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外部敵人也救不了拜登

評金融寡頭控制下的美國政府與人民

張文基
(中美論壇社社長)


2021年拜登剛上任時,美國人民曾對他寄予厚望,然而一年多來,由於諸多對內和對外政策的失利,拜登的民意支持率持續下降,2022年4月13日昆尼皮亞克(Quinnipiac)大學全國民意調查 ,僅有33%的美國人贊成拜登的施政,54%不贊成,13%沒有表達意見。也許為挽救他和民主黨2022年期中選舉的命運,以免失去國會兩院的控制權而導致他提早成為一個跛鴨總統,他最近在對俄和對中都採取了更具侵略性的政策。這能夠挽救拜登嗎?有利於美國長遠的利益嗎?美國所面臨的許多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烏克蘭戰爭長期化美國會是贏家嗎?

烏克蘭戰爭暴露俄羅斯軍隊許多弱點,如戰場偵查、感知、協同、指揮、後勤補給等,俄軍在很多方面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的水平,這也導致了三個月的戰事並沒有達到普京預期的戰略目標:不能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控制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和控制烏克蘭南部黑海沿岸區域。今天烏克蘭已成北約事實上(雖然不是名義上)的盟友,因為北約和美國已公開的全面提供軍事和財政援助烏克蘭。所以俄羅斯還沒有勝利。

從短期看,拜登團隊認為美國是最大贏家:1.美國領導下的北約軍隊沒有直接參戰,但是加大情報、指揮和物資的援助,這些援助雖不能使烏克蘭戰勝俄羅斯,但保證了烏克蘭戰爭的持續,冀望藉此拖垮俄羅斯的軍事和經濟,導致普京垮台,改變俄羅斯政局,剪除中國的側翼友邦。2.促成歐盟各成員國加入美國領導的反俄統一戰線,在短期內消弭歐盟國家在軍事上邁向組織獨立統一的歐洲軍隊,在政治上消除歐盟和俄羅斯的接近。3.在經濟上破壞歐盟國家與俄羅斯發展互利共贏關係,其中最顯著的例子是在能源領域與俄羅斯脫鉤。這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歐盟各國,特別是德國的經濟衰退,而美國將是最大受益者。4.動盪不安的歐洲也將打擊美國的最大挑戰者--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進一步發展。

但長期而言,美國未必能笑到最後。首先,歐盟各國將遭受嚴重的通膨和經濟衰退,這也必將帶來社會的動盪和政治的不穩定,最終必定會促使各國人民質疑烏克蘭戰爭的必要性,危及美國精心謀劃的反俄統一戰線。

5月10日美國國會通過新的援助烏克蘭租借法案,它的前身在二戰時期成功的促成美國當時製造業的迅速發展,不僅幫助美國經濟走出大蕭條的困境,並有效地支援各同盟國,最終打敗納粹德國。然而,今天的美國經濟與當時有本質的不同,製造業已經空洞化,供應鏈不暢,而且今天美國的聯邦負債和赤字已接近危機邊緣。許多民生必需品,包括嬰兒配方牛奶都面臨短缺,造成許多百姓開始質疑為什麼要提供400億美元援助烏克蘭。烏克蘭戰爭真如拜登所願持續下去,必將衝擊美國內部穩定。

此外,希望把烏克蘭戰爭延長下去,拖垮俄羅斯,搞垮普京,可能嗎?迄今俄羅斯的經濟和社會秩序沒有不安定跡象,普京的支持率也沒有下降。為加速打擊俄羅斯,西方一直壓迫中國與俄羅斯劃清界線,但中國豈能忘記唇亡齒寒的古訓!有了中國的支持,西方的經濟制裁就不可能打垮俄羅斯。更何況,普京知道俄羅斯的看家軍事力量就是擁有全球最大數量的核子彈頭,他也公開宣稱「如果俄羅斯不存在了,世界的存在就沒有意義」,擺明了如果逼急了,就同歸於盡。

西方的制裁不可避免的加速世界分裂,降低美元在國際貿易和儲備的分量,而俄羅斯提供的便宜能源和農礦產品,又會增加中國、印度等國的工業產品競爭力。 新興世界的加速崛起必然增加西方發達國家的焦慮和各式各樣的制裁,世界將變得更不穩定,這難道符合美歐發達國家的利益?

所以,戰爭持續下去美國未必就是贏家!

美國近期對華的全方位遏制行動

由於俄羅斯軍隊的表現不如預期,烏克蘭戰局陷入膠著,這進一步鼓勵美國和北約加深對烏克蘭的軍事和經濟援助,鞏固了美國和歐洲國家的聯盟關係。拜登覺得可以將注意力重新轉移到中國,最近美國的一系列舉動很清晰的顯示美國正在積極運作不同層面的遏制中國戰略,包括將北約東擴到亞太,或者組織亞太版的北約。拜登的意圖能成功嗎?

我在5月7日《中國時報》發表《美國籌組反華「新北約」能成功嗎?》對近期美國系列動作有較詳細的陳述,結論是,美國多層次遏制中國的聯盟正在逐漸成型中:1.盎撒(盎格魯撒克遜)系美英澳同盟;2.擴大美日同盟到美日韓三邊同盟;3.強化美日印澳四邊機制,甚至擴大邀請韓國加入;4.北約東擴;5.用製造業轉出中國到東盟各國做為吸引力,擴大南海島嶼主權爭議問題,離間中國與東盟各國關係;6.製造兩岸敵對關係,遲滯中國的崛起。

拜登前四項有很大可能取得進展,但企圖拉攏東盟國家反華不可能成功,因為首先東盟是一個鬆散的組織,內部利益分歧,更何況東盟是中國的最大貿易集團,與中國的實質利益關係緊密而巨大,逼迫東盟各國在美中之間站隊,不可能得到絕大多數東盟國家支持。5月10日菲律賓大選結果公佈,小馬可士當選總統,杜特蒂女兒當選副總統,因此可預期未來六年,杜特蒂的對華和平發展政策會持續,這嚴重打擊了拜登在南海製造糾紛的企圖。 在台灣問題上,5月5日美國國務院公佈了最新的對台關係的事實敘述,對2018年的舊版本做了重要的修改:消除了「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句子,而改以「作為一個民主領導者和有力的技術基地,台灣是美國在印太的重要夥伴」。雖然文中仍然提及一貫的「一個中國政策」,但是不可否認,華府正在進一步傷害「一中」內涵。拜登在不斷挑釁,但並沒有準備好與中國立即發生一場全面軍事衝突。兩岸統一是中國不可動搖的國策,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解決,主動權在北京,不在華府和台北!

美中關係是決定世界未來的最主要關係,由於過去40年,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的20年,中國在各領域的迅速發展令華府震驚,感受到從意識型態、政治制度、經濟、產業、科技、軍事、教育……全方面的挑戰,所以在對華的基本定位上發生變化,從早期的利益攸關者到競爭者到如今的對手關係,這已經是民主、共和兩黨菁英的共識。然而在具體政策上,直到現在拜登政府的表述不是完全一致。

一個實際的例子,去年11月拜登曾向習近平表達了「四不一無意」的對華態度,當時他重申美國不尋求同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然而,最近的一系列行為卻與拜登的保證背道而馳,這使得中國和其他國家無法信任美方,言而無信是導致誤判引發戰爭的重要因素。拜登政府必須澄清對華政策的自我矛盾,今後幾個月拜登的言行值得關注。

美國最大危機:深刻的內部矛盾

美國的根本問題是嚴重的內部矛盾:貧富不均、通貨膨脹、種族歧視、施政效率低下、製造業外流……。這些矛盾長期不能得到解決直接造成過去50年來美國人對美式民主政治信心的持續下降。拜登團隊為轉移內部矛盾鋌而走險,加劇和俄、中的矛盾,希望挽救拜登和民主黨岌岌可危的2022年期中選舉。然而,塑造外敵不僅不能解決美國的國內問題,只會加重美國及國際危機。因為造成這些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美國政府已經被金融寡頭透過美聯儲控制。

金融寡頭無祖國,只是利用美國的國家機器替他們打開控制金融自由流動的壁壘。有能力不受他們控制的國家,如中、俄和印度,就必定是他們最終的敵人,而任何歐亞大陸內國家間的走向合作,金融寡頭必須將之摧毀。

要想瞭解這種深層的腐敗,2022年倫納德(Christopher Leonard)著《快錢之王:美聯儲如何破壞美國經濟》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 英格拉漢姆(Robert Ingraham)針對此書寫了篇非常深刻的書評,對造成今天美國根本問題的原因有精彩論述。下面是我的轉述。

這本書以其對美聯儲內部運作和決策的全面敘述著稱,尤其是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2001-2021年的運作,跨越四位美聯儲主席任期: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本.伯南克(Ben Bernanke)、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和傑伊.鮑威爾(Jay Powell),重點敘述伯南克和他的繼任者如何發起美聯儲對銀行業甚至一般企業的權力掠奪,並在此過程中,將美國經濟加速向純粹的投機利潤和高利貸的方向大規模轉變。正是這種轉變,伴隨著世界其他央行的類似政策,造成美國今天惡性通貨膨脹爆發的主因。

從1913-2008年間,美聯儲將貨幣供應量從約50億美元增加到8,470億美元。 然後, 在2008年底到2010年初的一年多一點的時間裡,美聯儲印製了1.2萬億美元新幣,為之前95年印製量的一倍半。2019年新冠疫情後美聯儲更加大「量化寬鬆」(QE)政策,急速擴大貨幣供應,用以購買(主要是債券)的資產,如今已達九萬億美元。然後,所有這些增發的現金都以幾乎零利率提供給美聯儲選擇的所謂25個「一級交易商」,基本上是華爾街最大的金融機構和G7國家的大銀行。

為什麼這些「一級交易商」和他們之下的各種證券投資商、眾多退休基金、甚至個人投機者都想要這筆錢?只是為了將其轉化為更大的金融總量金字塔(如衍生品),而在這過程中,透過一層層的「準備金率」加大槓桿率。 而這種金字塔最終都需要依靠來自工廠、礦山、農場等不斷萎縮的實體經濟來支撐。這種資產價值的通貨膨脹是不可能持續的,任何一個金融公司因為突發事件而發生資金鏈危機,很可能會造成系統性的金融危機!

在金融界主導的集體抽鴉片式的麻醉下,美國標普500指數從2020年3月的2,305點漲到2021年底的峰值4,818點,同時間納斯達克指數從6,880漲到16,212,而房地產也大漲,所以美國人的平均資產也猛漲,但是實體經濟的基本面卻是通貨膨脹、貧富差距加大、治安惡化……。美聯儲不得不開始加息,同時回收濫發的貨幣,過去這幾星期股市震盪加劇下滑,5月9日收盤時,標普下降到3,991,納指下降到11,623,情況很可能更壞,甚至導致遠超2008年的金融危機!

倫納德書中描述的是一個由美聯儲主導的銀行金融體系,現在幾乎完全服務於對衝基金、私募股權公司、投資銀行等的利益,這不是一個「現代金融體系」,是一個完全基於偷竊、賭博、破壞生產而造成人民貧困的體系。

幾十年的錯誤政策,對一般人民的傷害更是刻骨銘心。倫納德書中一個極好的小情節是關於雷克斯諾德(Rexnord)公司。雷克斯諾德成立於1892年,當時名為鏈帶公司,是家生產重工業所用的高精度設備(如特種滾珠軸承)的公司,是家富有成效的美國公司,然而在1990年代被一個「企業掠奪者」用垃圾債券債務收購了。

在接下來的20年裡,該公司被一遍又一遍地出售,每次出售都會積累更多的債務。該公司的部分業務被拆分並出售。工資被削減。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和其他私募股權公司都參與其中。公司的管理權從具有製造業背景的人手中奪走,並移交給擁有金融大學學位的人。

到2008年,該公司完全被視為「金融資產」而不再因其生產什麼受到重視。真正的價值和利潤不再存在於公司本身,而是存在於其債務中,這些債務可以永遠被買賣、展期、捆綁和投機。這是美聯儲創造的新金融世界,其中債務就是資產。到2015年,雷克斯諾德被債務淹沒,管理債務成為公司高管的首要任務。2017年,雷克斯諾德關閉了所有美國工廠,將業務轉移墨西哥,向當地工人支付三美元時薪。

雷克斯諾德有位員工費爾特納(John Feltner),2008年之前被汽車零部件製造商納威斯達(Navistar)聘為熟練機械師,在那裡他每年賺八萬美元。納威斯達關閉後,費爾特納在雷克斯諾德獲得一個職位,在那裡他年薪約六萬美元。當雷克斯諾德於2017年關閉時,費爾特納轉到當地一家醫院工作,年薪46,000美元。他的年收入減少43%,每換份工作,他的福利和醫療保險都會縮減。在2008年後的美聯儲政策下,費爾特納代表了全美數百萬技術工人的共同命運。

這難道是美國人民所希望的結局,顯然不是!這也不是世界各地人民所希望的遭遇!這是中國政權,中國人或者是中國體制所造成的嗎?過去30年中國也罷,俄羅斯也罷,甚至世界各地人民都是在西方主導的規則下求生存,求發展,並希望融入西方宣傳的烏托邦,為什麼就變成了敵人呢?問題到底在那?

今天美國的根本問題是金融寡頭透過金錢已控制了美國的民主機器:政黨、議會、政府、高階軍官、媒體、重要企業、智庫……,這種絕對的成功埋下失敗的種子。過去幾十年的金融政策導致嚴重的價值觀扭曲:獎勵短期投機而非從事實體生產和研發的真正技術和財富的創造者,這樣的制度如果不被修正,換人或換黨都解決不了問題!

人類社會面臨嚴重的共同危機,世界絕大多數人民都希望一個和平發展的環境,而這個必要條件就是彼此尊重、求同存異、互學互鑑、互利共贏。否則,任憑金融寡頭製造危機、發動戰爭,人類將面臨毀滅性的災難。

為了擺脫這個災難,美中兩國必須合作。第一步就是必須避免關係繼續惡化,從「對手」惡化到「敵人」,因為對手是你想打敗的人,而敵人是你必須摧毀的人。就對手來說,妥協是光榮的:今天的對手可能是明天的盟友,而對於敵人,妥協就是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