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總在風雨後

從中日韓的高層對話說起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務卿布林肯6月16日訪中前,先行在華府與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及南韓外交部長朴振電話會談,重申對日、韓防衛的「堅定承諾」,進一步聯結日、韓,強調「三方持續合作」的重要性。此前,美國「密西根號」核潛艦6月16日抵達韓國釜山港,此為繼2017年10月以來美國核潛再度泊靠南韓,展現美國對韓延伸核威懾的承諾。美國恢復與中國高層對話前,藉此安定日、韓軍心,但這兩國亦知在美國尋求對中關係改善之際要跟上,否則會在外交上陷入被動,造成經濟與安全利益兩頭落空。

日本友中團體先行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6月18日在其母校早稻田大學演講,表達親訪中國的想法,認為須反復對話及相互努力構築建設性且穩定的日中關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後,岸田對中外交更趨積極,以求日、中安全戰略矛盾日深下,透過對話避免日本周邊有事,「力爭在所有層面進行緊密溝通」。岸田訪中之心殷切,期全面恢復新冠疫情後的對中外交,但如同過往中日關係回溫往往以自民黨大老領軍的民間友中團體先行,此次亦不例外。

由日本前眾院議長、自民黨前總裁河野洋平擔任會長的「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代表團7月3日訪問北京,沖繩縣知事(縣長)玉城丹尼作為代表團顧問隨同到訪,該協會為日中友好七團體之一,旨在強化日中經貿關係,此次訪華團共80人,規模更勝因新冠疫情中斷交流前的2019年。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7月5日接見到訪的河野洋平一行,支持日本企業擴大對中投資,以期恢復受新冠疫情影響的經濟。河野表示,「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致力推動日中經貿往來、增進日中友好,支持中國發展,願同中方秉持互尊、互信精神,推動日中友好合作不斷向前發展。

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顯示,2022年日本的對中貿易額占名目國內生產總值(GDP)7.9%,對中國市場及供應鏈的依賴程度高於美國、歐盟。河野認為,日本企業界普遍不認同將經濟問題政治化,「脫鉤」、「斷鏈」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但因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及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處理水」排海問題,中、日仍未走出對立氣氛,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同屬「大宏池會」的河野洋平訪中頗有助攻「岸田外交」,以經濟合作先行,緩解中、日對立意味,透露中日關係改善的跡象。

沖繩反對「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

此次隨團的玉城丹尼知事亦是矚目焦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1日視察國家版本館時藉明朝手稿文獻,言及獨立的「琉球王國」與福建的歷史淵源。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海洋策略專家霍爾姆斯(James R. Holmes)指出,習近平此番評述琉球歷史問題,帶有政治及軍事雙重意涵。

其實,中國官方無意打「琉球牌」,支持「琉球獨立」,碰觸中日關係敏感神經,但北京歡迎主張和平的玉城丹尼,並強化對沖繩的交流,玉城結束北京行程轉往福建,拜會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周祖翼強調,福建與沖繩隔海相望,歷史淵源深厚,希望與沖繩共同貫徹落實中、日首腦達成的共識,進一步發揮地方優勢,賡續友誼,面向未來,在擴大貿易往來、加強產業合作及特色旅遊、友好交流等領域持續深化務實合作,為促進中日友好合作出應有的貢獻。

玉城知事為琉球島民的安全計,反對「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避免琉球群島淪為戰場,並強調軍事衝突將損害中、美的國家利益,而日、美應為緩和緊張局勢作出應有努力,與中國建立相互信賴的關係,防止不測事態發生。玉城主政的沖繩提出「地區外交」,2023年4月,沖繩縣成立地區外交辦公室,旨在為構建亞太區域的和平及發展貢獻力量,向國際社會宣傳追求和平的「沖繩之魂」,透過和平外交與對話緩解東亞緊張。

中國支持沖繩和平的力量,以緩解日本對「南面有事」的不安,但不同於歷史上六百年之久的中琉關係,北京定位對沖繩的交流為中、日地方合作,為改善中日關係的一環,無關將沖繩的歸屬視為問題,從而動搖日本內閣或在外交上挑戰1971年6月17日美、日簽署的《沖繩返還協定》。

日本民意支持推進日中對話

繼河野洋平後,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日本自民黨前幹事長二階俊博計劃8月下旬率日本經濟界領袖訪中,會見習近平。不僅自民黨大老為穩定對中關係奔走,中、日雙方在7月13-14日印尼雅加達召開的「東協加三」外長會議期間再度舉行中日外長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代理因健康因素不克出席的外交部長秦剛,王毅與林芳正進行場邊會談。針對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廠「核處理水」海排計畫,林芳正強烈要求北京從科學觀點來因應,但王毅以「核污染水」指稱日本擬海排的「核處理水」,表達反對立場,呼籲日本以真誠態度與周邊鄰國充分溝通,務必慎重處置,「不要一意孤行」。此外,林芳正對中國在包含釣魚台列嶼在內的日本周邊的軍事活動及中國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表示「非常擔憂」,雙方亦討論「台灣海峽的安全與穩定的重要性」。

中、日雖在核廢水海排及戰略安全上存在歧見,難以化解,卻未阻斷雙方對話。王毅認為,當前中日關係處於何去何從、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日方將中國定位為最大戰略挑戰,渲染中國『威脅』,與中日關係現實嚴重不符,也與雙方『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重要共識背道而馳」。林芳正回應指出,為促進構築穩定的中日關係,盼能與中國進行有意義的對話。日本希望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週年為契機,敦促中國共同努力建設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雙邊關係。「共同社」報導,王毅會見林芳正,雙方確認將在包括中日首腦、外長在內的所有層級展開密切溝通。日本對中外交強調全面對話的重要性,為岸田首相訪中構築條件,待時機成熟,首相臨門一腳,現實「習岸會」。

岸田在6月21日的記者會表示,將推進與中國「構築建設性且穩定的關係」,重申訪華意願,此為繼6月18日在早稻田大學演講,岸田再度表達訪中國的想法。《日本經濟新聞》民調顯示,75%受訪者表態「應當推進」與中國對話,穩定中日關係為民心所繫。岸田欲藉中日首腦會談另闢外交舞台溢於言表,以期再造「七大工業國」峰會後的內閣高支持率,為解散眾議院創造條件,尋求民意對「防衛增稅」的授權,建構外交後盾的防衛力。

岸田頻頻促重開日中首腦互訪,突顯在中、美積極對話,重建雙邊關係護欄下,日本須在對中外交上迎頭趕上,將中日關係拉回常軌,主帥親上恢復「首腦外交」始為關係回穩的訊號,更是「岸田外交」無可或缺的拼圖。

王毅正面回應中日韓對話

王毅7月3日在青島舉行的「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指出,「(中日韓)三國要加強溝通交流,為儘早重啟領導人的會議、外長會和高官會創造氣氛,凝聚共識」,此次論壇主題為「重振後疫情時代的中日韓合作」,王毅與會顯示中國對日、韓兩大鄰邦的重視。

王毅強調,「歐美人分不清中、日、韓,無論頭髮染的再黃,鼻子修的再尖,也變不成西方人」,中、日、韓應該認識到亞洲人的根基,對改善關係存有信心,亞洲的振興需要三方共同奮鬥,並指出中、日、韓是搬不走的近鄰,為克服現在的困難,增進交流很重要,陽光總在風雨後,中、日、韓必須抓住機遇,攜手前行,為三國與區域人民創造更多福祉,為振興亞洲做出更大貢獻。在「全球化」面臨重新定義,美國保護主義再興之際,發展並改善中日關係及中韓關係極為重要,亦是維繫東亞經濟繁榮動能所必要。

據悉因新冠疫情及日、韓「中日韓峰會」可望在年內舉行,三方為此進行協調。王毅呼籲加快推進「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進一步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發揮好對東亞經濟的引領作用。中、日、韓在經濟上具互補性,若能踐行「中日韓峰會」締結「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的目標,並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及前提條件,加快東北亞產業布局,此將可創造東亞經濟圈的良性循環。

林芳正及朴振以線上視訊方式在「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上致辭。林芳正表示,為應對世界各種挑戰課題,發展三國合作非常重要。朴振亦指出,中、日、韓三國皆有「轉禍為福」的說法,克服各種挑戰課題,發展友誼為三國的時代使命。然而,中、日、韓能否實現願景的關鍵在於彼此不以鄰為壑,若日、韓助美國對抗中國,在東亞形成「圍中」之勢,中、日、韓對話將流於形式,難收實效,如此東亞不僅錯失共建東亞經濟圈的機會,亦難以擺脫「安全困境」,進而走向軍備競賽,與經濟發展背道而馳。

所幸中、日、韓皆意識到合作共贏的必要性。在「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上,朴振藉中國文學家魯迅之言,「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北京、東京與首爾偕手邁出步伐,建構中、日、韓交流與信任,共同開創未來新合作大路。◆