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強出局 張善政是「法櫃奇兵」?!

台灣2022地方選舉初探(三)

耿榮水
(資深政治評論家)


國民黨中常會5月18日無異議通過,徵召前行政院院長張善政出戰桃園市長,引起政壇震撼,也為年底地方選舉增添不少話題。

筆者在本刊上(377)期曾為文強烈質疑羅智強攪亂桃園一池春水,還希望他以藍營大局為重,主動退出桃園市長選舉。當然我也自知可能性甚微,當前政壇不論藍綠黃白,大多是自戀自嗨成風,能反躬自省進而有自知之明者幾希,不料最後結局卻是相同,只是羅並非主動退出,而是由國民黨循黨內提名機制,將他摒除於選局之外,並迅即徵召張善政上陣代打,這倒大大出乎筆者預估之外,堪稱始料不及。國民黨推出張善政這號人物倒是無可挑剔,堪稱難得一見的好牌,年底收復桃園地方政權,應可高度期待。

朱立倫火急「快刀斬亂麻」

實則當初筆者不看好羅智強,除了桃園地區的客觀環境不利於他強行參選之外,主觀上他無視黨主席朱立倫的地位,小看了朱在這場選舉中的主導作用,也是羅被判出局的關鍵所在,說明他的政治歷練嚴重不足,以致才有事後「驚訝、錯愕、五味雜陳」的反應。套句電視劇中常有的對白,朱內心可能會對羅說「哼!要跟老子鬥?你還嫩了點。」

早在今年清明節前,朱立倫就要羅智強延後宣佈參選桃園市長,朱已放出狠話,不惜「魚死網破」,但羅並不放在心上,還是高調宣佈了,後朱又透過秘書長黃健庭向外放話,說羅的民調很低,地方人士很難支持,要羅知難而退,但羅還是不以為意,甚至仍強行到龜山買房、設籍桃園以示參選決心,明顯與黨主席對著幹。這就很讓朱立倫下不了台,急火攻心之下,與其治絲益棼、夜長夢多,不如快刀斬亂麻,及早推出自己心中屬意人選,張善政就這麼亮相了,這應也是國民黨有此「突襲式」徵召之舉的近因。

如果羅智強行事穩健周詳一點,凡事先跟朱立倫打招呼,再與桃園地方人士交流「搏攬」,廣結善緣,爭取各方支持,最後再爭取正規初選機制,在民調中脫穎而出,贏得提名,那才是最妥妥的上上之策。奈何羅卻自恃網路聲量高,以強龍之勢強行介入,最後卻是搞到自己先「魚死」,國民黨則並未「網破」,有此結局也只能先怪自己了。

朱立倫找上張善政,應屬早就有跡可循。毛嘉慶還原部分原因,透露說是朱勸說張「只有你當過行政院長,才能壓得住羅智強。」大有以官位大小、階級高低來作此決定之意,這並非全部真相。

實則朱張早有密切交往,以張之留美出身與豐富產官學經歷,正是朱所欣賞的類型,2020「韓張配」參選過程中,兩人互動就很頻繁,選後繼續維持良好關係。至去(2021)年8月朱接黨主席後,立刻延攬張任黨智庫國政基金會副董事長,此番張不惜自毀退出政壇承諾,願意再重出江湖,很大原因與朱之知遇有關。

如今最大的現實問題是:究竟張善政能否才堪勝任桃園市長?國民黨是否提對了人選?有無可能勝選?

從徵召張善政之後各方反應來看,毀譽參半,好壞不一。藍營反應大多集中在批評徵召過程粗糙,不夠細膩,沒有可循之初選制度,尤其不尊重在地人士意見,看扁地方派系實力。但矛頭大多指向朱立倫,鮮少對張個人的形象、人品或能力有所質疑,換言之,以張的經歷與能力,應足以勝任市長之職無虞。

10年前張善政於台灣政壇尚無籍籍之名,他先是以科技專業為藍營所器重,出任馬政府江宜樺內閣的首任科技部長,後在毛治國內閣升任副院長,2016年國民黨大選慘敗,再被拔擢為行政院長,但已屬看守性質,任期不足四個月,卻普遍給台灣社會和選民留下深刻印象,民調支持度竟不比前五任院長差,幾與吳敦義內閣不相上下,連當時在野黨的台南市長賴清德,都盛讚他在處理永康地震災後重建中很有效率,立場也不分黨派,大公無私,以賴清德品評政治人物的標準,這是不錯的口碑。

張善政知名度不成問題

2020大選,張善政出面擔任韓國瑜的國政顧問團召集人,為韓出謀劃策,之後應韓國瑜之邀出任副手,以「韓張配」再度映入台灣社會眼簾,最後雖飲恨敗北,但屬非戰之罪,畢竟他只是配角,並非主角,是以選後也無損他的良好形象,反而因知名度大增而不時有新聞上報,動見觀瞻。

應該說,因張善政的知名度與豐富的經歷政績,國民黨徵召他,首先就解決了政治人物最需要的知名度和形象問題,這比羅智強和在地人士都要強很多。羅之知名度高,宣傳不成問題,但個性強勢,急功躁進,行事風格有爭議,爭取地方派系支持確有很大難度,且可能是很難彌補克服的弱點。

地方人士弱點則在知名度不足,三位現任立委不要說不具全島性知名度,出了桃園,竟也沒幾個人認識。而且格局小、見識淺,都非後天努力或短期內可以馬上補強的。

張善政則屬不同類型,個性開朗豁達,溫和謙遜,笑口常開,善於溝通協調,格局和視野也夠,屬於大器型領導人物,早年他在產業界和外企能擔任高管,應與他這等先天個性與個人優越條件有關,轉到政界後能有今天的評價,應也非浪得虛名。

包裝成黨版「法櫃奇兵」

蔡正元高度評價張善政,列舉了10大優勢條件,還不忘肯定兼揶揄朱立倫,他說「終於做對了一件事」,蔡的論點,與筆者上期所論幾乎不謀而合,我從桃園的地理人文特徵、選民結構和城市發展型態,加上「桃園尚存有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閩南與客家、本省與外省族群之綜合體」,若欲制勝之道,「空戰最多只能佔三成,主要成敗還是決定在七成的陸戰上面」,依據這項勝選方程式,蔡正元因而得出張善政應是藍營在桃園地區「最大的公約數」結論,看來這個結論亦有所本,並非徒託空言。

筆者甚且有個創意構想,以張善政優越的條件,國民黨大可將他打造成黨版的「法櫃奇兵」,待桃園選情穩定時,可到全島各縣市助選,看看能否再掀類如2018的「韓流」風潮,至少在北部幾個縣市大有展翅空間,應可發揮相當的外溢效應,包括新竹縣、市,台北市和基隆市四個選區在內。尤其是科技城新竹市,現在藍管沒有強棒,需靠外力加持,張善政若多到新竹市輔選,應可發揮相加相乘的效果。

即使在綠營,張善政難得也有不錯評價,洪奇昌說這是朱立倫「神來之筆」,令人眼睛為之一亮。郭正亮則坦言國民黨徵召張善政「沒什麼好批評反對的」,他預估藍綠是五五波,勝負差距極小。以郭正亮出身綠營,評估選情自然有所保留,他應該已察覺情勢不妙,故而有此預測,他真正意思應是綠營不論推誰出馬,大概是輸定了。

現今國民黨在桃園的當務之急,應是要想方設法儘快平息地方的反彈。議長邱奕勝、立委呂玉玲以及若干市議員(如黃敬平)反彈甚大,邱奕勝已退出黨團群組,呂玉玲「不排除任何動作」,這些反彈差可理解,但應屬茶壺裡的風暴,過一陣子大概就沒事了。

地方小政客的特徵是黨中央要給予充分的尊重,不要視若無物,這方面的心理和面子滿足就沒事了,相信朱立倫和張善政應已作好準備。張在提名後,已先致電桃園大家長吳伯雄父子請益,估計隨著時間推移,以及張善政表現的親切誠懇,最終應該會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才對。

當然,張善政如欲勝選,還要看對手是何人而定。以目前態勢,民進黨大致不出兩類可能人選:

一是推出在地人士,以前立委鄭寶清和現任立委鄭運鵬最積極。但鄭寶清上次區域立委都落選,基層實力不足,遑論競選市長。鄭運鵬也有其侷限性,缺乏全島知名度,問政也一般,應非張的對手。

「逆風的烏鴉」提出黑馬人選羅文嘉,也屬湊熱鬧型,羅雖是桃園在地客家人,但與黨中央若即若離,政治能量也不大,比較像是秘書型政治人物,應非蔡英文中意人選。

二是徵召外地菁英或強龍,以空降姿態參選。目前有被討論人選包括陳時中或林佳龍可能性較大,但兩人意願都不高,仍以台北市為首選,陳時中還有受到疫情牽制問題,能否參選都存在變數。

若在兩人中挑一人,則林佳龍較好打,他的爆發力不如陳時中來得大,只是兩人也均是空降,與地方凝聚力不足,應非張善政的對手。

羅智強未來出路選項

至於參選桃園已落空的羅智強,何去何從是個問題。筆者試為其借箸代籌:

上策是留在桃園深耕,以示做個桃園人的誠意,除了全力輔選張善政當選外,看看是否有在2024年參選桃園地區立委的空間。

中策是回台北市,除了扶持自己原先市議員選區接班人之外,更要全力輔選蔣萬安,為國民黨拿回市長寶座,同時也可尋求未來在台北市參選立委的空間。下策是接受激情粉絲慫恿,脫黨參選桃園市長,那就是頭殼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