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生效對台灣經濟及企業的影響
RCEP生效對台灣經濟及企業的影響
壬寅伊始,全球經濟最受矚目的變化莫過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在15個簽署成員中,已取得包括汶萊、柬埔寨、寮國、新加坡、泰國、越南等六個東協會員國,以及中國、日本、澳洲、紐西蘭等四個非東協會員國政府先後批准,跨過了生效門檻,RCEP在這10個國家自今(2022)年1月1日起正式上路。據台北經濟部國貿局資料統計顯示,RCEP涵蓋22.7億人口,經濟規模26.2兆美元,出口貿易5.5兆美元,三項皆占全球的三成,成為全球最龐大的自由貿易區。此意味著,RCEP未來發展,不論對東亞區域貿易水平的提升、投資成長之促進,或是對東亞區域產業供應鏈的重組和價值鏈之連結,意義非凡,衝擊至鉅。
此外,值得重視的是,RCEP在促進區域內部各國實質經濟利益的同時,背後其實鑲嵌著21世紀以來「中國崛起」所衍生的「美中競爭」地緣政治。亦即從美國對中掀起貿易戰延伸至科技戰,甚至推動「印太戰略」經濟架構積極拉攏亞洲國家,其目的乃是藉此抑制中國崛起,進而孤立中國。不過,隨著中國內需市場需求快速成長,已成許多亞洲國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未來彼此勢必因RCEP日益深化而更加升溫,形成更密切的區域經濟整合。此一格局,將會讓美國更不易在經濟領域找到孤立中國的「切入」點,或難於提供更大的經濟利益讓這些亞洲國家割捨與中國的關係。
面對RCEP正式上路,台灣在中國大陸主導下短期之內難以加入,意味對區域內成員的出口動能,恐將因關稅影響而受到衝擊。雖此一發展勢必對台灣經濟造成相當程度之影響,但蔡政府迄今卻認為,目前台灣對RCEP成員出口占比高達七成的產品,包括:電腦、通訊設備、電子零組件、軟體、半導體、科學儀器、測試設備等,是受到WTO之下於1996年成立的《資訊科技協定》(ITA)之覆蓋,享受零關稅或低關稅待遇。再者,部分學者專家指出,隨著全球各個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尤其RCEP是在四個FTA基礎上整合,在歷經RCEP10年談判過程中,其實台灣廠商已經進行妥適調整因應,RCEP生效對台灣經濟造成的「即刻衝擊」較小。
更加令人意外的是,台灣重要貿易競爭對手皆已加入RCEP之下,政府高層官員卻又毫不在意對外宣稱:稍早之前台灣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是較RCEP更高品質開放層次的自由貿易區域經濟組織,加上長期以來台灣與CPTPP成員之間的貿易頗為密切,未來成功獲致加入CPTPP機率很高;再者,目前對RCEP成員的出口產品仍未受ITA覆蓋的鋼鐵、汽車、石化及紡織等產業,可以選擇拓展歐美市場或前往海外設廠等策略因應,此時此刻不需要過度擔憂RCEP正式上路後對台灣經濟可能帶來的影響。
分析上述蔡政府高層官員的自信發言,或是部分學者專家的樂觀評估可以發現,不但在現實狀況上,並未審慎考量RCEP正式上路可能衍生許多突如其來的短期衝擊,而且在最終結果上缺乏警惕,隨著RCEP日益深化的長期威脅。這些已無法避免的挑戰,在無形中極有可能更進一步延伸成為台灣經濟及企業危機。
RCEP正式上路對台灣經濟的危機包括:其一、若以全球貿易占比衡量,雖目前RCEP仍落後於歐盟,但從近年來東協國家經濟呈現高度成長的表現觀察,未來貿易占比勢必超越歐盟。由於地理位置相鄰,東協國家長期與中國形成極為密切的經濟夥伴關係,中國可能透過RCEP更進一步深化主導東協市場。蔡政府冀望透過「新南向」替代「西進」政策,並未將RCEP的發展加入規劃,是否再度重蹈過去「南向」政策覆轍?
其二、RCEP雖架構在四個FTA基礎上加以整合,而目前台灣已簽署的雙邊FTA(包括中國大陸早收清單)覆蓋占比僅9.68%,遠不及競爭對手南韓的62.21%和日本的18.62%,加上後續FTA談判,南韓將達83.39%、日本71.24%,如果未來中、日、韓三國更進一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勢必對台灣的出口造成更大壓力。台灣在參與區域經濟組織過程中,又因政治糾葛受到干擾,在內需市場規模不足限制下,除了不易吸引外資來台推動國際合作之外,將會造成缺乏與國際接軌機會,無法享受開放倒逼改革利益,甚至可能影響經濟升級。
其三、RCEP在排除區域內部高達九成以上傳統製造業產品貿易關稅的同時,更加重要的是,RCEP將會擴大放寬服務業市場准入門檻,尤其是極具潛力,蓄勢待發的東協10個國家服務業市場,更是受到市場規模狹小限制的台灣金融、電信等相關服務業之發展機會。亦即台灣服務業在無緣進軍RCEP布局下,未來除了可能重創其更進一步的創新發展之外,無疑將會延遲台灣產業結構轉型。
再就RCEP日益深化對台灣企業的危機而言,包括:其一、RCEP正式上路後,未來台灣企業對布局RCEP市場的競爭,其中最為關鍵的是關稅壁壘。如日本馬上可以大幅降低與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之間的關稅壁壘,尤其是目前關稅相對較高的汽車與汽車相關產業,更具有進軍中國市場的優勢;至於南韓對出口中國市場產品的免除關稅比重,則是因加入RCEP而從既有8%,大幅提升到86%。亦即隨著RCEP生效,除了提高中日韓簽署FTA信任基礎,將會促進中日韓貿易關係更進一步深化,加上日韓產品在品質上與台灣的產品頗為接近,在無形中勢必讓台灣企業的生存空間受到壓縮。
其二、RCEP對自由貿易品質的要求標準「層次」,雖然不如CPTPP嚴格,加上台灣企業出口RCEP產品的七成受到ITA覆蓋,享受零關稅或低關稅待遇;但是RCEP自由貿易領域核心,卻又聚焦在以工業為中心的「傳統產業產品貿易」,其關稅排除比重高達九成以上。亦即在RCEP區域內部夥伴國家相互減免進口關稅,相對在區域外部如台灣需要增加負擔10%以上,這些產業提供就業機會可能超過科技產業,包括:石化、鋼鐵、工具機械、紡織等出口大陸、東協等國家,對其恐非「短期影響不大」,而是未來10年之內恐將面對來自日本、南韓更激烈的競爭,很可能逐漸喪失市場。
其三、RCEP在中國積極主導下,未來將有助中國更進一步落實其推動的「一帶一路」政策,尤其是在配合執行「一帶一路」相關計畫之下,透過區域內部產品技術規格的訂定、電子商務平台之設置等形成貿易限制,此對台灣企業布局RCEP市場造術衝擊。
無庸置疑,台灣受到內需市場規模狹小限制,出口貿易是促進經濟持續成長的命脈,過去以來,出口貿易占GDP之比重大致維持六成。雖台灣希望加入日本主導的CPTPP替代中國主導的RCEP,作為拓展出口貿易策略;但台灣申請加入CPTPP時間是在中國大陸提出之後,此將使得未來與CPTPP成員的諮商談判程序益發艱辛。此外,拜登上任美國總統迄今,面對國內疫情並未緩和,加上物價飆揚,在內政優先,以及加入CPTPP衝擊美國勞工就業權益等因素考量下,已經明確表示無意重返CPTPP,讓台灣希望透過美國協助加入CPTPP之機會相對降低,顯示台灣加入CPTPP難以「過度樂觀」。
整體而言,面對區域經濟整合蔚為潮流之下,透過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或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增加出口,藉此促進經濟持續成長,是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不二選擇。然而,蔡政府卻又將核心聚焦於占台灣貿易金額25%的CPTPP,忽略加入CPTPP從提出申請、接受相關文件、與既有CPTPP成員的諮商談判、完成程序同意,是頗難掌握的遙遠期程;比較之下,占台灣貿易金額59%的RCEP,已經生效所延伸的衝擊,卻又在蔡政府過度樂觀與意識型態糾纏下,有意無意加以擱置,此乃台灣經濟與企業生存發展的真正風險。◆
社論
RCEP生效
帝國的黃昏
中國與世界
台海兩岸
台灣事情
原鄉人的故事
海峽短評
新聞剪輯
編後
網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