的救濟物資,但不會更多」。而且因為中國擁有如此先進的防空系統,美國很難通過攻擊中國的導彈運輸車、戰鬥機或船艦。

第四項也是最後一項戰役,遠不能保證成功。據美國國防部2020年的一份報告,「中國繼續建設有助於全面入侵的能力」,但「入侵台灣的企圖可能會使中國武裝部隊緊張並遭致國際干預。」時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Philip S. Davidson)3月表示,中國將有能力在六年內成功「入侵」台灣。其他觀察家認為這需要更長時間,也許要到2030年或2035年左右。

四、武統可能成為新現實

梅惠琳強調,所有人都同意的是,中國近年來在開展聯合行動的能力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美國需要充分警告才能成功防禦。隨著北京磨練其欺騙和干擾技術,它可能擾亂美國的預警系統,使美軍在襲擊的早期時刻處於黑暗中。習近平的軍事改革提高了中國的網絡戰和電子戰能力,可以針對民用和軍事目標進行訓練。正如時任美國國家情報總監丹.科茨(Dan Coats)2019年作證的那樣,北京有能力對美國發動網絡攻擊,這將對「關鍵基礎設施造成局部的、暫時性的破壞影響」。

鑑於這些增強的能力,許多美國專家擔心中國可能在美國還沒有機會做出反應前就控制了台灣。五角大廈和蘭德公司最近進行的兵棋推演表明,美國和中國在台灣的軍事衝突很可能以美國失敗告終。

隨著美中緊張局勢的加劇,中國官方支持的媒體越來越多地讚揚中國的軍事能力。4月《環球時報》描述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軍事專家說:「解放軍演習不僅是警告,而且是展示真正的能力,是在這方面實事求是地練習統一島嶼。」

有人認為,北京會在乎其受到制裁而影響經濟,但梅惠琳認為,北京既然下決心動武,就一定預期會在經濟上付出代價,而且,北京可能認為他們有社會和經濟優勢,可以讓他們比美國人撐得更久。中國在經濟上與美國脫鉤得越多,技術上越自給自足,這種優勢就會越大。而事實上,鑑於經貿關係上,世上多數國家也不願在美中之間選邊站。她警告說,「中國領導人將永遠為他們的東西而戰。如果中國在這一過程中擊敗美國,它將成為亞太地區新的主導力量」。

梅惠琳認為,要阻止中國大陸進攻台灣,最有效也是最困難的方法就是讓中國人相信,「武統」將以中華民族無法復興為代價。

梅惠琳最終寫道:「解決海峽兩岸不斷升級的緊張形勢沒有捷徑可走。對台灣來說,不幸的是,直到現在美國才意識到新的現實。」

五、不要陷入「入侵」的恐慌

在《緊急的海峽》一文中,昆西研究所東亞項目研究員奧德爾(Rachel Esplin Odell)與麻省理工學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何理凱(Eric Heginbotham)、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安全高級研究員、中國實力項目主任林碧瑩(Bonnie Lin)、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及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等五人提出他們的不同觀點,最後由梅惠琳答辯。

奧德爾和何理凱說,對中國大陸即將入侵的擔憂,是近年來促使華盛頓削弱其長期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的部分原因,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解除了部分華府與台灣官方交往的限制。這同時也加強了最近要求華府放棄「戰略模糊」政策的呼聲。不過他們認為,北京其實「在乎它的國際聲譽,儘管它可能永遠不會放棄以武力實現統一,但在沒有清楚的藉口與最後終局符合其政治目的的情況下,它並不急於攻打台灣」,而事實上,梅惠琳所提到的戰爭風險都是可以管控的,華府與台北不應對北京日益增強的能力做出過度反應,而應該通過更平衡的軍事及政治作為營造和平與穩定。

六、武力仍然是最後選項

林碧瑩和薩克斯也不贊同梅惠琳關於中國已放棄數十年來追求的「和平統一」、轉向軍事佔領的看法。他們說,雖然為可能的台灣戰爭做準備一直是驅動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因素,但「使用武力達成統一仍然是最後選項」,相反的,北京現在專注的是一步步削弱台灣人民的意志,讓他們得到只有中國統一,台灣才有未來的結論。

他們指出,中國領導人一直都採取這種做法是因為他們並不認為台灣注定走向獨立,也不認為統一的機會之窗已經關上,「歷任中國領導人在沒有實現統一的情況下推進他們的政治議程並烙印下他們的遺產,習近平也能如此,或許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沒有對統一定下明確的時間表。」

對於梅惠琳提到中國領導人對解放軍攻打台灣已做好準備,越來越有信心,林碧瑩與薩克斯說,的確,中國比5年或10年前擁有更先進的軍事能力,不過中國也故意誇大它的能力和自信,「這是他們對台灣和美國進行心理戰的一部分,分析人士不應該把中國這種自稱有能力輕易打贏台灣的表面宣示信以為真。」

七、習近平無需急於解決台灣問題

祁凱立認為,梅惠琳誇大了台灣議題對習近平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因為「北京想要做的是不戰而勝。」祁凱立說,中國決策者很明白,「如同過去70年來一樣,台灣的安全取決於美國對防衛台灣的明確承諾,而不是台灣人民或他們領導人的意志」,雖然大多數台灣人在美國的支持下都會抵抗中國的侵略,不過大部分人可能在被拋棄的情況下,會決定不戰而接受統一,因此「美國的趨勢,而不是台灣的趨勢,最終將決定台灣的未來。」

儘管祁凱立同意梅惠琳試圖對台灣面臨的迫切威脅發出警告,不過在「棄台論」者如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格拉瑟(Charles Glaser)、卡托研究所學者卡彭特(Ted Carpenter)及芝加哥大學的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等人則認為美國防衛台灣代價過高之際,梅惠琳這個警告反而強化了北京所偏好的敘事,即很快就能發動成功的攻擊行動,而防衛台灣對美國只會越來越困難、代價越來越高。

「她對北京將不惜一切代價、不惜任何後果征服台灣的假設,與那些呼籲儘快加強美國在西太平洋軍事能力的人,以及那些想要拋棄台灣以避免戰爭的人看法一致。」祁凱立認為,「現實上中國已經在沒有對台灣行使政治控制的情況下存活和繁榮了70年,沒有理由北京今天必須尋求征服台灣。」他說,梅惠琳或許出於良善動機,但她的論點最終反而助長了那些想要不經一戰而把台灣拱手讓給中國的人。

八、梅惠琳的答辯

對於這些批評,梅惠琳在文章最後提出她的回應。她說,總而言之,我所有的批評者都突出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即因為華府設法說服北京,武裝統一將失敗,北京如果嘗試將付出重大的代價,因此過去70年來,台灣海峽的局勢保持相對穩定。但是,今日中國已不是70年前那樣的中國。它的軍事迅速現代化,經濟急劇發展,全球影響力日益增長,這使得北京改變了它對許多問題的考量。北京建立了全世界最大、最強有力的軍事;它的經濟對全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它對國際體系採取了更積極的主見,認為北京對台灣的想法沒有隨之改變,是一廂情願的看法。

梅惠琳指出,雖然這些批評者認為中國不大可能侵犯台灣,但他們仍然建議台灣改善防衛能力、美國強化在地區的軍事態勢,這些都顯示他們對北京會自我克制並沒有信心。她原先希望能說服質疑者,中國現在正在認真考慮武力統一台灣的選項,不過至少這個辯論得出一個共識:台北和華府都必須做出更多努力來強化台海威懾力。

九、結 語

不管是梅惠琳還是她的五個批評者,對於台灣問題的主導權和主動權始終掌握在北京手中這一點都沒有清楚的認識,給予充分的估計。北京至今仍堅持「和平統一」,不是凜於美國可能出兵干預,也不是不願承擔可能付出的代價,而是正如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所指出的,「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習近平在紀念大會上著重指出:「『台獨』分裂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復興的嚴重隱患」,因此「反獨促統」與「民族復興」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他嚴重警告:「凡是數典忘祖、背叛祖國、分裂國家的人,從來沒有好下場,必將遭到人民的唾棄和歷史的審判!」他強調:「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他鼓勵道:「兩岸同胞都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共同創造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