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的春秋大夢:遏制中國崛起

評拜登亞洲行與美國印太戰略

張麟徵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執筆當下,拜登正在韓國與日本訪問。這次亞洲行目的當然還是為其印太戰略添磚加瓦,會不會鼓搗出點成績,有待檢驗。

拜登亞洲行的目的

眾所周知,美國在印太所有的謀劃都是針對中國而來。此次拜登亞洲行有多重目的,如促進日韓改善雙邊關係,協商處理朝核威脅,舉行美日澳印四國安全框架(QUAD)安全對話,拉近韓國與QUAD距離,正式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諮商,推廣這個經濟圈的建立,打造反中供應鏈等幾項。

韓戰後美國為何分別與日、韓簽訂軍事同盟條約,而不是直接簽個三邊條約,就是由於日、韓之間歷史恩怨千絲萬縷,難以化解,這種情況今日依舊。尹錫悅與拜登縱然都想改善日、韓關係,怕也不易。韓國選後變天,從在中美間中立,轉向完全偏美,為了爭取韓國,拜登這次亞洲行打破慣例,將訪問首站給了韓國。大陸也一樣,習近平破天荒地給候任總統的尹錫悅打了祝賀電話,甚至派了比往常高出兩個級別的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尹錫悅就職典禮。雙方拉鋸激烈。

朝核問題在拜登上台後重回僵局,金正恩本來會在拜登訪韓時搞點小動作,但由於忽然而至的嚴重疫情,按兵未動。美國在半島周圍部署的兩艘航母、兩艘軍艦應是白費了。韓國一面倒的倒向美國,不顧朝鮮與中國感受,對處理朝核問題恐更不易。

QUAD是印太戰略的重點政治工程,如果缺了印度,那就成了亞太,味道完全不同。可是印度一向標榜不結盟政策,與俄羅斯關係良好,是俄羅斯的軍火大買家,在俄烏衝突中堅不跟風美國,繼續大買俄羅斯石油,禁止小麥出口,使得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大打折扣。對印度而言,即使印、美在中國立場上有一些交集,印度也不會率爾加入QUAD,四方對話談談可以,要想升級為亞洲版北約很難。尹錫悅倒是對加入對話興趣濃厚,如獲日方配合,即使韓國無法取得QUAD的會員身分,至少也可改善日韓關係。

拜登亞洲行的重頭戲是啟動印太經濟框架諮商。歐巴馬的亞太政策本來是軍事政治與經貿並重,兩條腿走路。川普退出TPP後,剩一條腿跛行。中國不碰軍事政治同盟,只搞經貿整合,在亞太經貿整合上已經取得先機,不僅RCEP已經在軌運行,中國還申請加入CPTPP。拜登此行主打IPEF就是要補強經貿這個短版。

IPEF內容並不清晰,已知主要包括貿易、供應鏈、基礎設施與清潔能源、稅收和反腐等四大核心協定。各國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參加不同的協定,但簽署貿易協定的國家必須參加所有協定,美國試圖由此在其上建構出一個更高規則的經濟圈。由此解讀,IPEF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多邊經貿協定,而是以美國為核心串連建立的一系列雙邊及多邊協定,其在上述領域制定的規則將凌駕於其他條約,如CPTPP、RCEP甚至WTO之上。另方面由於美國國會不同意美國對IPEF會員開放市場,或降低關稅,對想爭取美國市場的國家來說並無誘因。目前表態有意參與者有韓、日、澳、紐、印度、新、菲、馬、越等國,但態度不完全相同。

拜登亞洲行沒有說出來,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核心目的是所謂「擴大嚇阻」,「防衛中國威脅」,向台灣民眾傳達強力支持訊息。無論是亞洲小北約或IPEF都是在反制中國,台灣得到許多口惠,但沒有可能參加IPEF。

印太戰略下新形成的軍事組合

印太戰略推出多年,腳步遲緩,直到拜登上台才快馬加鞭,主要因為印太區域情況複雜,不像歐洲有幾乎涵蓋全域的北約組織聽候美國發號施令,為美國遏制俄羅斯。印太區域的整合與統領顯然較有難度,二戰以來美國雖在亞太建構了一系列軍事同盟,如美日、美韓、美菲、美澳紐等,但藉此遏制中國崛起,顯然力道不夠。要實現此一目的,美國需要在本地區搭建一個新的政治軍事同盟。

拜登拉幫結派對付中俄的政策確實收到相當效果,它在歐洲激活了被馬克宏形容為腦死的北約,在亞洲也創建了幾個新的軍事組合。首先是去年9月15日澳、英、美組成了三國聯盟(AUKUS),雖然這個新同盟激起了印尼與馬來西亞等國家的不安與反對,也讓法國因丟掉了已到手的潛艇訂單而氣憤難平。其次,今年1月與5月,日本岸田文雄分別與澳洲莫里森及英國約翰遜簽署了雙邊《相互准入協定》,同意雙方軍隊可以在印太地區相互往來、共同部署、聯合演訓、應對災害、加強安全領域合作。雙方承諾將為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區域攜手合作,決不容忍在東亞地區出現單方面以武力改變現狀的企圖。這兩個協定具有「準同盟」性質,對中國的針對性不言可喻。

上述發展並不令人意外。英國本來就是五眼聯盟成員,脫歐後無所依歸,打著「全球英國」的旗號,到處刷存在感,事實上唯美國是從,樂於插足印太。澳洲反中,被美國拉入三國集團,歡喜不已,不惜得罪法國。至於日本,本質上就是美國附庸,削尖了腦袋想成為五眼聯盟的第六眼,甘為美國卒子。日本今年為了美國主子,竄訪了南亞印度、東盟印尼、越南、泰國及歐洲義大利與英國等國,不是勸印度遠俄,就是向東盟推銷印太戰略,但除了英國,並未激起漣漪。對於台灣,日本更垂涎欲滴,常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就是美國有事等廢話。

QUAD與印度東盟

印太戰略中,AUKUS與QUAD是重點政治工程,前者已經落實,後者成效不佳,個中緣由已如前述。美國拿印度也沒辦法,不敢逼印度太緊,除了印太安全框架需要印度外,也怕逼得太緊產生反效果。

印度不僅在政治軍事上拒絕選邊站,經貿上也一樣,會以本身利益為主做決斷。印度與東盟洽談多年的「區域全面夥伴關係」,在即將拍板時卻臨陣抽腿,就是認為其經濟實力不夠參與此類組織。

即便擺平印度,QAUD仍然中間空虛,需要爭取東盟國家參與,所以拜登上台後就派遣國務卿、國防部長、副總統在去年陸續造訪東盟各國,拜登也出席了12月的東盟-美國視訊峰會。美國原定在今年3月在華府召開東盟-美國實體峰會,但東盟各國元首都不想去,以行程滿檔為由拒絕,只有李顯龍給面子,單刀赴會。上述峰會延後到5月12-13日舉行。

雖然美國盡力拉攏,但東盟與美關係頗有隔閡,這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一是內涵。美國在印太的結盟活動,目標都在圍堵與孤立中國,但東盟各國與中國經貿關係密切,1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當然不想參與任何以中國為假想敵或排除中國的組織,他們拒絕在中美之間選邊站,跟美國的想法南轅北轍。至於內涵就是美國所提「印太經濟框架」,東盟過半國家興趣缺缺。美國希望藉IPEF在經濟上抗中,東盟則希望美國開放市場與投資,雙方訴求完全不同,彼此都不能同意對方立場,所以峰會最後只發表了一個無關痛癢的「聯合願景聲明」。

峰會召開前,俄烏問題一度成為雙方分歧焦點。今年11月東盟國家要舉辦多個盛會,柬埔寨主辦東盟及相關國家領導人峰會,印尼主辦G20峰會,泰國主辦亞太經合會領導人非正式峰會。美國曾施壓印尼,要求其不得邀請普京出席G20峰會,應邀請烏克蘭的澤連斯基,印尼十分不快,最後妥協宣稱兩位領導人都會受邀。為了避免美國施壓,上述三國領導人在啟程赴美前,於5月7日宣稱,三場盛會主辦國將邀請所有會員國領導人出席峰會。此舉在避免到美國做客時再被逼表態,也是給美國一記悶棍。

亞洲版北約可能實現嗎

美國有意將QAUD打造成亞洲版北約,負擔起圍堵與制約中國的任務,發揮一如北約在歐洲對俄羅斯所起的遏制作用。態度游移的印度喬不定,所以推進遲緩,但最近出現了一些變化,那就是韓國因素。

韓國近年對北約頗感興趣,2019年就申請加入北約合作網路防禦卓越中心(CCDCOE),該申請在今年5月5日已獲批准生效,韓國成為該機構首個亞洲國家。尹錫悅當選後對QUAD、IPEF都很熱中。尹錫悅出身司法界,對國際政治與外交瞭解有限,是否認真分析過參與這些組織,對韓國在東北亞地緣戰略上的利益能夠加分,令人不能無疑。韓國參加CCDCOE,或許有其網路安全的需要,但對QUAD與IPEF的積極,可能考慮欠周。

韓國態度改變,對印太地區會發生一定影響,未來印太四國安全對話機制可能會發展成為4+1對話機制。由於亞歐條件不同,亞太版北約不太可能發展成像北約這樣的多邊集體安全條約,就現況來看,美國即使再使力也難有進步。所以很大的可能,亞洲版北約就是由一系列雙邊、三邊、四邊或以上的多邊條約所集合撐起,統稱為亞洲北約。

俄烏戰爭增加了北約擴張野心,甚至將眼光轉向亞洲。今年4月6-7日,日、韓、澳、紐四國外長應邀參加了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外長會議,據說這四國領導人也已受邀參加6月29-30日在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從這個趨勢看來,這四國很可能短期內就可成為北約的「和平夥伴關係國家」。

有人提議,建構新印太多邊同盟條約既然這麼困難,不如將北約全球化,直接適用到亞洲。這個構想恐怕知易行難,北約國家願意到遠東與中國軍事較量嗎?美國及北約連和俄羅斯正面軍事衝突都避之唯恐不及,何況中國?

台灣牌與中國反應

近年中美關係快速惡化,台灣成中美關係上的暴風眼。拜登政府不斷重聲大陸對台灣的威脅,實則如果出現威脅,也是美國製造的。

過去一年多,美國高層級代表團訪台絡繹於途,提升交流層級,賣武器、賣萊豬、賣飛機,引導台灣與大陸打外交戰,代替台灣決定戰略與軍購武器類別,指點台灣改革兵役制度,不斷放話預測大陸攻台時間,美軍機艦不斷在台海周圍巡航等,弄得兩岸關係雪上加霜。前不久美眾議院院長佩洛西聲稱訪台,幾乎重演去年初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訪台飛機中途折返之鬧劇,還好佩洛西新冠篩陽,臨時取消行程,打消了可能的台海戰火。

拜登亞洲行目的是在軍事與經濟上打造圍堵中國陣線,雖然台灣形式上未被允許參與,實質上已被納入,所以拜登亞洲行不提台灣不可能,台海安全議題出現在美韓、美日、QUAD等聯合聲明中並不意外。

為了安撫北京,最近中美雙方有兩次重要通話,一次是4月20日,美國防部長奧斯丁打給大陸國防部長魏鳳和,奧斯丁說美方重視管控中美戰略競爭,關切中方對台灣的軍事挑釁。魏鳳和回答雙方要落實兩國元首共識,即美方承諾的「四不一無意」,強調台灣為中國領土,處理不好對中美關係會產生顛覆性影響。

另一次是5月18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致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蘇利文談及安全與核不擴散、烏克蘭戰爭與美中關係等議題。楊潔篪則指責美國最近採取一系列干涉中國內政做法,大打台灣牌,把局勢引向危險境地,聲稱中方必將採取堅定行動,維護主權和安全利益,說到做到。

這兩通電話想來是為拜登亞洲行打預防針,但顯然未起作用。面對美國不斷的外交軍事挑釁,大陸5月1日派出遼寧號航母打擊群共八艘軍艦,從東海南下,經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在石垣島海域一帶進行了長期演訓。19-22日又有四艘軍艦在黃海北部進行三天演訓,日期與地點的選擇上都令人玩味。

面對美國遏華作為,大陸外交反制活動不少。今年1月中東六國外長訪華,3月底4月初,印尼、泰、菲、緬四國外長訪華,3月王毅出訪中亞多國,包含印度,5月19日舉行金磚國家外長視訊會議。讓美國、澳洲意外生氣的是,4月30日中國居然與索羅門群島簽署了一項安全合作協議,被美、澳視為是對其勢力範圍的侵犯,高調抗議。

總之,美國使出渾身解數打造亞洲版北約,企圖以台灣為餌,在亞洲複製俄烏衝突,實現美國阻止中國崛起的願望,這個春秋大夢絕對無法實現!

2022年5月22日午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