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要戮力調和「兩個法國」

兼論法國大選結果對歐洲的意義

花俊雄
(旅美政治評論家)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第二輪投票中以58.8%對41.2%擊敗對手勒龐,成功連任。馬克宏的獲勝,成為繼2002年希拉克以來,第一位贏得連任的法國總統。

本次大選投票率略低於72%,是1969年以來第二輪總統選舉中最低一次,棄權率達28%,即約有1,370萬人沒有去投票(約有4,870萬人登記投票),為50年來最高,加上300多萬張廢票或空白票,意味三分之一以上的選民沒有投給任何一位候選人。選民抱怨,這是一場沒有選擇的投票。大選結果出爐後,巴黎、里昂、圖盧茲、雷恩及斯特拉斯堡等地爆發抗議遊行,示威者燒毀馬克宏和勒龐的競選海報,高喊「不要馬克宏,不要勒龐,要革命。」這表示選民不只是對候選人絕望,也對大選機制本身絕望。

馬克宏在獲勝後發表的演說中表示,「我知道今天有一些法國人投票給我,不是因為贊成我的競選綱領,而是為了抵制極右翼。」馬克宏希望自己「不再是一個陣營的候選人,而是所有法國人的總統」。他說:「我知道,對於選擇極右翼的許多同胞來說,導致他們投票支持的憤怒和分歧也必須找到一個回應。這將是我和我周圍的人的責任。」

法國總統選舉顯示,國家一分為二,一個是投票給馬克宏的法國,在退休人員和中上階層或者至少受過三年以上高等教育人群中佔多數;另一個是選擇勒龐的法國,他們是基層民眾,經常感到受排擠。選擇馬克宏的人居住在大城市,更多居住在西部;那些選擇勒龐的人,特別集中在東北部、地中海和安地列斯、圭亞那。馬克宏的當務之急是調和這「兩個法國」,以避免在通貨膨脹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發生社會危機。因此,在社會問題繁多,極端勢力空前高漲的背景下(勒龐的得票率是極右翼有史以來最高的,獲1,330萬票,是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馬克宏的第二屆任期不會比第一屆輕鬆,甚至更為艱巨。他在勝選演說中誓言將建立一個更獨立自主的法國和更強大的歐洲。

馬克宏連任,維護了法國政治的延續性、穩定性和確定性,對俄烏戰爭陰影下的歐洲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但在未來五年任期裡,馬克宏需要應對內政外交方面的不少新挑戰,這不僅考驗他的智慧,更考驗他的勇氣。

馬克宏的第一個挑戰是提振國內經濟民生。經濟方面,法國在歐盟27國和歐元區19國中GDP(國內生產毛額)佔比長期維持在18%和20%附近,是歐洲經濟強國和歐盟「領頭羊」之一,因此法國的政治走向牽動著世界目光。馬克宏上台後進行了多項經濟改革。特別是在稅收領域,2017年至今,馬克宏政府將企業稅從33%降至25%,幾乎扭轉了此前法國「高企業稅」的形象。法國國家統計局初步估計,2021年法國GDP增長7%,法國失業率在同年第四季度下降到7.4%,甚至低於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創下15年新低。今年3月法國通貨膨脹率4.5%,達198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馬克宏推出一系列措施平抑通脹,如撥出250億歐元限制天然氣和電力價格,為司機提供燃油補貼,上調最低工資等。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預測,今年第一季度法國經濟增長只有0.3%,低於此前法國央行預測的0.5%。由於通貨膨脹的壓力,法國家庭購買力下降1.4%,內需減少,嚴重制約法國經濟增長,2月工業生產總值已下降0.9%。要改變這種頹勢,馬克宏必須在艱難時局中繼續推進改革,這無疑需要很大勇氣。

馬克宏在經濟方面,除了沒能抑制通貨膨脹,致使購買力下降,遭到勒龐的猛烈抨擊外,一般認為成績尚佳。但是他的財稅政策,一般認為圖利於富人,而在勞資關係方面,他通過削減雇主繳款,大幅降低了勞動力成本;修改勞工法,通過便利裁員幫助企業。雖然馬克宏的一系列改革初見成效,但包括極端貧困、貧富差距及就業環境等法國社會的「老大難」問題,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因此,馬克宏第二任期的第一要務就是擺脫「富人總統」形象,彌合法國社會在他第一任期中愈發加深的種種鴻溝。

極右翼「國民聯盟」,有「法國版川普」稱號的勒龐,在國內政治和經濟方面有三大主張最吸引選民關注:一是法國國民優先。無論什麼事。法國國民優先享受。特別是在就業、住房、社會福利等方面,實行「國民優先權」。甚至要將這一點入憲!二是阻止外來移民和「去伊斯蘭化」,比如取消依靠出生地自動獲取法國國籍的法律、嚴防外來移民、嚴禁大赦非法移民、在公共場所禁止戴伊斯蘭頭巾等,三是許諾發放各種各樣的錢!用以大幅提高民眾購買力。

勒龐在競選的最後階段祭出幾張王牌:其中特別吸引選民的包括提高最低工資和最低養老金、不延長退休年齡(馬克宏主張退休年齡要延長至65歲,因為國庫已無錢支付越來越多的退休人員)、降低30歲以下青年稅收等等。

馬克宏的第二個挑戰是推進歐盟戰略自主。法德合作是歐洲一體化的發動機,馬克宏是歐盟戰略自主的最主要倡導者。勒龐被稱為「歐洲最危險的女人」,公開批評歐洲一體化,稱法德合作有損法國利益。因此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anchez)、葡萄牙總理科斯塔(Antonio Costa)4月21日在歐洲多家報紙聯合發文,呼籲法國民眾投票給馬克宏,聲稱「想要一個維護歐洲共同價值的法國」,希望「選民們選擇馬克宏為法國制定的道路」。馬克宏連任讓歐盟「鬆了口氣」,各領導人紛紛祝賀。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在外交媒體發文表示:「在這動盪的時代,我們需要一個穩固的歐洲和一個完全致力於建立一個更具主權和戰略性歐盟的法國。我們可以再期待五年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von de Leyen)表示:「我很期待能夠繼續我們的出色合作。我們將一道繼續推動法國和歐洲向前發展。」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稱,「很高興將繼續與馬克宏合作」。約翰遜用法文在推特上表示,法國是英國「最親密」的盟友之一,「我非常期待兩國在世界重大問題上繼續合作」。德國總理朔爾茨也用法語發推文說,法國選民發出了「支持歐洲的強烈信號」,並表示「希望繼續進行良好的合作」。荷蘭首相馬克.呂特(Mark Rutte)表示,「期待繼續與法國在歐盟與北約廣泛和建設性的合作,並進一步促進我們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義大利總理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稱,馬克宏在法國總統競選中獲勝是整個歐洲的好消息。

默克爾卸任後,馬克宏將是歐洲整合的首要動力。在俄烏戰爭背景下,歐洲一體化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推進歐盟戰略自主,馬克宏得有完成「不可能任務」的智慧和勇氣,德國和義大利的積極支持,不可或缺。

在國際領域,勒龐最根本的一條是反對全球化,她認為全球化導致法國工業衰落、產業外移和失業劇增……為此,她提出三原則,即大國原則、國家利益原則以及獨立、中間和穩定原則;以此保障法國國家優先權,建立法國國家法高於包括歐盟法的任何國際法。她一再宣稱,一旦當選,法國將退出北約軍事指揮系統,如同戴高樂將軍當年所為。

勒龐作為普京的支持者,在2017年3月24日,也就是當年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前的一個月,訪俄並獲普京總統的正式接見。正因為這一層密切關係,勒龐不僅承認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並認為歐洲安全框架將俄排除在外是錯誤的。勒龐為了競選還向俄羅斯的銀行融資。法國總統大選正值俄烏戰爭,勒龐與俄羅斯的親密關係為她的選情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馬克宏的第三個挑戰是法國發揮的獨立作用。馬克宏在勝選演說中說,選民對他的支持說明法國人擁護「對法國和歐洲的獨立滿懷雄心壯志的綱領」。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建者戴高樂將軍有「法蘭西就是偉大」的名言。一個附屬於別國的法國是不可想像的。馬克宏具有「戴高樂主義」色彩的獨立外交政策,也面臨不少困難。俄烏戰爭爆發,馬克宏的斡旋幾乎毫無成效;在北約集體防務框架中,法國也不可能特立獨行。

即便如此,華府對總愛在北約內鬧點獨立的法國仍然不滿。英國脫歐後,法國成為歐盟唯一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中負有發揮獨立作用的使命。但是,由於防務已經「外包」給北約,法國要發揮獨立的國際作用,需要巨大的勇氣。

馬克宏連任,意味法國在自主、開放、和理性方面可保持延續性和穩定性,對維護法國乃至歐洲的確定性無疑是利好消息。在當今世界,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不僅需要行動的意願、能力,更需要勇氣。希望馬克宏在新的任期裡,不僅成為一個更加成熟、睿智的領導人,而且有勇氣帶領法國和歐洲完成這些「不可能的任務」,與世上有利於和平與發展的力量,同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