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窮人的希望?

評馬可仕家族東山再起

宋鎮照
(成功大學政治系特聘教授)


菲律賓選舉出現戲劇性結果,馬可仕家族出現總統二代的傳承,這似乎也打破了對威權貪腐家族在民主選舉上的原罪詛咒,菲國政治是否出現「民主疲勞」或是「民主衰退」,抑或是民粹主義的高漲,出現反抗選舉現象,也就是說人民喜歡民主,卻不滿現實的政治生態,愈來愈多聲音希望出現一個強人領袖,免除政治多元亂象困擾。特別是在政局不穩、烏俄戰爭威脅、疫情蔓延等焦慮下,對菲律賓民眾來說,是否也出現一股反抗選舉民主的期待。

64歲小馬可仕和44歲副總統薩拉搭檔競選,杜特蒂家族的加入的確給小馬可仕帶來不少選民支持,加上兩人更誓言讓菲律賓重新團結,要給菲律賓「再次崛起」,最終讓馬可仕家族時隔36年可以再度重掌總統大位。

然而,如何帶領這個擁有一億多人口的島國,如何團結菲律賓,改善國內經濟發展困境,面對當前中、美在東南亞區域上的競逐,又如何來處理對美國和中國的外交關係,如何讓菲律賓再次崛起,備受國際矚目。

一、王朝復僻抑政治重組?

小馬可仕所背負的政治原罪來自其父親,曾統治菲律賓達20年的獨裁者馬可仕(1965-1986),其母親是奢華無度而聲名狼藉的伊美黛,這讓馬可仕家族等同貪腐獨裁的代名詞。因此,小馬可仕當選菲國第17任總統,不僅被視為是「王子復仇記」,更被視為1986年遭推翻的馬可仕專制和腐敗統治的復辟,是對美式民主的反撲。

1965-1975年間,馬可仕曾經締造所謂菲律賓經濟奇蹟,可說是戰後最早實現「發展型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雛形,透過技術官僚的授權,降低傳統菁英和富豪資本家的政治干預,展開治理變革。一則推動出口擴張,善用國內農業、原物料和勞動力資源的相對優勢;二則大力吸引外資和鼓勵國內投資,適度提倡進口替代工業化,扶植國內企業;三則有效控制債務問題,讓菲國財政體質改善不少;四則推動土地改革,催生國營企業。

而這一些在馬可仕初期領導創造出的政績,確實受到民眾的肯定,而這個時期的菲律賓成為亞洲政治民主與經濟發展的「櫥窗」,可知當時的菲律賓人是相當驕傲自豪的,跟當前淪為貧窮和發展遲緩的菲律賓,簡直天壤之別。而這些發展策略無疑也將為小馬可仕複製,兌現競選期間讓菲律賓「再次崛起」的政見。

然而馬可仕統治後期(1976-1986),卻極盡貪腐與獨裁,儼如建立馬可仕家族商業王朝,加上腐化的官僚體制,以及高壓殘暴統治,最終被人民力量推翻。

菲律賓政權總是在地方和非傳統勢力對上中央傳統保守權勢之間擺盪,杜特蒂與小馬可仕便是來自南部和北部地方勢力,面對中央傳統保守勢力無法解決國內經濟問題和社會穩定,在民怨高漲後又將手中的選票投給對立勢力,出現菲國政治兩線勢力輪流執政的現象,也許可以稱為菲律賓式民主。

二、民粹主義加上政經焦慮

小馬可仕政治現象可從幾個層面說明:首先是政治合作聯盟,儘管杜特蒂未曾正式支持小馬可仕,但來自北依羅戈省的馬可仕家族與來自岷答納峨達沃之杜特蒂政治家族,南北政治合作的默契儼然出現,政治上相互取暖與靠攏更加突顯強人政治的領導特色。小馬可仕與杜特蒂女兒薩拉在選舉上形塑出南北政治世家的組合,對菲國傳統政治菁英家族集團來說,帶來空前的政治洗牌與重整。事實上,上次杜特蒂競選總統時便曾選小馬可仕為副總統搭檔,只是小馬可仕小輸給羅布雷多。

小馬可仕善用網路社交媒體(如臉書、youtube)宣傳。第一、菲律賓超過一半的選民年齡在18-41歲之間,馬可仕強人獨裁已是36年前的事,基本上年輕人沒有經歷那個年代,也不想去瞭解當時的政治壓迫情況。第二、這個年輕族群世代是使用網路科技的世代,易受網路社交媒體信息影響,小馬可仕善用社交媒體宣傳,因而獲得大批年輕族群支持。第三、對Y和Z世代年輕人來說,小馬可仕又不是其父親馬可仕,不一定會追隨其父親的腳步,而且更不相信菲律賓民主政治會走回頭路,再回到獨裁政治。最後,很多支持小馬可仕的選民,不是因為喜歡小馬可仕,而是不喜歡被告知將小馬可仕當作壞人來相待,反而心生同情轉而支持,這是反對陣營始料未及的。

最後是小馬可仕塑造個人優質形象與魅力。突顯其溫和沉穩、中庸和循規蹈矩的個性,不像其父親具有強烈威權特質,也不像杜特蒂強悍,而是多少帶有現代西方的價值觀,加上重視家庭倫理價值,建立好丈夫、好爸爸和其政治親民形象。強調在治國理念與推動上,不會採取獨裁、激進和強制策略,倒是會站在人民立場來思考國家利益,用來洗刷馬可仕家族的污名。基於此,儘管小馬可仕將延續杜特蒂具有爭議的掃毒運動,但也暗示會採取相對柔和的方法。

總之,小馬可仕和薩拉的新政治結合體,大致上會遵循著杜特蒂的施政主軸,出現「杜規馬隨」的現象,畢竟執政六年的杜特蒂在菲律賓有廣泛民意基礎,若不是菲律賓憲法規定總統只能擔任一屆,不得連任,以杜特蒂的高民意支持度,肯定可以順利連任。也因為人民仍高度支持杜特蒂,轉而對小馬和薩拉的選票支持,出現選民投票轉移效果。

三、菲律賓的失業與貧窮

競選期間,小馬可仕成功塑造自己為社會公平正義的化身,將為人民消除社會上的不公不義和不平,贏得高度支持。個中原因主要是人民對1986年後歷屆政府均未能顯著解決貧窮問題,掀起貧民抱怨與不滿。但是將自己塑造成社會改革者,勢必挑戰傳統壟斷政經資源的菁英家族。另外,建立一個幸福和團結的菲律賓,第一要務無疑是先解決失業和貧窮問題。

如果不能改善失業和貧窮問題,菲律賓社會將不可避免地走向撕裂與對立題。競選期間,小馬可仕追求團結菲律賓,承諾要以一連串提升就業與抑制物價上升的政策,讓國家經濟從新冠疫情後復甦。

目前菲律賓4,450萬勞動人口中,有24.7%或將近1,100萬人失業。將近四分之一菲律賓人沒有工作。失業率問題的解決是新政府重要政策。3月一份民調顯示,43%菲律賓家庭自認為貧窮,31%感到處於貧困邊緣,足見貧窮問題的嚴重。而這些失業和貧窮的人民都是支持小馬可仕的,期望小馬可仕能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帶領菲律賓經濟復甦。

菲律賓經濟在過去兩年受到疫情與烏俄戰爭重創,國內出現嚴重的貧困與失業問題,但在競選的時候,小馬可仕卻沒有提出明確的經濟政策。不過樂觀的菲律賓人卻仍相信,隨著小馬可仕的上台,菲律賓的經濟會逐漸好轉。面對此,在經濟施政上,小馬可仕可能學習其父親作法,重用技術官僚來推動經濟與產業,滿足人民的期待。 小馬可仕選戰期間大談「團結」,經濟政策著墨不多。唯一承諾的是會把米價從每公斤38-50披索調降到20-30披索(約新台幣11-17元)。米飯是菲律賓人主食,調降米價改善民生,是爭取選民支持的重要政見之一。但要如何達成把米價砍半承諾,引發關注與質疑。政府若想調降米價,必然要進行價格補貼,但債務高築的菲國又可以持續多久,否則糧價減半必傷糧食生產與農民收入,甚至囤積糧食讓糧價飆漲,轉而又將惡化貧窮問題。

小馬可仕面對這些經濟困境,不得不對依賴中國,沿用杜特蒂對中國的政策,持續保持與中國友好關係,經濟上重視中國一帶一路的對接發展,循杜特蒂的「建設、建設、建設」計畫,打造大型基礎設施,並進一步開啟國門,歡迎中國投資,以期改善國內經濟環境,刺激經濟成長。

四、對外親中或傾美?

在冷戰時期,儘管馬可仕的反共立場符合美國的戰略需求,菲律賓的發展與安全受到美國的支持、援助與保護,以美國馬首是瞻,並扈從於美國亞太安全戰略利益。儘管如此,馬可仕時期的菲律賓外交卻也不全然要看美國臉色,在同時間也與當時的蘇聯和中共政權建立友好外交關係,以提升菲國的外交相對自主性。其實當時的馬可仕已經靈活操作「避險」策略,在美、蘇、中之間大玩「平衡」戰略。

就政治現實來說,小馬可仕的傾中或傾美議題,不再是簡單的「二選一」問題,而是站在身為一位「民族主義者」的立場,誰能給菲律賓帶來現實利益,自然就會接近誰。但是菲、中和菲、美的利益糾葛複雜,小馬可仕的親美或親中立場,也無法選邊站或完全扈從於某一邊。小馬可仕的競選對手羅布雷多(Leni Robredo),其外交訴求是「親美反華」,代表著傳統政治菁英的立場。

小馬可仕普遍被認為對華態度友好,主要源於16歲時(1974年)便隨母親伊美黛訪問北京,並與毛澤東合影,那張相片一直掛在馬可仕家裡客廳。小馬可仕擔任兩任的北伊羅戈省長(1998-2007)期間,便與中國建立密切的經貿關係,中國甚至在該省也設立領事館。

小馬可仕的親中政策基調,將避免菲國在南海區域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和糾葛,並保持非對抗性的狀態。他將承襲杜特蒂和中國先前接觸模式,在此基礎上擴大經貿投資和基建合作,這是菲律賓不可迴避的發展選擇。從地緣經濟角度來看,中國是菲律賓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對中國的外交關係發展肯定會影響著菲律賓的經濟發展,這不僅是現實問題,更是小馬可仕提升統治合法性與政績的依據。

此外,關於菲、美關係的發展,姑且不論當前菲、美重要的軍事盟約「共同防禦條約」(MDT)、「軍隊互訪協定」(VFA)、加強國防合作協議(EDCA),甚至向美國採購F-16戰機等,小馬可仕任內都將延續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小馬可仕在拜登致電祝賀時告訴拜登,菲律賓一直很重視美國,並將美國視為朋友、盟友和夥伴,他還邀請拜登總統參加其6月30日的就職典禮,以進一步強化兩國關係。其實小馬可仕在3月下旬接受電視台訪問時便強調,菲、美有著非常特殊的關係,這段關係已經發展100多年了,從菲律賓身為殖民地到非常穩固的戰略夥伴,美國還是菲律賓可以依靠的盟友。

此外,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馬可仕曾在菲律賓的美國軍隊服役,也熱愛美國,而向來以父親為模範的小馬可仕,也一樣有濃厚的美國情結,這不同於來自南部達沃,沒有美國連結關係的杜特蒂,畢竟小馬可仕在年輕時就赴英、美求學,馬可仕家族也經常造訪美國,對美國有特殊的情感。

菲國社會民意基本上「反中」,對中國在南海海域的軍事、漁船和船艦,小馬可仕若沒有對中國「示強」的話,勢必引發國內民眾不滿和反彈。杜特蒂有時對中國在南海的活動,常以強硬高分貝方式嗆罵,就是為了安撫菲國民眾的民族主義聲浪,又可以突顯其硬漢作風。

目前可以預期的,小馬可仕將師法杜特蒂外交策略,在中、美之間玩兩手平衡策略,在經濟貿易投資上依賴中國,在政治外交安全上依賴美國。既能依靠美國提升菲律賓在區域安全上的保障,又能在經濟上得到中國的援助與建設,左右逢源的對中對美外交策略,最符合菲國利益。而在華盛頓與北京之間如何找到適當的平衡點,可能師法其父親在美、中之間採取適當「避險」的外交策略。

五、代結論:菲國新政和新發展?

熱情的菲律賓人總是期望有新的格局,不喜歡一成不變,特別是面對內部長期的政治混亂,期待政治穩定和經濟成長。南北政治家族的結盟合作,可能延續著強勢領導和非典型政治菁英的杜特蒂硬漢作風,結合民粹來對抗傳統的政治經濟權力家族,至少可讓窮人抬頭,為窮人締造不同於傳統發展政策的新局。畢竟菲律賓貧富差距嚴重,社會階級長期處於對立。因此,民眾對社會正義的心理需求很高,對菲律賓屢屢會出現以行俠仗義形象或是正義化身出來競選總統的候選人,便見怪不怪了。

當選後的小馬可仕還沉湎在勝利的喜悅當中,就任後其治國能力、社會改革、經濟發展和外交政策勢必會受到嚴厲檢視,對馬可仕家族過去迫害人權、暴力統治、貪污、盜竊國庫等惡名,恐怕得尋求合理的政治道歉,並設法彌補之道。

因此,小馬可仕壓倒性的勝利並不就代表強人政治和威權復辟,對菲國民主政治也不致於帶來傷害或是政體反轉。何況菲國政治的民主機制運作仍在啟動,若小馬可仕任內不得民心和貪腐,仍有被人民唾棄和罷免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