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岸田外交」與安倍的「核共享」議題
評「岸田外交」與安倍的「核共享」議題
俄烏衝突促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積極展開「面對面外交」,除為美國奔走,透過兩國間會談,呼籲團結,共同制裁俄羅斯,支援烏克蘭外,將俄國總統普京比擬習近平,在全球佈局共同應對中國的外交包圍網,更是「岸田外交」著墨之處。
3月19日岸田今年首度外訪印度、柬埔寨後,日本5月黃金週連假,岸田更展開密集外訪,接連訪問泰國、越南與印尼,更遠赴歐洲英國、義大利與教廷三國。行程中,俄烏衝突雖為議題,但岸田與其造訪國家領袖對話的焦點將是北京。岸田主張,在印太地區不允許憑藉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將切實確認與國際社會的團結。在俄烏衝突之際,國際政治變動激烈,美中對抗及印太戰略形勢亦隨之波動,為應對影響日本外交、安保的新情勢,岸田須謀求鞏固對外戰略基礎。
在對應俄烏衝突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而安倍晉三亦助攻「岸田外交」,以《美國在台灣問題的戰略模糊必須結束》為題,在Project Syndicate發文指出,應以俄烏戰爭為鑑,美國對台政策的「戰略模糊」立場是危險的,現在須改變。日本認為,中國對印太地區的挑釁行為,不論質與量均升高,呼籲北約(NATO)及印太夥伴警戒北京對包括台灣在內的行動。對日本而言,黑海太遠,與自身安全關聯不大,在東亞海域中,因中國構成的日本安全挑戰始為岸田外交出擊聚焦的熱點。中國因之注視著「岸田外交」的合縱連橫及在「對敵基地攻擊能力」與「專守防衛」等安保政策上的檢討。
岸田5月連假的出訪目的,在於為美國糾團共同應對俄烏戰爭及中國的挑戰,在出訪國家中,泰國是今年亞太經合會(APEC)主席國,印尼則是「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岸田認為,面對中、俄對國際秩序及區域安全的威脅,希望印太與歐洲共同行動。此外,向國際宣傳「新資本主義」,爭取與國「投資岸田」亦為外訪的目的,不讓安倍晉三的「下單安倍經濟學」專美於前。
岸田首相不僅為老大哥美國奔走,試圖擴大站隊美國的國家,更為備戰今夏的參議院選舉趕進度,累積內、外政績。而為鞏固自民黨的基本盤,避免選戰中禍起蕭牆,岸田在對俄及對中外交上展現鷹派作風。似乎想翻轉過去的溫和形象,以迎合俄烏戰爭形勢下,選民喜好的強硬領導風格。
岸田高調的對俄羅斯制裁,在與義大利總理德拉吉及英國首相強生的會談中,介紹日本對俄追加制裁,除凍結資產的俄國人名單增列140人左右,更禁止向約70個俄羅斯軍事相關團體出口。岸田表示,日本將禁止向俄羅斯出口量子電腦等採用尖端技術的物品,凍結更多俄羅斯銀行擁有的資產,進一步對俄羅斯施壓,但岸田不忘聲東擊西,指出「烏克蘭或許即是明日東亞。出於此種危機意識,改變了對俄政策」。
然而普京亦將矛頭轉向日本,報復岸田的對俄制裁,俄羅斯無限期禁止岸田及林芳正外相等日本官員、國會議員、學者及媒體人士等共63人入境,使日、俄關係幾近中斷。較諸北約或「七國集團」(G7)其他成員,不僅外交、經濟制裁俄羅斯,更軍援烏克蘭武器,日本則受制於「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岸田政府僅能加碼制裁俄羅斯。
岸田在外交上的「高調」,招致莫斯科棒打出頭鳥,戰略施壓日本北方,將手伸向遠東。3月21日,普京通知日本「不打算繼續俄日和平條約談判」,日、俄的「北方四島」爭端解決回到原點,示警岸田內閣。
俄國有意以日本為破口。相較北約,印太缺乏集體安全,美國在東亞雖有美、日及美、韓同盟,但囿於歷史問題,日、韓非鐵板一塊,東京與首爾難以對俄同仇敵愾,何況冷戰結束後,日本因應「朝核問題」及中國崛起,將防衛重心南移至九州及西南群島,北方防務空虛,俄國若回防遠東,將使日本南北受敵,構成防衛難題。為此,岸田著手連結美日同盟與北約,與英國簽訂《互惠准入協定》(RAA),深化自衛隊與英軍協同行動。
岸田所屬的「宏池會」素為「重美派」,相挺拜登政府,不足為奇,但若將黑海戰火引至鄂霍次克海,應非日本所願,東亞動盪,「投資岸田」無疑會是句空話。「岸田外交」應服務於「令和版所得倍增計畫」,助力俄烏停戰,將全球從「對抗」拉回「交往」,再造日本經濟。
安倍內閣留下「專守防衛」與「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兩道政治難題,俄烏戰爭效應為岸田解決兩道難題創造有利的政治形勢。執政的自民黨擬建議岸田內閣將「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列入《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安保相關文件,並檢討「專守防衛」的詮釋。日本前防衛廳情報本部長太田文雄對美國媒體表示,「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對於日本的防衛已經不是選項之一,而是必要。
此外,在印度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態度動搖的現實中,日本倡議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恐難收效。日本希望QUAD成員及東協齊心共助美國早日平息俄烏衝突,避免美國調整戰略重心,回防歐洲及中東,使北京有可乘之機,在印太地區擴大勢力。但QUAD成員中,印度對中國比其他三個成員更加戒慎恐懼,因中、印存在邊界爭端,北京一旦受涉領土問題,有可能出兵印度,印度需要俄國做為對中戰略依托。
相較QUAD,日本將目光投向美、英及澳洲組成的「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期待加入使之成為「JAUKUS」。日本《產經新聞》披露,美國尋求日本參與AUKUS,但報導隨即遭美國白宮澄清,指為「不準確」。然而,著眼於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勢力,美國或許期待日本加入AUKUS,但此將因日本自身的問題而在某些項目上受到限制。
日本至今堅持「不持有、不製造、不攜入」的「非核三原則」,使日本難以如北約成員與美國「核共享」,此制約日本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角色。不僅澳洲調整「核武不擴散」的外交宣示,接納核動力潛艦,韓國新任總統尹錫悅亦希望美國在朝鮮半島重新部署包括可攜帶核武的轟炸機、潛艦及航母等戰略武器。未來美日同盟或因「非核三原則」弱化,安倍對此主張與美國討論「核共享」的可能性是「很自然的」,應將各種選項納入視野進行思考。
雖然岸田反對揚棄「非核三原則」,但以安倍為首的日本保守派則試圖藉俄烏衝突鬆動日本和平主義。日、韓競相爭取美國擴大在同盟中的軍事部署,對「核共享」起心動念,無助緩和美、中對抗,增加自國的安全係數,徒令中、日及中、韓關係質變,在東亞的經濟及安全上雙輸。況且,美國早非二戰剛結束後的美國,日、韓難以搭美國的安全便車,縱使大幅提供軍備支出,亦無法埋單巨額的美國駐軍費用。
至於中國,現在是「樹欲靜而風不息」,此或美國鷹派所樂見,但中國要避免失去戰略定力,走入美國鷹派設的局中。4月20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上任後首度與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電話會談,魏鳳和表示,中國希望與美國建立健康穩定發展的大國關係,但「台灣問題」若處理不好,將對兩國關係造成顛覆性影響。
「台灣問題」應是美、中「和」或「戰」的關鍵,惟無須將俄羅斯比擬中國,或以普京想像習近平,中國不是俄羅斯,美國無法脫鉤,更難圍堵。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提醒美國,一旦與中國脫鉤,美國會承擔巨大的經濟成本,呼籲尋求預防亞太熱戰的和平解決機制,反對將中國踢出國際體系,美、中脫鉤。
中國與東亞周邊國家的關係迥異於歐俄關係。二戰結束後的東亞雖捲入冷戰,中國與美、日同盟的關係及在冷戰中的角色亦隨美、蘇對抗的遞嬗而轉變,東亞未形成北約與華沙公約組織集團對抗,中國不是美、日與美、韓同盟的死敵。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世界,中國藉此持續深化經濟改革,使中國在社會主義體制下與全球化接軌,從世界工廠轉身成為全球經濟無可或缺的單一市場,蛻變為全球經濟的主要玩家,「入世」為改革開放的關鍵布局。
中國社會主義體制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及日本不同,經濟上有摩擦也有互補。美國、歐盟及日本難以落實脫鉤中國,況且中國在世貿組織杜哈回合談判停擺後,積極建構雙邊及多邊自由貿易體系,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不缺席東亞經貿整合。
俄羅斯延續戈巴契夫的「改革」,試圖接軌世界體系,卻對世貿組織欲迎還拒,遲至2012年7月始「入世」,但未能創造太多效益,俄羅斯體質更未因而改變。俄烏戰爭後,莫斯科動心起念退出世貿組織,站回與西方體系抗爭的戰鬥位置。北京主張國際政治民主化,意在打破「一家之言」,但非退群,更不會輕啟戰端,自斷與東亞暨西方的關係。日韓及東協國家與中國雖存在安全戰略的競爭關係,卻仍理性地與中國持續經貿合作。
韓國新政府外長朴振表示,將加強美、韓同盟,但不能讓安全問題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希望以「政經分離、共同利益」的原則,擴大中、韓務實的互利合作。可預見「親美」的尹錫悅政府不必然一味「反中」,朴振的說法點出東亞國家的戰略思維,即無意在「親」與「反」之間選邊美國或中國,東亞國家應不致出現「自我實現的預言」與中國一戰,自毀區域和平與繁榮。中國不是俄羅斯,中國與東亞及周邊國家的關係,也與俄羅斯與歐洲國家不同。
維護印太的和平穩定,拉美國升級在日本或韓國的前進部署,徒令自己捲入大國對抗,成為衝突的代理人。心猿意馬的「岸田外交」,不利外交更無助於經濟,日本政府須認清一己的實力,避免成任何一方的棋子。透過對話,構築建設性且穩定的對中關係,在日趨激烈的美、中博弈中,趨吉避凶,摸索出一條符合日本人民利益的道路。◆
社論
拜登圍遏中國
俄烏戰爭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