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前進東南亞「心餘力絀」

重審拜登亞太戰略的實際效果

李海默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青年副研究員 )


2022年1月,美國《華盛頓郵報》刊載了奧爾森(Henry Olsen)一篇分析文章,文中盛讚拜登針對中國的亞太政策的實施效果。作者認為,2021年哈里斯的越南之行,美國防部長奧斯汀的菲律賓之行,美國務卿布林肯的東南亞印、馬(尤其是印度尼西亞)之行,皆旨在增強美國在亞太區域對華的外交進逼策略。從某種意義上說,奧爾森也許說的並不錯。我們看到,拜登一再強調他要將戰略重心調整到亞太,要團結東盟,2021年10月,在與東盟召開的線上峰會中,拜登還曾提議組建「印太經濟框架」。

然而實際上,拜登政策更像是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說的遠比做的多」。如拜登搞的民主峰會僅僅只邀請了東盟10國裡的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三國,而將包括新加坡、泰國、越南在內的其餘七國統統排除在外。這種以意識型態決定國家利益的作法,實在愚蠢。

更不必說在推動國際貿易一事上,美國幾乎沒有實質性進展。相比之下,經各方努力,「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於2021年11月2日達到生效門檻。2022年1月1日起,RCEP對汶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中國、日本、紐西蘭和澳洲10國正式生效。韓國於2022年2月1日加入到生效實施中。剩餘成員國也會在完成其國內的批准程序後陸續生效實施。RCEP生效後,預期區域內90%以上貨物貿易會逐步實現零關稅。

我們看到,餘下尚在走國內批准程序的,包括緬甸、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四國,緬甸主要是因為2021年國內剛發生了政治風波,所以會有所延宕,而其餘三國則恰好是被拜登拉去參加「民主峰會」的國家。而再對比奧爾森文中的「表揚」名單,則可以看到:拜登政府目前在東南亞區域的主要著力點是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這三個國家(尤其是前兩國),次要的著力點是越南、泰國等。

而即使是被拜登政府所特別垂青的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實際上也並不會停止其加入RCEP的腳步。如菲律賓貿易與工業部長拉蒙.洛佩斯日前敦促其參議院儘快批准RCEP,並認為加入這一協定對菲律賓經濟復甦至關重要。又如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的經濟統籌部長艾爾朗加(Airlangga Hartarto)表示,印尼可能在2022年首季批准加入RCEP。再如,馬來西亞相關官員也表達了很強的推進加入意願。

這就非常說明問題。即使是被拜登政府所重點拉攏的那幾個東南亞國家,也不會排斥與中國的經貿合作。這些國家很可能在中、美兩強之間取某種騎牆態度,希望兩邊都不得罪。如印尼總統最近就公開表示:「印尼同中國的良好關係基於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印尼願同中方加強經貿、抗疫等領域合作,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建設好『區域綜合經濟走廊』,歡迎中國企業赴印尼投資,開展高技術、綠色等領域合作」。拜登政府的亞太策略,至少在東南亞部分,有逐漸淪為碎片化趨勢。因此,其實際產生的效力大概遠不如奧爾森文章吹噓的那麼美好,那麼強勁。

美國在拜登治下,直到今日對「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都無進取動作,美國對國際貿易框架的這種消極態度,和東南亞區域內國家對國際貿易框架的熱情形成鮮明對比。

這種情況西方學者也注意到了。2021年9月,學者多夫.薩克海姆(Dov S. Zakheim)指出,拜登的對外貿易政策實際顯示出他在力阻中國成為亞太區域內各國最主要貿易夥伴一事上的猶豫不決,舉棋不定。2021年12月,蘭德智庫的分析文章就指出拜登的東南亞政策要改進的地方太多。2022年1月,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發文,坦率又尖銳地指出「拜登的亞太政策已經進入了死衚衕」。

反觀中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早在2010年已正式全面啟動,至今穩定運轉。 在2021年11月舉行的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紀念峰會上,中國-東盟正式宣佈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而就國際貿易實際情勢言之,2020年,中國和東盟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據相關數據,2020年,東盟超過歐盟,躍升為中國最大貨物貿易夥伴,這是東盟繼2019年超過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後實現的又一次突破。 中國則連續12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

非常有意思的一點是,CPTPP成員國框架中的汶萊、馬來西亞、越南和新加坡四國都是東南亞區域內國家,而據傳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都對中方申請加入CPTPP持開放態度,由此亦可見中國外交之成效。這些成效,並非是拜登政府空喊兩句意識型態口號就能一筆勾銷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