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世間》 人世間的中國

張方遠
(時評作家)


大陸電視劇《人世間》今年春節開播以來,創下央視黃金檔近八年收視率最高的紀錄,豆瓣分數高達8.1分,令無數觀眾淚目,影星舒淇也在微博上淚推:「不要準備紙巾,備條大毛巾,哭麻了」。據了解,迪士尼已經購買了《人世間》的全球版權。

《人世間》改編自梁曉聲2019年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的同名長篇小說,原著長達115萬字,分為上中下三卷,電視則以58集的連續劇,講述時間跨度從1960年代到2016年約莫50年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東北某省會城市名為「光字片」的居住區,以周家三代人為主線,輻射出十數位平民的人生軌跡,與時代變遷下的中國社會百態,被譽為一部「中國百姓生活史詩」。

感動人心的複雜歷史

導演兼製片人李路分析,這部電視劇之所以火熱,靠著是老輩與年輕觀眾的兩頭拉動,青年一代看到父輩艱辛的歷程,老一代則看到自己走來的道路,產生出巨大共鳴。放在台灣的視角來看《人世間》,一些觀眾在臉書「陸劇討論社」分享觀後感表示很感動,或許看到了劇中人物為日常生活掙扎、社會人情冷暖、以及親情友誼的糾葛,從而感同身受。如同李路所說,他為這部劇設定的方向就是以溫暖為底色、以群像為基礎,因為「溫暖是永遠的主題」。

當然,感動人心已是《人世間》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然而,飾演周家母親的薩日娜也曾懷疑,海外的觀眾真能看得懂這樣的一部劇嗎?誠然如此,因為《人世間》之所以真實卻不狗血,更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其背後深刻複雜的歷史,從而將各種人生閱歷鑲嵌其中。

原作者梁曉聲說過,他想透過《人世間》這部「大書」,為中國文學史的長廊裡留下一些罕見而珍貴的素描:為父親那一輩的大三線建築工人畫像,為平民人家上山下鄉的哥哥姐姐畫像,為留在城市裡成長的弟弟妹妹們畫像,為下崗工人畫像,也為80年代初期的一批幹部、知識分子、大學生畫像,結合成為創作的初心。因此,對台灣觀眾來說,《人世間》更像一部平易近人的中國現代史,重新認識分離了70多年的彼岸。

個人命運與時代曲折

有人認為貫穿全戲的主軸是「愛」,包括了對家人朋友的「小愛」,與對國家人民的「大愛」。但另一條更需要去感受和體會的主軸應該是「難」,包括上山下鄉時代人們的抉擇,改革開放之後國企改革的難處,工人下崗的苦痛,偏鄉貧窮的深淵,城市拆遷的拉扯,甚至是資本主義帶來的人心轉變與人性考驗,不只支撐起了《人世間》劇情的張力,更毫不避諱地揭露了經過國共內戰、朝鮮戰爭的幾代中國人,一路走來的篳路藍縷與傷痕累累。

劇中由雷佳音飾演的主角周秉昆,在一個與其養子周楠生氣宣洩的橋段中如此感嘆:「覺得生活苦嗎?嚼嚼自己嚥了」--這不是對人生兩手一攤的「躺平」,更不是顧影自憐的無奈,而是中國人不屈服於困難與挫折的堅毅,體現了「愚公移山」精神,個人命運折射出了時代崎嶇。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是盲眼少年鄭光明拿著不同顏色的玻璃瓶底蓋望向天空,努力感受和尋找光明,他的平靜與執著讓人既動容更覺可愛,中國人面對生活的勇敢、善良與向上,「像種子一樣、一生向陽」(主題曲歌詞),完全在這麼一個鏡頭裡盡顯出來。

兩岸分斷的台灣悲哀

相較於此,台灣近百年的曲折路同樣值得敬佩,但在親美日與台獨的扭曲下,生長成了不可自拔的悲情意識,從而對於大陸土地與人民產生了「近親憎惡」的隔閡與仇恨,甚或帶著莫名的優越感敵視同胞,殊不知自己同為分斷體制下的受害者。不久前過世的彭明敏,1992年返台後隨即在台大法學院演講,其中有一段話堪稱此種心態的寫照:「假如台灣人真的那麼不爭氣,一定給人家管的話,為什麼要選擇那麼貧乏的、不衛生的、落後的國家呢?我們為什麼不選更漂亮的、安定的國家,例如瑞士,來個『一國兩制』好了。」

當失去對歷史的「溫情與敬意」時,台灣人自然無法理解大陸人民如何在本沒有路的地方走出路來,也無法理解集體成就背後的個人犧牲,只能鑽牛角尖地在文革、民主等問題上大做文章,永遠無法理解苦難何以造就輝煌,自以為在人家的傷口上灑鹽,卻不知傷痕才能使得平凡偉大。

與彭明敏形成鮮明對照的已故台大外文系教授顏元叔,有一篇流傳極廣的文章《向建設中國的億萬同胞致敬》(《海峽評論》第2期,1991年2月號),他這樣寫道:「中國的問題很複雜,其實也很簡單,簡單得只有一個字:幹,幹,幹!多加三個字:苦幹,實幹,硬幹。」把道理說透了,或也是《人世間》導演想傳達的寓意:「不完美才是人世間,完美了那是天堂」。

撫慰民心與鼓舞信念

《人世間》在3月1日收官,差不多是上海疫情大規模爆發的時間點。上海受到病毒無情的折磨,網上各種訊息和文章透露出上海市民的憤怒與忍受,但幾乎沒有人不相信,上海必定會挺過這場大難關。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也是著名劇評家毛尖說,《人世間》當然算是上海封控這段時間最好的一個劇了,「歷史的抒情語法舊了點,但依然席捲天南海北的觀眾」。

《人世間》不只撫慰疫情重災區的民心,鼓舞著對人性與民族依舊保持高度信念的人們,也是這個被資本、霸道與傲慢摧殘的黑暗世界中,得以令人對未來不會放棄樂觀的生活本質,正如梁曉聲所言,《人世間》最寶貴的就是人和人之間的溫度,守望人性中最柔軟的部分。《人世間》的戲裡戲外,看到了中國的人世間,也看到了人世間的中國,就像詩人田間所描繪的──「中國底春天生長在戰鬥裡,在戰鬥裡鼓舞著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