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右)化」到「全球(左)化」

看中國世紀崛興的時與運

石齊平
(香港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


人類歷史進入21世紀20年代,中國的崛起與復興已越來越成為一個有目共睹的現象和趨勢了,這在40年前改革開放初期,甚至即使在剛進入新世紀之初的20年前,恐怕都還為一般人難以想像。一個現象之所以存在,或一個趨勢被認為沒有懸念,其中必有其內在邏輯,我撰寫本文的目的,就在於對中國世紀崛興的現象與趨勢提供一個另類角度的邏輯觀察。

壹、觀天下:現象vs.脈絡

天下大勢如何觀察、分析、預測?一是就現象論現象,比如俄烏戰爭、G7峰會、金磚擴容、北約擴張等等,這是小形勢或微觀形勢;二是看脈絡,即是看大形勢或宏觀形勢,比如從結構角度分析俄烏之戰對全球權力格局尤其是對中美世紀大博弈的影響;或比如從發展角度觀察「全球化」有無出現值得關注的變化,如果有,如何解讀、分析、評估及研判其對全球未來發展態勢的影響。本文關注的為後者,即對全球化及其變化進行解讀、分析與預測。

一、全球左派抬頭 拉美集體向左

讓我們先從哥倫比亞大選出現首位左派總統談起。6月19日,游擊隊員出身、重視環保與社會正義的左派參議員裴卓當選了哥國首位左派總統,這在長期右派執政的哥倫比亞意義非比尋常,意味著哥國一直以來扮演美國在拉美地區重要盟邦的角色或將出現變化,甚至也標誌著拉丁美洲新一輪「紅色浪潮」(Pink tide)的開始,因為數百萬哥國年輕人在貧窮中苦苦掙扎。民心思變的集體渴望也同樣出現在秘魯、智利等一眾拉美國家。

秘魯太平洋大學政治系教授韋格拉表示,以往每次選舉,右派都試圖恐嚇選民「共產怪獸」就要降臨,但現在這些「恐共牌」己經失靈。拉美選民逐漸看清,左派執政不等同古巴的卡斯楚或委內瑞拉的查維斯專政體制。如果10月巴西大選前總統魯拉順利回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幾個中南美大國全都「向左轉」,那就不只是美國在拉美地區將被邊緣化,更意味著這一股方興未艾的「左風」極可能對近一個世紀來在美國霸權主導下的全球化開始發動挑戰或反擊了。

有諸多證據顯示,即使在一眾老牌西方大國內部,左派浪潮的興起也已是越來頻繁的現象了。受到嚴重通膨的衝擊,最近英國鐵路工人發動30年來最大規模的罷工;法國國會大選,左翼政黨以31.6%得票率成為第二大黨,馬克宏執政聯盟僅贏6.97個百分點;至於美國,越來越嚴重的貧富差距、種族矛盾也開始在選票中反映出政治譜系的分歧與對立。可以看到,這一股新興崛起的「左潮」並非只是發生在幾個少數國家的孤例,而是普遍出現在許多國家的一種新「全球化」現象,姑且名之曰「全球『左』化」現象,一看就知道,這與長久以來大家熟悉的「全球化」或更準確的說,「全球『右』化」現象正好形成鮮明的對照。換言之,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一個「全球化」的變化或異化的新形勢:「全球化」正在從長久以來「全球『右』化」,向「全球『左』化」轉變之中。

二、美國版「全球化」的本質

從人類歷史回顧,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迄今為止只有兩個版本:英國版與美國版。前者的內涵主是重商主義加帝國主義的殖民主義;後者的內涵主要是軍事霸權加美元霸權加媒體霸權。英國版與美國版表相雖未盡相同,但本質一樣,都是資本主義。所以「全球化」從英國版到美國版,一以貫之,就是「資本主義全球化」,而所謂「資本主義全球化」說直白了就是「以右為尊,以右為主」的全球化,或再簡單一點,即我所謂的「全球『右』化」。

所謂「右」,就社會科學的經濟學、社會學或政治學的角度而言,指的就是強調市場機制,重視效率、生產力、競爭力;崇尚充分競爭,物競天擇。相對地不盡關注在市場機制充分競爭下弱勢者的處境。所以「右」有明的優點,但也因此會引起道德、倫理及社會公平正義上的爭議,從而出現「左」的主張,後者明顯地更關注弱勢者的處境與權益。

「右」vs.「左」的辯證與爭論從來就有。18世紀早期資本主義在西方雖然創造了繁榮與財富增長,卻也導致了貧富懸殊及階級剝削現象,因此孕生了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及進一步演化發展的共產主義及計畫經濟,並在1917年蘇維埃10月革命成功後獲得第一個實驗機會,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認同並加入了此一路線。

與此同時,西方在資本主義下產生的貧富差距問題,歐美主要國家則以賦與政府更多矯正市場機制的角色,即所謂的「修正資本主義」加以處理。但必須看到,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在本質上是排斥社會主義的。

上世紀二戰結束後,美國成為全球新的霸主,以建構布列敦體制主導了「全球化」,這個美國版的全球化有兩個核心內涵:1.是包括了WTO(原始為GATT)、IMF及世界銀行的一套機構;2.是建立了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制。機構中的WTO主要任務即在盡一切努力排除掉所有國與國之間任何會阻擋投資、貿易及資本流動的障礙,換言之,就是想方設法把原本一個國家之內的市場經濟無限延伸到整個國際社會,實現全球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化配置及優勝劣汰。與此同時,表面上為了表示對弱勢國家處境的關注,以世界銀行的援助及貸款計畫施以援手,但作用及效果有限。

與此同時,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制在1971年美國單方面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後,演變成一個完全為美國利益服務的美元霸權,占盡全球幾乎所有國家尤其是弱勢國家的便宜。

綜合言之,美式資本主義即使在美國內部也只是為以華爾街為代表的資本利益集團服務,置社會剝削與貧富日益懸殊於不顧,那麼,全球化後,當然更是以美國作為全球最強霸權的優勢對所有其他國家予取予求,這是美國的全球化的必然邏輯與結果,也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全球範圍內開始湧現「反全球化」浪潮的主要背景。換言之,正是因為長期以來美國版的全球化或我所謂的「全球『右』化」,因此也就遲早必然會出現對這種全球化的反撲。這種反撲,表面上是「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但本質無疑是針對一貫以來全球「右」化的扭轉,也即是當前在全球大範圍內開始出現的「向左轉」現象。

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

現在講回中國。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意識型態及發展路線上受到「極左」的影響,走上了100%的計畫經濟及100%的公有體制,等於全面否定了市場經濟。本欲追求的公平與正義的社會主義理想不但全盤落空,而且還在生產力、效率、競爭力的全面低落上付出了高昂代價,這樣的極左路線到了1978年終於是再也走不下去了。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決定換一條路:改革開放。所謂「改革」,就是改變100%計畫經濟及100%的公有體制,換言之,就是朝市場經濟方向改,也就是「向右轉」。但必須看到,秉持著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的信念與堅持,中共的改革雖然接納了「市場經濟」的「右」,但從來不曾放棄過「社會主義」的「左」,也即是左右並行或左右兼顧。1992年中共十四大時,這樣的路線基本確定,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或又稱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以示與過去傳統概念中「以計畫經濟為內涵的社會主義」有所區別的意思。

在人們過去的經驗或記憶中,大凡一個國家選擇或標榜的是資本主義,那麼對其結果的深刻印象就是雖有右,卻無左;一個國家選擇或標榜的若是社會主義,那麼對其結果的深刻印象就是只有左,沒有右。近代中國高舉「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旗,既強調社會主義,又重視市場經濟,環顧宇內,除了北歐少數西歐國家外,幾無任何國家可以做到。也因為如此,人們可以看到,自改革開放以來迄今為止的四十多年,中國既能在生產力、效率與競爭力上有極出色的表現,具體都體現在所有的經濟指標上,又同時能在社會公平與正義上有所兼顧,具體體現在全面實現脫貧,進入小康社會,邁向共同富裕之。應該說,近代中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條道路上的探索,所取得的經驗是彌足珍貴的。我個人甚至認為,中國這一套既能右、又能左的路線與模式,很可以併同北歐國家的經驗與模式,在理論上作進一步的研究論證,相互啟發,為人類未來更美好的經濟社會發展提出新的思維或方向。

同樣值得重視的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快速崛起,近些年來,中國已開始秉持「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古訓,不吝於對國際社會提出各種善意的、有建設性的「公共產品」了。主要包括了兩大類:

(一)理念、論述與主張。比如稍早前的、習近平上任之後就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又比如近年來先後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及以全球發展倡議為基礎、進一步提出的首分《全球發展報告》,對建構「全球發展共同體」提出具體建議。

應該看到,所有這些中國針對當前全球發展議題提出的理念、論述與主張,在精神與本質上,均與過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提出的、更多側重在解決西方問題的想法與建議,有著極大的不同。藉用「左」與「右」的概念,西方更多的或僅僅關注的是「右」的問題,中國則是既關注「右」也關注「左」,甚至更多地關注「左」,畢竟常年在西方霸權主導下的當前國際秩序,明顯地對弱勢國家及地區照顧不足。

(二)行動。具體的如「一帶一路」倡議及與之配套運作的亞投行;中國針對太平洋島國提出的區域合作及安全協議;在金磚機制下建構以發展中國家為服務對象的「新開發銀行」等;至於針對個別國家所提供的各種贈款、貸款及援建項目更是不勝枚舉。

可以這樣理解,無論是理念、論述、主張及行動,中國的「有所作為」其實就是中國把自己行之有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開始對外輸出。應該說,中國的所作所為,正是對長期以來美國主導下的「全球『右』化」進行著必要的矯正,或者說,是對全球大範圍內正在興起的「全球『左』化」現象的積極回應。畢竟,單純的「全球『右』化」固然不好,單純的「全球『左』化」也未必佳,人類未來的全球治理需要的是一個真正能兼顧「左與右」的全面全球化,很明顯,中國應是當下能對全世界提供此一公共產品的唯一國家。

參、中國世紀崛興的時與運

與20年或10年前相比,國際社會包括中國自己,對中國的終將持續崛起恐怕已無太大的懸念了,但與此同時,也必須看到,無論是正陷於「修斯底德陷阱」中的美國,及受美國或慫恿或脅迫,被美國挾持的一眾西方國家,面對中國的持續崛興,還是普遍存在著許多疑慮甚至敵意。不誇張地說,美國正在不遺餘力地要把中國形塑為國際社會中一個眾矢之的負面目標,這也是中國在邁向偉大復興途中,現階段最大的挑戰與考驗。要克服挑戰,通過考驗,最大的憑藉當然是中國仍在持續壯大中的綜合國力,這方面,相信中國應有充分的自信。然而與此同時,國際新形勢的變化,似乎正在為中國之持續走向崛興創造提供著之前未曾想像的新的條件與機遇,那即是「全球『左』化」大形勢的浮現。「全球『左』化」大形勢是對美國霸權長期主導之「全球『右』化」大形勢的反撲,但此等「左、右」之爭或「左、右折騰」如果持續或甚至激化,對全世界都不是一件好事,全球都會期待能夠避免或化解這樣的折騰,無疑地,中國兼容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其在國內的成功運作,以及以此作為基礎,打造成公共產品,並正在開始向國際社會源源不斷提供此等公共產品的中國,遲早會成為世界各國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選擇。

中國在新世紀的崛起與復興,綜合國力固無論矣,看來還有著相當難得的時與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