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更會坦率支持台灣的獨立地位?

2022是岸田「新外交」困難的一年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開年之後,奧密克戎(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在日本擴散,日相岸田文雄以防疫為先,取消赴澳洲訪問的計劃,1月6日與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舉行線上會談,並簽署《日澳相互准入協定》(RAA)。此協定旨在達成日本自衛隊與澳軍互訪,理順聯合演訓,以進一步加強防衛及安全保障合作,將雙方關係推向「準同盟」的形式。

RAA劍指中國

日、澳簽訂RAA係針對中國,並透過美、日、印、澳 「四邊機制」(Quad)保持密切合作。除《美日地位協定》,此為日本首次與第三國締結類似協定。RAA的簽訂意味日、澳雙方的部隊將自由進入對方境內從事訓練及演習,無須逐次就條件進行談判,並設置「聯合委員會」,就運用協定展開對話及協調。

莫里森向岸田表示,RAA是一項標誌性條約,為雙方在防務與安全領域的高端合作翻開新頁,日、澳正面對一個複雜和快速變化的世界。岸田則強調,RAA是日、澳安全合作邁向新階段的劃時代協定。RAA為提前規定部隊聯合訓練時簡化攜帶武器入境及海關手續等的協定,可使兩國間部隊派遣變得更為順暢,營造順利展開安全合作的效果。

除澳洲外,日本與歐洲、東南亞各國刻正加緊強化防衛合作。日本試圖與「盟國」美國以外的國家合作,應對中國在東海和南海漸趨增強的軍力,但因法律制度不同,深化關係所需的協定談判陷入長期化,而日本定位為安全合作一環的防衛裝備品出口亦不順利。RAA的實現可做為日後日本締結類似協定的經驗,加速擴大日本的安保合作網絡。據悉,日本後續計劃與英國及法國談判RAA。

美日「2+2」共商應對緊急事態

在日、澳完成RAA的同時,美、日亦以線上方式舉行雙方外交及防務閣僚出席的「安全保障磋商委員會」(2+2)會議,此次對話為岸田上台後首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中國具有挑釁性的行動正加劇台海、東海及南海的緊張局勢。美、日「2+2會議」聯合聲明直接點名中國的軍事抬頭,將共同採取必要應對措施以遏制有損區域穩定的行動,聲明再次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敦促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2+2會議」明確將中國視為美日「同盟」所需因應的安全挑戰,且為印太安全的核心問題,美國對日本在角色、任務與能力的演變表示歡迎,討論日本擁有在對方國家境內阻止彈道飛彈的「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的可能性,聯合聲明中載明「包含對抗飛彈威脅的能力在內,日本不排除任何國家防衛的任何選項」。

此外,美、日擬議制訂應對緊急事態的共同計劃。聯合聲明指出,「樂見取得切實進展」,美、日期待就提高同盟防禦能力,「簽署實質性協議及特別協議」。蘭德公司高級研究員黑考特(Scott Harold)說,日本雖早已將台灣問題納入「周邊有事」範圍,但過去並未就此作出具體行動方案,從這角度而言,美、日針對台灣緊急事態制訂聯合行動計劃草案是一項新的進展。囿於美軍對中國武統的任何有效反擊皆離不開日本自衛隊的支援,包括全面使用台海附近的日本島嶼,美國近年來一直強烈期待日本攜手共同應對台獨可能挑起的台海衝突,但對日本來說,此意味著戰時日本鄰近台灣的島嶼可能遭到中國攻擊,日本民意對此態度保留。

美、日、澳「以台制華」

然而,美國、英國及澳洲2021年9月簽署「澳英美聯盟」(AUKUS),美、英承諾將協助澳洲建造核動力潛艇,並評估澳洲潛艦基地設施,使美、英核動力潛艇得以先行進駐部署。除美國之外,澳洲是唯一列名Quad及AUKUS的國家,大幅提高了澳洲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地位。受制於「和平憲法」及「非核三原則」的日本,對澳洲在印太安全的新角色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日本推進與澳洲的「準同盟」,著眼於美國國力漸露疲態下,在安全上無法藉扈從美國應對中國崛起對日本構成的挑戰,而須擴大與其他中型國家結盟,以獲得安全。但在美國同盟體系中地位逐漸上升的澳洲將改變冷戰以來,美國以美日「同盟」梳理東亞安全秩序的架構,日本的角色可能弱化。岸田首相須說服民意,回應美國對日本在印太區域擴大安全角色的期待,在「專守防衛」上尋求解套,以避免美國「捨日本,就澳洲」。

但美、日、澳深化安全戰略合作無疑擴大與中國間的「安全困境」,激化印太國家的軍備競賽,不利於區域和平穩定,難以撐起東亞的安全,更無助區域經濟復甦、產業鏈重整以及共同應對全球性危機。北京認為,日、澳深化安保合作劍指中國,突顯「以台制華」,日本在其間扮演積極角色,試圖借助台灣問題及涉台地緣政治擴大日本對外利益主張及話語權。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2021年的報告分析認為,菅義偉上台後,對中國的政策開始進行調整,根本轉變安倍執政後期所確立的緩和中日關係的政策立場,包括在台海政策上採取了進一步介入台海事務的行為,而此一政策轉變的大背景是,日本國內政治近年來進一步右傾化,視中國發展為日本最大的「現實威脅」。

日本民意對EABO態度保留

\ 針對台海情勢的可能變化波及日本西南群島,美、日著手制定因應突發事態的新美日聯合作戰計劃草案,內容包括在事態的初期階段,美國陸戰隊依「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在鹿兒島縣至沖繩縣的南西群島設置臨時的攻擊用軍事據點。大陸新華社分析認為,該計劃草案的主要內容,乃為落實美陸戰隊的EABO構想,即美軍將利用日本的南西諸島「化整為零」,突破中國岸基打擊力量構築的「反介入」地帶。日本西南諸島扣除多數的無人島,大約有200多座島嶼,其中可供日本自衛隊和美軍使用的地點有40座左右。但日本防衛省認為,居民捲入戰鬥的風險會飆升,無法獲得理解。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海軍上將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2021年11月訪日與防衛省統合幕僚長山崎幸二舉行會談,EABO為主要議題之一。會後,防衛省官員透露,自衛隊最高層的臉色很不好,似乎阿奎利諾對「盟國」的自衛隊施壓。

然而,日本該區域的居民對於捲入衝突,成為攻擊對象感到不安,屆時如何安全疏散居民,保護生命安全是未來美、日制定計劃時居民所關注的焦點,並決定民意能否支持計劃,此問題將成為美日「同盟」中繼沖繩美軍基地遷移問題,另一受沖繩居民反對的議題。日本基於周邊安全關注台海情勢,但無意捲入民進黨搞獨立引發的戰爭,使戰火延燒到日本,日本人民招致生命、財產的損失。

因此,如何將戰火阻絕境外為岸田內閣在擬定相關因應對策的重點,而非為蔡政府挺身而出,亦即安倍所言之「台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也可以說是等同「美日同盟有事」道出日本對「台灣有事」若擴大為中、美衝突,基於美日「同盟」,日本恐難置身事外。

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接連對「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發言,造成中日關係對立升高後,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與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12月27日舉行視訊會談,雙方聚焦亞太地區形勢,台灣、東海及南海等議題及落實建置東海的「海空聯絡機制」,避免擦槍走火,造成中日關係結構性的破壞。

日本對台海緊張升高及大陸《海警法》實施後,雙方在釣魚台周邊海域維權可能引發的衝突感到不安,此為影響東海及日本南面安全的重大隱憂。日本除須未雨綢繆,通過美日安保與美國共商對策外,亦須藉外交,強化中、日對話緩解雙邊關係中的「安全困境」。

中、日防長視訊會談中,岸信夫呼籲加強日、中防務交流與合作對兩國關係發展及維護區域穩定皆具重要意義。日本願與中國克服疫情影響,加強戰略溝通與危機管控,推進日、中海空聯絡機制直通電話建設等方面工作,共同努力構建建設性的、穩定的中日關係。

岸田「新外交」

中、日存在東海海域爭端及海洋利益上的矛盾,但不意味日本將與中國尋求衝突。2021年12月22日,岸田首相在東京演講時拋出「新外交」概念,表示將繼承「宏池會」的現實主義外交傳統,推進「自主外交」。岸田的「新時代現實主義外交」是否奏效,不得而知,但岸田顯然不願受制於安倍的「抗中」,在美、中對抗中,岸田不向美國一邊倒,靈活的在兩者間維持動態平衡,以兼顧經濟與安保,透過外交途徑與北京尋求海域問題的解決。

岸田雖欲摸索與中國的穩定關係,以現實主義判斷如何與中國打交道,但在「台灣問題」上漸棄低調。前美國在台協會處長楊甦棣(Stephen Young)認為,日本似乎已經決定更直率地支持台灣的獨立地位,使其更接近華盛頓目前的立場—尤其是在如何捍衛台灣不受侵略方面。尤其是在島嶼防禦方面。美國將中國視為唯一對手,日本身處美、中對抗最前沿,必須妥慎應對。與中國安全戰略矛盾日增的日本,是否為制衡中國更向美國傾斜?甚至為「盟國」試台獨水溫?2022年將是岸田「新時代現實主義外交」困難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